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時隔17年,又一場大範圍的病毒防疫戰打響。17年的快速發展除了我們看到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迎戰疫情。而不少光電技術例如紅外、5G、機器人、無人機、AI等等也活躍在抗疫一線。迷聯君這裡整理了那些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的黑科技,你對它們怎麼看?你還知道哪些黑科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紅外

在自然界,任何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輻射,而醫用紅外熱像儀可以被動地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從而轉變為熱圖像,熱圖像的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正值全國防範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春運返程也迎來高峰,大部分機場、車站、醫院等人群密集區域都安裝了專業的醫用紅外熱像儀進行人體測溫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文件中,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交通運輸部,將紅外體溫檢測儀及配套零部件等產品納入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運輸保障工作。國內各大紅外測溫儀生產廠商短期內啟動緊急復工,加班生產。

▶大立科技

▶高德紅外

▶艾睿光電

▶颯特紅外

▶高芯科技

*以上為部分企業,排名不分先後

5G


5G 技術本質上是一種通信保障技術,在 2G/3G/4G 的基礎之上,為疫情工作提供低時延、高速率的通信保障——本次疫情防控,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5G 成為三大運營商的重點部署工作。

1 月 23 日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武漢分公司接到相關通知後,迅速開展蔡甸火神山醫院無線網 4G、5G 覆蓋工程建設。與此同時,華為湖北方面春節疫情保障項目組,安排約 150 人進行保障。從 5G 基站的調測開通,3 天內完成從網絡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到光纖鋪設、架設基站、開通調測等整套建設流程。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同時5G會反向為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並對醫療和國家應急事件處置持續帶來價值。

  • 遠程醫療
  • 通過5G技術的推動,北京和武漢兩市的醫療專家在2月8日上午展開了針對此次疫情控制的遠程病例討論。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醫療團隊進行的首次5G遠程研討會。


    在本次京漢遠程會診中,武漢和北京兩地的專家們就兩名患者的病例情況展開了討論分析。值得慶賀的是,在北京醫療團隊的成功救治下,兩名患者已經康復。討論到最後,京漢兩地醫療專家一致認為患者康復後還需要再隔離14天左右。

  • 健康監測
  • 疫情嚴重的區域雖然採取了“封城”措施,可是城市內的公共區域、社區還是難免有人群流動,所以一夜之間“測溫”就成為一出家門口就要面對的場景。中國聯通推出5G+熱成像人體測溫信息化平臺,平臺憑藉5G傳輸技術,可將視頻及相應數據實時傳送到大屏或雲平臺進行數據記錄和監測。這種解決方案的好處是布放簡便,非接觸,快速通行,通過雲端大數據管理,在一定時間內減少重複檢測,一旦發生群體性感染事件可以“追溯”。中國聯通5G+熱成像人體測溫方案正被全國各省廣泛應用於地鐵、火車站、醫院、學校、政府、企業、商業體、門店、宿舍等各類場景。

  • 遠程辦公
  • “高清視頻會議”不但在抗擊疫情協同工作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遠程辦公中也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現在的高清視頻會議一般都是“光纖固定通信和5G移動通信”混合會議、專業會議室設備+5G CPE和個人5G手機/5G電腦/5G PAD混合會議。在抗擊疫情的工作場景中,很多視頻會議要求隨時召開,參會人員分佈在隔離區內和隔離區外,有些是在政府辦公區,有些是在臨時搭建的醫院,這個時候5G的大帶寬和快速部署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機器人


    為了將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在一線工作中投入智能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力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

  • 問診
  • 在美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患診療過程中,智能診療機器人就發揮了重大作用。醫生坐在病人房間窗戶外操作機器人。機器人裝備有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

  • 消毒、藥品配送
  • 國內一些醫院引入了消毒物流機器人,完成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傳染病科和ICU的耗材、藥品配送以及消毒工作

    國內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引入了配送機器人送藥品,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通過問診機器人對疑似患兒進行了床邊會診和遠程查房,有些地區的集中醫學觀察點已經啟用了智能送餐機器人。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在隔離病房應用的配送機器人在廣東省人民醫院上崗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浙江寧波某隔離區應用機器人送餐


    • 咽拭子檢測

    新冠肺炎的確診工作需要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每個醫護人員每天要面對幾百上千個發熱病人的檢測,醫護人員在這樣的場景下工作,面臨著巨大的被感染風險。

    為降低醫護人員的被感染風險,新松機器人聯合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工共同研發咽拭子檢測複合機器人,有望解決醫護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問題。

    據介紹,新松機器人與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共同為鍾南山院士團隊設計研發咽拭子檢測複合機器人由移動機器人、六軸協作機器人、蛇形機械臂、咽試子採集裝置四部分構成,可實現遠程精確操控,使前線醫務人員在不接觸病患的前提下完成咽拭子採集,實現咽拭子採集環節的無人化作業,有效保護醫務人員的安全。

    • 疫情隨調、疫情宣講

    此外,機器人在疫情隨調、疫情宣講等方面也可以提供支持。例如阿里巴巴達摩院用5天時間推出的智能疫情機器人,藉助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自然語音合成等技術,機器人能夠準確理解人類語言,並從智能知識庫獲取信息,反饋給通話人。通話雙方可以有多輪對話,部分一線人力得到釋放。

    思必馳在疫情期間向全國相關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公益機構提供免費人工智能服務,推出的疫情防控機器人,可替代社區人力,向海量的轄區居民主動撥打電話,調研近期行蹤、摸排人員往來,加強重點人員健康監測和跟蹤保障。

    在一線的消毒、穿衣、運輸、面對面問診這些“危險”的事情,替代人工的機器人都有用武之地。


    無人機、無人車

  • 巡邏監控

  • 用無人機巡邏監控,不但可以避免人與人之間接觸的交叉感染,監控的範圍也更廣更高效。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遠程測溫

  • 當然,無人機能幹的事情可不止是空中巡查。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伴有發熱症狀,測量體溫成了重要的疫情防控措施。

    然而現在疫情嚴峻,一些警惕性高的居民不願意跟他人有接觸。有些居民因為擔心二次感染對上門測體溫很牴觸。

    宜春某小區用無人機給居民測體溫。用帶紅外線熱成像鏡頭的無人機,隔空測體溫,1米內測量誤差僅1%!


  • 區域消殺
  • 還有消殺工作也能使用無人機代替。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植保無人機奮戰在消殺作業一線

    像下圖中的這臺無人機,會在常溫下將藥劑霧化成更小粒徑的霧滴進行噴灑,每分鐘可覆蓋 500 到 1000 平方米,一小時能完成 6 人一天的工作量。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配送物資

    無人機還承擔著無接觸送物資的工作。山東某村一戶居民從武漢返鄉以後居家隔離,為了減少人員接觸,村幹部用無人機給他們運送生活必備物資。

    運送方式很簡單,把無人機開到房頂上,讓他們一家人去房頂上取。

    還可以預先在無人機下面掛口罩,遇到實在是沒有口罩的市民就讓他們拿上一個。


  • 無人車物流配送

  • 在廣闊的室外,比如物流運輸中,無人車就能大顯身手。

    據瞭解,2月6日,在經過前期的地圖勘測和相關部門許可之後,京東的智能配送無人車也投入武漢疫區使用,負責從京東武漢仁和站點到武漢第九醫院的醫療物資配送工作。後者是武漢市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定點醫院,是武漢疫情的核心區域。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京東智能配送無人車送貨

    此外,一些其他的低速無人駕駛團隊也都加入了“抗疫”大軍。

    深圳一清創新UDI提供的無人配送成為了山東某疫區的物流主力。在疫情防控期間,一清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夸父”可以承擔後勤倉庫與病房、超市與小區等地點之間的物資物料運輸任務。

    來自湖南長沙行深智能的無人投遞車“漢馬”從年初二開始就開始運作,承擔起仙桃市政府及直屬單位區域內的投遞任務。“漢馬”是行深智能專門為中國郵政量身定製的一款無人車,此前去年8月份就已在仙桃投入運營。


    AI


    在這場全員參與的疫情阻擊戰中,人工智能可以起到什麼樣的幫助?

  • 疫情預警
  • 這可以算AI對疫情的第一個貢獻,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球信息披露的公開化。

  • 基因組檢測
  • 近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這麼理解,全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對會產生大量數據,並需要大量計算,縮短時間的本質就是優化算法提高計算效率和分析能力。”這種分佈式的設計和區塊鏈技術並不相同,而是類似於雲計算。

    當前,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快速、精確診斷對於疫情控制尤其重要。公開信息顯示,該病毒是基因組序列最長的病毒之一,全基因組序列全長29847bp,臨床診斷需要將患者樣本與該病毒基因序列進行比對才能確定診斷結果。

    目前醫院普遍採用核酸檢測方法,其只能檢測到病毒基因的局部。由於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性,對於整個基因序列來說這種檢測方法猶如盲人摸象,一旦病毒發生變異,就可能出現漏檢。

    浙江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由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該平臺採用不同於核酸檢測方法的全基因組檢測技術,對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比對,能夠有效防止病毒變異產生的漏檢,並將原需數小時的全基因分析流程減少到半小時,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確診速度和準確率。

    • 人臉識別+測溫

    人臉識別技術也在這場攻堅戰中發揮著該有的作用。華中數控的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就具備人臉識別功能,方便檢測工作人員快速確認發熱病人。一些小區開始啟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進行身份識別,可以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入,降低本小區人員感染風險。

    當然,此次突然爆發的新冠病毒也敲響了一記警鐘,病毒防範可能是一場持久戰。已經有公司計劃推出常態化的人臉識別+測溫防疫系統,它能夠對每一位進出人員全自動進行人臉識別、同步採集人體溫度,並進行關聯存儲,全天24小時監測並進行彙總。一旦體溫超出預設值,就會自動發出警報,適應於在封閉式區域場進行常態化的防疫布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