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有人說仿造,有人說創新,各說紛紜。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我們不妨完整的對比一下。

1,【外觀】。如下圖,怎麼說呢,多少有點相似,這個很正常,因為我們的很多飛機都是以蘇制飛機為原型。但是,實際設計差別是非常的大,運20採用的是超臨界翼型,而伊爾76運輸機仍舊是傳統翼型,而超臨界翼型在升力係數、升阻比等方面都要優於後者,為運-20帶來更強大的載荷能力。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2,【發動機】。如下圖,兩者都是裝配:俄製D-30KP-2發動機。但是,運20很快會裝配國產的WS-18發動機,WS-18其實是仿製D-30KP-2的,這個問題不大,就如::我們的紅旗9仿製俄羅斯的S300一樣,沒法解釋什麼,反正也沒什麼專利可言。此外,純自主的WS-20聽說也會用到運-20上。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3,【航電和飛控】,毫無疑問,運-20肯定配套的是高大上的現代化數字系統,而伊爾-76是45年前的模擬電路和指針儀表系統,運-20肯定不存在模仿了,至於飛控,差別就更大了,運20採用了電傳操作系統和主動控制技術,伊爾76運輸機仍舊採用的是機械操縱系統。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4,【運載能力】,毫無疑問,也是創新的,如果實力不如45年前的伊爾-76,那還有什麼 意義?伊-76MD最大載荷為48噸,運-20的最大載荷為60噸,運載能力遠勝伊爾。此外,伊爾-76的貨倉比較小,而且窄一些,運-20的貨艙的設計更高更寬,內部比伊爾76的面積要大很多,此外,運-20的最大航程為7800公里,而伊爾-76是6700公里,也就是說:載重、空間、航程,運20都是突破性的。如下圖: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運-20和伊爾-76的關係,仿製還是創新?

5,不管怎麼說,運20多少是參考了45年前設計的伊爾76的,如果不比45前的飛機好,是絕不能被接受的,所以運20有創新是必須的,我們要感謝俄製裝備對我們的巨大促進作用,仿製也好,逆向也好,我們就這麼一路發展過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