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定都仰光已经150年时间,后来为何要迁往闭塞荒凉的内比都?

文史砖家


从185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开始(1885年后成为殖民地),仰光便成为该国的都城和经济、文化中心。等到缅甸在1948年独立建国后,仰光依旧保持着自己重要的地位,并在15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终成为一个拥有761万人口、商业兴旺、文化昌盛的大都市,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相当高。



然而在2005年11月4日,在事前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军政府(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外长吴貌敏向国际社会宣布:缅甸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将首都从仰光迁移至彬马那,并分三阶段完成这个目标。次年,彬马那正式改名为内比都(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那么问题来了,缅甸为何要舍弃富庶繁华的都城仰光,而迁往名不见经传的内比都?


缅甸迁都内比都,看似是“心血来潮”,其实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首要原因,无疑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量。原来,自从丹瑞军政府在1988年上台以来,因为公然推翻大选结果并软禁昂山素季,由此遭到美国和欧盟的强烈批评和经济制裁。2005年初,美国将缅甸定性为“暴政前哨”,并斥责其为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毒瘤”,如此充满敌意的指责,让缅甸担心自己会步阿富汗、伊拉克的后尘,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



正因如此,军政府出于军事防御方面的考量,认为仰光靠近大海、地势平坦,没有任何战略防卫纵深,极易成为海上和空中打击目标,已不适合再做首都。反观内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控遏上、下缅甸间的交通要道,极具战略意义。并且,内比都背靠大后方,四周山峦叠嶂,拥有300多公里的战略纵深,处在可攻可守的绝佳位置上,对于抵御外敌入侵,实在是“不二之选”。


缅甸迁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打击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毒枭组织。自从独立建国以来,包括掸族、钦族、克伦族、卡雅族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为了争取自治地位、改善生存条件,纷纷组建军事力量,依托缅北山高林密的有利条件,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对抗,成为影响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难题。除此之外,盘踞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金三角”地区的毒枭组织,也是令军政府极为头疼的因素。



若想完成消灭抵抗武装及毒枭组织的目标,必须要建立一个能坐镇中央、控制全国的大本营。然而仰光地处南部沿海地区,距离缅北地区过远,不能有效地对当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反观内比都,位置靠近缅甸中央位置,迁都至此后,完全能够将军事力量迅速地投送到国内各个位置,尤其是让政府视为心腹大患的缅北,对于控制和打击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铲除毒枭组织,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缅甸迁都的第三点考量,在于仰光乃是英国殖民当局确立的都城,并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志(在此之前,缅甸的都城是曼德勒),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反观内比都,则是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发动独立战争的重要基地,选择在此地建都,可以呼唤起百姓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以便共同保护、建设国家。



除此之外,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虽然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但处在地震带上,屡遭地震和海啸的破坏(1930年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近乎摧毁整个仰光),“风水”很不好。正因如此,颇为迷信的军政府(缅甸是佛教国家),便通过占卜的方式,最终选定内比都这块“风水宝地”。虽然这个原因看似荒诞,但考虑到缅甸历代王朝都有依据占卜结果来定都、迁都的传统,军政府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除以上四点外,缅甸迁都内比都还有其他次要原因,在此不做详细展开。总之,仰光在成为缅甸的首都整整150年后被“抛弃”,由内比都取而代之。如今,内比都的建设已经持续15个年头,但由于工程量浩大,再加上缅甸财政吃紧,直到今天依然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有关教育、医疗、商业、交通以及生活娱乐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很少,远未形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社会功能,这或许就是匆忙迁都所带来的“副作用”吧?


文史砖家


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都是该国的政治中心,对于国家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缅甸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决定了将首都从仰光迁往内比都,不光是国际社会,对于缅甸国民来说都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为什么缅甸突然之间就决定迁都了那?

地缘政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熟悉缅甸的人都知道,缅甸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国家,缅甸北部有掸邦果敢自治区,就是保持军事独立的一片地区。但是缅甸的前首都仰光却在缅甸的最南部,对果敢缺乏有效的控制,很多人认为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往北部的内比都,是为了加强对缅甸北部的控制力度。



这个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绝对不是缅甸决定迁都的主要原因,因为2005年缅甸国内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而且缅甸迁都也发生的太突然了,完全可以像巴西迁都那样,先把新首都建设好,然后再迁都。而缅甸的新首都内比亚那,到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设齐全,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困难。这哪像迁都呀,完全是逃难呀!

纵观2005年的国际环境,缅甸军政府不但长期霸占政权,而且多次推翻民主选举的结果,到了2004年更是大规模逮捕参与游行的群众。在2005年初,美国斥责缅甸正处在暴乱的前奏,上一次被美国这么评价的国家是伊拉克。所以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缅甸军政府害怕沦为和伊拉克一样的下场,所以一直处在恐惧之中,到了2005年底就突然决定迁都。由此可以看出,对缅甸迁都起绝对作用的就是来自美国赤裸裸的恐吓。

因为地处沿海的仰光,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非常适合登陆和机械化作战,而内比都就不一样了,由于地处山地、丛林茂密,特别适合打游击战,而且内比都在缅甸独立之前还是缅甸游击队的驻地,所以最终决定迁都到内比都。

从这也能看出,美国是多么的霸道,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国家被迫迁都。弱国无外交,国家当自强!


历史淘沙


小菜去过仰光、曼德勒、内比都、毛淡棉,关于迁都原因,小菜说下缅甸民间的传言,不一定真实,也算是野史吧!

仰光是缅甸南部城市,位于印度洋边上,是缅甸第一大城市,经济发展不是很好,整个城市面貌相当于中国80年代水平,城市建设比较落后,街道不够整洁,整体都比较落后。缅甸最好的城市都这样了,可见缅甸整体的城市水平。

小菜朋友常住仰光,因为项目合作,小菜跑过去了解情况,由朋友及当地缅甸华人带领,先后去了曼德勒、内比都、毛淡棉等地,路况很差,南部地区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还是当年英国人建的,中间没有隔离,只有双向两车道,限速大概在90码。说是高速公路,除了平直,其他路况甚至都赶不上国内乡道。

据同行的一位缅甸本地人说,缅甸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建立了国家,但英国还是时常干涉缅甸政务,缅甸稍微不听话,英国就会开军舰到仰光外海示威,用炮舰敲打缅甸当局,告诉他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当然,其他效仿者还是有的,日本曾经也开了军舰过去,这对缅甸心理造成了极大压力,严重影响到缅甸独立自主。缅甸当局忌惮这种威慑,常常做出不情愿的妥协。后来某大国就跟当局的人说,你们学学我们老祖宗,就是宋朝,打不赢,又害怕别人骚扰,就干脆迁都吧,也省省心!我们老祖宗以前从北往南迁,迁到南京;你们就从南往北迁,最好迁到中部地区吧。南面,他就算从海上过来,没有快速机械化力量,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你还有时间往山里跑!北面乱,山多,迁得太北,南面又不好掌控了,很可能把自己迁成了山大王!江山让别人给占了。

军政府嘛,用打仗之类说辞是很管用的,这一番言辞,很快凑效,就有了后来的迁都。不知道这个坊间传言是否属实?但从军事防御角度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军舰上的舰炮不会那么容易就直接威胁到一个国家的首都。

大家可能对仰光不是很熟悉,这个仰光市周边地区全是平原,一望无际的!找一块石头都不容易!没有山!连小山包都没有,全是平的。在战争状态下,这样的地形就缺乏防御纵深,很容易被快速攻破!

还有一个军事上的原因,就是缅甸海军很弱,在大国现代海军面前形同虚设!打几个海盗还是可以的,但跟军事大国干,基本就是以卵击石!缅甸空军跟海军类似,装备都很老旧,基本都是二代机和三代机为主,数量有限。但现代大国的战机基本都是四代机,我们国家、美国和俄罗斯战机已经进入第五代,英国战机以四代机为主。在这样的海军、空军力量对比面前,缅甸军队注定无法保护自己的首都,只能尽量减缓被打击的时间,也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用毛主席的军事理论分析,我们国家为什么定都在“鸡脖子”那里?“强势政府”和“强人”的表现。我很强大,经济强大,物资充足,人多,军备强大,科技强大,我就在这里了,不怕谁来,有种你就来!一个国家强大带来的震慑效应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便把首都摆在很容易到达的地方,也没人敢来。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很弱,把首都摆在重庆这种内陆城市,别人照样轰炸你!


因此,首都摆在哪里?更多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是否强势和强大的标志!从现代国家看,凡强大和强势的国家,多数首都都是摆在临海位置,增加交通便利和经贸往来。而对于缅甸迁都,缅甸自己人对这个举动也是颇有微词的,觉得有些怂!但又能怎样呢?


房坛法菜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缅甸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了统一国家,1855年—2005年期间仰光为缅甸的首都,仰光位于缅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积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是缅甸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全缅甸最发达和最富庶的地区,然而在2005年11月6日,当时的缅甸军政府突然下令,将首都仰光迁往内比都。

“内比都”原名彬马那,位于缅甸的中部地区,坐落在勃固山脉和本弄山脉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面积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大了近10倍,但人口少了8倍,内比都距离仰光400公里,距离第二大城市曼德勒320公里,曼德勒曾长期为缅甸古代王朝的首都,是英国人在1855年把首都曼德勒迁往仰光的,内比都就位于两大南北城市之间的位置。

从经济上考量,将仰光迁到内比都不利于缅甸的经济发展,二战后的仰光是亚洲地区最繁荣的城市,也是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仰光聚集了世界各国的大使馆以及各种国际性组织,政府的迁都不可能把金融中心也迁到内比都,各国的大使馆和国际组织也未必会跟着过去,这样试必影响到缅甸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但我们要知道,当时的缅甸政府是军政府把持,面临的是内外交困,国内要求民主浪潮高涨,国外欲颠覆军政府的意象也在形成,特别是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擅自军事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这给当时的军政府敲响了警钟,仰光面临印度洋,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一旦国外实施军事打击,军政府将面临瞬间垮台的境地,所以,当时的迁都,经济不是考量的重点,重点考虑的是国内的政治和军事。

政治和军事上考量,内比都位于仰光和曼德勒之间,这有利于对两大都市的把控,特别是缅北很多地方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事实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缅北地区就形成了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这些武装时常与政府军发生军事冲突,如何施行军事压制和政治协商是政府要做的头等大事,只有平息了缅北的军事动乱才有精力对付和安抚国内的民主浪潮,这是稳定政权的首要必选,缅甸是个南北狭长的国家,仰光太靠南,对缅北的政治影响力较弱,曼德勒又太靠北,容易形成和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正面交锋的局面,内比都的地理位置正正好,南可以继续对仰光实施政治影响力,北可以通过曼德勒与地方武装进行政治协商,如果真爆发国外入侵事件,内比都周围全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不会像伊拉克那样,美国仅用了21天就占领了巴格达,综合来看,当时缅甸的迁都也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今看来有点不合时宜了,说不定以后缅甸还会重新把首都迁回到仰光,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大家认为呢?敬请留言,评论。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缅甸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但是到了现代,因为各种影响缅甸的经济并不发达,在东南亚也不算是特别强大的国家,而此时的缅甸不仅是外部有强大敌人,美国威胁,而且内部是各种势力,可以说是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而缅甸的政府唯一想出的办法,那就是通过迁都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更好的解决内部矛盾以及消除外部威胁。

在100多年前缅甸还是被殖民统治者,一直都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压迫,而缅甸人民都过得非常的辛苦,好不容易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缅甸获得了独立,可是没想到国民党一些逃离的军队进入到这里,还有一些当地的毒贩,结果在缅甸这个地方自己的领土又被这些人占据了,这些人不仅是非常的恶毒,而且战斗力也非常的高强。

缅甸军政府组织了很多次进攻,但是最后不仅是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反而是被打的落花流水,这一直都是在缅甸,内心是一个非常难受的一个刺,而且这些叛徒都想要独立,虽然最后没有独立成功,但是还是给缅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毒贩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很大伤害,而且也无法进入到现代社会之中。

在缅甸心目之中,第一目的就是要消灭这些毒贩,完完整整的统一缅甸,为了这一个目标,缅甸可以说是从建国到现在一直都在奋斗之中。

第1次缅甸不仅是内部有矛盾,更重要的是外国侵略者对他们还是虎视眈眈,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美国想要对这些人进行制裁,以达到他们重返东南亚甚至是威慑东南亚的目的。

而当时他们的首都实在是太靠近临海地区,要是美国的航空母舰来了,他们毫无招架之力,所以必须要到达内部,这样又方便形成战略纵深,更重要的就是首都都到了内部还不容易消灭这些叛军吗?


最帅汪公说


原因就一个——国防和国内政治需要

先来看仰光的位置

仰光基本可以算作是沿海城市。除非海军强大,否则一般国家都不会在海边建都,难以防御。

相比之下,内比都在两个山脉之间的盆地上,具有更好的防守条件。见下图

两山之间的盆地,有险可守,也有相应的生产能力。内比都附近的彬马是昂山将军的故乡。内比都还是当年缅共的大本营——天然的割据地形。

从缅甸全国整体来看,可以构成:

仰光——内比都——曼德拉三位一体的政经格局

见图

如此一来,即可控制缅甸大部分平原地区,并遥控东部、北部、西部的山区。

即控制生活在山区但实力强大的少数民族,如克钦族、克耶族、掸族等。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在了解缅甸何以从仰光迁都内比都之前,必须先了解它何以从曼德勒迁都仰光。

缅甸在阿瓦、东吁两个王朝和雍笈牙王朝早期,也就是从1364年到1753年这长达近400年间,都定都在伊洛瓦底江中游的曼德勒(先定都阿瓦城,后迁到相邻的曼德勒城)。曼德勒历史悠久,周围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地势险要,是缅甸开发较早的地区,交通也很便利,且位于缅族聚居区的核心地带,十分符合建都的条件。

古都曼德勒


但雍笈牙推翻东吁王朝取而代之后,缅甸内有孟族白古之乱,外有暹罗崛起之患和北方清朝的强大压力,曼德勒曾被孟族洗劫,又曾多次被清兵和此前的南明势力进逼,路径熟悉,离北方边境也更近,且位于内陆,不便和当时缅甸新式军火的主要来源——葡萄牙和日本通商,因此雍笈牙在1753年即登基第二年就决策将首度定在当时还只是个小渔村的仰光,而非在当时怎么看都合适的曼德勒,说到底,这是个兼具防御和贸易考量的决策。

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仰光


而2005年的形势则正好相反:当时缅甸军政府和西方交恶,缅甸受到广泛制裁和压力,内部又有民盟等的步步紧逼,仰光作为民盟大本营,政治气氛对军政府不利,且位于海边,一旦“内外交困”,就会直接面对强大外敌海、空两方面的威胁,而弱小的缅甸海空军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正因如此,缅甸军政府才会决策放弃表面条件更好的仰光,退居当时据说“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树林中的小村庄”内比都,这不仅有利于避开“外敌”和“内患”,也有利于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施加更大压力。

内比都


其实当初迁都仰光时就有很多问题,主要是过于考虑防御需要和通商便利,忽略了地势问题,结果仰光在150年间屡屡遭到地震和海啸的袭击,尤其1930年的大地震、大海啸,让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这让军政府的决策者不敢再把首都放在大河边,加上曼德勒同样是民盟占优势,因此最终决定平地造一座“可靠的”新城作为首都。

当然,此后缅甸和西方、军政府和民盟间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因此也影响到仰光和内比都的发展,内比都原定的一些经济功能,至今也没能真正发展起来。


陶短房


自185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起,到2005年,仰光作为缅甸的首都已经有了150年的历史!

虽然1948年缅甸独立之后,仰光土地肥沃、海上交通便利等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这座城市发展成为缅甸最繁荣的城市,人口多达700多万,同时也是缅甸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政治、文化集一身,在东南亚甚至是世界上知名度都比较高。

然而你越是觉得对你有利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你致命的弱点。2005年11月,缅甸政府突然下达命令:决定将首都从仰光迁移至彬马那(内比都),并分三阶段完成这个目标。这个决定虽然令新加坡等各个东南亚国家来说毫无征兆一般,但是其实是预谋已久的事了。

2001年缅甸政府就已经制定了搬迁计划,这一举措,缅甸政府发言人称主要是基于安全考虑,不仅是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首都位于中部的内比都可以更快捷地抵达全国各地,可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书面上虽然是这样说,但是2005年缅甸“闪电式”迁都的真正意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为了防范美国从海上对其发动袭击,规避“海上存在的威胁”。

毕竟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使得军队力量占多数的缅甸政府对这种担忧大大加深了。

同时2005年5月7日,仰光发生了3次炸弹爆炸,11人死亡,162人受伤。这一破坏缅甸安定和人民安宁的导火线,让缅甸现在的军事政治领导人对仰光存有安全忧虑:一旦外敌从海上入侵,仰光面朝安达曼海的莫塔马湾这种地势平坦的地理位置十分脆弱,没有任何战略上的防卫纵深。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缅甸的新首都内比都的战略位置要比港口城市仰光要可靠得多。

毕竟内比都属于缅甸中部的曼德勒省,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其在锡当河岸边的一个小盆地内,西倚勃固山,东对本弄山,周围都是丛林山区。

历史上,这里在抵抗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中起到过重要军事作用,同时也是缅甸已故领导人奈温将军的旧居,也牵着如今缅甸军人政府的情结。

老美要是直接对缅甸动武,对仰光可以直接进行海上攻击而不用登陆作战,而一旦缅甸首都迁至内比都,老美想要掌控缅甸的高层领导人还确实不易。

毕竟内比都的地理位置摆在那里,你要打我,虽然我打不过,可我可以钻到深山老林里去让你找不到,内比都可是有着300多公里的战略纵深和周边的丛林山区可以“躲猫猫”。

话说回来,缅甸迁都内比都,虽然也有着其他原因,但是基本上都是从规避美国的军事威胁这个主干引申出来的,比如说打击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毒枭组织、仰光扩建规划不便、仰光“风水”欠佳存在地震与海啸等自然灾害威胁,以及前面提到的内比都位于缅甸中心更有利于抵达全国各地治理国家。

从缅甸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步“一举多得”的棋路。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缅甸这一招实则无奈之举,毕竟弱国无外交,缅甸怎么说都是处于被动局面。


三顾历史


近现代以来,有过迁都经历的国家不少,其中大多都是因为旧都过度膨胀产生各种城市病,所以要另建新都;或者就是出于整体防务上的考虑,选择更加安全的地方建立都城。

缅甸2005年正式迁都内比都,将都城从其南部沿海最大城市仰光迁离。缅甸经济相对落后,仰光的可开发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缅甸迁都并非因为仰光压力太大。将都城由仰光迁往内比都,一来是为了安全考虑;二来是为了强化内陆发展与对中北部各族的掌控。


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仰光,其地理位置如同上海,通江达海交通便捷,是缅甸最大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与港口。1855年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行省以后,英国人强行将缅甸都城从北方内陆的曼德勒迁移到了南部沿海的仰光,将其作为英属缅甸首府。缅甸脱离英治以后,并没有将都城迁离,依旧以仰光为都。

仰光地处三角洲平原,向来物产丰饶而商业繁荣,经济发展水平在缅甸算得上首屈一指。不过仰光毕竟地处沿海,周围不是开阔的平原就是毫无屏障的大海,战时很容易受到外部攻击。同时,仰光处于地震带之上,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也不少,当年印度洋海啸仰光就被毁受损严重。作为都城,仰光并不安全。


相对于仰光,缅甸新定的都城内比都原名“彬马那”,这座缅甸第三大城市处于缅甸的几何中心区域。而且内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区,就地势而言易守难攻。内比都不仅拥有更优越的战略安全上的优势,而且在缅甸内部的交通便捷,并不逊色于仰光甚至更胜一筹。

自古以来,缅甸就是个族群甚繁的国度,虽然其主体缅族曾经建立起蒲甘、东吁与贡榜三个王朝,可缅甸的孟族、掸族等也曾建立过自己的势力并且统治过缅族。实际上近代以前的缅甸与古印度类似,诸族林立,各族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也很多。英国人到来以后,虽说将缅甸各地表面上融为一体,但同时也保留了各族原本的组织与相关制度。

二战结束以后,缅甸主体缅族希望增强一体化程度,以促进缅甸的发展,却引发了掸族等族群的不满与反击,最终造成了缅甸持续至今的动乱不宁。缅甸北方的掸邦、克钦邦等一直都有分家另过的意思,各族各方大打出手,而这一打就是数十年延续到了今天。


缅族主要聚居在缅甸的中南部区域,对北部的掸族等向来是鞭长莫及。正式迁都内比都以后,缅甸可以加强与北部诸族各邦的联系,北部各地一旦有事缅甸可以更加迅速做出反应。内比都毕竟处于缅甸的中心,相对仰光,内比都对于各地的放射能力更加均匀也更强。

不过很尴尬的是,缅甸迁都已经十多年之久,但其新都内比都建设得却实在不怎么样。这个号称人口上百万的城市,街道干净整齐却人烟稀少,连汽车都很少见,没有什么生气。甚至直到如今,作为都城的内比都还没有开通国际航班。名义上缅甸的确将都城迁到了内比都,然而内比都比之巴西的巴西利亚,建设实在相差太远,想要真正为都取代仰光,还早的很。


澹奕


缅甸迁都有历史性因素,也是缅甸出于国家安全、增强对缅北各地统治的需要。

第一,历史上,缅甸强盛王朝的首都都在缅甸内陆地区。

缅甸各个强盛王朝(如蒲甘王朝和贡榜王朝)的都城就在中部的内陆曼德勒一带。缅甸从来是一个以大陆为中心的国家。只是到了1885年,海权国家英国在第三次英缅之战中彻底灭亡缅甸之后,才将英属缅甸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仰光这个临海城市,利于英国以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依托实行统治。而这,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缅甸的国情,缅甸在2005年再次将首都迁往中部曼德勒省南部的内比都,虽然并没有迁到曼德勒市,一定程度上是缅甸历史特色的回归。

第二,国家安全的考虑,防止敌人自海上轻易入侵捣毁缅甸首都

缅甸前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仰光,地处伊洛瓦底江进入安达曼海之入海口,安达曼海是印度洋边缘海。这要是在和平年代,是发展航运和商贸绝佳的地理位置,事实上也是仰光得以成为缅甸第一大城市的最核心因素。不过,缅甸近代以来一直不算太平,遭受过英国殖民统治、被日本侵略过,还长期和西方关系不融洽,一旦发生战事,英美军舰可以在海上直接摧毁缅甸首都,这对缅甸绝对是灭顶之灾。而内陆的内比都,一方面通过内陆迟滞了敌人进攻,另一方面内比都附近地形易守难攻,短时间内很难摧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缅甸首都的安全。

第三,增强对缅北各族的控制

缅甸的情况有点类似印度,民族众多,且历史上很多地区很多民族有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缅北地区,很多地方原来也不是属于缅甸,没有被缅甸古代王朝直接统治过。比如果敢等地,只是英国殖民者强行捏在一起,对缅甸没有认同,没有向心力。所以这一地区一直不服从缅甸中央政府的统治,甚至是武力反抗。首都偏南,不利于对这些地区的经营。迁都到中部地区的内比都,一方面能够继续有效统治南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缅北地区投入更多的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