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文 | 淘氣爸爸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孩子犯錯了叫家長,這在很多人眼裡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有的父母也會覺得這麼太丟臉,覺得不好意思。

可是不管是家長會還是因為孩子犯錯都會把家長叫到學校去,這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該是學校的唯一責任,家長也必須參與。

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因為覺得孩子的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情,自己交了學費,學校當然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好,所以寶爸阿勇從把孩子送進學校後,就再也沒有過問過孩子的事情,他覺得這些都應該老師來解決,不然要班主任做什麼。

這天,阿勇還沒有下班就接到了班主任的電話,說是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一點事情,讓他過去一趟,聽到老師這麼嚴肅,阿勇氣沖沖的到了學校。去了以後才知道,孩子因為和朋友打賭玩遊戲,把零花錢都給輸光了,自己吃飯的錢都沒有了,沒有辦法,只好就近在附近的小賣部找點兒吃的,也就是“偷”。

阿勇很驚訝,自己家庭情況良好,算是中產階級家庭,為什麼孩子會做偷竊的事情呢?面對孩子偷東西,家長生氣可以,但別忽略了孩子“道德認知”發展。

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一、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

  • 0-4歲的前道德階段。

幼兒0-4歲的前道德階段,又稱作自我中心發展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裡,孩子的行為和認知是比較自由的,他們不會因為外在的原因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路徑。

比如小朋友看到家長不允許的眼神會把手縮回來,可是前道德階段的孩子不會,餓了就要哭,想吃了就伸手。這是幼兒道德認知的初始階段。

  • 7-8歲的他律階段。
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正如字面上理解的那樣,孩子到了七八歲的年紀,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行為習慣,這個時候要靠孩子自己管自己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因為他們還沒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通常需要通過外界的力量來剋制行為,這是兒童道德認知的“他律階段”

  • 10歲以後的自律階段。

之所以自律會出現在10歲以後,是因為10-12歲的孩子屬於公正階段,又稱自律道德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公正觀念和道德感得到了發展,他們的道德觀更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也就是三觀形成的開始。

二、面對孩子的“偷”,家長的態度很關鍵

1、 先買單再教育

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既然孩子偷東西了,那麼一定要為孩子買單。買單也是教育的一部分,這是家長在用行動告訴孩子,每個人做的事情,必須得到實際的承擔主體。

而孩子因為是孩子,所以他們會有家長為他們做主,可是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這樣。面對孩子“偷竊”行為,家長的買單是警示,也是對孩子尊嚴的維護。

買單了再教育,孩子便不會覺得孤獨無助,讓孩子自己承擔固然是好的,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孩子因此而產生怨恨,出現報復心理。

2、 公平為先,讓孩子為行為買單

皮亞傑認為公正的觀念是一種高級的平等關係,而幼兒的公平思維處在青少年階段。

孩子偷東西,一定要讓孩子承擔後果,家長可以為孩子付錢,但是最後孩子需要把後果自己消化。

比如拿壓歲錢的時候充抵這些錢,又比如減少零花錢,零食,玩具等,我們需要告訴孩子,任何人都要公平對待,親子間也是如此。

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3、 不要因此而時常把訓誡掛在嘴邊,標籤不可貼

事情過去了,在一個時間段內,教育和反應也就該告一段落。

家長們不能因為孩子犯錯一次就判刑一生,給孩子貼標籤等,這樣不僅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4、 瞭解孩子內心的慾望

孩子的“偷”並不代表其本質的惡劣,比如孩子是因為沒有有效的被滿足,所以選擇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實際上,孩子在偷竊的時候大多是一時興起,他們沒有抵住內心黑暗的聲音。

因而,家長們要透過孩子偷竊的行為,看到其真實的慾望與需求,窮養的教育不是不滿足孩子,家長們在思想觀念上要進行糾正和調整。

小小年紀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

小小年級就偷東西?孩子“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家長別忽略了,生氣的同時也要看到幼兒道德認知的發展,有效引導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淘氣爸爸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