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导语

廉颇、李牧两位强力战将同属于赵国,按道理来说,赵国是捡到了宝贝。他们二位不但技术强硬,行事稳健,而且十分忠心于赵。不过,在赵国廉颇和李牧却总得不到赵王的信任,在当时激烈的战争情况下竟然多次遭遇临阵换将。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廉颇的临阵换将之路是一部“憋屈史”

1、长平之战的宿命

公元前262年,上党郡本属于韩国,由于战败,韩国将这个地区进献给秦国。谁知道赵王贪图韩国的上党郡,把这只肥羊从秦国的嘴里夺到手中。秦国对此非常愤怒,举全国之兵大肆报复,廉颇带兵前去迎战,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廉颇堪称赵国宿将,身经百战,勇猛有谋,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次出征迎击秦军,廉颇被寄予厚望,更是掌握着赵国的生死存亡。

最开始,赵军有几次小的失利,廉颇带领大军在河岸边建立坚固营垒,坚守不出,想拖垮秦军补给,再寻找破绽取胜。秦军对此毫无办法,只好用出反间计。当时的赵孝成王受到反间计影响,又因为廉颇始终不出兵迎敌,心生怀疑,所以派出赵括代替廉颇。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随后,赵括在赵王的催促下主动出击。秦军偷偷换上白起为将,而白起用出诱敌深入、包围殆尽的战术把赵国打败。此战役,赵军损兵45万。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2、一生荣耀的转折

公元前245,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赵偃继位,廉颇奉新赵王的命令领兵攻魏。郭开与新王赵偃关系密切,害怕廉颇威胁自己的权利地位,抓住廉颇在外征战的机会进献谗言。

郭开污蔑廉颇居功自傲,有谋反之心,早已在筹划反叛了。新的赵王跟他的父亲有相同的毛病,最喜欢临阵换廉颇。远在外打仗的廉颇突然遭到乐乘代替,又想起长平之战的痛苦经历,一气之下,廉颇出走魏国,最终郁郁寡欢的死在楚国。

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李牧的战功都是存在于赵王的猜忌中

1、大破匈奴一战成名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244年,赵国任李牧为将伐燕。其实,李牧早在此之前已经是赵国的大将军了。他在赵国北方长期驻守,抵御匈奴进犯。

在防御匈奴期间,李牧执行“坚壁清野”战术,固守不出。匈奴来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边境百姓则可以安心种田。但屡屡不出战让赵王大怒,派人代他统兵。

随后,新的将领每次出击匈奴,都是屡战屡败。赵王无奈,只好再次请回李牧。李牧继续养精蓄锐,时机成熟后诱敌深入,又设包围圈,这就发生历史上著名的“李牧大败匈奴”,李牧的策略让匈奴10余年不敢再进犯赵国边境。经此一站,李牧在赵国和各诸侯国中名声显赫,可谓一战成名。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2、人生大起大落,从高处走向深渊

公元前229年,王翦领秦军大举进攻赵国,赵王任李牧、司马尚为将前去抵御。这场生死大战同样决定赵国命运,李牧十分重视,仍然想稳中求胜,再次使用“坚壁清野”战术,固守不出。

秦国使人万金贿赂郭开,赵王受奸臣郭开谗言,临阵换将,派赵葱代替李牧。随后,赵葱更加害怕李牧崛起,派人截杀。一代名将李牧就憋屈的陨落在那个偏僻的小酒馆里。

赵葱完全不是王翦对手,他带领的赵军被秦军大败,随后赵国就灭亡了。

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屡被替换的背后是心酸的战国名将

廉颇、李牧不是普通将领,他们是行业顶尖人才,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即使当时没有这个排名,但廉颇、李牧的赫赫战功赵国上下都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单单就李牧而言,他一生没有一次败仗,这样的人才在赵国竟然还要被陷害,真可谓冤枉至极。

两位名将为赵国奉献了一生,把全部的军事才能都应用到了造福赵国军民身上,可是落得的结果不是被杀就是逃亡。赵王如此对待功臣,这不但让两位将军心寒至极,也让更多的人才惧怕赵国的“临阵换将”。

甚至在赵国的百姓来说,赵王的行径,不但会无益于赵国,更加会损害赵国的发展。这种行径让无数人感到心酸。

其实这其中除了奸臣诬陷以外,赵王是关键因素之一。那个朝代没有奸臣,如何辨认忠良,如何掌控人才,如何物尽其用才是一个君王应该拥有的能力。而赵王的行径完美的把一句古话进行了验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赵王对于两位将军为什么如此多疑呢?

1、实用的战术得不到赵王的认同

赵国人本身就有一种刚烈、彪悍的性格。长居北方边境,与匈奴为邻多年,胡人的性格已经渐渐影响了赵国人,甚至赵国百姓中还包含了不少的胡族人。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后,存在于赵国百姓中的胡族人已然开始逐渐走向军队、朝堂,因为上层设计,他们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随着与赵国人通婚,赵国人与胡族人开始了融合,性格上也逐渐相互影响。所以赵国朝堂上都弥漫着一种彪悍的风潮。

廉颇、李牧打仗坚守不出?这不是赵国人的打仗思路,更不是赵王喜欢的方式。所以,不论是李牧守匈奴还是廉颇打长平之战,长期的坚守不出站在赵王何朝臣看来时非常耻辱的行为,是懦弱的表现。临阵换将,是一种荣耀的回归,是一种理所当然。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2、赵王权利的控制欲让人才倍感心寒

廉颇和李牧过于优秀,而这两位的优秀让其他军事将领无法表现和上位,赵王清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打匈奴让人替代李牧,长平用赵括换廉颇,打魏国用乐乘换廉颇,最后解围邯郸用赵葱换李牧,这换人的行为中透漏出赵王想在军中培养其他人。或者说,给别的将领一些出场的机会。

这样的目的一个是可以避免赵国将领过少,如果出现意外可能无人可用。还有一个就是压制当时的廉颇、李牧,杜绝一家独大,功高盖主。如果廉颇、李牧在军中势力过大,对于赵国整体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曾有记载,李牧被赵葱杀死的消息传回军营,李牧从北方边境带来的5万精兵悲愤而散,一个未留,后来害死李牧的奸臣郭开也很有可能是这些李牧亲兵所劫杀。由此可以看出李牧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实在让人心酸!屡遭临阵换将,廉颇李牧“憋屈”成名


总结

“过直则易断”,李牧、廉颇虽然为赵国征战无数,贡献巨大,但仍然逃不过悲惨的结局。反观秦国的王翦,出征前数次向秦王索要财物,每次打完胜仗都请辞回家,这可谓是一种高级的“人生艺术”了。

现在看来,这“临阵换将”的结局并不是一人所造成,而是多种原因导致,而身为一代名将的廉颇和李牧二人虽有才能,但仍然无法破解君王权利的控制。

一生戎马,憋屈陨落。廉颇和李牧的名气虽大,但终因为昏庸的赵王而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