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这本书只看后半部分就行了


一家之言:这本书只看后半部分就行了


智商衡量聪明程度,情商衡量情绪控制能力。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智商与情商是统一的,相当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商高,智商一般是不会低的。

反过来也成立,当然个别天才除外。

主流观点认为:智商是智力因素,情商是非智力因素,这个观点有待探讨。

我一般把情商作为智商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的情绪控制的能力,可以看作他智力的体现。

情商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智商高。

反过来,倒不好说,因为有些天才的情商的确很低。


现在的人们把情商独立出来,这也是可以的,至少便于研究。

类似于:5S活动中其实已经有安全的部分了,但人们又加上了安全,命名为6S。

也就是说:开展6S活动的企业并不会比只搞5S活动的企业胜出一筹。

智商是老调重弹,只看智商的书,智商实际上不会提高多少,也就是说不会立杆见影。

就像写作能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练出来的。

情商不一样,多看这类的书,情商会有明显变化。

基于这种认识,《智商情商手拉手》这本书,你只看后半部分就可以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讲智商:说是要开启智慧之门,实际上没做到,说的都是些正确的废话,举的例子都是来自网络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说一些自己或身边的故事,但明显太少了,偏偏读者却最想看到作者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我常常认为衡量一本书是在写作,还是在编著:你看这书中的故事是来自自己的生活,还是来自网络就知道了。

当然这部分也不是一无是处,书中将开发右脑作为提高智商的方法,我认为这对我们的教育来说,很重要而且很关键。

要明确的一点:动右手主要开发的是左脑;动左手主要开发的是右脑。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是习惯于右手做事,也就是说左手开发的少。

就是运动也是如此,比如乒乓球,今后要提倡两手轮流打球,不要认为不可能,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


第二部分讲情商:举的例子与前面一样,又是老生常谈。

但因为这个课题较新,倒是可以随手翻翻,一目十行。

作者说:情商,给智商不太高的人展现了成功的希望,开启了成功的又一道希望之门。

关于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因为只有在天赋基础上的努力、坚持才有意义。

有些人从小不并不出众,但不等于说他的成功就是靠情商,因为他成长过程的智力也会发生变化。

书中引用了有一句流行语:智商决定人是否得以录用,情商则决定人能否晋升。

作者说:在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环节、管理的过程,都要重点考虑运用情商问题。

作为一名HR,我认为这种观点很有创意,现摘录如下:

在招聘上,情商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

在培训上,加大情商的培训力度;

在调动积极性方面,更加注重以情激人;

在用人方面,注意提拔情商高的人担任领导职务;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智商情商的方法可以结合运用。

智商高、情商略低的人,一般培养他多从事技术工作;

情商高、智商略低一点的人,可安排从事公关、营销、办公室工作;

双高的人,即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从事管理工作、中高级领导工作;

双低的人,即智商和情商都低的人,要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实在不行,只有不用。


第三部分讲智商情商手拉手:认为情商是另一种智慧形式,因为倾注感情,充满爱心使智商的提高更有效。

书中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还是智商?

我的回答是:智商决定人是否活得好,情商则决定人能否活下去。

这一点,你看有些名人的自杀故事就明白了。

在这个部分,作者作了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最佳状态的心态是什么样的?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平静的心态,平衡的心态。

平衡什么心态呢?积极而不是消极、宽容而不是苛刻的心态、多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怨天尤人的心态、欣赏而不是埋怨、充满爱心而不是满怀恨意。

作者认为:幽默风趣是一种典型的智商与情商的结合。它能综合反映人的思想、智慧、能力、气质和心境、修养、品味和知识含量。幽默是一个人高智商、高情商的表现,是智与情的高度结合。

这些我都赞成。

总之,本书试图帮助读者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将智商情商手拉手,带你走向成功的阶梯,至于效果如何,我不知道,如果你也读了,你告诉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