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螢火蟲之墓》有感

高畑勳導演的《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我認為一方面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視角講述了戰爭的殘酷,戰爭年代人們過著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貧苦生活,人們呼籲和平,反對戰爭的強烈訴求,但是影片也充滿了感人的一面,這溫暖來自於哥哥與妹妹相依為命過程中的真摯情感。當然這種溫馨的兄妹情,在戰爭年代無法避免的染上了悲涼的色彩。我主要從兄妹情,談談我粗淺的一點觀後感。

觀影《螢火蟲之墓》有感


美日戰爭爆發,14歲的清太準備帶著妹妹節子去防空洞躲避炸彈,不幸的是母親還沒來得及躲起來,已經被無情的炸彈炸傷,在醫院沒過幾天就去世了。清太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可是想到還有年幼的妹妹,必須像男子漢一樣堅強起來。妹妹一直追問媽媽的病情,清太只好隱瞞實情,告訴她說媽媽還在醫院住院,改天去看她。生活所迫,沒了媽媽,爸爸在外征戰,沒有工作的清太投靠了媽媽的姐妹,他們叫阿姨。他把母親所有的家當都交給了阿姨,剛開始還有飯吃,後來阿姨就各種嫌棄,冷言冷語更是充斥在兄妹兩人的耳朵裡,而且用母親衣服換來的大米也沒有公平的給他們分配米飯吃,兄妹兩人體會到寄人籬下,世態炎涼的感覺。後來他們決定搬出阿姨家。14歲的清太,沒有工作,還帶著年幼的妹妹能去哪裡呢,他們怎麼活呢?

觀影《螢火蟲之墓》有感


觀影《螢火蟲之墓》有感


快樂,但也付出代價

離開阿姨家的時候,他們帶著收拾的行李,兄妹兩人非常開心,那種快樂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充滿了掙脫現實枷鎖的暢快,可是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更殘酷的生存考驗。哥哥去郵局給爸爸寄信,懷抱希望,並且取了一筆存款,拿出來當生活費,他們住在一個山洞裡,用草垛來鋪床,晚上沒有燈,哥哥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在蚊帳裡給妹妹看。雖然日子很清苦,但是有哥哥陪在身邊,還是非常溫馨快樂的畫面。白天,哥哥帶著妹妹去海邊嬉鬧玩耍。在他們的屋子邊,哥哥還為她做了鞦韆;哥哥專門給她買了水果糖,每吃一顆,節子都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甜蜜的味道。可是沒過多久錢花光了,為了生計,哥哥就出去偷農人種的菜,期間還被抓送去派出所,禍不單行,沒過多久妹妹因為嚴重的營養不良而生病。哥哥又去郵局取了最後一筆存款,給節子買了西瓜以及很多好吃的,可是這一次妹妹再也沒有挺過來.....


觀影《螢火蟲之墓》有感

先活下來,再活好

有時客觀環境逼的我們不得不寄人籬下,那也要忍辱負重,熬到我們翅膀足夠豐滿,再去迎接外面的風雨。其實哥哥也許不那麼要強,能忍受下阿姨的冷嘲熱諷,熬上幾個月等戰爭結束,熬上幾年等自己能去勞動,那麼也許他妹妹也不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死亡。其實,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收起年少輕狂,收起那所謂的自尊心,所謂一時的退讓,實則是為了未來的更進一步。忍耐是為了更好的成長。任何一個人應該有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而不是受不得一點委屈。


觀影《螢火蟲之墓》有感


如果喜歡這部影片,可以自己觀看哦,見仁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