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在今天成都天府廣場南側,西御街東頭,是一棟叫城市之心的現代建築。上世紀中後期,這裡一直是

成都“清華北大”之一的“清華”所在地。當然此“清華”非彼清華,此“北大”亦非彼北大,乃指當時兩大地標建築:新華書店和百貨大樓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今天府廣場的城市之心

新華書店在1952年建成投入使用,當時為了建設此樓,曾拆掉了西御街東段一片老房子,其中就包括以賣鴨子聞名的風味食店“王胖鴨”,此店前後將近存在了一個世紀。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上世紀60年代的新華書店大樓

王胖鴨的前身是王福興雞鴨鋪,創始於上世紀初,老闆王福興是位回族同胞,因體型胖碩,人稱王胖子,專營掛爐烤鴨、白油桶鴨、滷鴨子以及雞牛羊等清真食品,皇城壩周圍有很多回族居民,王老闆烹鴨有方,生意自然興隆。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麻鴨

王胖鴨早年用的鴨子是川北麻鴨,鴨子從苗苗兒開始就從川北各地往成都趕,路上吃的是谷渣麥殼,喝的是河水井水,一路走一路吃,一路喝一路長,三個月走攏,鴨兒剛好長成,此時的鴨子體健肉嫩、質地緊實、肥瘦適度,是做烤鴨的絕佳材料。

製作時把鴨子剖開,以竹片放進肚內撐起胸膛,再填入秘製香料,放到滾燙的滷水中舒展定型,取出後周身抹上飴糖,最後放入特製炭爐中烘烤。據說這是王老闆的父輩當年借鑑了清廷御膳房做燒烤大席的方式,再經改良創制的。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烤鴨

這樣烤出來的鴨子,通體發亮,色澤金紅,皮子香酥,肉質細嫩,吃時鴨子切條拌料,再勾一瓢加了烤制鴨子時滴下來的窩子油的原汁滷水,原油原湯,美味醇厚——這可能是最早的川式冒烤鴨吃法——鴨子吃完後,再買兩個白麵鍋盔,邊泡邊吃,那滋味是死魚尾巴,不擺了。

有位川大好吃嘴教授,常來常吃,見王老闆其人心寬體胖,其鴨體肥肉美,便戲稱他為王胖鴨,於是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川式冒烤鴨

上世紀50年代初,新華書店項目開工,王胖鴨從西御街搬到半邊橋街。半邊橋街因半邊橋得名,所謂半邊橋,並非說此橋只有一半,而是因此處正是清代成都滿城與大城的分界線,橋那半頭專住滿蒙旗人,橋這半頭是漢人生活的大城

搬家後的王胖鴨生意更加興隆,川北麻鴨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供應顯得吃力,後來就增選了雙流、新津等地的成都麻鴨,幾天就要收一回鴨子,生意好時,光是幫忙拔鴨毛的人就有幾十上百號。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滷鴨子

因為清真館子有特定風俗,因此在材料的清潔、屠宰方面都有專人負責,讓人吃得格外放心。除了烤鴨子,王胖鴨自創的白油桶鴨也很受歡迎。所謂白油就是滷製時不額外上色,桶鴨則是指鴨子經肚內的竹片撐開後腰型如桶,此品表皮晶瑩、白膩油亮、肉耙軟糯、香味濃郁。

與這兩款形象代言產品相比,王胖鴨的滷菜才是真正的熱銷品種,尤其是滷鴨腳板、鴨翅管、鴨脖子,還有滷雞鴨鵝的心肝腸舌、凍牛肉、羊羔肉等十餘款,整整齊齊密密地鋪在櫃檯上,就像是王家的受閱部隊,等待著饕客們的嘴巴來檢驗。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滷鴨舌

烤鴨的香、滷菜的香、滷湯的香,飄得滿街都是,嘴巴刁的行家來了,稱點鴨子,還會特別讓老闆弄點鴨襠和鵝襠,這是此等禽物身上最為肥美之處。

王胖鴨算是徹底喊響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王福興的後人都還在此經營。本世紀初,因人民公園擴建,王胖鴨在經歷第二次拆遷後,消失了。

(全文完)

消失的川味名鴨店,成都半邊橋“王胖鴨”

各種滷菜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