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相比谁的文才更胜一筹,为什么?

1前1


简单回答下。纵观整个中华文化史,有种说法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是诗歌的大国,而诗歌尤以唐盛。而李白和杜甫又是唐诗的顶峰。当朝韩愈评价李杜的诗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这两位在诗坛的地位。

但两者诗歌的风格不同。总体来说李白是浪漫派的,杜甫是现实派的。

李白的诗歌一般写的都是游山玩水,山川河流,借物言志等内容,文笔豪放,诗风瑰丽,让人读来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其在诗歌写法上,李白信手拈来,不拘形式,随笔而就,一气呵成。没有固定的写法,诗歌能长能短,能整能散,可以说是无招胜有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李白被人称为“诗仙”。其代表作有《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的诗歌一般写的都是社会的现实,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关心百姓生活的疾苦,其文风一般比较沉重凝仄,内容充实,底蕴深厚。其写法相对比较传统,诗体比较规整,重在书写社会矛盾,为底层百姓呐喊。所以杜诗有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称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历史对李杜的评价都非常高。总体来说,李白活着的时候及整个唐朝,影响特别大,可以说是全民偶像。相反杜甫在唐朝的影响力不如李白,但是后来,由于韩愈等文人的发掘推崇,杜甫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特别是从宋朝开始,杜甫的影响力大有盖过李白的势头,就是当今,研究杜诗的也比研究李诗的多。

总而言之,李白和杜甫诗歌各有特长,谁也无法替代谁,中国诗坛二位都是顶峰,二者缺一不可,就像中华诗歌文化的两座不可逾越的山峰,让中华文化永远熠熠生辉。

个人浅见,手机码字,希望能帮助到题主及各位李白粉和杜甫粉[微笑]。



历史纪录y


有一天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感觉这句诗的意境真是浪漫到极致。就是搜了搜,竟然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跟我印象中的杜甫差距好大。

印象中杜甫都是一种凄苦的状况,还有点苦大仇深,这主要是中学课本的锅。我们平时读的都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后来经历过一些事,再看到杜甫写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更加无限感慨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应该特别欣赏李白,光《赠李白》就有几首。

李白的诗读起来很有力量,杜甫的感觉比较走现实风。



橘南读书


李白杜甫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二人在历史人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诗词,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二人在历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比较的话,我觉得李白更胜一筹。

李白有许多著名的传世名作,如《静夜思》,可以说中国从古至今几千年无论大人孩子都会背,而杜甫的作品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他的名篇都是学过语文之后才知道。

李白的性格我也非常喜欢,他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不畏强权,也没有被得到赏识和重用,但是他的性格豁达大度,壮志豪情,他游览了很多地方的美景,他的诗歌多表现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抒发自己的大胸怀,他洒脱不羁,傲世独立,想象奇特,他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堪称一绝。杜甫的诗却沉郁让人处于郁郁不快的感觉,是我国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三吏》《三别》表现出了老百姓生活的疾苦。

李白的诗读起来气宇轩昂、振奋人心。我认为李白更胜一筹。





臣默读历史


唐代诗人最强的当然是崔颢!李白都甘拜下风。


当然了,这是一个抖机灵的答案,但崔颢的《黄鹤楼》确实让李白都自愧不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相关诗句,最著名的则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但实际上,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句非常多,他多次试图超越崔颢,但都没能成功。崔颢的诗,则是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搞的李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说。



后人曾将崔颢的《黄鹤楼》列为唐诗七律的第一位,也有人把杜甫的《登高》列为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但是杜甫这首诗,还是远不如《黄鹤楼》更更脍炙人口。


陶式防务评论


李白和杜甫分别有“诗仙”和“诗圣”之称,都是唐朝爱国大诗人,被后人并称为“李杜”。如果论谁的文采更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作品是大唐的缩影与见证。

浅谈李白(散文)

因为自幼喜欢古诗,尤其是唐诗,感觉就像沐浴过唐代风雨,走过长安街道。对大唐有种似曾相识、莫名其妙的熟悉之感,对哪些大文豪自然是犹如故人。

今天,咱们先说说李白。

谈起李白,首先会想到那首《将进酒》,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劝酒诗。如今的劝酒令比如“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酒壮熊人胆,不服领导管;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等,都是比较幽默的。但是李白的那首《将进酒》,喝的更为豪爽、洒脱、酣畅淋漓。

李白的酒里,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未酬,又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意气风发。酒杯中仿佛装着滔滔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他的酒里不仅有家国情怀,还渗透着千古寂寞与万古长愁。

李白的朋友中,我是非常羡慕汪伦的,李白路遇汪伦,汪伦是李白的“铁粉”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天天请李白喝新酒。随着那首《赠汪伦》的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的名字就这样在历史上永垂不朽了。

如果谁能让我在一首诗里永世长存,那我也是不吝啬敬他几坛酒的。五粮液、茅台自然是喝不起,二锅头还是满可以的。

李白不仅文采好,还交友广泛,用当今的话形容,那就是“大哥大”。当年李白领着“小弟”杜甫和高适上山找仙人、寻仙草、炼仙丹,虽然最后是狼狈不堪而归,但是这种壮举很值得称赞。如果三个大文豪搞的蓬头丐面、灰头土脸,那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浪漫。

记得小时候村里没有空调,我们上学都是带把扇子。看着扇面上的唯美画面,偶有灵感,立即挥笔在扇面上提了一首诗,同学看后惊呼我乃“李小白”是也,意思是说我写的诗与李白写的可相提并论、争相媲美、难分伯仲。

对于同学的表扬我是记忆挺深的,哪怕只有几次,也值得慢慢回忆。其实我写的诗,与大诗人李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是当时太天真幼稚,自然对同学的话深信不疑。

对于别人怎样评价我的作品,我是不会太在意的。如果有人说我写的好,我会说艺无止尽,有待提高;如果有人说我写的不好,我自然会道一句,你写个水平高的给我看看。

大唐艺术包罗万象、五彩缤纷,古诗行文流水、浑然天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学习唐诗不仅要学习其中的博大与崇高,还要培养出细腻的艺术感受。





李小连自由撰稿人


双鱼座李白,水瓶座杜甫

古代文人成名何其难!在没现代传媒的情况下,靠着毛笔在纸上写诗文的他们,通过口口相传,仍能「名播海内」,可见优秀到什么地步。李白就是这样的人物。当然,杜甫也是。但在生前,跟李白比,他的名气差多了。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 744 年),李白和杜甫相遇于东都洛阳。

后来人们对此有至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令人心跳的相遇。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马上称为诗圣,一仙一圣的碰撞,太激动人心了。于是就说,李白和杜甫惺惺相惜,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真的是这样吗?

年岁小的杜甫对李白的无限景仰是真的,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诗献给李白,比如《饮中八仙歌》《赠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李白呢?

似心不在焉,写给杜甫的诗寥寥可数:《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戏赠杜甫》中还把杜甫轻嘲一番:「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不过,《酉阳杂俎》独家披露了李白写给杜甫的第四首诗: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亡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赋》《别赋》。及禄山反,制《胡无人》,言:「太白入月敌可摧。」及禄山死,太白蚀月。众言李白唯戏杜考功「饭颗山头」之句,成式偶见李白祠亭上《宴别杜考功》诗,今录首尾曰:「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共晴空宜。」「烟归碧海夕,雁度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故事有两个看点:一是放旷不羁的李白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子;二是李白与杜甫的关系问题。关于高力士为李白脱靴子这件轶闻,只见于《酉阳杂俎》,后被人广泛引用。但最令人关心的还是李杜的关系。

按段成式自述,他偶然在李白祠亭上见到一首《宴别杜考功》,首尾句如下:「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共晴空宜。」「烟归碧海夕,雁度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但即使加上这一首诗,也不过四首而已。何况,南宋学者洪迈认为《戏赠杜甫》一诗并非李白所写,而是好事者为之。他甚至认为《宴别杜考功》中的「杜考功」也不是杜甫。那么,按洪迈的判断,李白只给杜甫写过两首诗。



萤火喵z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地,李白和杜甫就是高地上的两座高峰。

李杜二人,文才孰高孰下,历来争论不休。

一、

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中最早开始将李白和杜甫进行对比。

他评价杜甫: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以往的诗人或才气逼人,或曼丽隽妙,或长于古体,或长于律诗,但只是擅长其中一种。而杜甫不一样。他能兼备各种风格和体式,别人能写出来的,杜甫也能写出来,别人写不出来,杜甫仍能写出来。

他写“三吏三别”,揭示人民遭遇的苦恼;

他写《春望》,心忧国家,对春花洒泪,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人民和国家在他心中是重要的,但面对妻子儿女,也充满浓浓的温情: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心中思念妻子儿女却不直言,而是设想着她们在远方怎么念着自己,那遥远的朦胧的场景在杜甫眼前浮现,那是杜甫在忧国忧民之外流露的温情。

二、

元稹对李白却评价不高:

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子美矣。

虽然有人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但是李白作诗没有章法,写物抒情比不上杜甫。

当然,这是元稹的观点。现在看来,李白的才气本就不是章法所能约束,他的壮浪纵恣亦成就了“诗仙”的风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句随着感情的变化喷薄而出,几乎不受格律的约束。文字在李白笔下被随意驱使,毫无阻滞。

我们常常能在诗中看到一个真率的李白,如同身边的老友,对读者敞开了说话: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喝醉了,你就先走吧,今天还未尽兴,明天不如抱琴而来,我们一边抚琴,一边饮酒,岂不快哉!

三、

李白和杜甫是两种风格的诗人,一个尽显诗人之真,一个则呈现诗人之善,两种风格都不可或缺。如同白酒有白酒的风味,红酒有红酒的魅力,想要什么,大可凭口味取舍。

最后,推荐去读李白和杜甫的诗集。


小侠记


个人认为,不同诗人擅长的领域不同,李杜二人也一样。李白的乐府诗,在我心中天下第一无人能及,无论长短,《关山月》《侠客行》《子夜四时歌》,贵在一个浑然天成,清新质朴。李白的古体诗也算是很厉害的了。瑰丽雄奇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更是非人间凡夫写的出来。

而杜甫,最擅长的是律诗。杜甫的七律个人认为打遍全唐无敌手。律诗对格律和平仄要求非常严格,杜甫已经完全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水平了。这也是为什么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让她先读杜甫王维。换句话说杜甫就是教科书式的律诗典范。

杜甫的古体诗不比李白差,两人的方向和特点不同而已。在言事诗方面,杜甫和白居易两人的粉丝可以撕几千楼了。李白粉退让吧,这根本撕不起来,都不是一个方向的。

绝句方面,个人最爱杜牧,心中全唐第一,尤其是咏史。古体诗的话,李贺老哥也能争一争。但乐府诗和律诗,李杜二人,真的无敌。谁的诗更胜一筹,这没办法比,各有所长,两个人在各自领域也都是无敌的。但谁地位更高一点,还是有办法比的。(注意!这是两回事!)

在世的时候,杜甫远不如李白和白居易,甚至白居易还要更胜一筹(皇帝给写悼念诗,钦定“诗仙”,还要啥自行车)。后世评价,杜甫的地位是慢慢提上来的,其中韩愈、白居易等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杜李杜一直喊着,大家也就默认他俩并列了(开个小玩笑,一些名人、名著合称,用现在粉圈的话来讲,都算是捆绑营销了……)。当然,再强调一下,不是说杜甫诗写的不如李白,而是说最开始名气不如。杜甫很多反映现实的诗歌很符合儒家仁的内核,也就越来越被推崇了。再加上二人正好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大部分人也没去真情实感比过这俩人。

后世白迷和杜粉也都有,比如苏轼推崇杜甫,王安石更喜欢李白,大家更多时候只是安安静静圈地自萌吹捧自家爱豆,提到对家,无非就是“两个都很好,但我更喜欢XXX”。直到近代出了个一粉顶十黑的无脑白吹和杜黑,吹李白就吹吧,真情实感踩杜甫,还能拿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踩,真的是……虽说粉丝行为与爱豆无关,但人哪有那么理性的。本来我更喜欢李白,对杜甫无感的,看了他评价杜甫的文章,慢慢地才去了解除教科书外的杜甫,也更加敬佩他了。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唐宣宗钦定的诗仙,文章诗词文明国内外,脑残粉更是遍布整个大东亚文化圈,看过《源氏物语》的都会发现,白居易在平安时期的日本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朝鲜和越南也一样。我第一次读诗读到想哭,就是白居易写自己女儿的诗。他的诗歌,欣赏门槛低,文学上限高,质朴感人,情真意切。走过路过了解一下,谢谢。







小马在纽约


以天分而言,李白文才更胜一筹。以题材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白诗豪,绣口一吐,便是大半个盛唐 。杜甫诗沉,三吏三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杜甫最高成就是律诗,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历史那些事1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正是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一批伟大诗人才成就了大唐诗歌文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侧重于从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诗歌经常是以热情奔放,放荡不羁、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多喜好游历,参加此次科举都落第了,官场的不得志再加上亲眼目睹了上层社会的奢靡之风和社会危机,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生活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后来弃官入川,生活相对安定,但是还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所以杜甫的诗歌多为反应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两位都是唐代乃至世界史上顶级的大文豪,创作的侧重点不同,文采傲然于世,各有千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