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喜劇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的古希臘戲劇。在歷史光影的繽紛絢爛中,阿里斯托芬(古希臘、公元前4世紀)、莎士比亞(英國、公元16世紀)、哥爾多尼(意大利、公元18世紀)等不同年代、不同國別的喜劇家群像為喜劇這一戲劇體裁的萌芽誕生、發揚轉化、分支遞進、多元轉合打下了紮實的文學基礎,正因為喜劇體裁經由了多少時光的孕育與栽培,才有了之後喜劇電影的蓬勃發展。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憨豆先生的假期》:羅溫·艾金森塑造的憨豆先生堪稱經典

喜劇電影,得益於喜劇文本的影像化探索,是人類工業化與大眾藝術化在喜劇層面上的糅合。諷刺喜劇、荒誕喜劇、正喜劇、抒情喜劇、鬧劇、音樂喜劇等構成了近現代喜劇電影的“萬花筒”,五彩繽紛,炫人眼目。自法國電影發明家路易斯·盧米埃爾1895年公開放映第一部電影作品以來,不斷有喜劇導演致力於喜劇電影內涵的藝術表達,留下了龐大而寶貴的影像財富。美國導演約翰·舒爾茨執導的《喬丹傳人》科幻元素、體育元素與喜劇元素相結合,創設出“少年變身籃球巨星”的核心幽默故事;導演史蒂夫·班德萊克執導的《憨豆先生的假期》通過憨豆先生這一經典喜劇人物戲劇化串聯起全片,在

音樂鋪墊、鏡頭運用、畫面架構等方面都展現出嫻熟的導演思想。我國導演周星馳的作品《新喜劇之王》,立身於前作《喜劇之王》的樹蔭之下,既有延續前作的經典橋段,也有不同於他演員時期對於“喜劇”內涵的感悟,你可能不會笑得那麼開懷,但會笑得些許悲涼。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演員時期的周星馳


在我看來——

演員時期的周星馳,著力於“無厘頭”荒誕風格的演繹,是對喜劇表象的解讀;

導演時期的周星馳,沉澱於更深層次悲喜交集的把握,是對喜劇內核的昇華。

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的“新”,不僅在於隱喻手法的巧妙應用,使得喧鬧的場景與悲涼的內核交相輝映,而且還在於致敬經典前作《喜劇之王》的同時,還運用了反諷的方式進行了二次解構。《新喜劇之王》,這是一部即使你看不懂,也可以深入思索的喜劇電影。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新喜劇之王》:“眾人皆笑我獨悲”的如夢父親


以隱喻詮釋悲涼

喜劇電影核心的展現,在於對“喜劇”效果的迸發與傳遞。巧妙的作品結構、誇張荒誕的表達手法、喜劇人物的獨特性格,成為很多喜劇電影常用的藝術刻畫方式,其中,電影“笑”果往往集中於人物角色的動作、表情、行為上。只有人物角色表現出誇張、荒誕,甚至悲涼的戲劇狀態,才能在角色與觀眾之間營造出認知上的“差勢”,產生必要的“喜劇”效果。正如知名演員陳佩斯在探討喜劇創作時提出的“喜劇的背後必然會有一個悲情內核”主張,便是對上述藝術表達的生動佐證。

笑的行為本身就是因為有差勢的存在,大到一個戲劇,小到一個噱頭無不如此。1986年我拍《少爺的磨難》時,在河南鄉村的土路上光著腳奔跑,滿地的土坷垃,硌得我齜牙咧嘴,可圍觀看熱鬧的上萬人卻被我的窘迫形象逗的前仰後合……正是從這個細節明白了,笑就是用我的低姿態引發你的優越感。在以前我和老茂的很多小品中,比如吃麵、烤羊肉串,其實中間就蘊含著這樣的喜劇理念,每一個引得觀眾發笑的人物,其實都有一個悲情的內核,但那時還沒有總結出這樣的理論,於是就從外部解釋成了“喜劇就是有人倒黴就行”。——陳佩斯談喜劇創作

喜劇的內核,是以角色的悲劇換取觀眾眼中的喜劇,這是我自己對於喜劇內核的理解。很多知名喜劇演員正是藉由人物的悲劇性塑造出角色的經典性,喜劇大師卓別林《摩登時代》中以表情的誇張性、動作的怪誕性、人物的底層性表現帶來了喜劇默片的一時輝煌,而卓別林飾演的小人物查理,數次流落街頭,沒有容身之處,這是查理的悲劇性造就了角色的經典性;知名演員金凱瑞《變相怪傑》中以戲劇化的肢體語言、臉譜化的人物表情、巧妙化的角色差異營造出精彩絕倫的歡樂氛圍,金凱瑞飾演的斯坦利卻是一個能力有限的普通人,任何光芒都來自於一張怪誕的神奇面具,人物之間的現實落差也讓斯坦利的悲劇性得以迸發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卓別林《摩登時代》劇照


與此相比,周星馳《新喜劇之王》同樣展現出人物自身的悲劇性特質,並巧妙應用了隱喻的手法,使得人物本身的悲涼隱藏於喧鬧、溫情、浮華之下,尤為高級。

  • 角色悲涼,隱於喧鬧之下。馬可過氣時的苦澀,再次成名後的身不由已,其實是不同形式悲涼的沉默轉化,前男友查理人前看似左右逢源,大談成功的價值,人後也只是吃著方便麵目瞪口呆望著電視上如夢的一飛沖天,他的悲涼同樣隱在喧鬧中;如夢堅持未果的辛酸,成功過後的“夢幻”,從現實的悲涼走向思想的悲涼。這都是在喧鬧隱喻下,人物角色自身蘊含的悲劇性,特別是如夢參加海選的那一幕,她憑藉模仿前男友市儈的嘴臉,在重現自己崩潰情緒時演技爆發,這才獲得了賞識,成功與悲涼並存,甚至源於她悲涼的內心,悲劇角色的演繹能夠迸發出喜劇般的電影效果,卻是如夢真正的角色悲涼。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新喜劇之王》:吃著方便麵查理的無盡“悲涼”

  • 臺詞悲涼,隱於溫情之下。人物的臺詞最能反映角色的心理狀態。馬可再次成名後找到如夢的家,對如夢說了一句臺詞:“只要不投降,這便是成功!”話語勵志之餘,更多的卻是對如夢堅持無果的變相安慰,可見其悲涼特性,當如夢決定再次追逐夢想時,如夢父親的那句臺詞:“我就知道你會去,你要敢去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孩子他媽訂機票,記住訂頭等艙……你走了不要再回來……注意安全,路上小心”,充分展現了為人父親對女兒疼愛的矛盾之情,其實也蘊含著父親對於女兒固執心理的深刻無奈。然而,這一句充滿角色矛盾的臺詞卻能引起受眾或悲情、或開懷的笑聲,觀眾眼中的喜劇正源於此。
  • 形象悲涼,隱於浮華之下。前男友查理的“知識青年”
    形象,馬可拍戲時的“白雪保姆”形象,及其如夢時而的“悲涼”形象、拍戲時的“怪誕女人”形象,都置於光影浮華之中,看似頗具鬧劇幽默色彩,其實,這些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都與他們自身的角色定位相差甚遠。如同查理一絲不苟的白襯衫,彷佛暖男模樣,實則與如夢的交往不過是他眾多業務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此時看透他的內心,再去揣摩他的形象,何止浮華下的那絲悲涼。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新喜劇之王》中,如夢的“悲涼”形象


角色悲涼、臺詞悲涼、形象悲涼,都匯聚到馬可、如夢、查理、如夢父親等《新喜劇之王》的一個個人物身上,展現出“角色的悲劇”喧鬧隱喻悲涼,溫情隱喻悲涼,浮華隱喻悲涼,就連周星馳慣用的一些出場較少的小角色,同樣都被悲涼包裹,展現出角色與觀眾之間的認知“差勢”,比如:常年跟隨馬可的小助理,每次都用不走心的拍手錶演,顯露出“提線木偶”般的悲涼,卻能營造出怪誕的喜劇感。與如夢搭戲的群演,有自己的夢想,卻又只能屈從於現實。隱喻詮釋悲涼,又遮掩悲涼,悲涼既是喜劇內核的外在呈現,同樣也是人物角色舔舐傷口的深刻無奈。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群演有夢想,卻無法去實現


用反諷解構經典

說起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人們總會將其與之前的經典電影《喜劇之王》進行對比,這一由周星馳主演的喜劇電影,擺脫了以往“無厘頭”的表演風格,以更加真實、更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小人物尹天仇“戲中有夢,笑中有淚”的勵志情節,如果說,《喜劇之王》是周星馳沉澱自我,對喜劇風格平淡化的一種嘗試,那麼,多年後的《新喜劇之王》則是周星馳重新審視自己,對喜劇風格深刻化的新穎解讀。

《喜劇之王》多線敘事,風格多元,龍套夢想、真摯感情、爆笑臥底、鬧劇底色,創設出絢麗繽紛的空間畫面,餘音繞樑,深刻雋永;

《新喜劇之王》敘事單一,風格淺顯鮮明,小人物如夢的“追夢堅持——放棄沉淪——重新起航——終獲成功”的成長軌跡,構成了這部喜劇電影的敘事主線。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喜劇之王》經典臺詞:“我養你啊”

初看不知影中意,再看已是影中人。

《新喜劇之王》的敘事拘泥於如夢的夢想追求,甚而弱化了馬可的單獨戲份,但正因為敘事線路的集中性,讓《新喜劇之王》呈現出不同於《喜劇之王》的深刻與精彩。《新喜劇之王》弱化了鬧劇式的歡樂表演形式,在電影作品的藝術表達上不斷沉澱,作別激烈,迴歸初心。與《喜劇之王》相比,《新喜劇之王》在人物角色與人物動作關聯性上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如夢、馬可、查理、如夢父親都被賦予更為高級的人物存在感。而實現這一切的,正是源於諷刺,又高於諷刺的反諷手法。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新喜劇之王》:這位懷揣夢想的女孩,又是另一個“如夢”

對如夢不懈堅持的反諷。如夢的落魄,似乎比《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還要“慘”,朋友、同行、男友,活得都比她好,甚至如夢活得眼中只剩下了自己的夢想,這樣的人物狀態如果沒有最後夢幻般的成功,而是像尹天仇一樣重新迴歸平凡的話,《新喜劇之王》也會失去持續昇華的意義,在片尾,如夢與一位同樣懷揣夢想女孩的對話,彷佛又是當初馬可與如夢的翻版,結局看似圓滿,卻又暗含諷刺。

對“人生如夢”,運氣與堅韌誰更重要的反諷。馬可的意外翻紅,靠的不是自己的演藝實力,而是依靠“驚嚇視頻”帶來的戲虐化運氣,甚至馬可被大眾認出來時,驚嚇大於驚喜的那種真實,都充滿反諷意味。到底運氣重要,還是不懈堅持更重要,處於低谷期的馬可已經褪去了以往的光彩,甚至處於“逃避現實”的狀態,卻還能夠再次走紅,這或許是《新喜劇之王》想要隱約表達的另一種反諷思想。

對“唯目的論”客戶理論的反諷。如夢前男友查理,看似關心如夢,是如夢追求夢想的堅決支持者,實則不過將如夢當成了可有可無的“客戶”,他與如夢相處,是通過服務獲得來自如夢的報酬,掙錢是他的唯一目的。尤其是那段雨中邂逅的戲,被輪番以不同的情境表現出來,查理所謂的客戶理論,彷彿直接烙印在受眾的心裡,一次、兩次、三次,重複記憶帶來了極大的反諷意蘊。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如夢與前男友的角色互換,反諷十足,又有悲涼的笑點

《新喜劇之王》的反諷手法應用,並沒有停滯在諷刺意味的昇華上,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對《喜劇之王》進行了二次解構。比如:如夢與愛慕她的群演演繹《喜劇之王》經典橋段“你養我啊”時,男友查理的出現,尤其是查理那句“他是誰啊”,彷佛也為這一情節準備了另一種結局,夢想雖好,感情雖好,卻總是會被事實打敗。當如夢坐上男友查理的自行車後座離去時,原先基於《喜劇之王》的經典情愫,也隨之而去,真正的成為了一種內心深處的美好回憶。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男友查理的出現,讓原本青澀的情感嘎然而止

當我們再次揣摩《新喜劇之王》時,可能會發現,這裡的“新”不僅僅是對《喜劇之王》的致敬與模仿,而是不同人生履歷下,對於感情、對於青澀、對於離別、對於重聚,產生的新感悟。在《新喜劇之王》創設的“人生如夢”面前,昔年的《喜劇之王》更像是一個暗藏在你我心中的童話故事,睡著時美好無限,該醒了,卻人生只待如初見。

《大話西遊》《百變星君》《食神》,周星馳以“誇張”風格的演繹,展現出他對喜劇表徵的嫻熟拿捏;《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周星馳開始逐步沉澱,“誇張”中更顯真實,展現出他對喜劇本質的一次次感悟,從《美人魚》開始,退居二線的周星馳開始更大跨度的探索,突破了“無厘頭”的藝術限制,展現出他對

喜劇內核的昇華與解讀。到《新喜劇之王》時,導演周星馳更是立身於模仿、致敬前作《喜劇之王》的基礎上,融入了反諷、暗喻等藝術表達手法,以人物角色的悲涼營造出電影觀賞的喜劇效果,由繁入簡,返璞歸真。


最後,還是那一句:《新喜劇之王》,這是一部即使你看不懂,也可以深入思索的喜劇電影。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具有深邃思想的導演周星馳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