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之一。如果说前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像是各地进行探索,那么直至2020年,乡村旅游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可循,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热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深度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无疑是极好的选择。


然而虽然有着政策支持和投资热度,乡村文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基础差、乡村文化缺乏深度挖掘、人口素质较低、产权问题复杂、政府协同不佳等问题。这使得大多数乡村的文旅项目都停留在“看着挺好,玩着一般,不会回购”的窘境。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脱离农耕主导的时代,走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乡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和老龄化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日本也相当常见。位于日本长野县北部的小布施町就曾经面临这样的窘境,但是如今却能靠1.1万左右的人口创造每年100万的客流量。


他们的头牌是“文化艺术+栗子+庭院观赏之乡”。其实很多地方搞乡村旅游项目的时候都能找到类似的旗号作为宣传手段,而小布施町能够如此成功,正是在于其对这个主题的“深度挖掘”。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纵观历史,小布施町的起起伏伏


如今年客流100万的小布施町,过去也曾经辉煌过。在没有飞机和汽车的过去,船运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达与否。江户时代晚期,凭借着千曲川的船运和周边完善的j街道网络,小布施町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北信浓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除了经济发达,小布施町还因为有着浮世绘泰斗葛饰北斋、维新先驱高井鸿山、俳谐诗人小林一茶等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形成了独特的“小布施文化”,吸引着众多人才前来“朝圣”。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高井鸿山的《妖怪画集》


但是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小布施町的人口不断外流到大城市,经济文化也随之衰退,曾经辉煌一时的小布施町渐渐被世人遗忘。


接下来就是乡村发展界相当闻名的日本“社区改造运动”。小布施町借此机会建设公共设施,还在1976年建成了北斋馆。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北斋馆


1980年相应日本乡村振兴计划,2000年又开展了“开放花园”计划。小布施町这才打响了“文化艺术+栗子+庭院观赏之乡”的招牌,完成了乡村振兴之路。


葛饰北斋,出身小布施町的文化巨人


只要看一张画你就能知道,谁是葛饰北斋: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没错,这张出现在无数书本、文章甚至是文创用品、日式门帘、文艺桌布上的海浪图《神奈川冲浪里》,就是出自葛饰北斋之手。他是日本乃至世界的浮世绘大师,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他对欧洲画坛影响巨大,德加、马奈、高更、梵高等著名画家都临摹过他的作品,连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的《海》都是在《神奈川冲浪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小布施町又怎么会浪费这样的文化资本?1976年,由政府主导的北斋馆正式建成开馆。其中收藏了葛饰北斋晚年居住小布施町时所创作的40多件作品,包括经典的男浪(高浪)与女浪(矮浪)的怒涛图绘、东町祭屋台天井绘“龙图”与“凤凰图”、两台祭典小贩车等等。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葛饰北斋的富士山画作,拍卖价高达五千万日元


大咖不愧是大咖,开关第一年就吸引了3万多人参观,后来更是稳步增加到五万人,更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常驻居民,北斋馆大获成功。


光是一座北斋馆,吸引来的游客毕竟有限,尤其是“回头客”可能更少。于是趁着这股东风,小布施町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多座美术馆,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颇有复兴当年“小布施文化”之势。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高井鸿山纪念馆、小布施博物馆·中岛千波馆、日本灯具博物馆、小栗树美术馆、展示幕府时期以来茶具的“茶俚庵”、收藏古陶瓷器的“了庵”、收藏画家藤冈牧人作品的“小布施藤冈牧人美术馆”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游客到此的体验内容。


庭院文化,从政策到人文的改变


资金支持,是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好处,问题是到底怎么用这笔钱。当1980年日本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时候,小布施町也拿到了一亿日元的资金。不过小布施町做了一件大多数乡村都不会想到的事情——直接把人送到欧洲去研修,培养人才。


10年间,共计160人被送到欧洲研习,每人还能拿到20万日元的免息贷款。这些人学成归国之后,将欧洲的各种生活方式带回了小布施町。而其中的“下午茶文化”,也就是边喝下午茶边欣赏美丽的庭院风景,在这里“落地开花”。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小布施町成立了“花创造推进协议会”,开始在公共空间进行花景观改造,拆除了原先冰冷的水泥隔离栏,还把外观都设计成了开放的庭院景观,为这里的艺术文化氛围“锦上添花”。


2000年,在町政府的带动之下,小布施开展了开放花园计划,133处花园参与其中,门口就悬挂着“Welcome to My Garden”的标识。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不仅如此,町政府为了完善游客的观赏体验,还绘制了详细的四季观赏地图,为开放的庭院点按花期归类,这样一年四季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直接欣赏到当季盛开的花朵。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在这样的发展之下,连当地居民的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改变:房子内固然是家庭私人空间,但是外部庭院则可以供大家一起欣赏。


栗子之乡,爱栗子之人的天堂


据说在室町时代中期,从京都丹波国移居过来的豪族荻野常伦氏种植的“丹波栗子”十分适应小布施的酸性土壤,长势格外喜人。松代藩甚至每年秋天都会向将军家进贡栗子,于是小布施栗子开始走红。


小布施栗子和纪州蜜柑、甲州葡萄被统称为“德州三大果”。栗子的尺寸本身就相当大,是国内常见的栗子的2-3倍。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尽管有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庭院文化,小布施町依然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作为高质量小布施栗子的原产地,这里并不满足于卖栗子这种农作物本身,而是在栗子美味上成为了“专家”。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栗子产品专门店


栗子糯米饭、栗子羊羹、栗子蛋糕、栗子夹心土司、焦糖栗子杯……小布施不仅是栗子的“名产地”,更是体验各种栗子美食一定要造访的地方。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名为“朱雀”的栗子点心,一份1500日元,使用了16-17个小布施栗子


这些产品不仅有新意,因为有着严格的质量把控,味道和品质也有着极高的保证。在小布施町的“栗子研究所”的管理和带领之下,整个小布施地区的栗子都得以品牌化,加之季节限定和产地限定等饥饿营销的手段,让美食爱好者心生无限向往。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小布施甚至用栗木铺设了一条长达百米的观光小径,链接这北斋馆和高井鸿山纪念馆,形成了一道独具小布施町风格的风景线。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三大名牌,交错撑起了小布施之名


改造前的小布施町有多冷清?全町只有一家拉面店、一家荞麦面店,没有别的任何餐饮业发展,更不会有游客来。而如今,坐拥100万游客的小布施町开启了80家餐饮商铺,13家酒店住宿,这对小布施町的意义不仅是“钱”,更是一个地方的人气与活力。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位于小布施的民宿之一


美丽乡村的成功在于营造“独特的乡村期待与幻想”,小布施町在43年的乡村改造历史中不自觉地发展出了“文化艺术+庭院景观+栗子之乡“3个核心旅游业态要素,让消费者形成了对小布施町的期待与幻想,这才是日本最成功的美丽乡村改造的成功之处。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人才培养;为了让小布施栗子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对数量和品质都加以严格限制;为了让原住民和游客共同支撑旅游发展,用十余年的时间改变当地人的意识形态……这都是“马上要做成、马上要引流、马上要变现”的中国乡村旅游业必须学习的地方。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沉甸,才能形成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乡村文化体验,这份“答案”只能由乡村自己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乡村旅游行业的佼佼者。


居民1万,游客100万!栗子都能当旅游资本,日本小镇还做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