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凌晨四点的武汉——湘雅二院援鄂护士日记

1月27日,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派出第一批5名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驰援武汉。他们达到武汉后,迅速投入战斗。1月29日,4名护士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心声,摘录如下:


护士侯亦平:

今天是来武汉支援的第三天,天气不错。一大早就有志愿者开车来接我们到院区工作,非常感谢他们。7点20分到医院后,开始和值夜班的医务人员交接工作,做好穿防护服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进入隔离病区开始工作已是8点。

我的工作地点是南6楼病区的重症监护室,主要工作是为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这里的患者病情都比较重,我们进行救治的时候,也安抚患者的情绪。经过救治,越来越多患者的病情和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下午6点,我完成了今天的值班任务。脱下厚厚的防护服,走出隔离病区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今天是自己30岁的生日。走在院区里,我在心中默默许下今年的生日愿望: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所有的患者都能康复,愿所有医务人员都能平安回家!

今天还得到一个消息,政府特意把我们安排到一个酒店,并有专车接送我们去医院上班。我们一定不辜负国家的期望,全力救治患者,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平安回家。


护士黄艳清:

今天是加入抗疫队伍第三天。早上,我穿好防护服后进入病房,开始新一天的战斗。交接班后,护士长安排我和一位老师下楼推着轮椅接患者。来到楼下,正好一辆车开着双闪急速驶来。一个戴着口罩神情忧伤的中年男人从车里走下来后,马上转过去开门扶一位女患者下车并扶她坐上轮椅。

女患者找他要钥匙,他建议她别带钥匙以免弄丢了时,她嚎啕大哭起来:“我还没死呢,难道不拿钥匙?”我安慰她说:“你一定能回去的,请相信我们!”我转身推着她去病房时,他丈夫为她加油:“老婆,加油!你一定会回来的,我们在家等你!”

前往病房的路上,我强忍着泪水,因为我怕她看到心里更难受。我知道,此时此刻,我们要比他们更坚强才能去战斗!我和医生一直安慰她,给她鼓励,期待他们一家人早日团聚!

在这里,医护人员有分工,也有协作。医生看见护士忙,会帮着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一起帮忙给病人翻身拍背,帮忙给病人喂食。同事之间也会相互关注防护服有没有穿戴好、有没有吃饭。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定会打赢这场仗!

今天是晴天,我相信笼罩在武汉的阴霾,即将在这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散去!


护士钟晓平:

我是湖南人,和湖北人民共饮长江水,尽管过年没有回家,我很想家,但武汉人民给了我家的温暖。

进入病区之前,除了穿好防护服外,我还要提前喝好水、上好厕所,进去后要吃饭才能换一下。但我并不觉得辛苦,这里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值得敬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1998年出生的护士,也许他在父母眼中还是一个小孩子,但穿上了白大褂,他便肩负起护士的责任,一个人管理3个上了呼吸机的病人,其中两人还要行血透治疗。那一瞬间,我觉得所有的累都不是累了。

我们都在努力,所有医护工作者都在努力,全国人民都在努力,武汉一定会越来越好!


护士刘亮: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三天,久违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武汉,就连上完夜班还带着倦意的我,都被这暖暖的阳光融化。

在前往武汉来之前,我做好充足的准备接受各种困难。然而,当我真正融入武汉防疫战役后才发现,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坚持在岗位的武汉前线医务人员有多么不容易。

昨晚是0:00-4:00的排班,我协同老师管理4个危重患者,每个患者的床头护理级别都显示醒目的两个字:特级。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五层厚的衣服,才能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同时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呼吸机、监护仪上的数据。4个小时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下班后,微信朋友圈有段话也让我深有感触:“我没有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我看过凌晨四点的武汉。”

休息一段时间后,紧接着上16:00-20:00的排班,我同一起支援的医务人员在组长的指导下管理5名患者,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尿不湿似乎都是多余的,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前线战士已经坚持一个多月了,这似乎比今日的阳光更能温暖人。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申少铁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