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棄東征孫吳而北伐曹魏,是否能拿下關中統一中原?

高雅婷s


這個問題是當時乃至古今爭論的熱點,後世明末王夫之,清初乾隆帝都有類似評說,認為劉備當時可以選擇不要東出伐吳,而應該伐魏,劉備稱帝后要出兵伐吳時,趙雲就提出這個觀點,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我們既然有匡扶漢室之志,必須先公後私,曹丕篡位人心未固,出兵攻打關中,不然和東吳一旦交兵,容易錯失良機“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劉備不聽。


王夫之則是從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不足說起,認為諸葛亮雖然沒有諫阻劉備東征,但他後來感嘆說“若法孝直在,必能阻主上東行”的話,可看出他是不大讚成東征的,然後也認為應該再次聯結東吳,出兵關中,搶奪渭水上游。(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又說,縱然失敗,流血流在伐魏前線,比敗在伐吳之役有意義。這是從大義角度論事,不是以戰略形勢而言。十全老人乾隆看書讀到趙雲傳時,也感嘆說,“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認為趙雲的計劃有可能成功,論點應該與王夫之大同小異。


三國時人也有人持這看法並打算實踐,就是三國末的鐘會,鍾會伐蜀成功除掉鄧艾後,與姜維交好,喝酒密謀討伐司馬昭,定下一個戰略構思,打算把益州的蜀漢兵與魏兵分成二路,姜維帶蜀兵出斜谷為正兵疑敵,鍾會自帶魏兵從後面迂迴突襲長安,“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想得很美妙,可惜謀事不遂,司馬昭已命賈充率兵堵在漢中前面,而眾魏兵魏將也無法同心,激起內亂,兵未發而身先死。(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劉備時的形勢不同,關羽是蜀漢第一戰將,荊州是天下之腹,突破襄樊進軍南陽就能威脅中原,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一旦失去,蜀漢政權很難衝出益州,其時不是東出就是北伐,北伐後來諸葛亮就打了五次,費盡心思沒有大的收穫,劉備東征,事實上也證明行不通。但劉備不得不東征,蜀漢的基石由益州派和荊州派為主,荊州丟失不表示一下,如何安撫原荊州派?何況關羽與劉備深情厚誼,有此大失不反應何以在天下立足?正如劉曄說,不耀兵無以自強自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劉備東征時,曹操原老將大多在世,未至人才凋零的地步,政治上曹丕採納陳群的九品中正制,放棄曹操的打擊豪族扶持寒族的做法,與世家豪族握手言和,達到最大化的團結內部,之前也未有大的戰事損傷,最近的大戰襄樊之戰,和更前的漢中之戰,劉備方的損失都比曹方大,兵力實力蜀漢並無明顯優勢,自己出兵出攻打曹魏,除了人心政治上有優勢外,並無其他輔助成功的條件,連長安估計也打不下來,統一天下是別想了。何況其時和東吳聯盟也是一廂情願,能捅你第一刀就能捅你第二刀。


南方鵬


很遺憾不能,收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劉備稱帝之後,在四川有70萬大軍,如果不是一時失誤,不僅可以滅了東吳,也能夠北上消滅曹魏。對此我只能說羅貫中小說寫的非常棒,這段文字對於擁劉派的代入感很強,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稱帝益州的劉皇叔,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當初關羽打樊城,為的是分散曹操在關中的兵力,以減輕劉備在漢中的壓力,後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還真不是預期的結果。關羽失敗除了自己太傲嬌,呂蒙陸遜的安穩劑打的好,還有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兵力不足,孫權多荊州用了五萬人,關羽就三萬多點,真硬拼自然是很難打過。關羽一滅,劉備就又少了三萬超級戰鬥力。原本益州人就少,還得把重兵壓在漢中防曹丕(孟德卒),劉備能隨便調動的兵就沒有多少了。之前有荊州就不富,現在更窮了,劉備當然不會放棄荊州的利益,所以伐吳這是第一個原因。



打漢中就已經很吃力了,劉備清楚自己現在碰不過曹丕,柿子拿軟的捏,打不過強的,就打弱的,孫權剛剛佔領荊州,應該是人心不穩,這就是劉備的機會,出於這第二個因素,劉備也必然伐吳。再說了,伐吳的理由很好找,給關羽復仇,搶回自己的地盤嘛。如此“天時地利人和”,幹嘛不賭一把。那劉備伐吳有多少人呢?四萬,還都是新兵,因為四川當年真的沒人啊。人家陸遜有五萬人,還都是老兵,玩個堅壁清野就把劉備給耗死了。


假使劉備不伐吳,川蜀的士族和土著會覺得劉備懦弱,這樣川蜀就會有動盪(看看劉備死後的南蠻之亂),這也是向世人承認荊州就是孫權的,再加上孫權打荊州就意味著孫劉已經撕破了臉,因此不管是劉備出於那種目的,他都必須伐吳,沒法拒絕。


到這,就可以下一個結論了,弱小的劉備連孫權都打不過,又怎麼可能打得過曹丕呢?


火器工坊


不可能的。劉備必須伐吳,否則關羽不就白死了嗎?

現在網上很多人都說劉備是個偽君子,他讓關羽守荊州,其實就是想讓關羽送命。網上這個說法的依據說,以劉備的眼光和戰略意識,不可能不察覺到東吳要對荊州動手的。試想一下,劉備在家賣草鞋的時候,就結識了關羽和張飛兩位“萬人敵”猛將。要知道當時的劉備雖然家裡窮,但是後背是有人資助的,他和公孫瓚就是同窗好友。而當時關羽只是一個小保安,張飛也就是個賣肉的,劉備與他們結成性命至交,你能說他沒眼光。

至於戰略意識就更好說了,劉備從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一舉翻身當了蜀漢皇帝,一個凡人能有如此的韜略?可以說,在那個兵荒馬亂群雄並起的年代,稍有閃失,就一命嗚呼了。劉備憑三個人的小隊伍,發展成為百戰大軍,可以說,在成長的路上,他是一步都沒有踏錯的。

對於關羽的秉性,他更是瞭如指掌,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他讓關羽守荊州,就是等著東吳來攻,然後以此為口實拿下東吳。劉備伐吳,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只不過,他運氣不好。一是,他沒料到劉封會不救關羽;二是他低估了陸遜。

再一個,就是流淚向來以正統自居,高祖嫡系,自然要順著高祖的路走,劉邦當年也是從東吳出發,統一全國的。他劉備帶領百萬大軍殺回東吳,這個沒毛病。


雷場貓子


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

眾所周知,劉備的底蘊是三國中最淺的!

當時劉備的地盤,是趁“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實力大損、緊縮地盤、無力他顧之際;趁機“搶佔”而來的!而赤壁之戰時劉備有多少兵呢?也就一萬左右!也就是說劉備在佔領荊州以及後面的“輕取益州”後在當地招降了大量當地部隊以充實自己——不然以劉備當時的軍力根本就不足以掌控“諾大”的地盤!

那麼問題來了,這又不是小說,主角“虎軀一震”,四方小弟“納頭便拜”!且各個忠心耿耿,毫無私心,一切只為了成就“主角爹”的霸業!

在劉備收編當地勢力的過程中,可能有一些是真心投向劉備的,但大部分的肯定還是“迫於形勢”或是“利益所誘”,暫時投向劉備的,沒有多少忠心可言。而這些當地勢力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就少不了和劉備的“原班人馬'爭權奪利,——參考歷代“開國初期”(中後期也可)的政治鬥爭!

面對這種情況,若無“外患”,解決方法或許有很多,但身處三國亂世的劉備選擇真心不多——那就是樹立一個“興復漢室”的“遠大”目標,並輔以戰爭用來轉移各方矛盾(就如二戰中的日本以對“華”作戰來轉移國民對“經濟崩潰“的”“目光”)!所以,蜀漢建國後有一場大戰是可以預見的,區別只是對“吳”還是對“魏國”而已!而相比起“國富民強、兵強馬壯”的魏國來說,吳國相對而言還是“好欺負一些”!再加上剛擊潰魏國進攻的結拜兄弟關羽被吳國“俘殺”,張飛被其部下刺殺,其首級也被其部下獻了吳國!不論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新舊勢力的“爭權奪利”);還是為了不使“老部下們”寒了心也好;(還是真的氣的“昏了頭”?)對吳作戰都是最好也是最有利的選擇!

至於說劉備放棄攻打吳國而取進攻魏國?連只可靠長江天險來勉強防禦魏國進攻的吳國都打不過,還想去打大boss魏國?當時的蜀、吳兩國面對魏國只能算是防守有餘(這還的是藉助地利的情況下!)再說,若是攻打魏國途中被吳國偷襲呢?這不是不可能啊!所以,除非劉備吃錯藥了!不然就不可能會取攻打魏國。


雲飛wang


劉備在三國裡是勢力最小的一家,劉備起家應該是從遇到徐庶後開始的,此前劉備真的是被人追著到處打。

劉備取得漢中後,自立為漢中王,隨後便對東吳用兵,結果夷陵之戰,劉備敗給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陸遜。那麼如果劉備起兵北伐曹魏,他能否拿下關中統一中原呢?

回答是否定的,劉備若是北伐,幾乎是不可能勝利的,這又是為何呢?

第一,劉備後方不穩,荊州已失,糧草難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今南方一定”,所以才北伐,而平定南方,就是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做的。可見,在當時劉備是後方不穩。

再者,諸葛亮後來數次北伐,大多是因為糧草問題,最後退兵。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說的很清楚,要荊州與益州一起用兵,才可以北伐。而劉備攻打東吳時荊州早已經丟了,荊州一失,劉備北伐糧草運輸就變得十分困難。

這是劉備北伐必須要面對的兩個問題,也是決定勝負的兩點。

蜀漢實力遠不如曹魏,難以取勝。

其實在劉備取得漢中的過程中,他可是一路十分不容易。劉備從荊州到益州,一直在作戰,而當時曹操在北伐開始是休養生息,後來雖然曹操在漢中與劉備大戰,但是曹魏也只是動用了部分兵力。

劉備常年征戰,士兵早已經疲憊不堪,而且此時他又失了荊州,實力也不如從前。面對較弱的孫權,劉備尚且不能取勝,更何況比自己強大很多的曹魏了。

北伐曹魏,師出無名。

劉備當時攻打東吳是因為東吳奪了他的荊州,殺了他的兄弟關羽,而且殺死張飛的兇手也逃到了東吳。劉備討伐東吳是出師有名,那麼自然是人心所向。

此時的北方,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漢獻帝還是在世的,劉備如果討伐曹魏,那麼曹丕可以逼著漢獻帝下令讓劉備退兵,劉備一直說是漢室正統,那樣他就真的很為難了。

再者曹丕的皇位是漢獻帝禪讓的,也就是人家從名義上是漢獻帝皇位的繼承人,如果北伐曹魏,也就有點不承認漢獻帝的禪讓,不承認大漢天子的話了。

總而言之,劉備若是北伐,不出意外,必敗無疑。


斯幽說歷史


先不說劉備能不能統一中原,劉備能否拿下關中恐怕也要打個問號了!

簡單回顧一下劉備東征東吳的歷史背景,公元219年蜀軍荊州守將關羽與曹魏軍襄陽大戰後威震天下然而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後形勢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荊州落入東吳之手。蜀漢集團戰略空間被極度壓縮,劉備整軍後順江而下兵達東吳,並在夷陵與東吳發生激戰,元氣大傷,蜀軍後撤,劉備病死白帝城!


荊州是三國戰略要衝,劉備入川採納諸葛亮隆中對,以荊州為跳板,逆江而上奪取川蜀,成就霸業並委任關羽鎮守荊州,荊州成為蜀軍門戶,關乎蜀漢集團的生死存亡!可以說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大於曹魏和孫吳!荊州丟失後蜀軍只有北出川蜀圖謀中原,之後的諸葛亮多次北伐其實也是無奈之舉!荊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便利的水陸運輸可以滿足大量的後勤補濟,北伐期間當蜀軍物資難以到達前線時諸葛亮曾多次感嘆如果荊州還在,何至於此!所以劉備東征其實是一次舉國之力的豪賭。事實證明夷陵之戰已將蜀漢政權定格,蜀漢政權以被邊緣化!

接下來說說劉備能否拿下關中,劉備定軍斬夏侯後勢力大增川蜀重地漢中成為蜀漢政權與荊州同等重要的門戶,劉備也因此進爵漢中王進而稱帝!但歷史證明不管是劉備東征東吳還是諸葛亮進取關中,蜀漢都無法完成天下一統。曹魏重兵把守的關中是蜀漢無法逾越的鴻溝,反而是魏軍從關中入蜀,魏將鄧艾偷渡陰平蜀漢滅亡!

所以無論如何劉備並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資本!


前程HAN


第一打不過曹操,第二,東吳下刀的時候,從來沒手軟過。可可能的辦法,精兵佔地形,防曹操。有機會就打東吳。最後對付曹操。連吳抗曹就是個笑話,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


從小就是流氓


參考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形,成功率當在四分之三以上


自立124


三國國力對比,蜀漢是最弱的,曹魏人口約420萬,軍隊約80萬,東吳人口約280萬,軍隊約35萬,蜀漢人口約90萬,軍隊約20萬,四川是個盆地,道路又不好,李白詩中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種情況是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況且蜀漢主要以步兵為主,到了平原地區全都白扯,蜀漢後期人才凋零,根本沒有幾個像樣的將軍,蜀漢為啥北伐十四次都沒贏,不還是不行嘛。


拿水舀子買冰棍兒


不能,劉備自保已成問題何來北伐統一中原?況且連東吳也擺不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