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等到乾隆一死就赐死和珅,难道不怕和珅多年以来背后培养的势力吗?

吹泡泡的大马猴


和珅自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开始飞黄腾达,至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被抄家赐死,专权揽政、独霸朝堂长达二十多年。

他一人得势,鸡犬自然跟着升天。他的弟弟和琳,官至督抚高位,死后加封一等公;其子丰绅殷德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曾任护军统领兼都统;其女嫁给康熙重孙;和琳之女(和珅侄女)嫁给乾隆之孙。和家与皇帝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背靠乾隆这棵大树,和珅权势煊赫、炙手可热,其家人和亲信党羽也可以倚仗其权势,大肆聚敛,横行霸道。

见和珅独得乾隆宠信,红得发紫,朝中文武大臣、各地封疆大吏纷纷攀附和珅。和珅当权二十多年,劣迹昭彰,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和珅得势后,在朝中大肆培植亲信,遍树党羽,渐渐组织起一个臭名昭著的“和家班”。聚集在和珅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些趋炎附势、贪婪投机的小人 ,精明狡黠的和珅知道要把这些人笼络住,必须能够让他们得到最想要的东西——权位、钱财。然后,这种建立在互相利用基础上的“亲密”关系才能长久维持下去。

和珅发迹后,首先把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长安拉入军机处。两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配合默契地干了许多罪恶勾当。福长安的小舅子某某不学无术,是个既不通汉文,又不晓满语的浅薄之徒,却被和珅安排做了广信知府。某次“京察(朝廷为考察官员治绩、政绩而进行的考核评比)”,和珅特地将无德无才的他列为“保送一等”。

和珅自己的族孙景安被任为河南巡抚,在围剿白莲教起义时,他畏敌如虎,从不敢与义军正面作战,总是率军跟在义军屁股后面尾随,被时人讥笑为“迎送伯”。

与和珅结为儿女亲家的苏凌阿是个无能之辈,和珅却对他另眼相看,特别提携。苏凌阿被和珅“抬”上两江总督高位,他竟然敢公开索贿,接见部下时竟直言不讳道:“蒙皇上恩典,和相栽培,命老朽到两江来捞点棺材本”。这样也昏庸无能、厚颜无耻之徒,和珅为笼络他竞公开将之推举为东阁大学士。彼时的苏凌阿已年过八旬,老眼昏花,两耳失聪,走路都要人搀扶,被人嘲讽为“活傀儡”。

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曾在和珅府里当过家教,后都被主子攫为高官,成了他的死党。

另外,浙江巡抚王直望 、陕西巡抚毕沅、山东巡抚国泰等封疆大吏以及勒尔锦、于易简等都是和珅党羽......乾隆一朝,海晏河清,天下太平,表面上花团锦簇,实则暗流汹涌。因乾隆生活奢侈,好讲排场,曾乐此不疲的六下江南,导致康熙、雍正积累下来的巨额公帑被其挥霍一空,乾隆时封建官僚、大地主、盐商等上层生活日益腐化,贪官数量之多 、品级之高、赃额之大、手法之高、范围之广,堪称历朝历代所罕见,许多贪腐大案、要案均发生在和珅专权之后,显然和这位乾隆朝第一宠臣有莫大关系。

乾隆给儿子嘉庆留下了一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嘉庆元年(1796),太子颙琰(嘉庆帝)即位后,乾隆帝退而不休,依然以太上皇的名义训政。和珅依然获重用,他知道颙琰在当太子时就对自己有些看不惯,于是把老师吴省兰派到颙琰身边,名义上是帮新帝整理诗集,实际是派他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嘉庆见此情形,只得假装不知,靠韬光养晦来麻痹专擅到无以复加地步的“老狐狸”和珅。

和珅种种以权谋私、排斥异己、恃宠生娇的不法行为,引发嘉庆帝极大的不满,但碍于老爹乾隆的面子,他强自按捺,隐忍不发。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在位长达六十年,做太上皇三年零四个月的乾隆爷驾鹤西去。乾隆驾崩次日,嘉庆帝迫不及待地下旨削去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务,等于一举夺去了他的军权。同时,命其死党福长安昼夜守值殡殿(乾隆灵堂),严禁其擅自出入。

和珅的党羽里面最有能力的当属其弟和琳,可是早已死去。吴省兰也有些权谋,可手无实权,关键时刻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其他的党羽大都是贪财好货的势力之辈,有利则聚,无利则散,如今见新帝欲收拾主子和珅,摘清自己和他的关系、避之唯恐不及,哪里还顾得上为主子效命?因此,“和家班底”那帮投机之辈、无德无才的势利小人很快就树倒猢狲散了,在大权在握的嘉庆眼里根本不堪一击。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嘉庆帝下令革去和珅和其手下第一干将福长安的本兼各职,将两人正式逮捕下狱,并查抄其家产。这一查,发现和珅果然富可敌国......十五日,嘉庆亲自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赐其自尽。在牢里,和珅面对嘉庆赐给他的白练一条,唏嘘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古人云“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小人未必无才”。从和珅的绝命诗看,官居一品、文华殿大学士和珅还是有几分才学的,但却明显才胜于德。

据梁启超先生估算,和珅所有的家产折合成现银大约有八亿两之巨,比清廷十年财政收入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难怪查抄清单公布后,天下为之瞠目,在广东民间甚至还流传起“和珅跌到,嘉庆吃饱”的民谚。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准确的说,乾隆死后仅仅15天,嘉庆就把和珅给赐死了。

和珅在清朝皇帝面前只是一个奴才,充其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奴才,但是如果皇帝“铁了心”的想要赐死和珅,真的非常的容易。

和珅掌权后培养的势力,有没有用?

和珅确实非常的受宠,并且在朝廷上担任了几十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其中包括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但是对于和珅的处境,都没有什么作用。

要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他麾下的所有的势力,当然也是这些贪官污吏组成的。一旦和珅出事,这些贪官污吏不但不会帮助和珅,反而会将污水全部泼到和珅身上,与和珅划清界限。

甚至和珅死时,刘墉查出来的20多条罪状,哪来的?当然是这些贪官污吏制造出来的。

和珅有没有真正的铁杆势力?

其实在和珅背后真的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后盾,那就是和珅的亲弟弟和琳。

和珅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但是没有走正路,一直依靠乾隆的信任,崛起的一个贪官、佞臣。

但是和珅的这个亲弟弟和琳,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和琳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兄弟二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相互扶持之下,都迅速崛起。

和珅可是说是走的捷径,但是和琳确实是依靠自己的本领,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实打实的将军。只可惜和琳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受瘴气”而死,和珅失去了一大臂助。

相反,嘉庆是非常高兴,终于不用担心诛杀和珅以后,引起和琳叛乱。

受和珅的连累,本来配享太庙的何琳,所有的功绩都被嘉庆抹杀,连世袭的“一等公爵”都丢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当然不怕,和珅明显就是乾隆给儿子留下来的“新皇帝成长”礼物或者说“新手大礼包”。

无论我们从影视剧中,还是从相关的史书史料记载中,都能知道和珅的职务干到了军机大臣和大学士的位置,在朝堂之上可谓是权侵朝野,其贪污腐败才有了权力上的保证。

为什么说嘉庆不怕和珅的势力,敢于快速对其下手?

  1. 和珅对大清的忠诚度比较高。对于和珅来说,他并没有谋反之心,也正是如此,乾隆才会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这样的人,皇家处理起来是毫无压力的,所以,嘉庆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获了这份意料之中的惊喜。
  2. 乾隆的权谋之术远在和珅之上,其举动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和珅之所以可以无法无天、肆无忌惮的贪财卖官,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坚固的靠山――乾隆。所以,没了乾隆,和珅也就只是个奴才。

  3. 嘉庆虽然没有自己的父亲耀眼,但也不是一个怂包!嘉庆能继承皇位,也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才最终入了乾隆的法眼。嘉庆继承皇位以后,就已经想要对和珅下手了,只是碍于自己老子的面子,毕竟太上皇还在位,也就让和珅多活了几年。等到自己的老子翘了辫子,和珅也就到头了。
  4. 和珅背后并无一个坚固的“利益共同体”。不论在乾隆时期和珅是如何的呼风唤雨,但是,等到了嘉庆主政,开始清算和珅的时候,也没有收拾什么人,可见,所谓的和珅势力并不牢固,而且其最终的服务对象还是大清朝。

所以说,嘉庆敢于对和珅动手。一是老子留下的“礼物”好拆,二是嘉庆自己早以谋划良久,三是和珅其实并没有什么强硬的势力!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嘉庆确实很急,乾隆于1799年2月7日一死,仅仅过了半个月,嘉庆便在2月22日这一日赐死了和珅。

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生前最为宠信的人,嘉庆为什么会这么急迫地要铲除他?

乾隆皇帝虽然在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便禅位于嘉庆,可是一直到乾隆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清朝的国柄始终掌控在乾隆的手里,嘉庆只能看,却不能碰。

乾隆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向所有人宣布了一个消息,他将立永琰为皇太子,然后禅位于皇太子,以明年为嘉庆元年。

不过,他为了继续掌控皇权,又在十二月发布了一条命令:朕在明年虽然会归政于永琰,可是,今后所有的军国政事,你们仍然上奏于朕,唔,你们在奏疏中称朕为太上皇即可!

这条命令一下,所有人便知道了乾隆的用意,嘉庆虽已即位为帝,但是仍然作不得主,皇权仍然被乾隆皇帝死死地拽在手里。

嘉庆被乾隆压制了四年,这四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处于被架空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的威信可言,所以乾隆一死,他想要坐稳皇位,想要将皇权收回自己的手中,想要牢牢地掌控皇权,便得立威!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拿和珅祭旗无疑是最好的立威方式,嘉庆要用和珅来告诉所有人,乾隆时代已经过去了,从此时此刻开始,清朝,由他嘉庆说了算!

嘉庆立威的这第一刀看似砍向的是和珅,实则是乾隆。

此外,嘉庆立威的第二刀出了是砍向和珅之外,实际上也包括了朝堂上的所有王公重臣——朕能处死和珅这样的权臣,也能处死你们,所以呀,你们还是乖乖听话吧。

当然,嘉庆处死和珅的原因除了立威之外,也想着趁机捞一笔钱,毕竟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几乎已经全让乾隆给挥霍光了,嘉庆上台后手头也是颇为拮据,所以只能从和珅身上刮油。

传说和珅“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入而强”,即便没有二十亿,《清史稿》中所记载的数额也已让人惊叹,“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此外珍珠宝石更是无数。

可见,“和珅倒,嘉庆饱”这六个字所言不虚。

嘉庆处死和珅,在立威和捞钱之余,实际上也是在借机进行政治利益的再分配,打完了棍棒,当然也得给几根胡萝卜。

和珅在乾隆时期实在太受宠了,已经成了一代权臣,为人又太贪财,所以几乎将所有的利益都给揽到了自己的手里,别说喝汤了,有的人连啃骨头的机会也没有。

所以,嘉庆掌控实权之后,自然少不了要给这些曾经被和珅压制的人一点甜头,以此收买人心。

然而,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权臣,势力如此之大,为什么嘉庆能够这么快、敢这么快便处死他,却不怕他和他背后的势力反扑呢?

和珅的势力究竟有多大,从一件事便可以看出一二。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要册封皇太子,然后让皇太子即位当皇帝,和珅听说了这事之后心中便一直忐忑不安,乾隆已经老了,或许很快便会死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时候他又该如何自处?

他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利益,实际上便是投靠新皇帝,获取新皇帝的信任。

为此,他在乾隆还没有宣布到底立谁为皇太子的前一天,便偷偷跑去找嘉庆,然后告诉嘉庆,乾隆将会立嘉庆为皇太子,试图以此获得拥戴之功,让嘉庆当皇帝之后继续重用他。

当时,除了乾隆自己,知道乾隆会立嘉庆为皇太子的人,也只有和珅了,可想而知乾隆有多信任他。

皇帝的信任,便是和珅能够成为权臣的根本。

嘉庆之所以敢这么快处死和珅的原因,实际上在嘉庆和熊光的谈话中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熊光说:“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和珅虽然是一个权臣,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地追随他,更不用说忠于他了,更何况和珅和军方也有冲突,所以,他想要对嘉庆反扑,想要造嘉庆的反的话,没有几个人会冒险去追随他。

熊光的这句话很清楚地告诉了嘉庆,以和珅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团实际上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牢不可破。

然后,熊光又继续说:“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

这是在告诉嘉庆,处死和珅一事越开越好,你的动作越快,和珅越来不及反应,一些试图观望局势的墙头草会被吓得不敢滋生事端。

反之,如果嘉庆的动作满了,便会让人误以为嘉庆是在忌惮和珅,让人认为和珅确实有和嘉庆掰一掰手腕的实力,这么一来,朝堂上的人便不得不考虑考虑究竟是战队嘉庆还是站队和珅了。

当然,嘉庆能够这么快便铲除和珅,说到底还是因为和珅手里没有兵权。

别看和珅权极一时,但是他手上拿着的却是财、政之权,手里没有兵权,想要反扑,想要造反?

这是在找死。

乾隆说要禅位给嘉庆的时候,和珅为什么会跑去巴结嘉庆,说白了他也知道自己将来一定没有对抗嘉庆的实力!不然的话,对于和珅这样的权臣,最好的选择是躺在家里等着嘉庆拿好处出来拉拢他。

清朝的皇权的集中程度也堪称历代之最,所以和珅这样的权臣在皇权面前,也终究难逃一死。


流浪的侯爵


敢不敢动和珅,主要看他背后的兵权实力,还有后续的政治影响。

一、军事上没有铁杆支持者

和珅知道,他在朝廷上树敌众多,甚至把几个皇子都得罪遍。某一天乾隆这个靠山倒时,就是他倒霉时。所以,他曾培养发展军事支持者,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和琳。

和琳早年因为处理江南的两件贪污案,得以晋升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兼任工部左侍郎。接着,参与平定廓尔喀(今尼泊尔)对西藏的侵略,得到乾隆的信赖,不断步步高升,先授都统衔,不久升任工部尚书。事情正按和珅的部署一步步向前发展。


嘉庆元年,和琳接过福康安的主帅位置,正式成为大军的一把手。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情,和珅也不会出事。和琳在围剿起义军时,由于感染瘴气而身亡。和珅多年处心积虑培养的一个政治筹码,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二、嘉庆处理动作突然而果断

乾隆正月初三驾崩,和珅就被任命治丧委员会负责人,让他与外界隔离开。初五宣布被抓,然后抄家、审讯,13天后就被赐死。期间,有一些亲王曾受过和珅的利益,为了稳住他们,嘉庆把抄家所得的一部分,分给他们。


由此而看,嘉庆要扳倒和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时间严密的部署。而且,实施起来迅速突然,不拖泥带水。让处于摇摆的大臣,也来不及作出反应。直到和珅自缢身亡,一切尘埃落定,那些人只能接受现实。


老鱼侃世界


和珅为乾隆重臣。19岁入宫、26岁升任户部侍郎、30岁升任御前大臣兼都统。是乾隆最为信任的一员宠臣。他对皇上唯命是从,对内培植拉拢亲信、结党营私、贪汚受贿。他在任期间,独揽:官员任免、财政、司法、文书等大权。他心狠手辣,先后收受各方巨额贿赂。直到乾隆驾崩后的第三天,才被嘉庆帝罢免治罪。从他家抄出的一部分财产,即折2亿2仟余万两白银了。

和珅在朝几十年,培植了那么多亲信。治他罪,嘉庆就不怕他手下的势力了吗?不怕。因为:

1.嘉庆为乾隆的十五子,也是最小的一个皇子。从小乖巧聪明、扱有心机。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直到乾隆六十年止,他从未出过一点差错,终于取得父皇的信任登上皇位。

2.嘉庆治罪和珅,实际早有准备。他熟知和珅为父皇的宠臣,父皇在世时他一直忍着不轻举妄动。直至父皇死的第三天才动手,那是算准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不怕和珅的亲信反扑。

3.抓捕和珅时,经过精心布置。对他的一批铁杆亲信也同时下手。多数从者见大势已去,反而纷纷倒戈起来揭发和珅,站到皇上一边。

所以和珅倒了,百官和民众都很高兴。当时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


福荣


民间流传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确实是嘉庆铲除和珅的真实目的。说白了,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立威用的,还顺便充盈国库。只是和珅为官二十六载,朝堂上更是形成了以和珅为首的贪官党派,嘉庆根基不稳,怎么敢在乾隆一死就对和珅动手呢?

嘉庆就是吃准了和珅一死,树倒猢狲散,其党羽对他构不成威胁。

一、和珅党羽没有能力和嘉庆对抗。

和珅把主要精力放在贪污和讨好乾隆身上,因为得到乾隆的喜爱,和珅的政治生涯可谓是一路绿灯,因为是宠臣,也变成了权臣。很多不愿意踏踏实实努力的人,就通过贿赂和珅谋得一官半职,试图平步青云。这些在和珅的帮助下当官或者升官的人自然就会紧紧抱住和珅的大腿,成为和珅的人。

和珅虽是权臣,手中并无兵权,其党羽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贪官,没有能力和手握国家大权的嘉庆对抗。

二、嘉庆铲除和珅的速度很快。

乾隆还在位的时候,权力掌握在和珅和乾隆手中,嘉庆手中没有实权。乾隆已经是垂暮之年,很多决定是和珅做的。和珅虽然没有造反的心思,但是心中也看不起嘉庆。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驾崩,嘉庆命令和珅主持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以二十条罪状将和珅逮捕,正月十八日,和珅在家自尽。不过是十八日的时间,乾隆丧期未过,和珅已经被嘉庆铲除,让人始料未及。

三、嘉庆对和珅党羽采取宽容政策。

和珅本来就是因为地位高才能够吸引一批人巴结他,依附他。和珅被下狱,意味着昔日的荣华富贵化作云烟,官场上个个都是人精,看到和珅已经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自然不会为了他去对抗嘉庆。

“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

和珅手中肯定掌握了这些官员的犯罪证据,没想到嘉庆赦免了和珅党羽的罪行,和珅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也成了废牌。

和珅不仅仅成为了嘉庆的垫脚石,生前的贡献也被刻意掩盖,生前的势力瞬间瓦解。


大脚姑娘碎碎念


不扯那些来龙去脉没用的,我直接讲两点干货:

第一,和珅有啥用?

说白了和珅就是一个帮乾隆敛财顺便背锅的,这一点和珅对自己定位非常清楚,在高度集权的乾隆朝,就算是在外统兵的大帅像阿桂,福康安,平时想调一个兵,门都没有!阿桂是什么角色:一等诚谋英勇公,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是什么角色?一等嘉勇忠锐贝子,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你和珅只是一等忠襄公,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你说和珅能翻得起多大浪花?

乾隆的权谋之术炉火纯青,所以他任用阿桂,扶持福康安,有意保护王杰,就是为了不让和珅一人坐大,和珅不可能不明白,如果自己有一点点专权的苗头,不要说八亿两家财,就算是项上人头也是保不住地!还是安安心心给乾隆老板打工吧!


第二,嘉庆的手段也是很高明的,总的来说,就是集中火力解决主要目标,分化一批,瓦解一批,团结一批,看看所谓和珅党羽的下场就知道了:

军机大臣,大学士福长安,贪污无度,作恶多端,六部九卿会审拟了个斩立决,嘉庆说他罪行不及和珅十之一二,给放了,没过几年又做了大官。

大学士苏凌阿,同样是坏事做尽,嘉庆说他年老昏聩,勒令他退休,连退休金都照拿!

侍读学士吴省兰,和珅安排在嘉庆身边的眼线,降职为翰林院编修,居然还有官做?后来吴省兰还成了大学者,著名公知大V。

原四川总督,一等公和琳,这个哥们已经死了,于是免除一等公爵位,撤出乾隆的太庙配享,拆掉原来纪念的祠堂。


除了和珅,其他坏蛋一个不杀,一个没抓,这个处理结果就两个字评价:奇葩!

其他原来提心吊胆的贪官污吏一看,我擦嘞,和珅铁杆死党都没事,我们担心啥,皇帝换汤不换药,官照做,财照发,那大家何苦跟新皇帝拼命?于是上下相安无事。

嘉庆大概率做过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后,收缴了大批自己手下和袁绍的来往书信,曹老板集合众人,一把火把书信全烧了,意思是既往不咎,大家一看,诶,老板大度!于是人人感恩戴德,工作更加勤勉。这尼玛谁知道曹老板有没有另外抄一份,哪天看自己不顺眼随时拿出来敲打自己!

于是,在乾隆嘉庆两代皇帝的高端操作下,嘉庆四年的和珅案,基本上就是波涛暗涌,最后风平浪静。苦了的还是老百姓!


每日一段历史


(王刚饰演的和珅)


因为和珅这么多年就没有培养起值得皇帝害怕的势力。


我们完全可以从历史上那些出名的权臣去总结一下,要成为一个皇帝都忌惮的权臣需要哪些势力。


结果我们就能发现,历史上成功的权臣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尤其是皇帝身边的禁卫军。


中国古代历史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嘛其实很简单,就是伟人说过的那句话:


“枪杆子里出政权。”


蒋介石为什么能后来居上越过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的领袖?


肯定不是他能力、资历、学历比汪精卫强,而是他掌握了黄埔军官团组成的中央军。


没有军队,汪精卫就算做再大的官,蒋介石派一个排去让他滚蛋他就得滚蛋。


唐朝是历史上宫廷政变最多的朝代,凡是成功的政变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掌握了北门禁军。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能成功就在于收买了北门禁军的常何,把李世民的队伍放进了皇城。


同样道理,为什么汉宣帝要到霍光去世才对霍家动手?


除了霍光资格老以外,更为重要的当时长安的南军、北军、羽林军都掌握在霍氏家族手里。



东宫和西宫的卫尉都是霍光的女婿,而且终霍光一世,不管他多忙,每逢羽林军招募新兵,霍光都要亲自到场。


为的不就是彻底掌握京师的兵权吗?


同样道理,为什么明清两朝只有奸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臣?就是因为明清皇帝吸取前朝经验,对京城禁军掌握的特别严格。


是的,张居正其实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权臣,因为内廷、禁军、锦衣卫、东厂这些权利始终掌握在李太后和冯保手中,李太后完全可以随时让张居正滚蛋。张居正依仗的不过是李太后的信任。


嘉庆朝京城军事力量分三块:丰台大营、侍卫、九门提督掌握的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



嘉庆帝在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就借口守灵免去了和珅九门提督的职务,而且即使在乾隆朝,乾隆帝不管有多么信任和珅,对和珅向丰台大营、侍卫、九门提督这三个地方安插私人都是严密控制的。


说白了,和珅也不是权臣,只是宠臣。


他基本控制不了清帝国京城周边的军队,他权力来源于乾隆帝的信任。


而当新皇帝决定不再信任他时,他用权势构建的人际网络就像沙滩上的城堡。


兰台


嘉庆与和珅两个人早就不和了,乾隆皇帝活着的时候,两个人之间就矛盾重重了,只不过有乾隆在,嘉庆不敢动和珅。

本来乾隆皇帝在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退位了。但是,他也仅仅是退位而已,并没有放弃应该享受的权利。

嘉庆尽管是皇帝,但是所有的事情,还是乾隆这个太上皇说了算。毕竟乾隆当了六十年的皇帝,朝中大臣都是听从乾隆的。

在这期间,可以说所有的大事,都是乾隆命令和珅来做的。等于嘉庆这个名义上的皇帝, 其实就是一个摆设而已。

本来嘉庆是皇帝, 和珅却听从乾隆的命令,他根本不把嘉庆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你说这样的和珅,嘉庆怎么可能不恨他呢?

所以,在乾隆刚刚驾崩的那一刻,他就要对和珅下手了。

要如何除去和珅呢?

对于嘉庆来说这肯定是一个问题,毕竟和珅在朝中为官这么多年,他的党羽可以说是遍布朝野内外。

想来想去,嘉庆还是想在乾隆的葬礼上对他下杀手。

因为嘉庆让和珅安排乾隆的葬礼,本来和珅还挺高兴,以为这么重要的事情,嘉庆安排给自己做,这说明嘉庆肯定是想要重用自己了。

谁知一连几天,嘉庆都不让自己回家,更不让自己接触任何外部的臣子。这下和珅有点犯嘀咕了,为什么嘉庆不让自己回家呢?

他就试探性的请示了嘉庆一下,说要回家换衣服。

但是,嘉庆没有答应,直接把他给软禁了起来,也就是说此刻的和珅什么人都接触不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珅知道自己完蛋了。高官恐怕当不了了,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嘉庆会杀他。他本以为自己的仕途也许就这样中断了,嘉庆不会再用他了。

但是,最终嘉庆宣布的是要灭他的族。这个和珅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后来是和珅的儿媳妇,也就是嘉庆的妹妹去给嘉庆求情。嘉庆答应自己的妹妹他只杀和珅一人,当然了大部分家产都被嘉庆给没收了。

正是因为如此,也就有了“嘉庆跌倒,和珅吃饱这种说法。”

对于和珅,嘉庆也没有做太绝,念在和珅之前对大清做事的份上,他给了和珅一个体面的死法,让他在家里自缢而亡了。

这就是嘉庆一上台就要杀和珅的原因,说白了这个和珅肯定不是嘉庆要用的人,而且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又没那么大。

所以,对于嘉庆来说,他必须要把和珅给杀掉。他之所以要除掉和珅,就是怕和珅背后的势力。

只要把和珅给除掉了树倒猢狲散,和珅对他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对于嘉庆来说只有除掉和珅,他才能睡得着觉,才能管理好他的大清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