如果全面禁止补课会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

千千千里马


我只知道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很刻苦努力的,别人在玩的时候,他们都在努力学习中,几乎没有12点前睡觉的,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没有周末。

这个特点,全世界的成功人士通用!

所以我们这些平庸的人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木马儿346


我是素质教育的倡导者,但我对当前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些做法,一直保留意见。

限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老师不再义务给孩子们补课。

我们小时候上学,学校都有早自习、下午自习,有一段时间还上晚自习。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没觉得辛苦,还觉得挺好的。大家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学校给你提供了均等的学习平台,就看你自己努不努力。

经常会有老师放学后留学生补课。有的孩子是自愿留下补课。对于自愿留下了补课的,老师往往很高兴,觉得这样的孩子爱学习,很乐于帮助他们。这些孩子大都学习主动。比如我,就经常愿意在学校做作业,有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参加学习竞赛前还经常“开小灶”。也有强制性留下补课的孩子,大都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回家完不成,老师就留他们做完作业再回。惩罚性留下补课也是有的,比如学生写字不认真,需要重写;或错别字太多,罚抄多少遍......

自从限制了在校学习时间,学校不会再留下孩子上自习,老师们也不会再留下孩子补课。因为这是“违规”、“触红线”的事。再者,孩子们离校,老师们也可以安安静静备备课学习学习,何乐不为?

可是,孩子们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君不见校外机构遍地开花,校外培训成了很大一项产业!

规定在校学习时间,初衷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避免学校之间恶性竞争,每天加班加点,使孩子们几乎没有喘息时间。可是,这样一来,更造成极大的不公平。

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很少有校外机构可去,即使有,好多孩子也上不起。

而城市地区分化也很严重。有钱的孩子可以一对一,中产阶级家庭可以上优质学校,一般家庭的孩子可取之处托管班,那些家贫的孩子呢。

好在自上而下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学校又开始“校内托管”探索。可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孩子,晚了班车不等,家长来接不方便,所以也不可能选择在校学习。

更令人忧心的,是孩子动辄拿“负担”跟家长跟老师论理。许多投诉是孩子自己干的。特别是正处青春期逆反的一些自己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他人学习的孩子。

若有人感兴趣,可以去调查一下那些投诉的孩子。恐怕很多心存不端。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总觉得学习的压力是学校老师家长给的,稍微有点挫折承受不了就会把板子打到“负担重”身上,很多孩子“学海无涯苦做舟”品质缺失。其实,学习的快乐,在于凭自己的执着又攻克一道难题的那份欣慰,在于“熟诵唐诗三百首”出口成章的愉悦,在于付出努力后觉得有所获的成就感,绝不是在学生时代就放弃学习去做自以为喜欢的事。而我们总是吆喝“减负减负”,必然会使许多孩子误入歧途。

所以,负担重与不重,不在于学校是否加班加点。负担的来源,一方面是孩子们对学习压力的心理承受力问题,一方面是当前人才观和社会用人导向问题。有人说还有中高考压力呀,可中高考的压力,其实也是人才观和社会用人导向带来的。只要社会的“攀比心”不改,只要择业“文凭是敲门砖”的现状不改变,那么不管学校怎么推行素质教育,孩子们的压力和负担都不会减轻。


山间清溪


的确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全面禁止补课是根本不可能的。

众所众知有关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禁止学校老师进行补课,但全国各地的学校依然还是屡禁不止,甚至有的地方反而成了一种“补课风”。

为何要补课

这个问题是最根本也是最无奈的,为什么要补课?其实说白了都是为了追求好的学校,为了追求质量更加的教育,为了能追上别人的成绩总有家长会不惜金钱来为孩子补课。比如说A的成绩很好不需要补课,但B的成绩很差,那么B的家长就会想到给孩子找老师补课。尤其是在这个“重理轻文”的时代,补课一度成了所有学校的潮流。

学习进度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里面差不多有几十位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每节课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已经会了,有的学生却还迷迷糊糊。这种问题一旦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学生和其他同学拉开距离,家长着急孩子也着急,但面对这种情况唯一能解决办法的就只有补课了。

解决办法

如果有人想要全面杜绝补课这种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平衡教师硬件条件以及薪资待遇等等。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教师是一个高薪职业,但实际上在很多地区老师的薪资要比同龄人低很多。

关于补课:相关《规定》中提到,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舆者论


其实,学生的负担主要来源于课堂,而非补课!

如果全面禁止补课,我认为学生的负担不会减轻,理由如下:

一、课堂主阵地上的“教学失衡”引发学生的系列负担连锁反应。

本来,学校的课堂是学生求学的主阵地,但是,现实中,有部分老师,或是因为个人素质和能力有欠缺,或是因为个人职业道德有问题,课堂上未能有效、高效地输出知识体系,给学生造成了知识盲点和知识真空区,倒逼着学生为了提高成绩,不得不参加额外的补课,时间和精力都被充斥在书山题海之中,造成了庞大的额外负担。

二、学校教师的不科学教学以及不合理安排课业引发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甚至二三年纪的孩子,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但是,反过头来,我们审视一下这些写不完的作业中,究竟有多少是能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对一些毫无意义的常识性识记材料布置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让学生们抄写。试问:这样的作业有意义吗?这样的负担值得吗?

三、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的客观实际,倒逼着学生必须承担过重的负担。

在中国,中考、高考是学生升学的关键环节,谁都不想在这人生的两个关键期内掉队,这就客观上,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余,不遗余力地参加补习和辅导,这样的压力,对心怀梦想和方向的学生而言,是苦而甜的;但是对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而言,是苦上加霜的。

综上,我认为,如果全面禁止补课,不会降低学生的负担。

【我是楸木山庄庄主,欢迎关注,感谢支持】


楸木山庄庄主


会的,会减轻富裕家庭的辅导,更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

一、排名录取

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大学,不是你考到了一个分数,就能上一本二本。而是通过每年所有考生的排名来定的,比如说参加高考有1000人,一本录取前100人,二本录取200-300人,其他就只能去专科混混日子了。 所以你的孩子是跟所有高考生在竞争,只有你孩子的分数比别人更高才有机会上大学。


二、无法全面禁止

怎么全面禁止补课?把补课列为犯罪?抓到就直接坐牢?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得要多蠢的人才能想的出来。除了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引起全世界人的耻笑不知道还有什么作用,21世纪还能有这种规定。

全面禁止在校老师补课是可以,倒是不可能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补课。这样做的后果又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去参加培训班,去请1对1私教。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就默默的靠自己的努力,但是读书是一门技术活,不是靠努力就能超越别人,没有那些优秀老师来讲解高考重点知识点,好的解题方法,你凭什么跟别人拼成绩?
所以禁止补课机构,无非就是加剧社会不平衡,让家庭富裕的学生更容易上大学,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用。


三、不可能的减负

有些家长整天喊着要为孩子减负,如果你真心疼孩子学习太累,那你不要求孩子考好的成绩,所有的培训班都不让他报,这样肯定能减负。但很少有家长会这样做,为什么?
因为他们想要的减负,是所有学生都不去培训班,所有学生都不会很努力去学习,这样孩子就不用花很多努力就能跟别人拼拼成绩。那么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工作减负了,国家规定每天只需要上6个小时,那么你就真的上完6个小时就回家?啥都不用管了?

你同事依然会留在公司加班,一个月后你就惊喜的发现你离职了。这个社会本身就是残酷的,就是所有人竞争着往上爬。你自己都处于社会底层,还让孩子不用那么努力,岂不是害了孩子吗。真正减负的只有有钱家庭,孩子以后的路都已经铺好了,学习成绩并不是很重要,或者花钱请1对1辅导就很轻松的把成绩提上来。 普通人就不用去想减负了,因为本身就不现实。


韵文教育


关于“如果全面禁止补课会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原因如下:

首先要了解学生压力的来源

当前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题海战术的作业量、考试的分数、家长的盲目攀比以及升学就业等压力。对于题海战术,所有的家长学生都不陌生,希望通过大量刷题的方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大量的练习题、模拟考试等成为学生心目中一座无形的大山,有时甚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关于分数,是许多平时学得不好的学生永远的痛,“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所以说学生除了在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还要积极主动的临阵磨枪,如果考试发挥的好算是越过一道坎儿,如果发挥“失常”的话,难免被老师、家长“轮番轰炸”,搞得“遍体鳞伤”。

几乎每位家长都心里明白自己或许不是“学霸”,但却执着于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学霸,每当听到邻居、同事、朋友的孩子取得什么好的成绩,心情马上就变得不好了。家长往往纠缠于拿自己孩子的劣势跟别人孩子的强项加以比较,这样的盲目攀比更是在自己心目中“培养”更多的“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压力又会很快的转移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其次985、211在就业时的优势让学生“拼命”的学习

目前高考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只要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就有可能步入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而企业招聘除了对看中应聘者的能力外,对第一学历的要求也很苛刻,甚至“没有985、211重点大学的文凭都没有面试的机会”。这样一来,高中学生每天面临老师、家长的“思想动员战”,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除了完成课内作业争取高学历,还要忙里偷闲取得各种各样的证书、奖项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为自己就业加分。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们“鸭梨山大”的体现。

第三即使全面禁止补课,家长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填充孩子的课余时间

七零后、八零后的孩子很少有补课的经历,这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当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给孩子的压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当今社会,知识改变命运的实例比比皆是,对于没有关系、没有实力的普通百姓而言,相对公平的高考无疑是最好的脱离现状的途径,往大里说甚至可以改变家庭、家族的命运。升学率的考核也会让学校、老师对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布置更多的练习题、模拟试卷来填充孩子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即使全面禁止补课会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


筑梦驿站


我觉得并不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

如果目的是全面禁止违规的补课,那其根本目的就完全不是在给学生减负。如果全面禁止补课了,老师同样与可以布置更多的作业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占用学生们更多的体育课、班会课。如果教育局真的想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应该从根本上进行解决。禁止补课是治标不治本的,真正的减负需要从更多的方面做起。

1.减少作业量:我们的很多作业量其实没有必要,都是同样的题型同样的解决办法,没有必要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练习,老师要做到给学生理解性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刷题记住套路。只要学生了理解了解题方法,那么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不会有更多的困难。

2.增加课余时间:我们应当给学生留下较为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事情,而不是把他们的时间固定死。并不是所有学生除了上学就都在玩,有的人经常为了完成学校任务,从而放弃了太多的自己的特长专长。有的老师对于课间宝贵的10分钟都要占,实在没有必要,就10分钟的时间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学生们的心早就随着下课铃散了。中午不妨留给学生阅读休息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更多的社交礼仪和为人处世。

3.全面取消补课:取消补课必然是重要的,如果要禁止那就一禁到底。如果一个学校偷偷补课了,另外的学校肯定不甘示弱,同时会召开补课。双休日就是应该休息的,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如果学生在双休日自己没有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那么以后的发展必然是局限的。如今很多人就是缺乏自我学习能力,进入社会后就逐渐失去了优势,实在值得让我们从制度上面去反思。


且占丹枫系钓舟


当然不会。

首先要搞清楚造成学生负担的到底是什么?

一、作业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现在似乎全社会都在抱怨孩子作业多,都在批评老师爱布置作业,有孩子因为作业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的。作业原本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布置适量即可,之所以太多,一是学科太多会出现累加,二是个别老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的确布置的较多,三是学生习惯不好写作业拖沓显得作业多。总之,学生的负担重首先由作业背锅。

二、成绩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今已经成为“分分分,所有人的命根。”领导靠成绩晋升,学校靠成绩招生,老师靠成绩拿奖金,家长靠成绩炫耀,学生靠成绩赢得尊严。考试之频繁,从以前的期中期末,到后来有了月考,现在一些学校加了周考,毕业班级可能还有每日测试,这样几乎每天都是考试日。虽然现在的各种兴趣班很多,孩子们都有一些特长,但是常常被问起的还是“你考了多少分?”,“你学习怎么样啊?”。小学里成绩不排名,可是家长在微信群追问名次,中学里成绩被隐性排名学生仍有压力。所以成绩是学生最大的负担。

三、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国人这里一直没有变,个别开明的家长把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放在首位,而大多数家长走不出“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这一条路的怪圈,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施压。“要什么给你什么,你就考这一点?”“我们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为了谁?”“隔壁小明都做了两套卷子了,明天给你也买三套。”“不行就报个辅导班,再考不上你就太笨了。”所以说,家长过度的、不正确的期盼也成为孩子们很大的负担。很多时候是家长的语言冷暴力把孩子一次次的打压,直至压垮。

四、书包

“我去上学校,背着炸药包……”孩子们改编的歌曲听着让人生气,细想却更让人揪心,小小的他们有多讨厌学校。国家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再加上省级课程,市级课程,县域课程,校本课程,凡是课程都有课本,很多课程都配发有教辅,学习时要有相应作业本,练习本,笔记本,加上各种字典词典水彩笔篮球等工具,这还不算一学期考试用的卷子,零零总总算下来,小学一年级书包就有七、八斤,中学生要装完所有东西应该用麻袋最好。如果把这些给一个成年人,估计没几个受得了。所以不要忽视书包重这个实实在在的负担。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补课这件事根本解决不了这些负担,作业还会有,老师布置和家长都会布置;考试会有增无减;家长的期盼暂时不会改变;书包依旧那么承重,因为它和孩子一样——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紫木玉


即使是全面禁止补课,也不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习是成长的需要,也是成才的需要,学习应该成为人一生的需求。

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任何人不能剥夺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力。

国家颁布了课程标准,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了教材。完成教材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所有学生的责任。

学生成长需要教育,学生成才需要教育,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更重要的是,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毕生追求。

学生学习负担在哪里?怎样减负?

学生学习负担重,一直是一个话题。到底负担重在哪里?一是学习时间长,二是学习内容多、难度大。

2001年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专门针对学习内容 “偏、难、繁、旧”,提出改革要求。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方面,作出重要安排。

此后,改革一直在进行,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同时,高考、中考改革也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减负的思想。

但是,应有的学习负担还是会有,也应该必须有。因为,社会需要掌握足够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劳动者。

就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把学习变得轻轻松松,那种刻苦学习精神,还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要减的“负”是什么呢?是一遍又一遍的做卷子,是偏离课程标准的训练,是家长让学生参加的学不完的班,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星期天,家长恨不得让孩子文武全才,琴棋书画万能。明显增加了学生负担。

全面认识课程改革,专注能力培养,适应考试改革。

老师和家长要认清形势,适应改革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上,提高有效性,在学生职业规划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味减负已经脱离实际,适应改革才是出路。


管窥苍穹


怎么叫全面禁止补课?规定学生只能在学校学习,放学后一律不得学习吗?请家教到家里来辅导功课算不算补课?父母给孩子指导功课算不算补课?先不说能不能界定,就算界定清楚了你防得住吗?难道要把想学习的孩子都逼成“地下党”吗?我认为,补课班的存在是市场需要,是刚需,是人民对更优质教育的正常需求,你不能禁止,也不可能禁止得了。

假设有一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学生放学后都自己学习自己做作业,没有补习班、没有家教、父母也不指导,这样孩子们的负担就小了吗?仍然没有,智商高的孩子也许压力小了,但智商一般的孩子,在学校没搞懂,回来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只能眼看着成绩被越拉越远;学区好的孩子也许压力小了,但在普通学校上学的孩子,在课堂上获得的东西远远不如好学校,久而久之差距将越来越大。只要还有考试存在,孩子们就会比较,就会焦虑;只要高考决定大学,大学决定职业,职业决定生活质量,那高考的负担仍然会永远压在孩子们身上。

我一直对减负这个词有一些看法。教育是一场人与人、国与国的竞争,是一场比较谁跑得快跑的远的比赛,而且是生存比赛。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必须赢得比赛。既然是比赛,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人都只能一刻不停地往前跑,这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减轻负担。

但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我觉得,这场改革与其叫“减负”,不如叫“减芜”,去芜存菁的“芜”。何为减芜,就是去掉那些没有必要学的东西,去掉那些没有必要学得那么深的东西,去掉那些没有必要的要求和规矩。最典型的就是中学生们为了考试,用无数个夜晚去刷题、刷题、刷题,最后这些东西全部忘得一干二净,有何意义?恐怕只有一个筛选的作用,而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去掉了这些东西,学生的负担一定会轻一点,但不代表学生就可以不补课,不代表学生就没有负担、无忧无虑。想想欧美国家的孩子,课后还需要有社会实践,有兴趣特长,有体育锻炼。减芜,就是让孩子可以有时间学习更多体验更多。至于某些人说的还孩子快乐的童年,我只能呵呵了,谁说爱学习、有特长的孩子一定没有快乐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