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引言

公元265年,執掌魏國大權多年的司馬家族迎來新的繼承者—司馬炎。鑑於國內各方勢力已經屈服,曹魏一族絕無東山再起之可能,司馬炎斷然與曹家決裂並威脅曹奐將皇位禪讓於自己,歷史車輪轟轟然的轉入一個新的朝代—晉。執政之初,司馬炎挾歷史大勢遣兵伐吳並一舉結束三國亂局,一統天下。國內戰事漸息,司馬炎為穩定司馬家族統治地位,以防重蹈曹魏家族覆轍,決定依照周制分封諸王,這一看似符合當時背景的做法卻埋下了極重的隱患即日後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使得國內戰火再起,人心思亂,塞外遊牧民族趁著晉朝皇族揮刀相向,無力北顧之際,大舉入侵中原,由此拉開中原文化最為黑暗的時刻—五胡亂華。五胡入侵中原後迅速立穩腳跟,並建立各自政權。據史書記載,在五胡亂華的短短一百二十餘年中,中原及北部地區出現過十六個勢力較為強大的政權,本文所將講述的便是其中曾在史書上留下濃墨一筆的胡夏國開國君主赫連勃勃。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五胡入侵中原的征伐

一、死裡逃生,劉勃勃入後秦

查詢《魏書》我們可以得知,赫連勃勃原名劉勃勃,祖籍匈奴,父親為匈奴部落下的一個小首領。晉朝國內出現動盪後,原本忌憚中原勢力的塞外遊牧民族之間矛盾徹底激發,各部落間征伐不斷,劉勃勃之父便死於拓跋氏的圍殺。而後拓跋騎兵將矛頭對準身單力薄的劉勃勃,見到拓跋氏試圖斬草除根,劉勃勃立即連夜孤身逃離,幾經周折後成功逃入當時建國的後秦統治者姚興麾下。

“初,魏主滅劉衛辰,其子勃勃奔秦,以女妻之。勃勃魁岸,美容儀,性辯慧,秦王興見而奇之,與論軍國大事,寵遇逾於勳舊”—《資治通鑑》

姚興對於亡家來奔的劉勃勃可謂親睞有加,對其在軍國大事方面的見解十分欣賞。劉勃勃憑著這這份恩寵迅速在後秦站穩腳跟並逐步發展自己的勢力,當時後秦周邊政治環境十分惡劣,各個胡人政權均對後秦虎視眈眈,見到此狀,姚興毫不猶豫的賦予劉勃勃軍政大權,並封其為五原公、安北將軍,劉勃勃正式獲得統領軍馬的權力,其勢力迅速擴張。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資治通鑑》部分史料

興曰:“卿何以知其為人?” 邕曰:“勃勃奉上慢,御眾殘,貪猾不仁,輕為去就;寵之逾分,恐終為邊患。—《資治通鑑》

從上述《資治通鑑》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後秦朝中有著不少反對大用劉勃勃的臣子,然而一意孤行的姚興並未聽從這些建議,而是一錯再錯的命令已統帥大軍的劉勃勃前往朔方鎮守邊境。

二、深受恩寵,安北將軍腦生反骨

事實上,如果事態到此為止並無轉變的情況,深受後秦救命與信任之恩的劉勃勃也許會老老實實的坐鎮邊境,為後秦謀一方平安。然而高坐皇位的姚興誤以為劉勃勃已經完全聽命於自己,因此毫無顧忌的與拓跋和好並互有來往。

得知這一消息的劉勃勃可謂驚懼交加,一方面他擔憂後秦會與拓跋的魏國政權關係迅速緩和,屆時如若魏國索要漏網之魚的劉勃勃,後秦極有可能將自己雙手送上;另一方面,拓跋與自己有著不可調停的殺父之仇,一心要做出宏偉之業的劉勃勃如何能夠對仇人視而不見。因此,在姚興並未注意到的黑暗地方,劉勃勃反心已起。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西夏太祖拓跋

而後數年,劉勃勃打著加強邊關防守力度的旗號,大範圍招兵買馬並剷除軍內的後秦勢力。在自身勢力已成後,劉勃勃決定反出後秦!劉勃勃先是截下鮮卑族送往後秦的八千匹馬,並集結軍隊將姚興岳父殺死,將其麾下軍隊全部收服,受困於周邊國家虎視眈眈的姚興只得在後悔之餘吞下苦果。

三、建國大廈,赫連勃勃新建國都

公元407年,已成一方諸侯的劉勃勃正式稱帝,自稱“天王”,建國號“大夏”。隨後借“赫實與天連”之意將自己的“劉”姓改為“赫連”,自此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一名正式出現於歷史書籍中。

“陛下將欲經營宇內,南取長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憑系,然後大業可成。高平險固,山川沃饒,可以都也”—《晉書》

縱觀歷朝歷代,每個政權在建立時均需要確定一個城市作為國都,赫連勃勃麾下的臣子自然也認同這一觀點。因此在赫連勃勃正式稱帝后,這些深受厚重賞賜的夏國臣子紛紛上疏,希望可以早定國都,至於都城的選擇,朝中觀點大多偏向於高平城。然而赫連勃勃卻未被哄哄然的朝臣建議所打動,他了解自己的軍隊,更瞭解自己帝位的來源,他的軍隊是擅長奔襲打游擊戰的騎兵,他的地位是趁後秦麻痺之際匆然自立的!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赫連勃勃影視劇形象

如若他將國都確定為後秦勢力長期佔據的高平城,一旦雙方發生戰事,後秦部隊對自己軍隊駐紮的城池防禦佈局狀況瞭如指掌,而騎兵固守一城無疑自斷臂膀,屆時騎兵所具備的出其不意的優勢將蕩然無存,自己的帝位自然難保。在拒絕朝臣建議之後,赫連勃勃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

“夏王勃勃大赦,改元鳳翔;以叱幹阿利領將作大匠,發嶺北夷、夏十萬人築都城於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勃勃曰:“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宜名新城曰統萬。”—《資治通鑑》

赫連勃勃要一反常人之想,在自己勢力範圍內新築起一個都城,並欽定城名為統萬城。據史料記載,統萬城的建造工作前後徵用十數萬民工,共經歷六年才得以竣工。都城建造完成後,赫連勃勃十分高興並手書都城四個城門名:東門為招魏,南門為朝宋,西門為服涼,北門為平朔。這些名字所對應的分別是夏國周圍的四大政權,由此可見赫連勃勃試圖一統中原的勃勃野心。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西夏政權的遺址

四、遇強示弱,大夏騎兵入主長安

在夏國傾全國之力建造統萬城,周邊的胡族勢力分佈出現了巨大變動,後秦被劉裕所滅,拓跋魏氏也在迅速壯大。此時夏國內部因建造都城財政出現欠缺,民間也因過重勞役而民心不穩,赫連勃勃在仔細分析時局後決定向劉裕政權示好,爭取時間恢復自身力量。

俄而劉裕滅泓,入於長安,遣使遺勃勃書,請通和好,約為兄弟。勃勃命其中 書侍郎皇甫徽為文而陰誦之,召裕使前,口授舍人為書,封以答裕。裕覽其文而奇 之,使者又言勃勃容儀瑰偉,英武絕人。裕嘆曰:“吾所不如也!”—《晉書》

赫連勃勃通過偽裝獲得劉裕認可並短暫達成聯盟關係,致使拓跋魏氏不敢有所舉動。公元418年,劉裕率軍南下,先前攻佔的後秦國都則交由兒子坐鎮,促使劉裕此次南下的原因除了當時戰略進攻的需要,剩下的則是劉裕認為赫連勃勃已經和自己建成堅固的同盟,如若長安受到威脅,赫連勃勃必然出兵相救,然而劉裕的算盤打空了。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劉裕大軍北伐場景

劉裕大軍剛剛放出即將南下的消息後,遠在統萬城的赫連勃勃便獲知這一消息,在仔細斟酌利弊後,赫連勃勃決定借劉裕南下之際起兵進攻長安。留守長安的士兵自然不是對手,因此夏軍並未出現較大傷亡便成功入主長安城。長安作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古被視為國都首選,因此在攻破長安城不久,胡夏朝臣集合上述建議赫連勃勃遷都長安,但是赫連勃勃再次拒絕了,他仍舊堅持自己之前的觀點,將大軍回撤至統萬城。

此後漸入萬年的赫連勃勃不再熱衷於四處擴張,而是沉迷於奢侈皇宮生活,本就心狠手辣再加上荒唐的皇帝生活致使赫連勃勃愈加視人命如草芥。朝堂議事時,若有臣子舉止失當,便會被視為不尊立即處死。

正式由於這些荒唐而又殘忍的舉動,致使夏國朝廷人心惶惶。公元425年,赫連勃勃病死於統萬城皇宮,早已將大夏國視為池中之物的拓跋魏國立即出兵,趁夏國內局勢未穩之際一舉攻破國都統萬城,至此,前後延續二十餘年的夏國宣告滅亡

“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漫談赫連勃勃如何建立胡夏政權?

紀念赫連勃勃時期

總結

仁者見仁,後世對於赫連勃勃的評價並不統一,但是在筆者看來,《晉書》對其評價十分客觀公正即“雖雄略過人,而兇殘未革”。縱觀赫連勃勃整個人生階段,我們可以發現早期的他機敏、圓滑且胸懷壯志,以喪家犬之姿依附於後秦姚興麾下,竟然能依靠自己的處事能力與不俗的見解獲取姚興的讚賞,並被委以重任。這在“肥水不流外人田”一理盛行的五胡部落中是十分罕見的。

但是他的身上終究流淌的是一股原始遊牧民族的血液,他不安於現狀,更不願輕易臣服於對自己廣施恩惠的姚興,他一心積累勢力並最終反出後秦陣營。在政權迅速更迭,兵荒馬亂的年頭,這一看似不近人情的舉動並未引起眾人的憤慨敵視,因此赫連勃勃得以在起兵反秦後仍能迅速穩定局勢。晚年的他兇殘、多疑,以致無論中央或者地方人心思亂,為最終的滅亡埋下禍根。

赫連勃勃孑然一人最終成為稱霸一時的諸侯,在家族人的眼裡,他無疑是一位英雄;受後秦之恩惠卻起兵造反,這在盛行“忠孝”文化的中原文人眼中是大不韙之為,因此在他們嚴重赫連勃勃可為奸雄;而在千年之後,身處太平盛世的我們,應該看到他身上所具備的機敏、處事圓滑、當機立斷等社會交際中必不可少的品質,認真品味其中故事,必將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魏書》、《資治通鑑》、《晉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