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已功成身退且年過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九族?

catcatkk


引言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這句話雖然略有誇張,但是在封建王朝皇權至上的年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李善長不是陣前統兵將軍,但是他在後方出謀劃策,統籌後勤,發展經濟,這份功勞也是相當高的,畢竟戰爭打的是錢糧,沒有完善的後勤,前線將士餓著肚皮如何能夠打勝仗?

可是勞苦功高的李善長,最終的結果卻是以“胡黨”之名全家慘遭屠戮,可謂風光背後,暗含殺機,但是大難臨頭不是一蹴而就,其中也有一段極為漫長的過程,接下來我們來梳理一下李善長的功與過,探究他個人及整個家族悲劇,是朱元璋的心狠手辣,還是他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一錯再錯。

李善長的功與過

元朝末年,社會經濟崩塌,統治階級腐朽,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定遠人李善長審時度勢,選擇加入朱元璋團隊,不過他是一介文人,動不了刀兵上不了戰場,所以他初見朱元璋,就建議朱元璋效法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不禍害百姓,定能成就帝業,朱元璋虛心納諫,請李善長參與決策制定。

自此李善長在朱元璋團隊中,開始嶄露頭角,他的功勞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天下未定的戰亂時期,第二階段是大明建國以後。

第一階段,李善長在經濟發展與後勤保障方面,為朱元璋在前線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供應。

  •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李善長留守後方,非常注重發展經濟,他整頓鹽法、錢法、茶法、鐵冶等稅收,實行屯田墾荒制度,發展水利,將大量荒地變成良田,這些措施使得經濟有了長遠發展,為朱元璋提供了一個富裕的大後方。
  • 經濟有了發展,錢糧有了積累,在他極為合理的統籌、調度、運輸中。在為征戰在外的將士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以及糧食,使得朱元璋在前線作戰,提供了最為有力的保障。

前後自將征討,皆命居守,將吏貼服,居民安堵,轉調兵餉無乏。

由上可見,李善長在朱元璋逐鹿天下時,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補給,功勞甚巨。

第二階段,大明建國後的風光以及背後潛藏的危機。

  • 大明建國後,朝堂上好一番熱鬧景象,朱元璋論功行賞,封六公二十八候,李善長位居六公之首,升為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子孫世襲,李善長不但得了封賞,朱元璋當群臣面前極力稱讚李善長。

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

李善長從一介布衣,搖身一變成為明帝國的韓國公,可謂是風光無限,而且他的子孫對他的爵位世襲罔替,算的上富貴逼人了。

到了李善長退休以後,朱元璋還將建設中都鳳陽的重任交給他,朱元璋還將大公主嫁給李善長之子李祺。

可是風光背後潛藏著危機,沉浸在功名利祿中的李善長,已經無法感知在陰暗的角落裡,有一雙寒意森森的眼鏡,正緊緊盯著他和他的同事們的一舉一動。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噩耗傳來,李善長被賜死,連累全家七十餘口,僅兒子李祺作為朱元璋女婿,倖免於難。

李善長已功成身退且年過古稀,為何還是被朱元璋賜死?

  • 朱元璋起家之初,將領多出自淮西地區,為明朝建立立下很多功勳,淮西勳貴的鄉黨抱團,已經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而在淮西勳貴中又以李善長為首,他們這一群人在明朝建國之初,受到朱元璋信任和倚重,獲得無限榮寵,明朝建立後,他們又恃寵而驕,專橫跋扈,熱衷於爭權奪勢,其中又以李善長推薦的胡惟庸最會專權。

胡惟庸專相數年,自視甚高,處事專斷,生殺黜徙,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則匿不以聞。

  • 李善長一直位高權重,在明朝中央和地方都擁有很大勢力,淮西勳貴大多以李善長為首,他在仕途之路的上升中,漸漸失去謹慎,表面看似平靜,但是有人稍微侵害他的權利,或者見識比他高,就會想方設法打擊報復。

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

淮西勳貴的所作所為,朱元璋難道一點不瞭解嗎?

朱元璋能夠在亂世之中打下大明的基業,單單這一點看,他就不是一個能夠輕易糊弄的人,對於李善長、胡惟庸等人的所作所為,他心裡是有數的,為挽救他們,朱元璋在給大臣們開會的時候說了些勸誡的話。

無知之徒,不知捍禦之道,橫起欺凌之心,以害其民,民受氣害,而至於困弊者,是自損衣食之本也,不仁甚矣。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確,你們富貴了,別欺負老百姓,老百姓是你們的衣食父母。

這跟孟子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如同一轍。

作為皇帝,朱元璋特別理解百姓,畢竟他是從困難中成長起來的,再加上元朝貪官汙吏橫行,橫徵暴斂才導致滅國,他感同身受,更以此不停的鞭撻自己,保持清醒。

可是有些人不聽勸告,變本加厲。

這讓朱元璋動了殺心。

人藏其心,不可度也,吾慮或晝臣而夜盜。

朱元璋得來江山不容易,這些人已經開始動搖明朝根基,作為從屍山血海中成就帝業的人,一旦狠起來,非同小可。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以謀反和通倭罪被殺,而胡惟庸又是李善長的親信及親戚,朱元璋就不可能放過李善長,十年後,李善長還是因為胡惟庸案件受到牽連,最終被賜死,朱元璋仍不罷休,將李善長的罪行作《昭示奸黨錄》,公示天下。

結語:李善長一生勤勤懇懇為大明帝國立下重大功勞,最終的結果不太好,一方面有他自己恃寵而驕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朱元璋個人原因,他要為明朝的未來打算,想在他的有生之年,為他的子孫後代,一勞永逸掃除一切障礙。


舊史風


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老鄉,可以說是朱元璋創業的忠實夥伴。可為什麼朱元璋最後把這個夥伴解決了呢?

明朝建國時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個公爵,“六公”之首就是淮西集團首領李善長,其他五人全是一流的名將,文官就李善長一人“封公”,連劉伯溫都只是受封伯爵,當時的李善長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李善長之死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牽扯到了“胡惟庸案件”。當時胡惟庸已經察覺到朱元璋要對他動手了,於是胡惟庸開始到朝廷“活動”,想拉更多人下水,當時被他拉下水的人有吉安侯陸仲亨、御史大夫陳寧等一批重臣。但這還遠遠不夠,他決定拉攏一個最為重要的人――李善長。

李善長不僅德高望重,而且他手上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東西――免死鐵券。其實當朱元璋想要解決你的時候這個東西並不管用,因為最終解釋權在朱元璋那裡。對於胡惟庸來說,只要李善長不死,自己就有靠山。可惜李善長不吃這一套,他知道無數豪傑都倒在了朱元璋手上,你個小小的胡惟庸算什麼。

見李善長不為心動,胡惟庸就開始走親戚路線。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是胡惟庸的親家,李存義得到好處立馬就下水了。在李存義的軟磨硬泡下李善長也就默許了,李善長當時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李善長就此被拉下水了,胡惟庸自此終於放心了,滿朝文武都是我的人了,你朱元璋能把我怎樣。在此不多說過程了,一個開國皇帝怎麼可能連你胡惟庸都收拾不了,你只不過是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度的道路上的一顆棋子罷了。但是“胡惟庸案件”在清查同黨的時候朱元璋並沒有對李善長下手,連李存義都沒有被處死。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李善長向他的老鄉湯和請求借300士兵修房子。湯和很爽快的答應了他,畢竟都是老鄉,但是李善長並不知道“老鄉見老鄉,背後捅一槍”。湯和毫不猶豫的向朱元璋告密說李善長想造反。或許是李善長嫌自己活的太長了,他的親信因犯法被抓,李善長竟然替他求情,自己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朱元璋有一次憤怒了,你以為你是誰?我處理犯人還要你同意嗎?正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李善長的家丁紛紛舉報李善長的“謀反細節”。就這樣李善長被送上了斷頭臺。

其實,朱元璋也清楚李善長沒有謀反的理由,已經位高權重了,已經是第一重臣了。但他必須要殺掉這個他手足親密的夥伴,因為朱元璋要為他的子孫消除所有威脅。這就是一個在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朱元璋。



雁城流浪僧


李善長(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遠人,大明開國功臣。在元朝末年天下逐鹿中,李善跟隨朱元璋,以其才智獲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李善長的功績

元朝末年,統治者昏庸腐朽,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劉福通首舉義旗, 拉開了元末紅巾軍大起義的序幕。當各地起義風起雲湧之 時,李善長為避亂而隱於滁州東山之下,他時刻關注天下形 勢,以期投靠明主。

朱元璋率領的軍隊是眾多起義軍中的一支。與其它義軍相比,這支軍隊作戰勇猛、軍紀嚴明、深受百姓擁護。朱元璋告誡諸將:“克城以武,戡亂以任”,每攻下一座城池,他都嚴禁將士劫掠財物燒燬房屋。除了嚴明軍紀外,他以“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為口號,採取籠絡地主階級的措施,爭取漢人的支持。他廣招賢能之士,以禮相待、委以重任。李善長於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打滁州時來投,被命為掌書記。

朱元璋向李善長詢問平定天下的計策時,李善長答道:“秦亂,漢高祖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 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 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李善長的這番話為朱元璋實現霸業指明瞭方向。朱元璋從此視李善長為左膀右臂,對其委以重任,讓其參與決策制定。

李善長對朱元璋的輔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調和諸將、嚴明軍紀。

朱元璋曾對李善長說:“方今群雄並爭,非有智者不可與謀議。吾觀群雄中持案牘及謀事者,多毀左右將士,將士弗得效其能,以至於敗。其羽翼既去, 主者安得獨存,故亦相繼而亡。汝宜鑑其失,務協調將以成功,毋效彼所為也!”李善長深以為然。對於歸降的將士,李善長能夠辨別賢愚,調和諸將,使將士消除疑慮,安心跟隨朱元璋。李善長還嚴於整頓軍紀,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四處張貼禁令,以此禁止將士侵擾百姓。

2、留守後方、供應軍需。

朱元璋得以掃除強敵登上帝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朱元璋每次外出征戰,都讓李善長留守後方,由他統籌全局,轉運糧草,供應前方軍需。同時,李善長還加強後方軍事防務,發展後方經濟,保證後方秩序穩定、減輕人民負擔。在李善長的管理下,朱元璋的後方百姓安居樂業、將士和睦,“前後自將征討,皆命居守,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轉調兵餉無乏”。李善長在後方的管理,為朱元璋在前線作戰爭取最後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3、發展經濟、革除積弊。

李善長注重發展經濟,減輕人民經濟負擔,以此來緩解階級矛盾。他整頓鹽法、錢法、茶法、鐵冶及魚稅等稅收,革除積弊,發展經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他還積極推廣實踐朱元璋的屯田墾荒思想,在各地實行屯田制度,發展水利事業,使許多荒地變為良田,起到了“國用益饒,而民不困”的積極作用。

在建立新王朝的共同奮鬥中,朱元璋和李善長維繫在一起,建立了一種君對臣信任、臣對主 忠心的關係模式。李善長使朱元璋的部下和睦,軍需供應充足,為朱元璋取得前線作戰的勝利提供了保證。所以,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李善長功不可沒。

二、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信任

1368 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封李善長為左相國,讓他改革元朝舊制,制定新的禮制,作《郊社宗廟儀》,並重新改定官制,明確各部責任,使新建立的國家機器得以正常有序運轉。李善長還負責監修國史,在他的主持下,明朝很快修成《元史》一書。李善長定禮制、改官制、修史書,為明朝初年各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六公、二十八侯,李善長居六公之首。朱元璋評價說:“善長雖 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升李善長為太師中書左丞相,受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還被賜予丹書鐵卷。

洪武四年,李善長“以疾致仕”,回安徽鳳陽老家休養。恰好朱元璋準備在鳳陽興建中都城,決定將這個工程交由賦閒在家的李善長負責。李善長受命後,凡事親力親為,使得營建工作迅速展開。李善長的表現,讓朱元璋很是滿意。李善長還對遷徙到鳳陽地區的十四萬江南民戶負責安置,監督其墾種。幾年之後,這 一地區出現了桑榆相望、糧倉充實的景象。朱元璋不僅親賜物品給李善長,還提升其弟李存義為太僕寺丞,兩年後又將大公主嫁於其子李祺,結成了兒女親家。至此,李善長的榮耀和光彩達到了頂點。

李善長榮寵至極,自然會招來其他臣子的嫉妒和排擠。洪武二年,楊憲與李善長髮生了奪相矛盾。楊憲串通自己的好友高見賢等人向朱元璋進讒言,表示李善長沒有為相的才能,並彈劾李善長排擠大臣,放肆為奸等事,朱元璋聽後不為所動。之後,李善長揭發楊憲誣陷中書省汪廣洋等不法事。最終結果是楊憲治罪被殺。由此可見,洪武初年的李善長深得朱元璋的寵信,朱元璋對他比非常寬容。

三、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誅殺

明初百廢待興,不僅需要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還要完成國家統一事業,掃蕩蒙元殘餘勢力。因此,在洪武十三年以前,朱元璋十分倚重功臣。但是在經過明朝初年的努力後,洪武中期社會逐漸繁榮,政治也比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從這時起,朱元璋對李善長等功臣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由最初的信任逐漸轉向了猜忌,最後轉變為一場大規模的屠戮。

從客觀上說,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功臣貴極而驕,越禮違規、胡作非為,失去了為官應有的謹慎。李善長以其智謀,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和倚重。但李善長有心計卻沒有遠見,在得寵的同時逐漸失去了為官的謹 慎。李善長表面不與人爭,但如果有人侵犯他的權利,他便會想方設法實施報復。與朱元璋成兒女 親家後,李善長更加有恃無恐,以至曾被朱元璋削減俸祿,以示警告。

李善長在致仕之後,仍參與朝政事務,在中央和地方擁有很大的勢力,是淮西功臣集團的核心領導。這個集團多是貧苦農民出身,明朝建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新的封建地主階級,他們日益驕奢、專橫跋扈,逐漸沉溺爭權奪勢之中。甚至他們的僕從和家人也無視法度,倚仗權勢欺壓百姓、橫行鄉里,儼然成為一霸。淮西功臣逐漸退變為挖封建統治牆角的破壞力量,這是朱元璋不能忍受的。

從主觀上說,朱元璋為了維護朱家天下長治久安,對功臣的疑忌心也逐日加重。為了鞏固朱 家天下,朱元璋必須強化皇權,消除來自各方面的威脅,而淮西功臣集團正是他最大的威脅。朱元璋對功臣提防之心的加重,是功臣悲劇命運的開始。

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生性文弱,朱元璋一直擔心自己死後,朱標無法駕馭這些文臣武將,所以, 他要先替兒子“拔釘子”,來解除身後之患。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使朱元璋逐漸疏遠功臣,猜忌心理日益加重,功臣的才智、名望,在他眼裡都變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這必然導致他對李善長等功臣的態度由信任轉向疏遠,最後不惜大開殺戒。

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因為謀反和通倭被殺。胡惟庸是李善長的親信,又與他有親戚關係,朱元璋便想借此案來打壓李善長。終於在十年之後,借胡惟庸曾勸過李善長一同謀反之事,作為誅殺李善長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被賜死,全家七十餘口被殺,僅一個當了駙馬的兒子留住了性命。朱元璋還將李善長的罪行作《昭示奸黨錄》,公佈天下。

四、李善長之死分析

追溯李善長的人生軌跡,從開國功臣到走上人生末 路,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李善長心胸狹隘,不能容人;二是李善長結黨營私,為朱元璋所不容。

1、據《明史》載,李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忮刻”為嫉妒刻薄之義,是心胸自私狹隘的同義語。如他的親信、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汙被治罪,時任御史中丞的劉基負責調查此事。李善長竟置國家法度於不顧,從一己私利出發,多次為李彬開脫罪責,為劉基的調查設置障礙。無奈之下,劉基只得奏準朱元璋,由朱元璋下令將李彬處死。為此,李善長常耿耿於懷,常暗中加害劉基,逼得劉基只好回家避禍。

李善長的心胸狹隘還表現在他素有居功自傲與貪贓納賄的毛病。 《明史》載,大明立國後,“(太祖)浸厭善長,故有易相之議”,從中看出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不滿,也透露出朱元璋對李善長身居丞相位心存疑忌。就丞相人選問題,朱元璋曾問計於劉基。劉基既肯定了李善長的優點,也直言不諱地指出了他的性格缺陷,即“志大量小,後事難料”,事實果如劉基所言。

《明史》還記載李善長“貴富極,意稍驕,有心計而無遠識”,這都說明了他 的自私狹隘。這使得他對別人容易產生刻薄忌恨之心,容不下別人,從而樹敵過多。這都為李善長日後走上末路植下了禍根,成為他與朱元璋矛盾加劇的誘因。

2、結黨營私,為朱元璋所不容。李善長隨著地位的不斷上升,他利用手中的權力串通淮西籍人員,與他們拉 幫結派,成為淮西集團的核心人物。李善長為培植淮西集團勢力不遺餘力,在執政方面處處以集團利益為出發點與歸宿。淮西集團成員在瘋狂追求財富的同時,排斥異己, 對淮西籍以外的人員極力打擊。淮西集團勢力瘋狂滋長,觸犯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經,必為他所不能容忍。

胡惟庸案東窗事發後,朱元璋深刻認識到,淮西集團勢力的過度膨脹不僅加劇了當時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已日益威脅到皇權的穩固,有導致自己大權旁落的危險。鑑於當時形勢的嚴峻性,朱元璋自然千方百計地遏制這一勢力做強做大,“胡藍之獄”便拉開了帷幕。朱元璋本人雖發跡於淮西集團,但一旦大權在握,這個羽翼豐滿的政治集團即刻成為他背部的芒刺,必欲除之而後快。更朱元璋雖口頭上說李善長功勞堪比漢代蕭何,但背地裡對李善長防範有加。胡惟庸案正好成了朱元璋日後清洗以李善長為核心的淮西集團的一個重要藉口。

綜評

李善長傾盡一生之力輔佐朱元璋,在達到人生榮譽的頂峰後,迎來的卻是全家人被殺戮的悲劇命運。在中國封建社會,皇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而高度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之下,皇帝主宰一切,操縱著生殺予奪之權。在打天下時,朱元璋能禮遇重用臣子;得天下後,為了維護朱家天下長治久安,他要把任何威脅都扼殺在搖籃之中。“胡案”、“藍案”、空印案、郭桓案,前後被殺者達十幾萬人。大量功臣良將的被殺,使朝中無良將可 調,無謀臣可議。“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能夠順利奪取皇位,與朱元璋大殺功臣有著一定的關係。

古代君主為了維護“家天下”統治,會掃除一切威脅皇權的因素;臣子為了擴大政治、經濟權利,必然會有損於封建政權統治。朱元璋與李善長關係的變化,就是一個歷史的縮影。


笑語千年


縱觀古今歷史,歷朝歷代,君與臣之間,總是逃不掉“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恩怨糾葛。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年七十六歲。

關於李善長詳細的死因,因其當時一句話。胡惟庸在朝時,曾想拉李善長下水,善長不從,胡拉李善長的弟弟勸說善長,時間久了,善長終於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句話後來由於李善長的下人屈打成招說了出來。

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謀反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善長既無謀反的野心也無那個必要,胡惟庸若是做了皇帝,李善長不過也是人臣第一,同現在沒區別。

但是身為皇帝,天下共主,為了江山安定,為了子孫能夠坐穩這個皇位,總是會抱著“寧殺錯 勿放過”的思想,更何況是本就多疑的洪武大帝。李善長,註定要死。

朱元璋給李善長定罪的最重要一條,即“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朱元璋不會手下留情,他對李善長一家亮劍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6歲的李善長與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一起被斬,儘管他手執丹書鐵券,仍難逃一死,家產被抄。

正是:自古伴君如伴虎,名利終究一場空。

你笑我朝堂威武,我羨你快意江湖。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明日我為誰!





秦氏無雙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縱觀歷史上那些位高權重的王公大臣,很少有得到善終的,他們時常遭受帝王的猜忌又或是同僚的彈劾。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曾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的李善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位極人臣,晚年卻十分悽慘,年過古稀依然逃脫不了被誅九族的命運,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

李善長自幼便以智謀聞名,在當地很有聲望,當年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對他十分器重,讓他成為自己的參謀,大小事項李都參與其中,同時幫著朱元璋挑選有才之人。儘管朱受到郭子興的打壓被削弱兵權,李善長依然堅決留在朱元璋的身邊輔佐他,朱對其愈加信任。

經過無數次的殘酷鬥爭,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國號大明。開國初期,朱對朝廷大臣進行論功行賞,李善長被封為左丞相,位居功臣首位,並將他比做蕭何,御賜免死金牌,李善長一時風光無兩。

正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李善長雖一介智者,卻預測不到自己的結局,公元1390年,李善長因牽涉胡惟庸案被追責,此時的李善長已經76歲高齡,雖有免死金牌護身,但朱元璋一開始便留了一手,如果出現謀逆之事,免死金牌就是一塊擺設,最終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被處死,家底被抄,唯一的兒子李祺因是臨安公主的駙馬得以免誅,隨後夫婦二人同子女被流放至江浦。一代功臣就此倒臺,結局讓人唏噓不已,那麼歷史上的李善長究竟有沒有謀逆之心呢?為何年過古稀依然被帝王防範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朱元璋本人非常多疑專制

朱元璋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多疑專制,有時候連親人家屬都不放過,更何況是手握重權的當朝宰相。劉基、宋濂等小心謹慎的名臣都時常遭受朱元璋的試探和猜忌,對於恃寵而驕的李善長來說,終究逃不過明太祖的忌憚和反感。據史料記載,明太祖生病期間,十幾日無法上朝,身為宰相的李善長沒去問候,其子當時身為駙馬。

也連續幾日不去朝見,此事讓朱元璋大為不滿,對李善長進行罰俸處置。李並未收斂,其弟李存義被告發期間,朱元璋下詔免他死罪,李依然無任何表達感激之舉,這對專制暴戾的朱元璋來說,無疑是在挑戰他的底線,朱因此懷恨在心。因此,不管李善長有沒有謀逆之心,明太祖已經對他心存芥蒂,除掉他只是時間問題。

2、 李善長內心善妒,與同僚鬥爭激烈

李善長雖然外表寬厚仁義,內心卻十分嫉妒。他與劉基爭鬥多年,劉受到壓力,不得不請求告老還鄉。參議李飲冰等人,因冒犯他的權威,被彈劾罷黜。李善長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自己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各方勢力的打壓和詆譭。

凡事皆有因果循環,胡惟庸案爆發期間,李受到御史大臣的競相彈劾,適逢有人提出將要發生星變,生性多疑的明太祖索性斬草除根,李家勢力一夜崩塌。可見李善長落得如此悽慘的結局,和自身善妒的性格是分不開的。自古以來,不論前朝後宮,帝王最忌諱一人獨大,李在到達權勢頂點後,並未低調行事,相反越來傲慢,直接導致與明太祖的矛盾加劇。

3、 胡惟庸由李善長舉薦而來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同鄉,因李善長的舉薦,位至右丞相,他行事果斷謹慎,深得明太祖寵信,只是不同於李善長,經過多年的朝堂鬥爭,變得更加獨斷和自負,漸生異心。胡曾因擅自乘坐驛站被朱元璋怒罵,公元1379年,胡的陰謀被告發,與之相關的黨羽一同被清剿。

前文已述,李善長是因為牽涉進胡惟庸的謀反案而被誅殺,那麼李善長真的參與進去了嗎?筆者認為,李不一定參與了他的謀反行為,可能只是知道他的野心卻並未阻止,畢竟自己年過古稀,就算支持胡惟庸謀權篡位,也未必能得到如今已有的位分,這在李善長死後的第二年,王國用勸諫朱元璋的一番話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王國用認為,李善長早已位極人臣,其子與公主又有了骨肉至親,大可不必鋌而走險。說他造反,實為荒謬。所以,胡惟庸謀反案也許只是明太祖的一個藉口,以此為把柄來剷除所有的心腹大患,李善長自然成了他的目標之一。


華太師


功臣之一的李善長是最早跟隨朱元璋的大臣之一,它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在明朝的功臣中都是佼佼者!

為什麼在李善長已經成功身退且年過古稀的時候被誅九族呢?

朱元璋在將其罷官並下令滿門抄斬的時候,一口氣殺了李善長一家70多口人,除了其兒子李琦,兒媳婦和兩個孫子,這四個人之所以倖免,是因為李善長的妻子是朱元璋的女兒和外孫。是朱元璋的外孫在朱元璋稱帝后也對跟隨自己打仗的人進行了論功獎賞!




李善長被任命為左丞相併兼職太子少師,是朝中影響力最大的功臣,但朱元璋後來疑心很重,一些功臣已經被自己處死,或是病死,但仍有一些大臣讓李善長的存在讓朱元璋感到不安。後來朝廷的大臣不斷的彈和李善長說其有點膨脹,讓朱元璋感到不安!

實際上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仇恨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而是慢慢積累的,剛開始的時候李善長曾因一次有病在身而辭官回鄉。朱元璋不僅賜予其土地,而且給了他金錢,後來病好後又迅速啟用!



後來李善長的弟弟案告發,說是李存義是胡惟庸的一夥兒,朱元璋只是將其發配崇明兒,李善長也沒有對此事表示感謝,反倒認為是應該的,在老家給自己是建豪宅,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裡,最後還是因為胡惟庸的案件牽扯李善長,雖然沒有投靠,但是早早就知道此事而知情不報。明朝圖謀不軌同樣是謀逆造反的罪名,誅殺九族。雖然看上去李善長是在歸隱田園了,但是心卻在朝廷。對於朝廷的一舉一動都是心知肚明,當朱元璋將李善長的罪名都掌握在手中時,抓回來處死是早晚的事情,以前不動你李善長是因為對朝廷有證據但也不全,更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去懲罰他。



洪武23年公元1390年,年過七旬的李善長突然被明太祖朱元璋連根拔起,連同妻女弟侄等滿門71口竟被一併處死,府邸已被抄了。是什麼原因讓他在古稀之年引火上身到了滿門抄斬的地步呢?李善長熟讀《明太祖實錄》等文獻記載裡李善長自小愛讀書,通曉謀略,他自然深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如果李善長果真激流勇退安分養老,他應該可以富貴單中,然而面對權勢日間聲處的貪婪終將吞噬一切。今晚的鄉間歲月終究不能領悟其生。

最後李善長死後,朱元璋編纂了《昭示錄》,將他們的罪行公佈天下,好給往後的臣子做一個警示!


武大官人


李善長之死,皆因朋黨牽連。李善長這個淮西幫前頭領被胡惟庸這個繼任者給拖下了水。當然了,李善長也並非沒有任何的錯誤,起碼明知胡惟庸圖謀造反而不是揭發胡惟庸。雖然李善長沒有參與造反,但知情不報就夠李善長受的了。李善長本身也被朱元璋視為“蕭何”。但他卻沒有蕭何的自保能力。歷史上蕭何為了打消劉邦的懷疑,數次自汙,硬生生把自己的名聲給搞臭了。而李善長在這方面差的太遠了,因為李善長有免死金牌,所以在洪武十八年,李善長被人舉報後,朱元璋赦免了他的死罪,但被免死後的李善長並沒有對朱元璋表示感謝。朱元璋因此就記恨上了李善長。這也導致之後在胡惟庸案被深究過程中,牽連李善長而死。

天末亂世時期,李善長在追隨朱元璋造反後,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一直積極幫助朱元璋獻計獻策剷除所有的競爭對手。朱元璋對李善長也頗為信任。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李善長更因功被封為丞相。此時的李善長可謂是位極人臣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李善長性格中的缺點也暴露了出來。李善長好妒,且心胸狹隘,為人苛刻。在李善長掌權後,很多人只因為語言冒犯了他,就會被他發配罷免。劉基這個朱元璋近臣都被李善長逼迫的告老還鄉。可見李善長之跋扈。也因此李善遭到了朱元璋的不滿。

李善長和胡惟庸是兒女親家,所以在李善長因病辭官後,就推舉了胡惟庸接替自己的職位。並且要胡惟庸帶領淮西幫繼續前進。胡惟庸是一個比李善長還要狠的角色。在他當上宰相後,立刻開始大肆清除異己,扶持朋黨上位,很多時候生殺大權都不通過朱元璋,而是自己決定實行。從某種程度來看,胡惟庸有架空朱元璋的意思。隨著胡惟庸的野心不斷的膨脹,朱元璋對胡惟庸也越發的不滿,所以朱元璋開始敲打胡惟庸和他的黨羽。胡惟庸收到朱元璋的警告後,並沒有收斂,反而開始策劃謀反。對外胡惟庸聯繫蒙古人和日本人約定覆滅明朝。對內胡惟庸在加緊勸說李善長和他一起造反,畢竟李善長人脈廣,有了他的加盟,造反成功幾率更高。

當時胡惟庸以淮西王為條件邀請李善長加盟造反。李善長雖然沒有同意,但已經開始心動了。經過數次談判後,李善長始終沒有加入造反行列。但他雖然對胡惟庸造反事情一清二楚,但也沒有告訴朱元璋。所以很多人包括朱元璋就懷疑李善長屬於兩面派。胡惟庸死後,李善長逃過一劫繼續被朱元璋所重用。但朱元璋清查胡惟庸一黨的行動始終沒有停止。而李善長也終於被挖了出來。但朱元璋赦免了他,並沒有殺他。但李善長還不知道收斂,替一些胡黨成員求情,這下子觸怒了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歲的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被處死。

李善長之死雖然是被牽連。但其自身原因也不能忽視。本身逃過一劫也就罷了。還想著撈自己的黨羽,這就有些貪心不足了。但從某些方面來看,李善長之死也是活該,畢竟明知道有人造反而不是制止也不舉報。這種典型的牆頭草,歷朝歷代都沒有好下場。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因為朱元璋的猜忌。李善長是明朝建立首功之臣中一個,雖然賦閒在家,但在朝廷中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這是朱元璋最為忌憚,所以想辦法要除掉那些有功的人,而且後來又捲入“胡惟庸謀反案”中,所以被殺。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不願大權旁落,開始處置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武將,挑撥朝中群臣關係,寄希望能達到政治上的平衡,以維持自身的絕對權威。經歷達太多爾虞我詐的李善長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就以有病為由,告老還鄉。希望能有個好點的結局,回家安度晚年。

李善長失策了,朱元璋為了朱家的江山穩固坐考慮,將威脅到皇權的功臣統統消滅,當然這也包括遠離政治中心那些一起與自己打江山的人。此時在家賦閒的李善長少了警惕,認為朝廷的風浪不會再波及到他,於是向湯和借了三百個士兵,蓋了一樁房子。這給朱元璋找到了藉口,於是李善長以謀反罪被處死,同時家族中七十多人也被處死。

伴君如伴虎。


嶽劍


李善長的勢力逐漸擴大,朱元璋為了剷除後患,保障自己的孫子,繼位的合法權利不得以,才殺了他。

開國初期,有人說了這麼一個詞“驕兵悍將”,那些昔日與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人,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依仗自己的戰功胡作非為,如欺壓百姓,搶佔民女等,所以不得不管束。還有一個故事,據說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立為太子,此人心腸很軟,對朱元璋大殺功臣不滿,後來朱元璋就遞給朱標一根荊棘,朱標看到這滿是刺的荊棘根本不敢接,於是朱元璋就用手將上面的刺一個個的拔下,然後遞給太子朱標,說:“你現在敢接了吧。這驕兵悍將就如這荊棘上的刺,我今天殺這些驕兵悍將,以後就可以把一個太平的天下交給你……”



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老大,淮西集團是朱元璋賴以起家的本錢,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同一般,作為淮西集團的靈魂人物 ,李善長在富貴兼得的同時 ,還驕橫專擅,憑藉手中的權力頣指氣使,凌駕於百官之上 ,極力打壓持不同見證者,這當然會招至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的不滿。李善長跟朱元璋,湯和他們都是淮西人,淮西勳貴就是那麼來的,加上李善長這人這關係跟其他武將幹在一起,李善長的威望很高,可以說相當於劉邦之蕭何了。這堆人萬一抱團了,朱元璋能爽嗎?早點幹掉對大明有好處


獨秀文苑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人士,從小熱愛讀書。李善長通曉法家學說,擅於謀略。朱元璋打下滁州的時候,李善長特地迎接拜見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在一代聲望很高,所以特地留下他做官。隨後李善長一直都在輔佐朱元璋,即使朱元璋被完全剝奪了兵權,李善長也對他不離不棄。李善長對朱元璋可以說忠心耿耿。朱元璋的義父郭子興想要把李善長弄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堅決不肯。後來李善長又設下計謀打敗了元軍,朱元璋就更加倚重他了。李善長在建立大明的過程中是有汗馬功勞的。在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李善長就開始幫助朱元璋訂立法典,革新政事了。李善長針對於元制提出了專賣兩淮之鹽法,茶法,後來又開礦採銅造錢,為朱家王朝積攢了不少財富。

朱元璋滅陳友諒、張士誠,打下了中國的大片國土。後來朱元璋已經不滿足於只做吳王了,所以他派人鑿沉了小明王的船,這樣起義軍就群龍無首,朱元璋就有了再上一位的機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即位,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即位以後封李善長兼太子少師,授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決定軍國大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當時朱元璋給旁人說:“善長雖然沒有沙場建功,但是多年以來為我押運糧草,出謀劃策,此等奇功當封為國公。”於是李善長在當年就進封為韓國公。當時朱元璋的好兄弟徐達、鄧愈等也被封為了國公,但都屈居於李善長之下。在朱元璋心裡他早已經把李善長當成了蕭何。
朱元璋是這麼想的,他也是這麼做的。建國以後軍機大小事他都讓李善長參與其中。朝內外大小官員都知道,應天第一大是朱元璋,第二大就是李善長。他的權勢威望在朝野內外都達到了鼎盛。後來年老多病的李善長向皇帝請求退休,功成身退的他賜臨濠地若干頃,設置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並且朱元璋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琪,可見朱元璋對他是多麼的寵愛有加。但就是這樣“心心相印”的一對君臣在1390年卻分道揚鑣。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了七十七歲的李善長,他的家人也被迫連坐,一家老小七十多口都被殺了,僅僅只剩下兒子李琪這一脈得以延續。為什麼朱元璋前後對李善長態度轉變如此之大呢?是什麼原因使得朱元璋非要誅滅李善長的九族?
實際上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不滿情緒已經積聚很久了,正是長期以來這種不滿情緒的積聚才使得朱元璋非要殺掉李善長。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特別愛嫉妒。當年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因為些許小事得罪了他,他居然公報私仇奏請皇帝罷黜兩人。朱元璋後來瞭解其中曲折以後,對李善長非常不滿。御史中丞劉伯溫,這是皇帝最倚重的柱國大臣,李善長卻公開辱罵劉伯溫,這完全是在打朱元璋的臉。驕狂的李善長也許還不知道,朱元璋已經對其非常厭煩了。

李善長一直身居高位,權力非常集中。他深明樹大招風的道理,故而請求辭官養病。朱元璋確實想整治相權,所以皇帝對他的賞賜實際上是對他這種明白事理的獎勵。得到獎賞的李善長並沒有好好謝恩,而是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太祖就更加生氣了。

李善長一直把劉伯溫當成自己的死對頭,所以非常不願意劉伯溫接手宰相事,於是極力推崇胡惟庸。胡惟庸確實非常能幹,所以大位一空缺就想到了胡惟庸。李善長的目的達到了,胡惟庸也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兩個人都是皆大歡喜。但李善長留給朝廷的胡惟庸實質上是一個為人狂傲腐敗,喜歡結黨營私的人。看透他的朱元璋最終以謀反罪處決了胡惟庸及其黨羽。李善長何胡惟庸亦師亦友, 而且其弟弟李存義也是參與其中,理應將李家一網打盡。但是朱元璋礙於李善長的薄面,他只是將李存義家安置在崇明。李善長並沒有上書表示感謝,朱元璋對李善長的感情已經從不滿發展到憤恨了。

李善長年紀大了想要修一座府邸閉門好好養老,於是就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來了三百多士兵。朱元璋因為此時非常不高興,認為這不僅是奢靡,而且是對公權的一種消費。四月,李善長的親戚丁斌因為犯罪被捕。丁斌以前就在胡惟庸家中做事,於是就把胡惟庸通過李存義勾結哥哥李善長謀反之事吐了出來。李善長明知道胡惟庸和遼西勳貴串通一氣準備犯上作亂,但是他卻知情不報。不管是在哪朝哪代,有關於謀反知情不報那就是對君主的不忠。朱元璋從來沒有想到過跟了自己幾十年的老朋友居然想要造反,他既心痛又傷心。其實到了這一步朱元璋即使不想殺他也不能不殺,畢竟朝野內外這麼多人都在看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朱元璋殺了李善長一來是為了給造反的人敲一記警鐘,告訴他們自己隨時能夠大義滅親,不要存在任何的僥倖心理。第二就是要給自己削弱相權找藉口,從而加強皇帝的中央集權。歷史證明自朱元璋殺了李善長以後,這兩點都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