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春節——只有大年夜才可以吃到白麵皮兒純肉餡餃子


四十年前的春節——只有大年夜才可以吃到白麵皮兒純肉餡餃子

老話說“丫頭不如小子,好吃不如餃子”,後半句在我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貫徹。我最喜歡的食物就是餃子。每次吃餃子的時候都會不知不覺多吃兩個,而且總覺得意猶未盡。現在的餃子餡兒也是各種各樣,素餡的,菜肉的,純肉的,各種素餡兒,各種肉餡兒,各種菜肉的搭配。除了餡兒的不同還有做法的不同,水餃,蒸餃,煎餃,湯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但是,無論吃啥餡兒,無論啥樣的做法,我覺得都不如小時候的白麵皮兒豬肉餡的水餃好吃。而那樣的餃子,一年當中只能吃到一次——大年三十的晚上,除夕之夜。

我是70後,七八十年代我們國家還很窮。1978年分產到戶,大部分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也僅僅是解決溫飽。一家幾畝田一頭豬,糧食以種穀子為主,天天吃小米乾飯,糧食不夠吃的時候要吃返銷糧,返銷糧是國家救濟的低價糧,以玉米為主。所以我在上初中以前,冬天基本上吃小米乾飯就鹹菜,夏天玉米鍋貼就鹹菜。白麵是稀缺,只有過年才能吃幾頓。肉也是稀缺,因為一頭豬是一家人一年的油水。況且那時候沒有冰箱冰櫃,冬天殺豬之後留一些夠過年吃的。剩下的要煉成油,放很多鹽,裝進缸裡,留做一年用。

四十年前的春節——只有大年夜才可以吃到白麵皮兒純肉餡餃子


現在的人講養生,喜歡少油少鹽,要吃得清淡,吃得健康。但我們小時候卻以油大為美,因為菜裡油多了才好吃,吃著才香。偏偏大部分時間的菜都是少油多鹽的,鹹是很鹹,但吃著不香,菜湯裡面飄著幾個油星而已。

我小時候喜歡跟著我二舅家的表哥去他家,因為二舅媽做菜捨得放油,燉出來的酸菜特別好吃。但很多人都說二舅媽不會過日子,一年中有半年要藉著吃,糧食也借,油也借。所以,做菜舍不捨得放油就成了會不會過日子的一把尺子。大家說我二表舅家的表姐也不會過日子,因為她做菜要放很多油,有時候菜要出鍋了,嚐嚐如果不香,還要放半勺子油,這會兒放進去的油叫“後老婆油”。我不知道這個叫法是怎麼來的,現在我們像我這個年齡的人,或者比我年齡大的人,也還有這種說法。

那時農村一般都在冬月殺豬,因為年將近了,豬也喂胖了,去年煉的油也差不多吃完了。殺完豬後,把豬肉割成一塊一塊的,除了煉油的,剩下的凍到倉子裡。

等到臘月十五之後,家家戶戶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切肉餡。其實說的是mò肉餡,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個mò字。切肉餡之前,要把肉拿回來化上,要化幾塊肉,大概得有二三十斤。

四十年前的春節——只有大年夜才可以吃到白麵皮兒純肉餡餃子


切肉餡是一個很耗費力氣的活,一般情況下家裡會切菜的人都要幫忙切,大概得忙活一個晚上。肉餡切碎之後要放到一個大盆裡,然後放進很多蔥花、很多醬(那時候的醬和醬油都是自己糟的)、花椒麵(山花椒,山上採的)、鹽,然後拿勺子攪,要攪很久。然後香味兒就慢慢散發出來,醃醃的,伴著濃烈的蔥香和山花椒的味兒,特別饞人。

攪好的肉餡兒一般都放到一個大的罈子裡面,有的時候需要兩個罈子,封好了放到櫃底下。那時候家裡主要的傢俱是櫃,蠢蠢的,塗著紅漆,像半堵牆,靠滿整間屋子的後牆。櫃下面用架子支著,所以能放進盆或罈子之類的東西。那時候家裡不生爐子,就靠火炕和炕上的火盆取暖,所以櫃子下面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有時候甚至還會上凍。

放到罈子裡的肉餡最初是不用放很多鹽的,因為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吃純肉餡的餃子。等到包完“年五經”的餃子後再放多多的鹽,能夠存的住。大約一直吃到第二年的端午節,我們老家叫“五月節”。所以,除了“年五更”那頓餃子,我們後來吃的帶肉餡的餃子都是很鹹的,即使是放了菜餡兒。因為鹽放的特別多,否則就會壞掉。即使是很鹹的餃子,吃起來也是特別香,因為裡面有肉。

四十年前的春節——只有大年夜才可以吃到白麵皮兒純肉餡餃子


現在條件好了,各種肉都能吃到,豬牛羊,雞鴨鵝,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遊的。不管年節,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吃多少就做多少。但是,無論吃什麼肉,用什麼樣的做法,都覺得不如小時候吃到的肉好吃。

現在再返回來說“年五更”那頓餃子。包餃子是年三十晚上最重要的活兒。那時候家裡孩子多,一般都四五個,加上大人六七個,如果再有老人,就十來口。何況,一年一頓肉餡餃子,每個人都吃得很多。再加上初一早晨吃的菜肉餡的餃子,這樣大概得包兩三百個。

兩三百個餃子,是一項很大的工程。那時候農村的男性是不幹家務活的,所以包餃子的只有女性公民,母親和女兒。我七八歲的時候就會擀餃子皮。因為家裡我最小,就只能擀餃子皮。擀皮是特別累人的活兒,一個人擀,供兩個人包,供不上的時候別人幫著擀一陣,兩三個小時下來,胳膊又酸又疼。

但無論怎麼累,也影響不了吃餃子的熱情。年夜飯擺上桌的時候,最最垂涎的就是那一盤盤白麵皮兒純肉餡的餃子,咬一口,濃香滿溢,要多好吃有多好吃。自從離開農村後,我再也沒吃過那麼香的餃子,即便是食材越來越豐富,做法也越來越多,但再也吃不出那種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