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绵山有一座玲珑宝塔,高过山巅,天下一绝


正如冯骥才所说:“绵山深藏晋中腹地,谷壑幽深,云雾蒸腾,人迹罕至,静寂至极,自是僧人理想的修行之地。”自东汉以来绵山就一直是山西的佛教重地。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是一高60米、长180米、最深处达50米的巨大敞口岩洞。洞内分上下两层,有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主要建筑有空王殿、五龙殿、明王殿等。

站在此处回望,身在上下绝壁之间,远处是峡谷对面峻峭的群峰,近处是世外梵宫般的参差殿宇,耳际回响着绝壁上还愿挂铃在山风中的袅袅声,如闻阵阵空中梵乐,即使我等凡俗之人。

抱腹岩二层左端送子娘娘殿旁的一道小门之后,一条小径向西延伸,可通悬空栈道。

铁索岭,古人登上云峰寺上方院的必经之路。

悬空栈道,景区开发时所修,悬挂在千仞绝壁上,呈“之”字形直通绝壁之上。

站在远处仰望栈道,凌空而起。

一掌平台上耸立着一座玲珑宝塔。塔紧贴崖壁,塔尖高出山峰,直插云霄。

抱腹寺已在百丈悬崖之间,而此地又在抱腹寺顶上。如此绝壁之上竟然会有佛塔在,初见之下真不敢相信,倒疑是看到了海市蜃楼。

这里就是称作云峰寺上寺的正果寺。此地处悬崖之上、山峰之巅,道阻路险、人迹罕至,历代高僧居此绝境闭关修炼,迎送日月、吐纳仙气,得天地灵秀,往往修成正果,故名正果寺。

入门是依崖而列的正果寺东西两殿。两殿廊前立柱,廊上斗拱彩绘,雕饰精美华丽,十二尊包骨真身便供奉在殿中。

东殿为高僧殿,面阔九间,门匾题“道妙玄真”四字,殿内正中供奉着昙鸾神僧塑像,两边各四尊均为得道高僧的包骨真身像。西殿为高道殿,面阔五间,殿内正中为介之推塑像,两边各有两尊有德道士的包骨真身像。

正果寺空王灵应塔。据载该塔始建于唐贞观年,后屡毁屡建,现为上世纪几十年代原址重建,为砖砌明七暗九楼阁式八角佛塔,高近七十米,是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

证果寺只是悬崖间的一掌之地,寺内只能仰望宝塔,或进塔参观,拍宝塔只能在远处。

塔内逐层以空王佛转世为线索,以雕塑、绘画等展现志超僧从降生到绵山成佛的过程。这是二楼正中的志超幼年时正在灯下苦读经文情形。

在塔上俯看寺院。



俯看山下,感受身在百丈悬崖之上。

起眼在正果寺左侧有一个不的院子,院内依山崖建有五座庙宇,一色青砖白墙,风格简朴,最左端是弥勒殿。

弥陀殿。殿依岩而建,三面墙壁皆为土筑。正面窑洞式的拱门配以拘谨的小方窗,墙壁只以石灰刷白,房屋除檐头的斗拱外再无任何装饰,整个建筑显得古拙简朴。这座古风盎然的弥陀殿是上方院中唯一劫后余生的遗迹,其余所有建筑都是景区开发时的新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