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引言

战国中后期,秦国奉行远交近攻的国策,对三晋发动凌冽攻势,三晋屡战屡败。公元前262年爆发的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一意孤行的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40余万赵军主力被白起分而围歼,损失殆尽。公元前259年,秦赵再一次爆发了邯郸之战,虽然这次战争,赵国在魏国信陵君和出国春申君的帮助下取得了艰难的胜利。

但邯郸之战的残酷与兵员、物资的严重损耗,对于刚刚经历了长平之战严峻局势的赵国而言,无疑于火上浇油。西边的秦赵两国打得火热,东边的燕国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秦赵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时,燕国屡屡兵犯赵境,并趁机攻取了赵国的北部重镇昌城。但由于秦国虎视眈眈,赵国无力双线作战,所以面对燕国不甘“寂寞”之举一直隐忍不发。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长平之战形势图


不甘寂寞,趁人之危

一来二去,使得少不更事的燕王喜认为赵国已是强弩之末,逐渐生出大举攻赵乃至灭赵的念头。燕王喜召来昌国君乐间(燕国名将乐毅之子)询问灭赵之计,乐间的答复犹如一盆冷水泼在燕王喜头上,“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为进一步刺探赵国虚实,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命丞相栗腹以修好之名出使赵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栗腹回到燕国后,禀报燕王喜“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极力劝说燕王喜筹划攻赵之战。昌国君乐间与大夫将渠抓住燕王喜腰间结系印纽的绶带,以阻止其上车,并哭谏道“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王喜大怒道“吾以五而伐一,安能败乎”,自己以五倍的兵力伐赵,还怕打不赢吗?随即“

以脚蹴之”,将乐间和将渠一脚踢开。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公元前251年,“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举兵击赵”。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爆发的数年之后,一贯擅于背后捅刀燕国遂命丞相栗腹为统帅,起全国之兵,号称60余万,战车数千乘,浩浩荡荡杀向赵国。60万燕军分作两路,一路由丞相栗腹亲统40万,攻打赵国鄗地,另一路由副将卿秦统领20万,攻打赵国代地。

如此庞大的阵仗在燕国历史上只有乐毅五国伐齐能与之相比,燕王喜志在必得,他亲率一支偏军以为策应。这位年轻的国君自信满满,欲效仿乃祖燕昭王,一举振兴燕国。反观赵国这边,由于刚刚经历了长平大战与邯郸保卫战,丁壮尽失、无以为战。赵孝成王不得不将十几岁的娃娃和六十多岁的老汉全都应征入伍,总算是拼凑了一支13万人的弱旅。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赵壮者皆死长平,可伐也


差距悬殊,以少胜多

一方60万大军,一方13万老弱;一方乘人之危,一方生死存亡;一方侵略他国,一方抗击侵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家国安危存亡之间,老将廉颇临危受命,率领这13万临时拼凑起来的赵军北上御敌。由于燕军分作两部,故而廉颇将这13万赵军也分作两部,他亲率8万士卒前往鄗地迎战燕国丞相栗腹40万大军,另一路5万前往代地与燕将卿秦对峙。

廉颇深知栗腹好大喜功、有勇无谋,且燕军兵无战心、士气低落的特点,“以轻兵为锋,伏大军于后”。先示之以老弱疲惫之卒,隐其精锐,诱栗腹孤军深入,“栗腹既败轻兵,追之甚急”。廉颇知栗腹将来,再以事先埋伏好的精兵强将横向杀出,打燕军一个措手不及。燕军“及遇伏军即大乱。腹死斗不退,为乱兵所杀”。廉颇得胜的同时,另一路5万赵军也传来捷报。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鄗代之战示意图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於鄗,杀栗腹,俘卿秦”,消息传到燕国,举国震动。昌国君乐间长叹,遂弃燕奔赵,燕王喜悔不听乐间之言。廉颇将两路赵军兵合一处,乘胜追击,“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解燕围

”。燕王喜这一波糗大了,乘人之危欲灭赵国,结果被赵国反杀,都城还被赵军围了,最终割让了五座城池请和。

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鄗代之战,老将廉颇居功至伟,赵孝成王“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丞相”。在赵奢大破秦军于阏与而被封为马服君的18年后,一代老将廉颇也终于通过对燕的鄗代之战获封为信平君。在后世人眼里,廉颇是真英雄,与其有关的历史典故也很多,诸如“负荆请罪”、“一饭三矢”。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负荆请罪


老将军廉颇在与魏国、燕国等弱国作战时,可谓是战功赫赫,但是面对劲敌秦国,就不是这样了。例如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命中更胡阳率军十万围攻赵国山城阏与,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讨救援阏与之策。已经成名多年的廉颇说“阏与道远险狭,难救”。而此时尚属初出茅庐的赵奢却回答道:“阏与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

在前者看来,“道远险狭”是不能出兵的理由,而在后者看来,“道远险狭”却是胜利的条件,并说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言壮语,两者高下立判。事实证明赵奢也做到了,他出奇计一举破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战也是东方六国以一国之力对秦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极大的鼓舞了东方六国抗秦的信心。后起之秀赵奢也因此先于廉颇受封为马服君。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


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大战爆发,“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而攻秦”。从这段记载我们隐隐可以看出,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用情况下,矮子里面拔将军,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而战斗一开始,廉颇就连战连败。“

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秦军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其西垒壁”

廉颇在长平之战第一阶段屡屡失利,不得已“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并非是英明之举,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廉颇初战失利,进而消极防御,给了秦军重新部署调整的时间,其本人对长平之战的惨败是负有一定责任的。用一句话形容廉颇是非常贴切的: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虽然如此,但廉颇在鄗代之战中的表现也是值得肯定的。

廉颇:打秦国唯唯诺诺,打燕国重拳出击

打燕国重拳出击


结语

在公元前251年爆发的燕赵鄗代之战,老将军廉颇仅仅以十余万老弱士卒,击溃了燕国六十万大军,并且乘胜追击攻入燕国,围困燕都,堪称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这场鄗代之战中,作战经验丰富廉颇非常清楚这支由老弱病残仓促间组成的部队,与燕国大军正面相抗斗勇,无异于以卵击石。正是战前周密的部署、知己知彼的分析,战斗中机动灵活、虚虚实实的战术运用,才创造了赵军以少胜多的奇迹。

参考文献

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9年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