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老年人就醫有緩急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很多地區的醫院暫停或減少了部分科室門診,開啟線上問診。對老年朋友來說,這一變化帶來就醫的諸多不便:年老體弱,去醫院看病有被感染的風險;有的科室關閉,一些小病小痛只能忍著;對線上問診服務不太瞭解,不知如何操作……疫情期間就醫成了不少老人的一塊心病。

對於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如不按時服藥、複診,會使病情反覆、加重,甚至引起併發症。例如,血糖長時間過高,多個器官就會受損,嚴重的可能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壓如不及時控制,可以前腦卒中等。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姜麗傑強調,尤其對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需要透析的老年患者來說,他們機體衰弱、器官儲備能力下降、對抗外界應激的抵抗能力降低,受疫情影響會更大。因此,在疫情下,老人學習如何安全就醫非常重要。

非緊急情況,先在線問診。

如果對自身症狀不確定或在非緊急情況下(如緩慢發展的視物模糊、吃東西牙痛等),最好先採取線上問診。老人可撥打醫院電話諮詢,或請家屬幫忙下載相關軟件。對於慢性病老年患者如何複診、買藥的為題,姜麗傑介紹,多病共存的老人一般都是診斷明確且有過住院經歷的,出院小結上會留有醫院科室電話,且很多醫院如今都已開通電話及線上諮詢。如果老人病情出現波動,可自己或讓家人打電話諮詢主治醫生,尋求解決辦法,判斷是否需要去醫院就診。慢性病老人服用藥物一般是固定的,千萬不能擅自換藥或停藥,如藥物用完可選擇在就近的社區醫院、藥店購買,最好由家人代替取藥。

有些疾病,先觀察再決定。

很多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家中都備有家用血壓計或血糖儀,老人可每天在家測量,實時關注血壓、血糖變化;有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建議堅持在家做呼吸操,鍛鍊肺部功能;對於近期內不影響身體健康的良性腫瘤患者,和治療後處於惡性腫瘤緩解期的患者,建議溼度暫緩手術治療;對於進展期的惡性腫瘤患者,應在全面評估身體狀態及手術風險後,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開展手術;如果老人出現咳嗽、咳痰、頭痛等症狀且無加重,沒有流行病學史(14天內沒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未出入有確診或疑似患者的社區或活動場所),不建議馬上去發熱門診。姜麗傑建議,這時可先觀察2-3天,減少外出,如病情無緩解再入院就醫。

急危重症患者應及時就醫。

老人一旦出現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發疾病,家屬或養老機構應立即實施力所能及的搶救措施,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急危重症包括但不限於急性心衰、腦卒中、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驟停、急性損傷創傷、急性中毒、急性胸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腸梗阻、重症肺炎、嚴重腹瀉脫水等,以及神經、心臟、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的危重情況。

如果老人必須前往醫院(例如血液透析患者),首先應避開疫情中的定點醫院,考慮就近醫院。去醫院前,家屬及老人一定要帶好口罩,最好戴上帽子和手套。在醫院時,避免觸碰口罩外側、揉眼睛,不要四處亂摸,與人保持距離,打噴嚏、咳嗽時記得用手肘擋住,回家後衣物要進行消毒處理,仔細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