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篠之战中织田信长的火枪队大破了武田骑兵队,如果明朝用这方法能破八旗军吗?

用户55923264141


长筱合战的成功有非常多的因素,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火枪,所以如果要明朝采用火枪破除八旗军的话,也是需要这样的条件。

长筱合战的胜因有哪些呢?

1、织田军铁炮多

铁炮就是日本火枪的称呼,当时织田信长集结了三千挺铁炮投入了正面战场,加上酒井忠次带去偷袭鸢巢山的信长从马廻众里抽调的五百挺铁炮以及德川军本身拥有的铁炮数量,织田·德川联军的铁炮数量有可能达到将近四千挺,几乎是参加长筱合战的武田军数量的一半了。

2、武田胜赖轻敌

当时长筱城守军不过数百,武田军人数达一万五千人左右,武田胜赖之所以不强攻下长筱城,就是为了吸引织田·德川联军出来野战。

武田胜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主要是因为在长筱合战前两年,武田军对德川家进行侵攻的时候,德川家几乎都是保持着守势,绝对不出城迎战,而织田军对德川家的救援也十分有限。武田胜赖为了消耗德川军的有生力量,就想要围点打援,逼迫德川家康来援。

但是,武田胜赖的战略眼光实在太差了,这一年织田家的局面已经比之前几年好太多了,浅井、朝仓家灭亡,室町幕府灭亡,长岛一向一揆被歼灭,越前一揆被控制,京畿的反信长势力也被讨伐。前几年之所以救援力度有限,是因为各地都在打仗,这一年织田信长已经完全有条件从各地抽调部队来抽你了。

3、奇袭武田军后方

按第二条所述,武田胜赖大意轻敌,得知织田·德川联军出城后,还得意洋洋地朝着敌人进军,以为德川家康中计了。

结果,武田军进军后,鸢巢山和长筱城被酒井忠次的奇袭队偷袭,武田军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境地。在这个时候,武田胜赖只能趁织田军的奇袭队没有赶到战场前,先对正面的敌人发起攻击,这也是为什么长筱合战明明在战场上有优势的武田军是进攻一方的缘故。

4、战场地形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织田信长为了抵御武田军的进攻,在战场上修筑了很多马防栅。这些马防栅其实就是战国时代的一些小型城砦的城墙,也就是说,武田军对织田·德川联军的进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变成了攻城战,攻城战吃亏的始终是攻城的一方。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马防栅前其实是有一条叫“连吾川”的小河的,也就是说,即便武田军要“攻城”,想碰到马防栅还必须先过河。在过河途中,联军的这些铁炮就发挥了威力,直接把武田军干趴了。


指尖看日本


呵呵,明朝也尝试过,最终的结果那叫一个惨!这就是不得不提到的永定门之战。

公元1629年11月,正在河北固安一线进行劫掠的皇太极,在得知袁崇焕被定罪入狱,属下祖大寿更惊慌失措的带领上万关宁军逃往山海关。敏锐的皇太极意识到了明军在北京城的内外力量已经出现了空虚,便再一次率军兵锋直指北京城。在北京城外为全歼赶来增援的明军副将申甫率领的7000明军之后,永定门之战打响。



简单的来讲,在外军“谢绝进城”的模式下,明军在永定门数里之外驻扎着四万明军,作为北京城外围重要的防守力量。而为了阻击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来自后金军队的进攻,这四万明军也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除了摆好阵式罗列各种火器之外,更在自己的外围竖起了木栅栏,以防被后金骑兵军队的冲锋。而如同此前辽东战场一样,要想进攻城池首先就要解决城外的军队,重新杀到京城下的皇太极再一次率领军队向永定门外的这四万明军发起进攻。

论人数,有着四万人的庞大规模;论武器装备,这支明军不但配备了规模庞大的骑兵(稍后再谈),更配备了数量充足的火器(清史资料中也有所记载);论防护,早就驻扎在这里的明军已经准备好了壕沟和木栅栏,那接下来的结果呢?



1、一天之内四万明军全军覆没,双方的史料中都没记载有过明军的伤亡情况,但大部被歼灭肯定是事实。

2、参加指挥的四个总兵,满桂阵亡孙祖寿阵亡,麻登云和黑云龙被俘,主帅团队全灭。

3、后金在此战中缴获马匹6000匹,这还没算被击毙的马匹,按照以往的明清作战,明军崩溃后最有可能突围成功的就是骑兵,毕竟速度在那里摆着,然而永定门之战,光是战马就损失这么多,也间接推断了这四万明军肯定是伤亡殆尽。



而后金方面的损失是多少?按照《清太宗实录》所记载,“敌军矢石鸟枪如雨,我军无一伤者”。显然这是吹牛一般的胡说,四万人就算赤手空拳也不可能让后金存在零伤亡,清朝的史料显然再一次规避了伤亡的敏感数字(这是历来特色),但后金的损失远低于明朝,这个结果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明朝能不能用长篠之战的防守方式来抵挡后金的进攻,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长篠之战虽然是日本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但防守方织田信长家族能够取胜,依靠的也不是什么独特的战术,而是自己的实力本来就远强于对手。



这一战虽然被很多人吹嘘成火枪破骑兵,但实际上处于进攻方的武田家族,拿到战场上的撑死也就是3000骑兵左右,几乎还都是属于机动转移的骑马步兵,换言之整个战役中,武田家族基本保持期步兵冲锋。

更致命的是,明明自己处于进攻方,但武田家族却处于兵力不足的地位,整个战场的参战兵力大概也就在15000人,兵力方面远少于防守一方。即便如此在先后五次冲锋当中,武田家族的军队还是多次冲破了织田摆下的3000只火枪+木栅栏防线,最终还是依靠步兵的肉搏,才将武田的军队重新赶出阵地。



没办法,那个时候的火绳枪性能实在太过于有限,实战条件下一分钟能开一枪已然不错,3000只火枪要分配到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为了保持火力的延续还要分队开火射击,即三段击。一次齐射能打出一二百枪都算多,以当时火枪的精准程度别说一二百枪,就是3000只火枪齐射,能打倒百八十个人,都算性能好!

这种战术,可打不倒武装到牙齿,并且有着数万规模的后金军队!


辽宁资深球迷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和無月一样,喜欢各国历史的朋友,请关注無月,谢谢

长蓧之战

长蓧之战是日本战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此战宣告了甲斐武田氏的灭亡。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长蓧之战就是织田军躲在栅栏后,武田的赤备队呼啸而来,噼里啪啦迎面一阵火炮声后,武田就败了。感觉就是肉体堵枪眼的一场自杀式战斗。

看多了之后,無月对这场长蓧之战就产生了疑惑。因为日本战国时的铁炮威力并不是很大,铁炮更多的作用是杀伤士兵而不是杀死士兵,铁炮鸣放时的响声可以在战场上起到很大的震慑效果。因此,加入武田的骑兵大队快速袭来,织田的铁炮队真的能在栅栏外就将武田大军全部消灭和击溃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找了很多资料,后来有一种关于“长蓧之战”的不同描述,让我比较信服,在此做一个转述,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 真实的长蓧之战

1575年5月21日武田军从6点开战至下午2点间,综合《信长公记》及《长筱日记》的记载,总共有五波攻势,第1波为山县昌景,第2波为武田信廉,第3 波为小幡信贞,第4波为武田信丰,第5波为马场信房。武田军并非所有部队都是骑马队,战术应用为步兵先前进,待敌阵出现空隙才运用骑兵突击。

武田军第1波攻势被防马栏栏阻下来后就遭受铁炮的洗礼,损伤相当多,然而随时间流逝,铁炮攻击火力不再,因此防马栏间成为白兵战。

武田军第2波攻势没有像第1波那么积极,联军数度主动跳出防马栏与武田军作战,但皆被击退,而信廉追击至第2道防马栏被击退。

武田军攻势逐渐猛烈,投入赤备队,据《信长公记》及《长筱日记》记载,第3波攻击就冲破第3道防马栏,直逼信长本阵,然而指挥第3波的主将--小幡信贞战死(此处为误记,实际上小幡信贞一直活到1592年,阵亡者为其父),《信长公记》写到是由铁炮队乱枪打死。随后武田军派出第4波突击,朝第3波的缝隙进行突破,《信长公记》提到调动信长本阵的步兵防卫,辛苦的激战终于击退第4波。

第5波马场信房队早在第3波攻击时就迂回绕到联军的左翼去了,而后进入栏内突击佐久间队,羽柴队、泷川队马上调动向马场信房队攻击。武田军终于呈现劣势败退,织田德川联军开始追击。

此战联军斩获武田军的首级高达7000~12000颗不等,但依照《信长公记》所述武田军的伤亡主要是在落败後遭到追击而落水或迷失在山中。

此战织田德川联军共有兵力38000人,而武田军只有15000人(在围攻长篠城的过程中应该还有损失)。

骑兵的优势在于以凌厉的攻势将敌阵冲散,从而一举击溃敌军。而织田德川联军的铁炮和栅栏阻挡了武田赤备的攻势,使骑兵失去了冲锋的效果,这和中国古代战场上的拒马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此后,本来就人数占优的织田德川联军击败武田军就不足为奇来。

因此,無月觉得这个版本的“长蓧之战”可信度相对比较高。


八旗军

这个就简单说几句吧。

無月的观点是没啥效果。因为事实上八旗兵并不只是善于野战,八旗兵也并不都是骑兵,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攻城,而明朝是在防守。所以,用栅栏加铁炮的战术对付八旗兵,感觉没什么效果。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长篠之战由于胜利一方是织田和德川,在江户时代由德川幕府修改了历史。

德川幕府的历史记载,武田家的骑兵被防马栏拦截,随后遭遇了火枪队的三段射击,由此惨败。

其实,真实的长篠之战不是这样。

只说几点。

第一,武田家的骑兵主要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

日本战国时期的战马,都是非常矮小的日本马。

这种马的力量弱,速度慢,不适合作为冲锋的战马,只适合运输后勤物资和平时机动运输。

事实上,武田的骑兵主要是通过骑马高速行军,遭遇敌人以后立即下马进行传统的步兵肉搏作战,这也是武士擅长的方面。

诚然,长篠之战存在骑兵的冲锋,但没有超过几百人的规模,通常只有一二百人而已。

主要仍然还是步兵的厮杀。

而火枪对于速度较慢的步兵,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对骑兵则比较困难,因为火枪装弹速度很慢。

第二,武田家的骑兵并不多。

以往吹嘘武田家兵力3万,其中至少1到2万是骑兵。

事实上,武田总兵力不过1万5000人,估计骑兵不超过3000人,甚至只有1000多人,还不如织田联军的骑兵数量多。

这主要是武田的地盘都不是战马的产地。

而当时武士需要自己配备武器装备和马匹。

以武士的经济实力来说,只有上层高级武士才能平时在家养战马,普通武士和底层武士是绝对养不起的。

相反,织田联军却真的有3000杆火枪,还有防马栏的帮助。

所以,相对武田家所谓的骑兵,火枪兵有绝对的优势。

第三,防马栏其实是野战防御工事。

电影上防马栏只是一道栅栏,实际则不是如此。

织田联军不仅仅修建了防马栏,还包括壕沟、土墙等等野战工事。

武田进攻之前,正巧连续大雨,战场泥泞不堪,对于进攻一方极为不利。

此战,武田军队其实是在进攻敌人的野战防御工事,绝非一道栅栏而已。

第四,武田家失败是必然。

3万多对1万5000,织田联军实力占优绝对优势,而且又是战斗力强悍,装备精良的精兵。

这种情况下,兵力还不到敌人一半的武田家竟然主动进攻,反而织田联军进行防御。

在当时野战条件下,修筑大量防马栏,装备大量火枪的织田联军,实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此次胜利,完全是单纯的实力碾压的结果。


萨沙


明朝并不是没有使用这种办法去对付八旗军,但八旗不是武田氏,八旗比武田强多了,所以明朝用火器来对付八旗的办法不顶用。

织田信长的所谓三段击并不稀奇,明初,沐英在平定云南的战斗中,面对元军的象兵,已经发明了三段击,士兵轮流射击;到了明朝中后期,戚继光在对抗倭寇的战争中甚至发明的六段击,这些都远胜于织田信长的水平,而且织田信长得到三段击是否真实存在,史料上还有存疑的地方。

织田信长的另一个法宝就是树立栅栏,抵御骑兵冲击,同时使用铁炮,延长铁炮的使用时间。这一点明军也更早的使用了,戚继光调任北方后设立的车营,就是用战车抵挡蒙古骑兵的冲突,留给车阵内步兵放箭和发射火铳的时间,在对蒙古的战争中效果也十分明显,后来孙承宗在对满清的战争中照样模仿戚继光建立了车营,掩护弓箭手和火铳手。

但满清可比武田氏强多了。首先,武田氏的马就不行,跟驴子似的,满清的马则是蒙古的马种,虽然个头也不大,但比日本马毕竟强多了;武田氏的当主武田胜赖有勇无谋,打仗偏重于恃勇冲锋,满清的奴儿哈赤、皇太极等皆奸狡如狐,猛恶如狼,可谓有勇有谋,难缠至极;武田氏以骑兵为主,虽也有铁炮、足轻,但完全没有形成协同作战,满清则通过收编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实现了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武装集团,不但是明军,蒙古、朝鲜也都是打一仗败一仗,简直所向无敌,这都不算武田氏可以比的,比武田氏是在强得太多。

而明朝随着政治腐败,后期还出现了欠饷严重、兵无战心,野战中一触即溃的情况,火器制造也因为工部的腐败而不过关,开枪容易伤着自己,很多士兵拒绝使用,加上明军精锐部队在与满清最初的萨尔浒等几战中被歼灭殆尽,后来的部队差远了,自然不是满清的对手。


文史宴


长筱合战中织田-德川联军能够用火枪击败武田骑兵是有特定条件的。

首先,织田-德川联军总数多达3.8万(德川八千,织田三万),而武田军仅约1.5万,武田方事先侦查不充分,未料及织田全军赴援,仍按照以前两次武田-德川战争的经验认为自己兵力占优或至少不占劣势,实战中遭到对方压倒性兵力优势的碾压,战争胜败其实并无悬念,火枪战术的成功只是让武田方伤亡更大(上阵的三大家臣全部战死,全军伤亡逃散一万多人,武田胜赖撤到本方地盘时身边只剩几十人,武田家世代相传的御旗与楯无铠丢失,有形和无形损失不可胜计),织田-德川方伤亡更小(一般认为伤亡数是武田方一半不到)。

其次,织田-德川方采用了比较巧妙的战术,迫使原本围城打援的武田军迫于后顾之忧不得不解围应战,进入不利于自己、有利于织田-德川方的狭长谷底决战,而这个决战战场因为是织田-德川方选定的既设战场,后者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并进行野战筑垒,具体说就是战场狭长不便武田方利用马力打擅长的两翼包抄、正面狭小有利火力阻击,以及织田-德川预设的三道栅栏迫使武田马步队不得不花费时间敌前清障,让自己更多暴露在对方火力下。

第三,武田方是战国诸侯中相对不重视枪炮的,且完全未料到织田方会砸锅卖铁地集中数千挺铁炮(后来规模更大的合战也未必在一方集中如此数量),因此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事实上日本战国时的铁炮技术并不成熟,如果摆开阵势在开阔战场上对决,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武田方的“铁骑”虽然其实也没有小说里那么大的威力,而更多是一种“骑马步兵”,但在那个时代还并不能说就打不过铁炮队——事实上在同时代前后发生的大多数野战战役中,骑兵甚至步兵队在对抗铁炮时的战绩都不错。

从壬辰战争可知,明炮强于日,但枪不如,而八旗的步、骑兵都要胜过同时代日本战国诸侯武装一筹,以弱于日本诸侯的火枪队去迎战强于日本诸侯的步骑兵,除非能在比长筱合战更有利于自己的战场条件下对决,否则胜算未必很大。


陶短房


不行,绝对不行。

织田信长的打败武田骑兵。一靠火枪队,二靠木栅栏。


在己方阵地设立木栅栏,掩护火枪手设计,阻止武田骑兵前进。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战术。

明军也有类似的战术。那就是车营。用各类战车做掩护,火枪手,火炮手,枪炮齐发。比织田信长还要高明。照样打不过清兵。为什么?


因为,清军有大炮。武田骑兵队,没有大炮这样的重火力,只能靠骑兵冲击,导致了重大伤亡。清军装备了先进的红衣大炮,面对明军车营,清军往往先用重炮轰击,造成明军重大伤亡。再派出重装步兵,推着厚重的盾车前进,一直到明军阵前,搬开车营的战车。然后骑兵冲击,这时,明军就崩溃了。



所以说,在国力恢复之前,在军队战斗力恢复之前,凭坚城,用大炮,是最正确的策略和战术。等到打过几次胜仗,军队得到锻炼,信心士气恢复,才能逐步开展野战。


上将嗳福斯


被吹上天的三段击没什么特别之处,因为火枪轮换射击是火绳枪时代各国的金科玉律,并不是谁独创,也没有人对此拥有专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火枪步兵压制骑兵是常事,即便是使用射程近、威力低的火门枪的明军,也往往可以压制无甲的蒙古骑兵。但是,在同时代欧洲已经大规模使用火绳枪,并且开始逐步淘汰铠甲的时候,明军的火门枪却无法对八旗部队取得优势。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八旗兵骑射无双。但是根据明末清初战争的记载,八旗部队是以重步兵起家。八旗重步兵往往身披多层重甲,在冲锋的时候明军的火门枪和弓箭无法击破重步兵的铠甲,而当时重步兵装备的复合弓却可以精确射杀明军。即便是明军组成车营也无济于事,车营仅仅针对防御蒙古骑兵的冲击时候可以起到作用,但是重步兵却可以凭借优良的防护冲入车营,不仅可以用肉搏战杀伤明军,还可以搬开车营的拒马和战车为大部队冲锋扫清障碍。而且,在八旗部队组建重炮部队后,车营在重炮的打击下灰飞烟灭,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一点,八旗其实很重视火器,努尔哈齐就利用缴获的明军火器(多是火门枪以及小型佛郎机)装备部队,不过当时并没有独立成军,而是分散在摆牙喇兵当中。到了皇太极时期不仅缴获明军红衣大炮,并且自身也积极仿制,大量装备后就组建了自己的重炮部队。八旗重炮部队不仅摧毁了明军的车营,还在松锦大战时候成功压制了明军炮兵。明朝官员曾经记载八旗在很远的距离放空枪,诱使明军发动冲锋,结果到了近距离用火枪密集射击,明军冲锋阵型被打乱,导致明军最终被消灭。可见在火器运用上,八旗并不弱于明军。

而且,明军序列中也有使用日本火器战术的部队,由援朝战争中的降倭组成,虽然这支降倭部队面对八旗的时候曾经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是最终还是同明军一道被八旗消灭,这进一步说明有限的效仿他人的战术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战略走向。

不过,清军最终大规模使用骑兵是在入关之后的事了。清军入关后火器大规模普及,鸟枪和红衣大炮、西洋轻型野战炮大规模取代了火门枪和佛郎机,清军步兵也因此演变成了全火器步兵,同时清军的战术也转换成了大规模使用火器的九进十连环阵。这种阵型除了中间的火枪和火炮之外,还在两翼布置了大量的骑兵来承担保护侧翼、迂回包抄以及追击敌军的任务。不过即便如此,骑兵除了弓箭和马刀、长矛这种传统骑兵武器外,还要再背上火枪以及火药和弹丸。


北洋海军炮手


织田信长组织了防止战马冲突的木栅栏,还集结了3万军队,有火绳枪部队,弓箭部队和步骑兵部队。而武田家的军队是1.5万人,骑兵大约为6千人。我们以萨尔浒战役为例子,明军的工事比织田信长要起码高了2个档次。

在尚间崖,明军马林部队,设立了3处大营,在大营外,挖掘三道堑壕,同时还设立了木栅栏。壕沟附近,排列着大炮,在后面则是骑兵,火枪兵,还有白刃战步兵。同时,还设立了车阵,使用装备火箭大炮的车营进行防护。

说起来档次比织田信长的阵地设置,高明太多。八旗军以500名步兵在盾车防护下,就整体破坏了明军的木栅栏在内的各种障碍,其他500人抢先发动冲锋射杀明军,在后续八旗军增援下,明军5000人全灭。

随后,八旗军开始进攻明军第2座大营,明军佛郎机,将军炮,一窝蜂和鸟枪一起发射。1万八旗军则全然不顾的发动冲锋,从正面和后侧形成突破。明军几乎全部战死,“死者弥山谷,血流尚间崖下,水为之赤。”仅仅数人逃生。最后,八旗军以重甲步兵,轻甲弓手攻击明军第3座大营。

明军“奋呼冲击,胆气弥厉”拼命战斗。很快,八旗军的复合弓压制住了明军,明军主将潘宗颜,浑身箭洞,骨头都被射得酥烂,当时记载“骨糜肢烂”。其他明军5000人也全部死于箭阵。

要说当时日本和女真的实力,李如梅警告说:贼精兵七千,而带甲者三千;此贼七千,足当倭奴十万。西北虽有鞑子,皆不如此贼,须勿忽。也就是说,明军将领认为,7千八旗军足以顶10万日军,甚至比蒙古军更厉害。


深度军事


崇祯当时接受大明就是个烂摊子,国库都没钱,下面又不齐心,部队作战能力连李闯都抵不过,你要他搞洋枪队,钱呢?李闯那作战实力,碰上鞑子兵都被打成“泥石流”了,你可以看出明末那战斗力怎么样了。而且满清当时进关他们那点人数对我们汉人来说我们汉人人数压倒性优势,你看有几个跳反,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就是例子任人屠宰。同理换上朱棣或者朱元璋,用卷裤边的农民都能赢,无非打的惨烈点,如果你说用火神枪赢绝对没有问题。原因就是戎马出生和太平盛世出生的皇帝魄力不一样,但是崇祯这晦气鬼对位的是皇太极和多尔衮,他崇祯不行。大明其实挺强的出了很多奇葩皇帝还能存活这么久,可见治本之前的雄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