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洋蔥產量高,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羅田慄先生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洋蔥,常被人叫作圓蔥、蔥頭、球蔥、玉蔥等,屬於百合科蔥屬中以肉質鱗片和鱗芽構成鱗莖的草本植物,以肥大的肉質鱗莖為主要食用部位,原產於中亞和地中海,傳入我國有近百年曆史。

洋蔥在我國南北地區均可以栽培,具有適應性強、栽培簡單、耐貯運、供應期長的特點,可以調節蔬菜市場需求,解決淡季市場供應問題。洋蔥可以作為蔬菜炒食、湯食,有獨特的辛香風味,營養價值極高,並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微量礦物元素。

1、選地整地

洋蔥植株的根系,主要由弦狀不定根構成的鬚根系,故根系不發達。植株根群主要集中於土壤20釐米以內的深度,吸肥吸水的能力弱,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因此,我們最好選擇近兩年內未種過蔥蒜類蔬菜的疏鬆、肥沃、保水力強的中性沙壤土,深耕要在20釐米以上。在整地之前,每一畝大田撒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3000公斤。並配合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公斤。在正式定植前,需要作畦,畦寬為1.2-1.5米。具體根據地膜寬度而定。

2、育苗

洋蔥一般採用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播種期要求十分嚴格,如果播種過早,洋蔥幼苗粗大,就易發生未熟抽薹現象;但如果播種過晚,幼苗細小,不利於越冬,產量也會很低。洋蔥的育苗土配製一般使用3年內未種過蔥蒜類作物的園土與優質腐熟有機肥混合,有機肥佔比不低於20%。另外,每畝育苗土利用90%敵百蟲0.1-0.15公斤與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0.4公斤,加少量的水,並拌細土15-20公斤,在土地畦面撒施。一般每畝苗床需要種子3-4公斤,可以供給8-10畝左右的大田用苗。一般採用溼播法,先用清水浸泡5分鐘,再放入50度熱水中浸泡30分鐘。浸泡期間要不停攪拌,然後撈出置於30度水中浸泡3-5個小時進行催芽。在幼苗出土前,我們應該保持土壤溼潤,在苗齊後,每隔7-10天澆一次水。在幼苗長到高5-8釐米時,就要及時進行間苗、除草,保持株距在3-5釐米。

3、大田管理

(1)適時澆水

洋蔥定植後的15-20天為洋蔥的緩苗期,水分管理原則是澆水次數要多、澆水數量要少,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在洋蔥進入莖葉生長期的時候,既要促進生長健壯,又要避免植株徒長,一般每週澆1次水,使土壤乾乾溼溼,以達到促進生長、控制徒長的目的。轉年進入2月份,洋蔥的鱗莖開始膨大,必須隨時灌水,以保持土壤鬆軟溼潤,在最終收穫前的一週停止灌水。

(2)合理追肥

洋蔥生物量巨大,生長期需肥量大。當植株小鱗莖長到3釐米大小時,每一畝土地順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或者優質腐熟的有機肥1500公斤,並結合施肥灌1次清水。在蔥頭達到4-5釐米大小時,每畝洋蔥田順水衝施腐熟的餅肥50公斤,或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兩次施肥間隔要在15天以上。

(3)中耕除草

一般苗期薅除3-4次,並需要結合澆水進行。在洋蔥的莖葉生長期,應該及時中耕除草2-3次,洋蔥封行時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5釐米為宜。

(4)病蟲防治

在洋蔥種植過程中,主要發生的病害有霜黴病、紫斑病及鏽病。針對霜黴病、紫斑病,我們可以在返青後用75%百菌清500倍液、64%殺毒礬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一般每隔10天噴藥1次,連噴2-3次。對於洋蔥的鏽病,我們可以用15%粉鏽寧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一週噴藥1次,連續用藥2-3次即可。以上農藥的最後一次噴施時間應該在收穫前10天以上進行。

洋蔥上經常發生的蟲害有地蛆和蔥薊馬。地蛆可以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灌根防治;蔥薊馬可以用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需要注意的是,90%晶體敵百蟲在洋蔥整個生長期內只准施用一次,並且要在收穫前25天以上進行。

4、採收

在採收前7-10周,及時控制澆水,葉片尚未枯黃時,用青鮮素噴灑洋蔥的葉面,每畝噴120公斤左右,可有效防止貯藏期間發芽。在地上部管狀葉自然倒伏後的一週即可進行採收。採收一般要選擇在晴天進行。採收時,將蔥球拔起,擺放於畦面晾曬1-2天,使假莖變軟,假莖留2-3釐米。在洋蔥採收後,必須經過晾曬,應該採用掛貯等方法進行晾曬。

結語:洋蔥具有很強的耐貯藏性,在過去是北方地區主要的越冬蔬菜。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大家對洋蔥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無公害洋蔥的需求,因此,種植無公害洋蔥成為洋蔥種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作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記得去年清明節回老家,看到河邊壩子的農田裡種滿了洋蔥,風吹來的氣息裡都帶有蔥味。在我的老家,這裡的農民都習慣在插秧之前,種一茬蔬菜或者農作物。



要麼種西瓜,要麼種洋蔥,要麼種西葫蘆等等,這些農作物的種植,只要掌握好時機,每一茬都能給他們帶來一定的收益,就說我姑奶家,在去年種植的這一茬洋蔥,後來聽她說賣得了十五萬錢,讓我驚訝了半天,感覺種這個洋蔥太挺划算了。

能賣上好價錢的洋蔥,當然是物要美,要有好的商機,還和管理是分不開的。如果想要高產,那麼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一,要選對季節

首先我們要知道洋蔥是一種耐寒性強,適應性廣的植物,它最合適生長的溫度是12到26度。當溫度低時,根生長比葉快,當溫度高於十度時,葉比根生長快。

根據洋蔥的這種特徵,最合適種植的季節是春季和秋季。洋蔥的幼苗生長期比較慢,佔地時間長,但它的鱗莖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溫度和日照,所以,選擇在春秋兩季種植,既能滿足洋蔥所需的溫度還能滿足日照時間。

夏季時,雖然日照時間長,但天氣炎熱,當氣溫超過26度時,鱗莖就會停止生長,進入生理休眠,所以要避開炎熱的夏季種植。而在冬季,雖然洋蔥也能夠忍受零以下的低溫,但鱗莖的形成仍需要20度以上的溫度才能形成,冬季種植,只僅限於某些冬暖區域種植。


二,要選對品種

洋蔥有好幾個品種,按熟性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按洋蔥的皮色可分為黃皮,紅皮和白皮種。根據我們這裡農民種植經驗來看,覺得黃皮的品質雖好,但容易得霜黴病和紫斑病,費農藥。

白皮的成熟早,但球莖小,產量低。所以最合適種植的洋蔥是紅皮的品種,紅皮洋蔥有鱗莖大,產量高,耐儲藏的優點,所以許多人都喜歡種植這個品種,據說每畝可以達到2500到3000千克呢。

三,要選對地種植

種植洋蔥的農田,切忌不能重茬,即使是種植過蔥蒜類的蔬菜也不行,春季種植洋蔥的地,一般可選用冬閒地來種植。而秋季種植的地可以選擇種植過茄果類,瓜類,豆類的地來種植。


四,管理上要注意的問題

無論是秋種還是春種,在管理上,除了肥水要及時施用外,若發現未熟抽薹的洋蔥苗,要及時摘除花薹,促使側芽萌動生長,長成新的植株形成鱗莖。

還有在收穫前7至8天內要停止澆水,同時注意當地的天氣,宜選擇在晴天採收,最好趕在下雨前收採完,然後晾曬3~4天后,斷葉貯藏。


泥糖小丫


洋蔥屬於百合科、蔥屬的多點草本植物,它的鱗莖粗大、肉質肥厚。而且作為一種我們日常普遍食用的蔬菜,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而洋蔥我們是什麼時候種植的呢?又是如何進行管理才能達到高質、優產的呢?下面詳細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洋蔥播種時間

洋蔥對於溫度的適應性很強,而且它的種子在低溫環境中也能進行種植。在5℃左右就可以萌芽,而它的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5~20℃,一般播種時間在每年的9月上旬,剛開始是做畦進行移栽,畦寬度在1.5米左右,寬度在25釐米左右即可。

選地施肥

洋蔥適宜疏鬆肥沃、排水性好、通透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因此我們在選地時就要施最後的基肥,同時翻耕疏鬆土壤,一般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4000公斤+優質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一起,並且均勻撒施,讓肥料均勻混合在翻耕的土壤中。隨後立即做畦等待栽培。

幼苗移栽要求

當我們培育幼苗的苗齡到了一個半月這樣的時間段,這時候就可以移栽了,這時候幼苗高度大概在24釐米左右,我們在移栽的半個月前先對幼苗噴灑適量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這樣提前促進幼苗生根,也是為了移栽以後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覆蓋地膜

對洋蔥覆蓋地膜能夠增加洋蔥的抗寒能力,特別是北方冬季氣溫比較低的地區更要覆蓋地膜。將地膜覆蓋地膜以後用土塊壓好、壓牢固,以防大風颳破、刮壞。最後到了移栽的時候打孔進行移栽,移栽深度大概在2.5釐米左右即可。

最後就是洋蔥的病蟲害防治

洋蔥本身是比較容易引起病害,比如葉枯病和紫斑病,我們平時就要加強管理,及時做好雜草清除、澆水以及追肥的管理。同時要採用輪作制度,不要實行幾年的連作,這樣會增加病菌的積累,而且在播種前最好用50%的多菌靈和種子進行拌種,然後再進行播種,這樣預防效果更佳。而在發病初期可以用百菌清兌水進行噴灑防治。


鄉村波比


洋蔥,被稱為“蔬菜皇后”。它給人們的最大印象就是擁有辛辣的香氣,這一點令不少人懼怕。還有就是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以及鈣、鎂、鉀、鋅、硒等營養物質。我國接觸洋蔥的歷史不算太久,是20世紀初傳入,而到現在已經成為主栽蔬菜之一,產量位居世界前四(其他洋蔥產量大國分別是印度、美國和日本)。

我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洋蔥生產大國,除了栽培面積大之外,也是離不開種植上擁有的“高產”特點。那麼,在洋蔥種植的過程之中,如何實現高產的目標呢?



■選擇具有高產潛力的洋蔥品種

優良的洋蔥品種直接關係到它後期的生長和產量,是實現高產目標的基礎。當下在產量上擁有較好表現的洋蔥品種有紫玉洋蔥和紫星等。

◆紫玉洋蔥。紫玉洋蔥是一種高產、適應性強、中熟、多抗的洋蔥品種。它的橫莖6~8cm,眾莖4~6cm,平均單球重200~300克,每畝投入500克的種子,可以帶來10000~14000斤的產量。目前,紫玉洋蔥品種系列之中,紫玉1號和紫玉2號,被廣泛栽培。

◆紫星洋蔥。該洋蔥品種是河北培育出來的一個紫皮洋蔥新品種,具有耐貯性強、商品性優、高產性能顯著等特點。紫星洋蔥,蔥頭扁圓形,橫徑8~9cm,縱徑6~7cm,單球重250克以上,最大球重400克,畝產量在12000~14000斤之間,管理得到,風調雨順,可以實現超過14000斤的畝產量。

◆紫魁2號。紫魁2號洋蔥,具有味甜、脆嫩、高產優質等特點,而且優級產品率高達95%以上。該品種的蔥頭橫徑9~11cm,縱徑7~9cm,平均單球重量在400克上下,畝產量可以達到13000斤。

除了以上分享的三個具有高產潛力的洋蔥品種之外,還有很多一樣優良的品種,大家可以多多去挖掘,一同過來探討。

當然了,洋蔥品種具有高產的潛力並不意味著種植之後一定可以帶來上萬斤的產量,還需要在栽種過程之中繼續做好每一個環節。



■做好洋蔥苗的移栽定植工作

種植洋蔥,也是需要進行育苗的。到了可以移栽的時候,需要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繼續為實現洋蔥的高產優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選擇淘汰洋蔥幼苗。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大小均勻的幼苗作為移栽的對象,而那些陡長苗、病苗、矮化苗和分枝苗等不利於後期生長的幼苗,則可以立即淘汰掉。

◆對作為移栽對象的幼苗進行分級。給洋蔥幼苗分級,把大小一樣的栽種在一起,可方便管理,促進田間生長一致。具體分級可以洋蔥幼苗的粗度和高度為依據,一級幼苗,要求苗高15cm上下,粗度在0.8cm左右;二級幼苗要求高度12cm上下,粗度在0.7cm左右;三級幼苗要求高度在10cm上下,粗度0.6cm左右。當然了,在分級的高度和粗度要求上是可以靈活的,畢竟品種不同,高度和粗度存在一定的差異。

◆洋蔥幼苗定植之後需要提供最適合的溫度環境。適宜的溫度環境,可提高幼苗成活率,加速幼苗的生長。當溫度達到12℃的時候,洋蔥幼苗生長的速度加快。那麼,最適合洋蔥幼苗生長的溫度範圍在12~20℃。故而,建議4~5月份移栽定植的洋蔥幼苗,可以採取地膜覆蓋方式提高土壤的溫度,促進幼蟲的成活和生長速度。

做好了以上2個步驟之後,可以說為實現洋蔥的高產打下了基礎,距離高產的目標不遠了。接下來,種植戶需要做的就是給洋蔥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洋蔥植株的生長髮育。說白了就是要做好施肥環節,這個非常關鍵。



■洋蔥施肥,基肥、追肥和補肥,三者缺一不可,促進增產的關鍵

洋蔥在吸水吸肥能力方面比較弱,所以種植要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塊。但是,這樣還不夠,為了提高洋蔥種植產量,還需要在施肥方面給予營養的補充,多施肥,施好肥。

◆基肥。按照一畝洋蔥來計算,可準備2000斤有機肥,60斤過磷酸鈣和30斤硫酸鉀。然後,均勻混合起來,在定植前結合翻耕土地操作施入土壤之中即可。

◆追肥。洋蔥要追肥3次。①第一次追肥安排在定植之後的15~20天,追施緩苗肥。建議每畝追施1600斤20%的腐熟人糞尿,或者每畝撒施10~12斤尿素。需要提醒的是,為了給促進吸收,撒施尿素之後需要及時澆水;②第二次追肥,追施發棵肥,時間可安排在幼苗定植之後的第30日,可準備10~12斤尿素和10斤硫酸鉀,混合起來之後施入即可;③第三次追肥,是在蔥頭進入膨大期時,可準備20斤硫酸銨、10斤硫酸鉀,混合加入1600斤水中,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澆施。

◆補肥。給洋蔥補肥,主要是補充磷肥。因為磷肥對洋蔥的影響很大,特別是進入幼苗期,缺乏磷元素會導致洋蔥植株生長高度和葉片數量的增加受到抑制。但是,補充磷肥也不可盲目,一是洋蔥從土壤之中吸收磷肥的過程非常緩慢。二是施磷肥過量會導致洋蔥磷素吸收過剩,引起鱗莖外部的鱗片缺鈣,內部缺鉀,鱗莖盤缺鎂,誘發根腐病害,故而需要有針對性進行洋蔥的補磷工作。

①在洋蔥幼苗定植前10天,葉面噴施0.2%~0.4%濃度的磷酸二氫鉀;

②洋蔥進入葉片生長旺期,在追施其他肥料的同時,還需要搭配施入40斤的氮磷鉀複合肥;

③在洋蔥鱗莖膨大期,建議每畝施入60斤的氮磷鉀複合肥。



好了,以上關於要想洋蔥高產,種植過程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同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終歸農村】,多多給予點贊,化成我繼續分享三農知識的動力,謝謝。

終歸農村


洋蔥又叫球蔥,圓蔥,蔥頭等,是2年生草本植物。洋蔥在我國的分佈很廣,是目前我國的主要蔬菜之一,我國已成為洋蔥生產量較大的國家之一。在洋蔥的生長過程中,要求有涼爽的氣溫,中度強度的光照,疏鬆肥沃保水力強的土壤,較低的空氣溼度,較高的土壤溼度,並表現出耐寒,耐溼,耐肥的特點,不耐高溫,強光,乾旱和貧瘠。

洋蔥高產除必需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營養等環境條件外,在實際栽培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如下幾點。

一,儘量增加葉片數量和葉面積的大小

洋蔥的葉身深綠色,表面有蠟粉,管狀中空,基部腹面凹陷,這是與大蔥幼苗區別的主要特徵之一。

洋蔥的葉身是其同化器官,葉的數目多少和葉面積的大小關係到洋蔥的產量和品質,而葉片數目和葉面積主要取決於洋蔥抽薹與否,幼苗生長期的長短和栽培技術水平。

先期抽薹或者是播種過晚,勢必所短幼苗期,使得洋蔥葉片減少,葉面積縮小,降低洋蔥的產量和品質。

所以說,要提高洋蔥的產量,必須首先創造有利於葉部生長的良好條件。


二,掌握好洋蔥的播種期

洋蔥秋播時播種期的選擇十分鐘重要,既要培育有一定粗壯程度的健壯秧苗,又要防止秧苗冬前生長髮育過大,通過春化階段,到第二年的春季出現先期抽薹。

大家都知道,洋蔥一但發生先期抽薹,對產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播種期的早晚與洋蔥發生先期抽薹的關係密切。據多年的種植經驗可知,7月中下旬播種的洋蔥,發生先期抽薹的現象高達50%,8月上中旬播種的洋蔥,提早抽薹的可達20–30%,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的洋蔥,提早抽薹的只有3%—10%。

此外,洋蔥播種期的早晚與秧苗的越冬方式有關。例如,採用假植囤苗和窖藏的洋蔥,播種期可以適當提前,而採用就地越冬的洋蔥,播種期應適當推遲。

洋蔥選擇適宜的播種期,是生產上防止洋蔥先期抽薹的一項關健的技術措施。如果秋播育苗播種過早,就會以大苗通過春化階段,發生先期早薹。播種過晚,雖然發生先期抽薹的可能性降低,但營養體太小,蔥頭膨大受到限制,產量降低,反而得不償失。


三,加強洋蔥幼苗期的管理工作

俗話說得好,有錢買種無錢買苗,秧好一半產。栽培洋蔥一定要注意育出壯苗。洋蔥幼苗期可結合澆水施肥,促進幼苗的生長,可在第二片真葉長出後隨水施一次肥,每畝可用尿素10公斤,或者是硫酸銨20公斤,也可追腐熟的人糞尿。

在洋蔥幼苗第二片真葉長出來以後,施肥以前,要進行間苗,間除相對弱小的幼苗,同時拔除雜草,撒播的洋蔥保持苗距3–4釐米,條播的洋蔥約3釐米左右。

四,整地和翻耕要精細

洋蔥整地時要深耕,耕深的深度不應少於20釐米,而且整地要求十分精細。

春栽一般耕地二次,第一次在冬春季節,耕深20釐米左右,第二次是在春季定植前,耕翻深度15釐米左右。秋栽的洋蔥,在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一次耕地,耕深15釐米左右。如果栽培洋蔥的土地整地不細,土壤板結,通氣不良,會限制洋蔥根系的發育,植株下部的葉片會提早出現萎蔫,對產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五,要掌握適宜的定植深度

洋蔥的定植深度宜淺,定植過深,葉片生長不旺,蔥頭的頸部變粗,容易使蔥頭變形,影響蔥頭的膨大而降低產量。定植過淺,澆水後容易出現倒伏或漂秧,以後形成的蔥頭顯露在表土,容易出現開裂。

洋蔥幼苗栽植的深度一般是2–3釐米,以埋沒小蔥頭部位為宜。但是,洋蔥栽培的深度也要根據季節的不同而變化,如春季定植要適當淺栽,冬季定植要適當栽深一些,以利於保墒抗凍。

另外,不同質地的土壤,定植的深度也略有不同,沙質土壤可稍深一點,而黏質土壤可稍淺一些。

六,要注意蹲苗

洋蔥栽培後要注意適當蹲苗,目的是控制澆水,防止幼苗徒長,促進洋蔥由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長向蔥頭的膨大轉化,這是一個轉折階段,土壤的含水量高,轉折階段時間會加長,一般此階段大約需要10天左右。

洋蔥幼苗蹲苗時間的長短,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性質和植株生長狀況靈活掌握,沙質土壤或氣候乾旱時,要適當縮短蹲苗時間,黏重土壤,地勢低窪,多雨要適當延長蹲苗期。一般來說,洋蔥的成熟葉片轉位深綠色,葉肉肥厚,葉面上的蠟粉增多,心葉的顏色加深,是結束蹲苗的標誌。



七,肥料的施用要注意

洋蔥的生育期較長,又是喜肥作物,對肥料的需求以鉀肥最多,還需要一定量的鈣肥。如果洋蔥頭缺乏鈣元素,會導致發生心腐病和外部鱗片的腐爛。所以在洋蔥的栽培過程中,要注意分次施肥,各種營養元素平衡供應。在施足有機肥做基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生育期分次追肥,一般不施用種肥,在幼苗期時注意進行根外追肥。

洋蔥的施肥要注意與其他技術措施相結合,在定植初期,施肥後要與中耕相結合,以促進根系的生長髮育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後期施肥應注意及時澆水,以提高肥效,減少肥料的損失,對提高洋蔥的產量大有好處。

八,病蟲害的防治

洋蔥生長髮育過程中,病蟲害極多,如缺氮缺磷等的生理性病害,軟腐病,頸腐病,炭疽病,灰黴病,紫斑病,黑粉病,萎縮病,瘟病,根線蟲病,潛葉蠅,種蠅,薊馬,紅蜘蛛等,在洋蔥的實際栽培過程中,常觀察,注意早發現早防治,防止出現重大危害,影響洋蔥的產量。

總而言之,影響洋蔥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哪一種因素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都會影響到洋蔥最終的產量,所以說,農作物栽培過程中,沒有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的,都會讓人勞心費力,但最後也許還是不盡人意,高產並不代表著高收益。這也是非常打擊積極性的問題。唉,你說咋辦好呢?!


努力就好


洋蔥性耐寒,適宜冷涼生長環境,‘種植生產以春、秋二季為主,秋季氣溫適宜,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鱗莖形成和生長速度快,產量高。洋蔥品種多,有紅皮、黃皮和白皮,相對來說,三種皮色當中,紅皮洋蔥產量高。洋蔥以地下鱗莖生產為商品,在選地時以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栽培時用高畦方式,有利於洋蔥鱗莖膨大,這些都是保證產量的基礎,但想要洋蔥高產,在種植過程中,還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實施,為爭取高產創造良好基礎和措施保障:

一,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整地育苗時施腐熟農家肥每畝3000千克,磷肥40千克,深翻混勻播種,播種時間要選擇適當,播種過早,第二年抽薹率會高,播種過晚,幼苗嫩弱,影響越冬,來年產量也低,播種後至冬前以保證幼苗苗期有80天左右為宜,根據地區不同,大概播種時間為8月下旬~9月上旬。

洋蔥幼苗期可通過控制肥水,可防止秧苗徒長細弱而降低抗寒越能力,也可防止因幼苗旺長過大而導致提前抽薹現象,如果幼苗有黃弱現象,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複合肥10千克左右,中耕鬆土2~3次,保墒提溫,促進幼苗健壯,並在冬前澆好防凍水,撒施草木灰和覆蓋稻草等,保護幼苗越冬。

二,合理密植、中耕除草:

定植前施農家肥每畝4000千克,硫酸銨15千克,磷肥40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深翻混勻,定植時要注意,合理密植也是爭取提高產量的基礎,定植過稠,植株相互間爭肥奪水,生長勢弱,過稀又減少株數,都會使產量降低,因此在移栽定植時,以行距18釐米左右、株距12釐米左右為宜,深度以埋住小鱗莖不倒苗為好,栽的過淺,不利於根系生長,栽的過深,就是出現只長秧苗而不長洋蔥頭現象,定植後澆好定植水,一週左右澆好緩苗水。同時結合中耕鬆土,清除雜草,疏鬆土壤,保墒保溫,促進緩苗和植株生長。

三,肥水管理、病蟲防治:

(1),追肥澆水要抓住兩個重要時期:

①,在緩苗後,洋蔥植株進入葉片旺盛生長期,對肥水的需求量大,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硫酸銨8~10千克,促進地上部分旺盛生長。

②,是在鱗莖開始膨大時,這時是肥水供的關鍵時期,如果肥水缺乏,植株長勢減弱,勢必會影響洋蔥頭生長,降低產量,結合澆水追肥2~3次,每週一次,硫酸銨每畝10~15千克,適當配合磷鉀肥,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2),病蟲防治:洋蔥在生長期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灰黴黴、霜黴病、白腐病等,儘量田間少積水,可減少這些病害發生,及時發現及時拔除,並針時性的選藥防治,蟲害有蔥薊馬、韭蛆等,常巡視和噴殺蟲藥,讓植株健壯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總結:洋蔥種植要高產,首先要選好適合本地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並結合本地種植習慣,從生產上抓住重要關鍵點,加強實施,會對洋蔥獲得高產起很大作用。


基層農人


要洋蔥高產,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把握好洋蔥的栽培季節

洋蔥忌重茬,在秋栽的時候主要栽植在茄果類,豆類,瓜類,以及早秋菜為前茬的大田中。如果是在春季主要是利用冬閒的地塊,後作一般是種植黃瓜,秋豇豆,秋土豆等一些早秋菜。洋蔥是可以和其他蔬菜間作套種的。它的定植期要求是比較嚴格的,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2~26℃,它的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2~20℃。以秋栽為主的山西南部,河南,山東等地區,需要進行冬季覆蓋防寒措施。洋蔥是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的。如果是大面積種植大部分是採取直播的方式。播種的時間是宜早不宜遲,當10釐米的土層地溫穩定在5℃的時候就可以播種。西北地區的寧夏,甘肅和新疆等地區是在春分的前後進行條播,在5月底或者是6月份初,是按照株距在13~15釐米間定苗,在9月份的田間出現了倒伏時收穫的。

掌握好洋蔥的栽培技術

①播種育苗

◆播種期

由於洋蔥對於溫度和光照都是比較敏感的,所以對播種期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就要培育健壯的幼苗,防止洋蔥的秧苗在冬前發育的過於大,通過春化的階段,到了第二年的春季是會出現抽薹的現象。所以在秋播育苗時要特別的注意播種期的確定以及苗期的管理,防止洋蔥的先期抽薹。如果播種過早容易先期抽薹,播種過於晚又會影響產量。通常情況下是在9月10~20日進行播種,注意掌握好苗齡在50~60天。

②準備好苗床

首先要選擇肥沃疏鬆,保水和保肥能力強,而且是排灌方便的中性土壤。最好是在最近的2~3年內沒有種過蔥蒜一類蔬菜的地塊。結合整地要施入適量的有機肥或者是雞糞。還有一定量的磷酸二銨,硫酸鉀或者是生物磷鉀肥,碳素活化劑少量,注意有機肥必須是充分腐熟,再過篩,做成畦,畦土要耙細耬碎,然後做成平畦。根據畦面大小來決定用種量。

③對苗床土要進行消毒

注:建議用多菌靈和50%的福美雙按照1:1的比例來混合,8~10克的混合藥粉要摻15千克的細乾土,必須拌均勻,撒施在苗床面以後進行開溝播種或者是把1/3的藥土鋪在底上,剩下的2/3來作為覆土。

④對種子進行處理

建議用藥粉來幹拌種子,用量是種子重量的0.3%。

⑤注意播種的方法

可以條播,也可以撒播。條播是要現在苗床上開小溝,間距是9~10釐米,溝深在1.5~2釐米,播種以後注意用掃帚橫掃覆土,覆土深度在0.8~1釐米。完了以後要把播種溝的土踩實在,這樣可以保證洋蔥的出苗整齊和一致,注意必須保證苗床的水分充足,如果在播種之前有土乾的現象,那麼就要在播種的前1~2天進行澆水造墒來播種。如果是撒播,就要先在苗床上澆足底水,水滲透後撒細土是一薄層,然後再撒種籽,覆土的厚度是1.5釐米。

為了讓種子出苗快可以對種子進行浸種催芽。浸種是用涼水浸種12小時,撈出來晾乾至種子不黏結時就可以播種。催芽是在浸種後然後又放在18~25℃的溫度下,每天要清洗一次種子,知道露芽時就可以播種。

⑥做好苗床的管理

播種以後要保持苗床溼潤,防止土面板結,在幼苗長出了第一片真葉後才可以適當的控制澆水。做好水肥的管理和溫度管理。

⑦洋蔥壯苗的標準

3~4片葉,假莖是0.4~0.5釐米,洋蔥幼苗植株高25~30釐米,蔥白在4~5釐米,鬚根是13~15條,苗齡在45~55天。

㈢做好洋蔥的定植

定植前要整地做畦,要選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平整,通透性好的壤土或者是沙壤土,以及黑土為最佳,前茬不可以是栽種過蔥蒜和韭菜的地塊。整好地,施入充分腐熟的細碎的有機肥,或者是雞糞,適量的二銨,尿素,硫酸鉀,碳素活化劑。進行深翻20~25釐米,然後耙細,讓肥土混合均勻,整平以後做成畦。

對幼苗要進行分級,定植時必須選擇根系發達,而且是生長健壯,大小均勻的幼苗。分級後要把同樣大小的洋蔥苗種在一起,這樣可以進行分類管理。

移栽時要對洋蔥苗進行消毒,注意移栽時的密度。定植的時間,秋季時間是以栽植後能夠使根系恢復生長而不使植株生長進行越冬為宜。不宜過早也不宜過遲,一般情況下是在嚴寒到來之前的30~40天定植最適宜,定植的時間為10月底至,11月的上旬。

㈣洋蔥田間管理是高產的關鍵

◆水分管理,洋蔥在定植以後大約20天進入緩苗期。在這個階段注意澆水次數要多,每一次澆水的數量要少,選擇是不使秧苗萎蔫,不讓地面乾燥,促進幼苗迅速的髮根成活。秋栽的洋蔥苗在成活以後就要進入越冬期,要保證定植的洋蔥可以安全的越冬,這時就要適時澆灌越冬水。越冬後開始返青,就進入莖葉的生長期,在這個階段對於水分的要求是既要澆水來促進生長,又要控制水分防止徒長。控制水分的方法叫做“蹲苗”,一條件是進行蹲苗15天左右。蹲苗結束後開始澆水,每個8~9天澆一次水,土壤見幹見溼為原則,達到促使植株生長防止植株徒長的目的,在採收的前7~8天停止澆水。當植株出現倒伏時停止澆水,防止水分過大從頭有腐爛的現象。

◆施肥管理,緩苗以後要結合澆水追施適量的硫酸銨,鱗莖膨大前要追施硫酸銨,硫酸鉀,適量,對葉面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3~4次,到了收穫的前15天,鱗莖膨大的盛期要認識磷酸二氫鉀和硼酸適量,這樣可以促使從頭的著色。在收貨之前要防止從頭髮芽。

◆中耕管理,如果沒有覆蓋地膜,在緩苗以後至鱗莖膨大之前要進行2~3次淺中耕,注意深度不要超過了3釐米,不要傷及根莖以及葉片。覆蓋地膜,可以在高溫來之前揭膜,保證鱗莖生長的溫度保持在15~26℃,也可以不揭膜,在膜上進行覆土2釐米左右,這種方法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還可以防止雜草生長。

◆對於先期抽薹的植株,要採取除薹的措施。

◆及時收穫在基部的莖葉開始發黃,洋蔥的假莖逐漸的失去水分變軟的時候,有的開始出現倒伏的時候,鱗莖停止膨大外邊一層鱗片呈現革質的時候就可以收穫,要選擇晴天收穫。


黃曉紅果果


洋蔥種植這幾年在我們這裡比較多,主要是因為我們這邊的有幾個土地承包大戶在大規模的種植洋蔥,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對於洋蔥種植想要高產需要注意這幾方面的問題?

品種的選擇是洋蔥高產的關鍵

我們這裡是豫東平原地帶,洋蔥的品種最好選擇紅皮洋蔥。

洋蔥育苗和移栽要選擇適宜的時間點

洋蔥育苗的時間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最好。育苗時間太早的話,冬前洋蔥苗長的比較大,在來年的時候容易抽苔,同時也消耗了過多的養分,從而影響了產量。育苗太晚的話苗小根系生長髮育不是太好,容易受到凍害而死亡。



洋蔥苗適宜移栽的定植的時間點是在11月上旬為最好。定植前洋蔥的幼苗最好能夠長到3-5片,植株高15-20釐米,假莖粗0.5-0.7釐米。


種植洋蔥的地塊選擇和底肥施用是影響其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洋蔥種植的土壤的選擇最好能夠在疏鬆透氣的肥沃的土壤,並且地勢平坦有利於澆水的是最好的。種植洋蔥的底肥的選擇要重施有機肥,每畝地可以選擇充分發酵腐熟好的農家肥2500斤左右,沒有農家肥的可以購買成品的有機肥每畝地200斤,再配上150-200斤的硫酸鉀複合肥肥。

科學的田間管理是洋蔥高產的保障。洋蔥在整個生長髮育週期內分為苗期,返青期和鱗莖膨大期間。

苗期:洋蔥的移栽可以通過先蓋地膜在移栽的模式,在移栽的時候可以選擇先移栽在澆水的模式。這樣的話有利於提高洋蔥苗的成活率。


返青期:即在來年的開春的時候隨著氣溫的升高,洋蔥也進入了生長旺盛期,這個時候也是洋蔥需肥需水量比較大的時候。可以隨水衝施尿素每畝地50斤左右,硫酸鉀複合肥25-30斤之間。


鱗莖膨大期:在洋蔥長到9片葉的時候即進入了鱗莖膨大期,這個時候洋蔥的植株不再長高,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逐漸開始向鱗莖轉移,鱗莖迅速膨大。這個時候可以隨水衝施硫酸鉀複合肥每畝地30-40斤,這個時候正是洋蔥的需磷和鉀肥的高峰期,這樣衝施硫酸鉀複合肥有利於洋蔥鱗莖的膨大,進而提高了洋蔥的產量。


豫東小農


洋蔥是非常獨特的一種蔬菜,鱗莖粗大,有著層層疊疊的結構,肉質柔嫩卻有著辛辣的刺激性氣味,切的時候常常嗆得讓人的眼淚都會流出來。但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也頗受歡迎,特別是在一些西餐的菜式製作中,比如沙拉、披薩、各種扒類等,洋蔥可以說是靈魂般的存在。

那麼在種植洋蔥的時候,想要獲得高產,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 一、環境問題

在洋蔥的種植過程中,環境問題是首要的,因為只有將洋蔥置於適宜的環境中,才能使它更好的生長髮育,從而達到優質高產。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土壤、溼度、溫度、光照等幾個方面。

1、土壤

洋蔥屬於淺根系作物,吸收養分的能力不太強,需要土壤深厚肥沃、疏鬆透氣、保肥保水能力強。土壤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大類,在不同的土壤中,洋蔥的生長是有所區別的:

  • 砂質土:砂質土的通透性最好,保肥保水能力弱,利於洋蔥的鱗莖膨大,產量高,但品質相對較低。

  • 黏質土:黏質土的通透性最差,保肥保水能力強,不利於膨大,產量較低,但也正因為土壤較強的壓迫力,使得洋蔥的鱗莖充實、緊緻、光滑,品質最好、耐儲藏。

  • 壤土:壤土的特性介於另兩種土之間,產出的洋蔥各方面比較平衡。

2、溼度

洋蔥對於溼度的有土壤溼度與空氣溼度兩個不同方面的需求。

  • 土壤溼度:洋蔥的根系比較淺,土壤的溼度需要高一些,以滿足生長所需的水分,過於乾旱會限制鱗莖的膨大,影響產量。

  • 空氣溼度:空氣溼度不能過高,以60-70%為宜,過高的空氣溼度容易引起病蟲害。

3、溫度

洋蔥比較耐寒,在各個生長階段對溫度有著不同的需求:

  • 發芽期:要求溫度達到12度以上,過低的溫度會使發芽緩慢。

  • 幼苗期: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2-20度,溫度過底全使生長緩慢,過高則會使植株發育不充分。

  • 旺盛生長期: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7-22度,溫度過底會影響發育。

  • 鱗莖膨大期:在鱗莖的膨大期需要較高的溫度,適溫在21-27度,溫度過底會使鱗莖膨大變得緩慢,成熟期推遲,溫度太高則易使葉片早衰,鱗莖膨大受限。

4、光照

洋蔥喜歡長日照,較長的日照能促進花芽分化,提高鱗莖的發育速度。但不同的品種對日照長度的要求也不同,早熟品種對於日照長度的要求較低,因此北方的日照時間長,應選擇晚熟品種種植,而南方的日照時間短,應選擇早熟品種種植。


● 二、育苗

洋蔥通常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種植,因此培育壯苗對於洋蔥高產有著積極的意義。

1、育苗床和大田準備

育苗床和大田需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的輪作地塊。首先進行深翻整地,破處土層的板結狀態,清理石塊、雜草、雜物,然後曬地3-5天,以殺滅土壤中的有害菌若以及蟲卵,為洋蔥創造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

施足有機肥為主、複合肥為輔的底肥,翻施入土,然後將地塊耙細整平做畦。

2、播種

洋蔥的播種期通常在9月中旬,如果播種過早,導致冬前大苗,在來年易先期抽薹,難以形成肥大的鱗莖,如果播種太晚,越冬前幼苗過於瘦弱,又越冬困難(通常在越冬前以幼苗長出3-4片葉、高度達到20-25公分為宜)

洋蔥的種子生命週期短暫,應使用新種,可直播也可以事先催芽,待種子露白後及時播種,以保證發芽和出苗率。

3、間苗、定植

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間苗的原則是“去弱留強”。當幼苗葉鞘直徑達到6-7mm左右即可移栽定植,以株距12-15公分、行距15-20公分進行,每畝保苗約3.3萬-3.7萬株。定植同時淘汰長勢過旺的苗以及弱苗、病苗,並根據苗情按1、2、3級分級分區域定植,以使同一片區域長勢統一,方便進行細分管理。


● 三、田間管理

當洋蔥定植以後,就進入到重要的田間管理環節了,只有優質、有序、細化的田間管理,才能確保洋蔥保持良好的發育和生長,創造豐產豐收。田間管理主要包括澆水、追肥和病蟲害防治幾個方面。

1、澆水

洋蔥在其不同的生長期對水的需求是不同的,應根據各時期的需水特點進行水分供應。

◎洋蔥的定植完成後一般是在秋季了,隨即進入緩苗期,需要及時澆緩苗水,以促進新根萌發,保證幼苗髮根成活,但此時氣溫已經開始逐漸降低,如果澆水過多又會影響緩苗,因此澆水要保持小水勤澆的原則,保持土壤溼潤。

◎在越冬前應控制澆水,一方面避免低溫傷害,另一方面是防止幼苗徒長,不能形成壯苗以順利越冬。

◎當第二年開春後,隨著氣溫的升高,洋蔥身體各部分機能甦醒,結束休眠狀態,開始返青,這時應澆返青水,促使其儘快返青,但是要有所控制,以防止徒長。

◎控水蹲苗當鱗莖開始膨大的時候,為了促使根系下扎,增強抗逆性和防倒伏能力,需進行控水蹲苗,即澆一次大水後停止水分供應,當外層葉片顏色變得深綠、葉肉變厚,心葉顏色變深時,即表示蹲苗完成,蹲苗期約10天左右。

◎蹲苗完成後,即可以開始正常澆水,約5-6天澆一次,保持土壤溼度在60-70%為宜,促進鱗莖迅速膨大,澆水應定時定量,避免忽大忽小,影響鱗莖的均勻膨大,導致鱗莖開裂。

◎在收穫前7-10天應停止澆水,低溼度環境可以使鱗莖發育充實,提升品質,同時能避免鱗莖吸收水分過多,不耐儲藏。

2、追肥

洋蔥喜肥也耐肥,但吸肥能力較弱,生長期的追肥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氮、磷、鉀三元素來看,洋蔥對鉀肥的需求最大、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分時期來看,洋蔥在幼苗期喜歡氮肥,到了鱗莖膨大期則側重於對鉀肥的吸取。

◎在洋蔥定植後的緩苗期開始第一次追肥工作,即緩苗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緩苗、發育,也是為了緩苗結束後的快速生長打下基礎。可畝施尿素5公斤,撒施後澆水。

◎在洋蔥緩苗結束後10天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即為發棵肥,促進莖葉的加速生長,可畝施尿素5-6公斤,另外搭配磷酸鉀5公斤。

◎在返青期應追施返青肥,以腐熟的人糞尿為主,搭配氮鉀肥進行衝施,以補充越冬期消耗的養分。

◎當鱗莖開始膨大時(植株有了8-10支管狀葉)再次進行追肥,即為催頭肥,以加速鱗莖膨大,可畝施尿素5-7公斤、硫酸鉀8-10公斤,這個時期的追肥要掌握控制氮肥用量、增加鉀肥用量,以避免植株貪青旺長,影響鱗莖的膨大。

3、病蟲害防治

影響洋蔥豐產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就是病蟲危害,需要做到提前預防、及時發現、及時防治。

◎病害:洋蔥常見的病害有紫斑病、灰黴病、霜黴病等。

紫斑病——主要危害部位為洋蔥的葉、莖,發病初期為水漬狀白點,進而擴大為紫色或褐色的凹陷斑塊,最終使葉片發黃枯死或從病斑處斷裂。紫斑病易發生於夏季溫暖天氣及田間高溼環境下。防治措施為暴曬土壤、實行2年以上輪作、及時排清田間漬水,在發病時可採用殺菌劑或配方進行噴霧。

灰黴病——主要危害部位為葉片和鱗莖,發病時出現白色斑點,逐漸擴大連成片,形成大的斑塊,當空氣溼度大的時候,會在病葉上生出灰黴,鱗莖染病時則會出現褐色斑塊,在溼度大時長出灰黴,嚴重時會導致鱗莖腐爛。防治措施同紫斑病,並在儲藏前充分晾乾,避免帶溼入庫。

白腐病——主要危害葉鞘、葉片與鱗莖。染病時病變部分出現白色水漬狀腐爛,逐漸形成帶狀斑塊,最終葉鞘以及內軸心軟化腐爛,用手可捏成泥狀。防治措施同前。

◎蟲害:洋蔥蟲害主要有根蛆、潛葉蠅及薊馬、紅蜘蛛等,可行藥物殺滅,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 四、收穫

當時間來到5月底至6月上旬,當洋蔥的葉片開始變黃,假莖變軟倒伏在地,意味著鱗莖即洋蔥已經成熟,可以收穫了,洋蔥出土後需就地晾曬2-3天,以蒸發掉部分水分,可以延長儲藏期。


● 怎麼切洋蔥才不會辣眼睛

洋蔥含有刺激性的氣味,又辣又衝,切洋蔥的時候老是會被辣眼睛,造成眼睛辣、痛,甚至淚流不止,那麼切洋蔥可以採用哪些方式,避免辣眼睛呢?

1、冷藏:先將洋蔥在冰箱裡冷凍一下,可以降低洋蔥體現物質的活躍程度,從而減少辛辣氣味的揮發。

2、浸水:將洋蔥的頭尾先切掉,再橫切兩半,然後放進水中浸泡一會兒,使造成辛辣氣味的物質在水中被溶解掉一部分,可以減輕對眼睛的傷害。

3、抹鹽:在切之前將刀上抹一點鹽,當鹽與洋蔥斷面接觸時,可以分解掉部分辛辣物質,降低對眼睛的刺激性。

4、唯快不破:“天下功夫、唯快不破”,說的是不論你功夫多厲害,只要夠快就不怕,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切洋蔥,只要我們切得夠快,就可以免於接觸更多的刺激性物質,自然就不怕辣眼睛了。


一曲煙雨


洋蔥在我國的種植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回來的蔬菜品種,已經有很長的種植歷史了。前兩天在網上還看到在南極發現了100年前的圓洋蔥,看見洋蔥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想要洋蔥高產,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播種育苗

洋蔥的播種時間,根據不同地域和品種而不同。如果播種過早,會發生苗期時間太長,使得幼苗生長過大,在冬天過後容易出現提前抽臺;播種過晚,這樣苗期生長時間短,幼苗長得小,會影響到冬天過後的緩苗和最終的產量。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在9月10——25日播種,從北京往南,相應推遲,也就是說越往南越延遲。



選擇土質肥沃,疏鬆、保水性強,而且要2——3年沒有種植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來進行播種。播種前地塊施入腐熟農家肥,按照每畝地洋蔥育苗需要40平方米麵積的苗床施入5——10公斤,同時用育苗專用肥1——2公斤,耕翻土壤並且耙平做成適於管理的畦,一般寬度為1——1.5米左右,摟平畦土,踩實,澆足底水,然後在撒1釐米厚的藥土(藥土的配製:每40平方米麵積的苗床用50%多菌靈100——200克,與篩好的細土混合均勻),然後把洋蔥種子均勻的撒佈在上面,接著再覆蓋藥土1釐米厚,支架覆蓋塑料膜,外面覆蓋遮陰網,保存土壤溼潤,一般7天左右就可以出全苗,出苗後去除遮陰網和塑料膜。如果幼苗瘦弱,可以按照每40平方米苗床施用尿素5公斤,施肥後澆水;如果幼苗長勢旺,不用施肥並且控制澆水,促進幼苗健壯。在洋蔥出苗前期要注意防止立枯病,幼苗期防治霜黴病。在苗高5釐米左右時進行間苗,並且在這個苗期及時進行除草。



整地施肥

洋蔥移栽田同樣選擇2——3年沒有種植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前茬最好選擇茄果類、瓜類、豆類等蔬菜的前茬,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4000——5000公斤,或者有機肥500——1000公斤,過磷酸鈣25——4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施肥後耕翻耙平,然後做畦,畦寬1.2——1.5米,澆足底水,水滲下以後,每畝用33%二甲戊靈150——200毫升+24%乙氧氟草醚40——50毫升+水30——45公斤混合均勻用噴霧器噴施,進行除草。


合理密植

秋栽洋蔥一般在秋播育苗45——60天進行,應該掌握氣溫不至於過低,但又不高於10℃時移栽,在這種環境下洋蔥的根系生長比葉子生長快,有利於幼苗的冬前緩苗,根系恢復正常生長。在冬前定植缺苗率高的地區,可以採用冬前屯苗,春季定植,一定要在春季土壤解凍後及時進行定植。

定植前,對洋蔥幼苗要進行選苗、分級,挑出病苗、弱苗、徒長苗和過大苗進行淘汰,最好選擇莖粗在0.5釐米左右、3葉1心、株高18——20釐米的健壯苗進行移栽定植。起苗時,注意多帶土,少傷根,保持根系溼潤;移栽時,要做到栽直、栽淺、栽穩,移栽後及時進行鎮壓、保墒。做到這些,可以保證緩苗快,發苗早,為高產打下基礎。



合理的密植可以提高洋蔥的產量,一般的行株距是,早熟品種15×15釐米,中早熟品種15×17釐米,中熟品種17×17釐米,晚熟品種18×18釐米,栽培深度為1.5——2釐米。

田間管理

1、移栽後到返青期的管理

洋蔥幼苗移栽以後,要進行澆水緩苗,還要進行中耕2——3次,以促進根系生長,儘早緩苗、發苗。在土壤封凍前要澆封凍水,最好選擇晴天的中午進行,澆水3——5天后可以在畦上覆蓋細碎的農家肥,也可以覆蓋松針或者其它雜草,目的是為了保墒,第二年春天,土壤解凍後及時清除雜草,農家肥不要清理。洋蔥返青後,土壤溫度在10℃左右時,如果幹旱,可以澆返青水1次,以促進返青。同時要進行中耕鬆土,以提高地溫,促進生長;及時追肥提苗,用磷酸二氫鉀或者腐熟稀糞水進行追施。



2、旺盛生長期的管理

洋蔥返青後,進入發葉旺盛期以前,要控制澆水和追肥,防止葉片生長過旺,促進根系生長,為鱗莖膨大做好準備;當進入發葉旺盛期,應該應該適當增加肥水用量,每畝用硫酸銨15——20公斤,或者尿素10公斤+45%三元複合肥10公斤;在鱗莖膨大前15天左右,進行中耕1次,一定要深一點,不用澆水施肥,目的是為了蹲苗,促進鱗莖的生長。


3、鱗莖膨大期的管理

洋蔥進入鱗莖膨大期以後,對肥水的需求量增加,在此期間要增加澆水次數,保持土壤溼潤,澆水時間最好選擇在早晚進行。在鱗莖膨大前10天左右,結合澆水每畝追施45%三元複合肥20公斤,,然後適當控苗,促進鱗莖膨大,當鱗莖的直徑達到3釐米時,可以再追施尿素每畝20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硫酸鉀12公斤,保持土壤溼潤,遇旱澆水遇雨排水,發現有抽臺植株,及早摘除花臺;鱗莖接近成熟期,要減少澆水。收穫前10——15天停止澆水,防止鱗莖發生開裂,提高質量和耐儲能力。


及時收穫

當洋蔥葉片變黃,假莖開始倒伏,此時鱗莖停止生長,,鱗莖外皮變干時,要及時進行收穫。收穫洋蔥要選擇晴天進行,洋蔥挖出後,在地裡晾曬3——4天,葉片曬到七八成干時,剔除傷病蔥頭,剩餘好蔥頭按照大小紮成把,放置在陰涼乾燥處保存,注意防潮防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