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胡服骑射长于冲锋,为何长平之战,冲了五六次都冲不出去

赵国自从改变军种,实行“胡服骑射”后,赵军最强的本领就是野战冲锋。当赵军的骑兵部队冲起来的时候,天下无敌。可是为什么,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军队被秦国军队包围起来后,赵括曾带着40多万赵军发动了五六次冲锋,都没有办法冲出秦国的包围圈。赵军的表现,为什么这么反常呢?

赵军胡服骑射长于冲锋,为何长平之战,冲了五六次都冲不出去

(长平之战)

这件事,我觉得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赵军的身体垮了。

赵军还在廉颇指挥的时候,就已经多次打了败仗,不得不改变策略,改打防御战。但是当赵军改打防御战的时候,他们另外一个问题又凸显了出来,就是粮草问题。

赵国和秦国的这场战争,一开始赵国就有些准备不足。在后勤保障上就跟不上。再加上秦军数次袭击赵军的粮道,劫掠并焚毁赵军的粮草,让赵军很快断炊。要知道,如果赵军还在打运动战,那么,他们还可以通过改换地方寻找粮草。但是因为是打阵地战,粮草就只能依靠国内支持。而当秦军截断赵军的粮道,摧毁赵军的粮草以后,赵军就只能挨饿。史料记载,当时赵军已经发展到“人相食”的地步,由此可见,赵军的身体受到了多大的摧毁。

当赵括取代廉颇指挥作战的时候,他并没有解决廉颇遇到的粮草不足的问题,反而轻易地向秦军发动进攻。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赵军的身体消耗得更快。而粮草充沛的秦军以逸待劳,赵军就算骑兵厉害,又怎么会是秦军的对手呢?

赵军胡服骑射长于冲锋,为何长平之战,冲了五六次都冲不出去

(赵括剧照)

二、赵人的精神垮了。

赵人的精神,是在多层面的犹豫彷徨中垮掉的。

首先是战争之前关于要不要接受上党土地的犹豫彷徨。上党本来是韩国土地,秦国在攻打韩国的时候,把韩国截成两半,让上党孤立出来。韩王最终屈辱地表示把上党送给秦国。但是上党郡郡守冯亭有骨气,前往赵国,表示愿意归顺赵国,请赵国保护上党。这样一来,要不要接受上党的土地,赵国国内一开始就形成两派意见。有的说接受,有的说不接受。最终,赵孝成王采纳了接受的意见,于是秦赵战争打了起来。这一打,必然让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人心里埋怨不已,因此内部抵牾很多。

其次是战争中关于进攻还是防守的犹豫彷徨。廉颇主战防守,赵括主张进攻,而赵括的母亲又主张防守,国内大臣更是形成两派意见。可以说,赵国国内在这个问题上意见再次不统一。不统一,因此军队内部也是犹疑不定。

因为有多重犹豫不定,有多方内部抵牾,而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失败,最终被秦国完全包围。可以说,这样一来,惶恐而绝望的赵人,精神完全处在了崩溃的边缘。赵人的精神一崩溃,最终还怎么冲得起来呢?

我们从赵括被秦军射死以后,赵军立刻全线投降就可以看出,赵人的精神确实早就已经崩溃了。

赵军胡服骑射长于冲锋,为何长平之战,冲了五六次都冲不出去

(廉颇剧照)

三、赵将的方寸乱了。

当赵军由廉颇指挥的时候,赵国还能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勉强抵挡住秦军的进攻。但是当赵军改为由赵括指挥的时候,赵军将士当时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相信赵括的。因为不相信赵括,对赵括指挥的战术就表示怀疑。这种怀疑,赵括肯定是听到了的,这让他自己也有些不自信起来。不过,因为秦军假装退缩,让赵括虽然也有些怀疑,但是急于证明自己,所以他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而当赵军中计,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以后,赵括这时候的方寸完全乱了。

其实,赵括虽然被包围,但是毕竟他手中有多达40多万的军队。他要是把这些军队组织起来,合理布局,或者声东击西,或者梯次攻击,赵军要想冲出秦军的包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赵括却从此没有使用任何计策,也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进攻,只是一味地发动突破冲锋,可见当时他完全方寸大乱。

当赵括没了主张,一味地和秦军硬碰的时候,秦军只需要在赵军的攻击点上,加强布防,秦军就别想再冲出去了。

总之,赵国40多万大军败于秦国,连冲锋也不会,完全是一场可悲的非正常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