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間諜與一張神祕的營口地圖

作者 劉永春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後,上層統治階級提出所謂“大陸政策”,並主張強兵為富國之本,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侵略政策。首先將朝鮮、中國等亞洲鄰國作為侵佔目標,由此不斷地向外派出大批商人、軍人、學者、僧侶等以經商、旅遊、學術交流、佛事活動等為名,暗中來中國沿海等地進行偵察情報收集活動,曾根俊虎就是眾多日本特務之一。

日本間諜與一張神秘的營口地圖


曾根俊虎1847年生於日本米澤藩(今山形縣南部),少年時代在藩校“興讓館”接受漢文化教育,並以英姿聰慧而著稱。青年時代在江戶(東京)攻讀西洋學。1871年加入日本海軍任少尉,先後6次被派到中國,以訪幽探古為名從而進行軍事偵察情報收集活動。南從廣東,北至直隸海灣(今渤海灣),周邊城鎮無處不留下他的足跡。天津、新城、大沽、北塘等地炮臺方位軍事設施;營口的自然概況,開埠後中外海河商貿運輸及營口練軍營的地理位置軍事佈防(當時營口炮臺沒有修築);山東煙臺海防,登州蓬萊閣之鎮臺海防設施等,這些均是他偵探收集重點。他所到之處有關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城郭、地理、物產、風俗、氣候、炮臺、駐軍、佈防等等均做詳細記錄,重點城郭,交通要道,自然山川河流等均繪圖留存,以備戰時應用。

下面我們摘錄部分曾根俊虎來營口去盛京(瀋陽)的日記內容:

“1875年7月15日,拂曉4時零7分乘坐僱傭的驢車離開牛莊(今海城市牛莊鎮),經過幾個小村莊,看到道路兩側有池塘,長有很多蘆葦沒人之高,我想遠行旅客也得持短槍以防搶盜之患。又前行一段路十分難行,爛泥路深沒驢腹不能前行,只能在旁人幫助下才走出爛泥潭。又前行數里,10時10分,來到一個叫大高坎的村莊休息,該村較大,有近200戶人家,休息地緊鄰一處私塾,有老先生教童子學孔孟之道,我見有大聖師孔子靈牌,便前去禮拜。老先生見外國人也拜聖人孔子十分好奇,於是與我攀談起來,由此我得知此地物產、人口、風俗等情況。中午12時零7分離開大高坎,又經過幾個村莊來到一處叫東岔坂(日本音譯,應為“東昌堡”)的村莊,遠遠望去西南方帆檣林立,這就是營子港(營口港)停泊的船隻,又前行過了一座石橋,下午3時我們到達營子居留地(即營口)。在入口處門上(綏定門)掛著一顆示眾的首級(人頭),血尚未乾,不知此人為何被斬首示眾?並沒有佈告,外來人就很難知道所犯何罪,或許這是當地風習。經過此地又西行2裡多,在西邊大街寶盛客棧投宿住下。

營子此地衛生極差,蚊蠅特多,有時吃飯不小心會將蒼蠅吞入腹中。7月17日,我搬到英國商人庫萊阿特氏家中居住,這是英國領事對我的好意。庫萊阿特氏在此地居住12年,對當地情況瞭如指掌,所問營子地理、物產、人情等均對答如流。

1875年7月18日早6時,由營子出發先後途經牛莊、首山、遼陽等地,於7月21日9時10分到達盛京,在城內三益客棧住下。一心想去皇家陵園看看,經過一番努力,有了通行證,7月23日7時30分,僱了馬車從三益客棧出發直至北陵。到了盛京將軍衙門時,一個役吏出來與我同車而行。到了北陵不讓入內,只能在陵外觀望或扒門縫窺視內部,清太宗皇太極和端文皇后陵寢十分壯觀,紅牆黃瓦,丹碧輝煌,石雕精美、古樹參天,好一處皇家祖陵。陵外數里之處樹高林密,綠陰森森,我認為若與清國交戰之時,攻取盛京首先奪取北陵屯兵於此,外面很難發現。在後面小山建造望遠樓配備哨兵,堵住吉林方面要道,控制北京的道路,這可謂是上策。當日下午1時20分離開盛京,乘馬車原路返回營子……8月1日午後陪同清國人李海峰遊覽街市,並窺探了營子練兵營等,晚6時回到所住客棧。”

為何當年曾根俊虎對兵家必爭之地營口格外關注?其主要原因是日中一旦發生戰爭,他認為首先奪取營口,因營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掌控海河水陸交通要道,更可控制東北之咽喉。於是他多次潛入營口,從中進行特務活動。並繪製一張營口街市圖,這張圖雖然手工描繪比較簡單,但其內容詳細,景物有序,定位準確,方便實用。

圖中繪有1867年5月修築的土圩子,圩子周邊設有6處出入門,其中東側綏定門、履和門築有高大門樓。圩子內中外建築沿河而建,已有規模。市景街道清晰可辨,尤其遼河中外船隻停泊區劃界分明,遼河南岸標有中外居民區,中外碼頭區,洋人使領館、教堂、墓地等。中方道臺衙門,西大街商業區,宗教寺廟(老爺閣、西大廟),練軍營等方位,大官塘水源地,遼河北岸居民區等十分詳細。就連圩子外今天位於興隆購物廣場及五大門小區的兩處磚瓦窯也標示清楚。

同時,曽根俊虎經過長時間秘密偵探,獲取了遼東及天津等地清軍駐防資料,並統計如下:

岫巖有成守尉(成守比防守重要),屯兵540人(以下是旗兵)。

牛莊有防守尉,屯兵240人。

遼陽有防守尉,屯兵240人。

鳳凰山有成守尉,屯兵840人。

蓋州有防守尉,屯兵540人。

熊嶽有防守尉,屯兵360人。

大孤山(今丹東)有防守尉,屯兵400人。

金州有成守尉,屯兵500人。

水四營有提督,屯兵1200人。

營子(今營口)屯兵500人。

山海關有山承協,滿漢合計屯兵2000人。

盛京(今瀋陽)有將軍,屯兵4500人(分屬各衙門)。

寧遠州,屯兵400人。

天津有道臺總督,炮臺一個,屯兵6500人(分為13營)。

新城大炮臺一個,屯兵20000人(包括屯墾兵)。

大沽炮臺兩個,屯兵3000人。

白塘炮臺兩個,屯兵1500人。

新河騎兵營一個,有騎兵500人。

以上是他四處偵察駐軍人數等後,對軍事要地繪製的地圖,這一切均為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做準備。

1878年,曾根俊虎以他在華多年收集的各方情報資料,著《清國近世亂志》(太平天國史)及《清國諸炮臺圖》兩部書,從而以“清國通潛伏有功”得到日本明治天皇的賞識接見。翌年他升為日本海軍大尉。從此他多次上書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建議任命他為福州或天津領事館領事來華活動。可是伊藤博文並沒有讓他如願,他反而因一場筆禍而入獄,從此結束了20年軍旅生涯。壯年不得志,使這個效忠天皇的大特務鬱悶惆悵,病魔纏身,1910年5月31日病死於東京寓所。但他早年偵探的中國各方情報,卻在甲午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

1895年3月,日軍利用他繪製的營口街市圖,在綏定門侵入營口埠內,隨後攻陷營口炮臺,從此營口人民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一定要牢記,這場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居安思危,勿忘國恥。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6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