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时隔17年,又一场大范围的病毒防疫战打响。17年的快速发展除了我们看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迎战疫情。而不少光电技术例如红外、5G、机器人、无人机、AI等等也活跃在抗疫一线。迷联君这里整理了那些在这次疫情中大显身手的黑科技,你对它们怎么看?你还知道哪些黑科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红外

在自然界,任何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而医用红外热像仪可以被动地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从而转变为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正值全国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春运返程也迎来高峰,大部分机场、车站、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域都安装了专业的医用红外热像仪进行人体测温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文件中,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交通运输部,将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等产品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运输保障工作。国内各大红外测温仪生产厂商短期内启动紧急复工,加班生产。

▶大立科技

▶高德红外

▶艾睿光电

▶飒特红外

▶高芯科技

*以上为部分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5G


5G 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通信保障技术,在 2G/3G/4G 的基础之上,为疫情工作提供低时延、高速率的通信保障——本次疫情防控,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5G 成为三大运营商的重点部署工作。

1 月 23 日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武汉分公司接到相关通知后,迅速开展蔡甸火神山医院无线网 4G、5G 覆盖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华为湖北方面春节疫情保障项目组,安排约 150 人进行保障。从 5G 基站的调测开通,3 天内完成从网络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到光纤铺设、架设基站、开通调测等整套建设流程。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同时5G会反向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并对医疗和国家应急事件处置持续带来价值。

  • 远程医疗
  • 通过5G技术的推动,北京和武汉两市的医疗专家在2月8日上午展开了针对此次疫情控制的远程病例讨论。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医疗团队进行的首次5G远程研讨会。


    在本次京汉远程会诊中,武汉和北京两地的专家们就两名患者的病例情况展开了讨论分析。值得庆贺的是,在北京医疗团队的成功救治下,两名患者已经康复。讨论到最后,京汉两地医疗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康复后还需要再隔离14天左右。

  • 健康监测
  • 疫情严重的区域虽然采取了“封城”措施,可是城市内的公共区域、社区还是难免有人群流动,所以一夜之间“测温”就成为一出家门口就要面对的场景。中国联通推出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平台凭借5G传输技术,可将视频及相应数据实时传送到大屏或云平台进行数据记录和监测。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布放简便,非接触,快速通行,通过云端大数据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减少重复检测,一旦发生群体性感染事件可以“追溯”。中国联通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正被全国各省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医院、学校、政府、企业、商业体、门店、宿舍等各类场景。

  • 远程办公
  • “高清视频会议”不但在抗击疫情协同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远程办公中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高清视频会议一般都是“光纤固定通信和5G移动通信”混合会议、专业会议室设备+5G CPE和个人5G手机/5G电脑/5G PAD混合会议。在抗击疫情的工作场景中,很多视频会议要求随时召开,参会人员分布在隔离区内和隔离区外,有些是在政府办公区,有些是在临时搭建的医院,这个时候5G的大带宽和快速部署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机器人


    为了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一线工作中投入智能机器人取代部分人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 问诊
  • 在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诊疗过程中,智能诊疗机器人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医生坐在病人房间窗户外操作机器人。机器人装备有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

  • 消毒、药品配送
  • 国内一些医院引入了消毒物流机器人,完成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传染病科和ICU的耗材、药品配送以及消毒工作

    国内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引入了配送机器人送药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通过问诊机器人对疑似患儿进行了床边会诊和远程查房,有些地区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已经启用了智能送餐机器人。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在隔离病房应用的配送机器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上岗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浙江宁波某隔离区应用机器人送餐


    • 咽拭子检测

    新冠肺炎的确诊工作需要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每个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几百上千个发热病人的检测,医护人员在这样的场景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被感染风险。

    为降低医护人员的被感染风险,新松机器人联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共同研发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有望解决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问题。

    据介绍,新松机器人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同为钟南山院士团队设计研发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由移动机器人、六轴协作机器人、蛇形机械臂、咽试子采集装置四部分构成,可实现远程精确操控,使前线医务人员在不接触病患的前提下完成咽拭子采集,实现咽拭子采集环节的无人化作业,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 疫情随调、疫情宣讲

    此外,机器人在疫情随调、疫情宣讲等方面也可以提供支持。例如阿里巴巴达摩院用5天时间推出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借助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音合成等技术,机器人能够准确理解人类语言,并从智能知识库获取信息,反馈给通话人。通话双方可以有多轮对话,部分一线人力得到释放。

    思必驰在疫情期间向全国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公益机构提供免费人工智能服务,推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可替代社区人力,向海量的辖区居民主动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摸排人员往来,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跟踪保障。

    在一线的消毒、穿衣、运输、面对面问诊这些“危险”的事情,替代人工的机器人都有用武之地。


    无人机、无人车

  • 巡逻监控

  • 用无人机巡逻监控,不但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接触的交叉感染,监控的范围也更广更高效。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远程测温

  • 当然,无人机能干的事情可不止是空中巡查。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伴有发热症状,测量体温成了重要的疫情防控措施。

    然而现在疫情严峻,一些警惕性高的居民不愿意跟他人有接触。有些居民因为担心二次感染对上门测体温很抵触。

    宜春某小区用无人机给居民测体温。用带红外线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隔空测体温,1米内测量误差仅1%!


  • 区域消杀
  • 还有消杀工作也能使用无人机代替。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植保无人机奋战在消杀作业一线

    像下图中的这台无人机,会在常温下将药剂雾化成更小粒径的雾滴进行喷洒,每分钟可覆盖 500 到 1000 平方米,一小时能完成 6 人一天的工作量。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配送物资

    无人机还承担着无接触送物资的工作。山东某村一户居民从武汉返乡以后居家隔离,为了减少人员接触,村干部用无人机给他们运送生活必备物资。

    运送方式很简单,把无人机开到房顶上,让他们一家人去房顶上取。

    还可以预先在无人机下面挂口罩,遇到实在是没有口罩的市民就让他们拿上一个。


  • 无人车物流配送

  • 在广阔的室外,比如物流运输中,无人车就能大显身手。

    据了解,2月6日,在经过前期的地图勘测和相关部门许可之后,京东的智能配送无人车也投入武汉疫区使用,负责从京东武汉仁和站点到武汉第九医院的医疗物资配送工作。后者是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医院,是武汉疫情的核心区域。

    2020在新冠疫情中大展身手的高科技

    ▲ 京东智能配送无人车送货

    此外,一些其他的低速无人驾驶团队也都加入了“抗疫”大军。

    深圳一清创新UDI提供的无人配送成为了山东某疫区的物流主力。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清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夸父”可以承担后勤仓库与病房、超市与小区等地点之间的物资物料运输任务。

    来自湖南长沙行深智能的无人投递车“汉马”从年初二开始就开始运作,承担起仙桃市政府及直属单位区域内的投递任务。“汉马”是行深智能专门为中国邮政量身定制的一款无人车,此前去年8月份就已在仙桃投入运营。


    AI


    在这场全员参与的疫情阻击战中,人工智能可以起到什么样的帮助?

  • 疫情预警
  • 这可以算AI对疫情的第一个贡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信息披露的公开化。

  • 基因组检测
  • 近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利用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算法,可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这么理解,全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会产生大量数据,并需要大量计算,缩短时间的本质就是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和分析能力。”这种分布式的设计和区块链技术并不相同,而是类似于云计算。

    当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快速、精确诊断对于疫情控制尤其重要。公开信息显示,该病毒是基因组序列最长的病毒之一,全基因组序列全长29847bp,临床诊断需要将患者样本与该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才能确定诊断结果。

    目前医院普遍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其只能检测到病毒基因的局部。由于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性,对于整个基因序列来说这种检测方法犹如盲人摸象,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就可能出现漏检。

    浙江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和杰毅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研发。该平台采用不同于核酸检测方法的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对疑似病例的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并将原需数小时的全基因分析流程减少到半小时,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率。

    • 人脸识别+测温

    人脸识别技术也在这场攻坚战中发挥着该有的作用。华中数控的红外智能体温检测系统就具备人脸识别功能,方便检测工作人员快速确认发热病人。一些小区开始启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可以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降低本小区人员感染风险。

    当然,此次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也敲响了一记警钟,病毒防范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已经有公司计划推出常态化的人脸识别+测温防疫系统,它能够对每一位进出人员全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同步采集人体温度,并进行关联存储,全天24小时监测并进行汇总。一旦体温超出预设值,就会自动发出警报,适应于在封闭式区域场进行常态化的防疫布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