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2019年,作為英語培訓四巨頭之一的韋博英語被爆欠薪,並最終宣佈倒閉,打碎了資本市場在教育領域繼續跑馬圈地玩資本遊戲的幻想。


來自多鯨教育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教育領域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量已經連續3年下跌,截至6月末,刨去併購和上市,這一數字是160起,同比下降38.5%,為近四年新低。


但另一方面,百度、頭條、平安等巨頭,仍在集合資源,不斷向教育行業滲透


以今日頭條為例,2018年,其先後試水少兒教育、K12教育,2019年,收購了錘子科技的部分專利,進軍教育硬件。此外,頭條系資本觸角也相當廣泛,涉及「一起作業」「曉羊科技」「AIKID」「新升力」等教育品牌。


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折射的依然是亙古不變的市場原理:需求決定供給


教育、醫療、養老是一個國家的民生大計,也是普通民眾的剛性需求。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刷新了人們對於教育的認知與獲取知識的途徑。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後,依託於互聯網及AI技術的在線教育,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和多樣化傳播途徑,正成為當下「終身學習」時代的風口。


但正所謂「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教育行業本質上是一個慢行業,並無法適應互聯網式的狂飆路線。過去幾年的野蠻生長,可能早已提前透支了行業的遠期增長,而日漸凸顯的負面效應,更催生行業各賽道政策頻發,教育創業規範化和監管收緊已是大勢所趨。


這一次,在線教育或許也正踩在歷史拐點上。除了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流量瓶頸也成了當下幾乎所有在線教育公司的噩夢。


成立7年,有著「AI教育第一股」之稱的流利說,便是這波在線教育創業大潮中的典型範例。


光鮮的團隊背景,深厚的股東實力,響亮的技術名號,坐擁三張王牌,但上市僅一年,股價便已折損超七成。剛剛交出的三季度成績單,更令市場憂心不已,高昂的流量成本與陷入停滯的付費用戶,成為壓在流利說身上的兩座大山


01


即便市場上對於「在線教育元年」仍有爭議,但不管是發端於2013年還是2016年,誕生於2012年的流利說都算得上是在線教育領域的老兵了。


三位創始人王翌、胡哲人、林暉,分別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亞利桑那大學信息系統碩士、機器學習及大數據領域的科學家,均具備非常深厚的技術背景,流利說由此也以技術派著稱。


資本市場向來有投資即投人的說法,有此明星創業團隊,流利說當然深受資本青睞,上市前曾一共經歷4輪融資,其股東包括IDG、GGV、摯信資本等知名風投。


在資本的助推下,以AI為賣點,主攻成人市場的流利說,孵化了一系列品牌矩陣,包括「流利說英語」「流利說雅思」等APP應用,以及「懂你英語」「流利說閱讀」「地道發音」等課程產品。


到2018年,流利說頂著AI教育第一股的光環,成功登陸紐交所。


按道理說,作為一家由技術驅動的教育科技公司,流利說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運轉,保持健康的財務狀況,但現實卻是,連續7年燒錢並嚴重虧損。


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粗略估算,僅從2016年至今,流利說累計虧損金額已經高達11.89億人民幣。一個自稱以科技為驅動的公司,何以走到這一步呢?


研究其過往財報,透漏出的信號是:居高不下的運營費用是流利說近年來持續虧損的直接原因


02


移動互聯網紅利接近尾聲,2019年,各行各業都感覺到了流量壓力,「啟蒙財經」此前也分析過,從互聯網金融,到在線視頻,再到電商,無一不是如此,在線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


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仔細梳理後可以發現,流利說歷年的運營費用持續膨脹,至最新的2019年Q3財報出爐,其運營費用約為總收入的1.5倍。


而拆解其費用結構,銷售和營銷費用佔到了其中7成以上的比重,不僅遠超其毛利潤,甚至經常高於其總營收。2019年以來,其銷售及營銷費用增速有所控制,但至2019年Q3,其同比增速仍高達41.88%。


高昂的營銷投入,帶來的成效如何呢?


如果從總營收層面來看,雖然流利說的營收增速在不斷放緩,但總體還是高於銷售及營銷費用增速的。這個意思就是說,銷售或營銷方面多投入1個單位資本,能帶來超過1個單位的收入增量,雖是燒錢,但也不失為一筆劃算的買賣。


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然而,好景不長,今年5月份,微信調整規則,禁止朋友圈分享打卡鏈接,這對於一貫依賴朋友圈生態作為主要營銷手段的流利說衝擊嚴重,旗下兩款產品「流利說閱讀」「懂你英語」拉新遇挫。


受此影響,2019年Q3,營收增速已驟降至45.2%,與41.88%的營銷費用增速相差無幾,這就不禁令人捏一把冷汗了,

未來這種燒錢的效率都可能會繼續下降


03


用戶轉化停滯不前,則是流利說目前基本面的另一軟肋。


2019年Q3,流利說註冊用戶為1.533億,但付費用戶總數為90萬,與去年同期持平,而與今年的前兩個季度相比,增長几近停滯,早已先於營收,提前顯露疲態。


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在技術特色明顯,用戶總量也還不錯的情況下,轉化方面的羸弱或許與流利說本身的受眾屬性也脫不開干係


在眾多在線英語平臺中,流利說主攻成人市場,其用戶以在一二線職人員為主,這類人群其實本身付費能力並不弱,但是其需求多樣化,且時間相對碎片化,在線沉浸時間較短,學習節奏其實全憑用戶興趣。


而流利說本身產品側重語言的互動化、場景化,跟K12教育相比,缺乏特定考試或測評所帶來的緊迫感和目標性,依賴用戶的嚴格自律,跟這樣一個需求不夠「剛」的用戶群體談付費與轉化,相當困難,要想獲取高付費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流利說採取的是較低的定價策略,根據2018年財報數據,流利說全年的

客單價僅為206元,與友商動輒幾千的客單價相去甚遠,如此,流利說多年投入卻很有可能只是幫友商教育了市場。


在成人英語市場增速放緩,轉化艱難的同時,流利說也在加速拓展其他業務,比如少兒英語、一對一小班課等,謀求更高的利潤空間。


2018年年底,少兒流利說上線,瞄準3-8歲的兒童英語市場,但目前官方並未披露相關業務數據,唯一合理的猜測可能便是業績未達預期。


04


七年來,流利說一直在講AI的故事,這在當下人工智能及5G勢能爆發的前夜,自然是很討巧的事情。


但實際上,

這更像是流利說業務持續虧損的擋箭牌


流利說的業務模式很簡單,其前期通過提供免費的基礎課程吸引用戶,進而通過引導付費獲取增值服務,而解鎖高級課程。與傳統教育培訓機構不同,流利說利用AI老師提供基礎服務,邊際成本很低。因此,從表面看,流利說業務成本夠低,模式夠輕,毛利率夠高,長期穩定在70%以上。


但實際上,大頭並不在業務成本之中。


從基礎課程到付費課程,這其中卻依賴大量的人工團隊,他們主要負責組織在線學習小組、監督用戶學習進度、回答用戶疑問並不斷進行付費引導,提升留存率與轉化率。這支團隊被稱作「在線學習顧問」,是流利說規模最大的業務團隊。


根據2018年年報數據,流利說一共僱傭了1600名以上的在線學習顧問,但他們的人力成本卻被劃歸在了銷售及營銷費用支出裡面。


所以流利說本質上也是一個非常重的模式,那70%的毛利率僅僅只是看起來美好,這也給市場上那些期待流利說未來能夠縮減費用的人敲響了警鐘,且不說流量會越來越貴,畢竟這裡頭還有大量難以削減的人力成本。


而所謂的AI教育,以流利說現有的技術能力與品牌基礎無法支撐其以此輕量運轉,流利說靠其講故事,但並不靠其生存。


並且,從實際的研發支出層面看,流利說可能也沒有它自己認為的那麼重視技術。


流利說的「七年之癢」


流利說的研發費用佔收入的比重維持在20%左右,這個比重不低,但這並不意味其研發投入高,而是因為流利說本身的收入單薄,在行業中橫向來看,流利說的技術投入並不出挑


以流利說數據最好的2018年來看,其全年研發費用為1.55億,而友商51talk是1.85億。


在數據驅動的未來,AI確是會成為在線教育的大方向,但技術本身卻並不會被任何一家企業所壟斷,並且,不排除未來會有更開放的AI平臺通過嫁接教育場景來完成。


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其平臺的價值還在於用戶本身,從長遠來看,只有抓住了用戶,才是形成了核心競爭力,而這方面,流利說似乎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講故事上面了。


作為流利說C輪的投資方,華人文化掌門人黎瑞剛曾表示,之所以選擇投資流利說,就是看中了其團隊背景和具有特色的內容研發體系


而如今看來,流利說只談技術,卻忘了內容。


*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