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

中国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

中国十大古曲

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广陵散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平沙落雁

中国十大古曲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沙落雁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朝陈立昂之说;宋朝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十面埋伏

中国十大古曲

此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十面埋伏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名作。

渔樵问答

中国十大古曲

此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渔樵问答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中国名曲,现存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夕阳箫鼓

中国十大古曲

《夕阳箫鼓》是抒情写意的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夕阳箫鼓乐曲《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丝竹合奏。

汉宫秋月

中国十大古曲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有不同传谱。存世的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梅花三弄

中国十大古曲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为王羲之所奏的笛曲。后由后人移植为琴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刘宋鲍照《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阳春白雪

中国十大古曲

《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胡笳十八拍

中国十大古曲

《胡笳十八拍》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笳哀声之故。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