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千年舊江南,閒話詩詞憶後主


  1

  南唐後主李煜一生最著名的詞,恐怕要數這首《虞美人》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徹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中之句雖然直白淺易,但卻哀婉動人。李煜被稱為詞中之帝,當之無愧。李煜因此“絕命詞”而結束了四十二年的人生客旅生涯,亦因此而名傳千古。

  李煜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英雄大氣的帝王相比,他只不過是一個既算不上聖明,也稱不上昏庸的亡國之君。但與中國曆朝歷代的亡國之君相比,李煜或許更能博得一些同情和理解。作為“後主”的他,在繼承祖宗基業時,南唐在北方強國崛起的五代十國時代之末,已如歷史長河中的一葉孤舟,風雨飄搖。而力挽狂瀾的重任,本應擔在他的兄長李弘冀,一個野心勃勃,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竟敢大膽毒殺皇叔的果敢人物身上。但似乎只想偏安一隅,滿朝文人墨客的江南小國,在氣數將近之時,並不需要這樣一位勇武的國君。李弘冀的突然暴斃,讓一直隱居避禍的李煜繼承了皇位。

  李煜的傳奇人生,還要從他的出生說起。那一年,他的祖父李昇剛好被禪位稱帝,並襲承唐為國號。但大唐盛世的舊夢遠矣,南唐註定只是這個讓人產生嚮往的偉大皇朝,在五代十國迴光返照的殘影。李煜生於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七月七日,人們俗稱這一天為“七夕”。古詩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生於這個頗具浪漫愛情色彩的日子,是否預示著李煜會像歷朝末代君主一樣,因沉溺於兒女情長而導致亡國?與傳說中的桀紂不一樣,李煜雖然風流,但卻不荒淫;雖然耽於宴樂,但卻不暴虐。南唐雖亡於他的治下,但卻是最後被宋所滅的國家。當然,錯殺忠臣良將,是加速南唐滅亡的重要原因。

  他在被擄至汴梁的日子裡,也曾為此而懊悔疼惜,並對看望他的舊臣徐弦垂淚說,悔不該殺了潘佑、李平。而這句話傳到宋太宗趙光義的耳中,怎能不引起他的猜疑。而那一首《虞美人》中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更讓太宗皇帝下決心將他除掉。又一個七夕之夜,趙光義賜下毒酒,結束了這個亡國之君的性命。對於李煜來說,這樣的死,不啻於一種解脫。無論傳說是否真實,將一代詞帝的生死與七夕這個日子聯繫在一起,總能讓人有更多的想象,更多的慨嘆。

  2

  生是初,死是終,而人的一生,不過是兩者之間的那段歲月積累。在李煜的詩詞中,最能概括他那充滿傳奇一生的,應該是這首《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他四十二年的人生,經歷了南唐從建國到滅亡的整個過程。除了他的少年時代,烈祖李昇治下的最後一段時期和中主李璟繼位的最初年月,南唐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歲月。而在其餘的大多數時間裡,都在向北方強國納貢稱臣。中主李璟攝於後周的威勢,在位期間削去了帝號,而李煜繼位後,為向北宋臣服,又去掉了國號。李煜不是一位帝王,只是一位君主。一個風流倜儻、能詩善畫,精通音律的“江南國主”。人們縱然有很多理由將南唐滅亡的原因,歸咎於李煜的個人身上。但在五代十國的群雄爭霸時代裡,這樣一位篤信佛教的文人君主,在一個重文輕武的江南小國裡,實在難有大的作為。李煜生在帝王家不錯,錯就錯在生於一個亂世,不是南唐太弱,而是北宋太強。

  在南唐之前,與其唇亡齒寒的荊南、後蜀和南漢,早已被大宋逐一滅國。李煜君臣心知肚明,南唐不過是北宋虎口中的一隻羔羊,他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小心翼翼的儘量侍奉好這隻北方猛虎,不給其下口的理由。但一到時機成熟,趙匡胤還是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強橫緣由,揮軍南下,實現了其一統中原的雄心壯志。亡國後的李煜,成為了臣虜。在北宋京城汴梁,他怎能不懷念在江南的日子,一首《望江南》,將這種愁思離緒表現的如此真切: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南唐雖是小國,但李煜卻過著奢華無度,夜夜笙歌的宮廷生活。不但因此荒廢了朝政,更給百姓帶來了嚴重的稅賦。如果他勤於政事,南唐朝廷會否一改萎靡頹風呢?誠然,南唐的朝臣,並非只有文人雅士,還有潘佑這樣的忠臣,林仁肇這樣的良將。他們曾出謀獻策,或力倡重整綱紀,或建議揮師北伐,但卻被李煜否決,並因此而死。

  李煜當真如此昏聵嗎?當時的南唐名臣韓熙載,曾對好友李谷說,若江南用我為相,我必能北定中原。他不僅有此遠大的抱負,也有過人的才華。但中主李璟卻未對其加以重用,致使南唐錯失重整旗鼓的機會。等到李煜繼位,想啟用這位名臣時,他卻自汙避相,為的是不留千古罵名。李煜未必不知道他的心思,特意派翰林待詔顧閎中到韓熙載府上,將其夜宴的情景描繪下來,從而留下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韓熙載夜宴圖》。從畫中可知,南唐朝臣尚且如此縱情聲色,何況是一國之君的李煜呢?

  但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無論是李煜,還是韓熙載,之所以會如此,並非僅僅是耽於歌舞飲宴,不思國事。實則是有心抗宋,無力迴天。因此只能以這種頹靡的生活來自我麻醉,逃避現實。南唐雖亡於後主,但早在中主之時,就已經在苟延殘喘。南唐向宋稱臣,歲歲納貢,不過是想延長喘息的時間而已。當然,無論怎麼說,李煜對南唐亡國的責任是不可推諉的,他不是一代明主,但也亦非昏君,只是亂世之中生於帝王之家,被無奈捲入群雄爭霸,弱肉強食時代的一個歷史犧牲品。

  2

  作為一個君主,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國家不幸詩家幸,特殊的時代環境和人生經歷,讓他將詞這種文學體裁的地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正如王國維所說:“詞至李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是作為文人,而非君主才為後人記住的。對於他的詩詞,眾口皆碑。而在書畫音律上,亦有所建樹。雖然大多作品都未流傳於世,但我們還是能從一些歷史上的評價中見其端倪。其書被稱為“金錯刀”,畫被譽為“鐵鉤鎖”。而在音律歌舞方面,更與其伉儷娥皇,一起復原了唐代的《霓裳羽衣曲》。只可惜,一場大火將南唐皇宮內的書畫典籍,盡付一炬。但所幸,他的詩詞卻流傳了下來,讓我們能從中一窺他被千年時光漫沒的孤獨身影以及過往的世事滄桑。李煜不僅出生的年日具有傳奇色彩,而且長相也大異於常人。一目雙瞳,不禁讓人想起傳說中的帝舜。唐堯虞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聖王。歷史上對堯的記載並不多,而舜流傳給後人的最動人傳說,是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

  李煜作為一代亡國之君,自然難以與舜帝相提並論,雖然他們都長了重瞳。但他與舜帝的相似之處確實不止如此,他娶了周氏姐妹為後,姐姐名為娥皇,妹妹不知其名,稱其為女英也未嘗不可。這是歷史的重複,或僅僅是巧合?生於七月七日,帝王之家的李煜,一生的愛恨情仇,與大小周後有難以割捨的關係。南唐保大十二年,李煜十八歲,正過著“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居生活。而婚姻的到來,讓這位皇子開始步入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中主李璟為她所選的妻子,是南唐開國元老周宗的大女兒,比李煜大一歲的娥皇。這時的李煜,還是安定郡公,遠離朝堂上的勾心鬥角,邦國之間的征討殺伐。娥皇是大家名門閨秀,蕙心蘭質自不必說,尤其精通音律歌舞。這對才子佳人的結合,實乃天造地設,羨煞旁人。李煜在夫妻舉案齊眉,琴瑟相合的氛圍中,自然感到幸福快樂。詞風也由隱居時的遠離塵囂,變得充滿生活情趣,一首《一斛珠》,便是最佳寫照: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正因為兩人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才會如此的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吧。娥皇是個有才情的女子,不僅以高鬟纖裳的裝束,引領當時的宮廷時尚,而且復原了盛唐之時的《霓裳舞衣曲》,並排練成舞。只可惜,大唐昔日的光輝早已不在,此時的南唐也是風雨飄搖。此曲重現人間,恰如一曲曇花一現的輓歌。但意氣風發的李煜,沉醉於紙碎金迷的生活之中,並未想到這些。在他的眼裡,只有觀賞霓裳舞衣的快慰,恰如這首《玉樓春》所寫: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但他與娥皇的神仙眷侶生活,只有短短的十年時間。令人遺憾的是,這段令人羨慕的美滿婚姻,並非因為娥皇的離去而結束,而是因為另一個人的介入而破裂。小周後,娥皇的親妹妹,或許是情不自禁,或許是蓄謀已久,當她以成年之姿出現在姐夫的面前時,李煜竟然不顧髮妻還在重病之中,與其私會。對於南唐的亡國,後人更多給予李煜以同情,但背叛愛情,卻不那麼容易被原諒。娥皇與其說是死於病患,不如說是死於絕望。小兒子的夭折,自己最親的兩個人,丈夫和妹妹的背叛,無疑讓重病中的她雪上加霜。傳聞,一日女英探望娥皇,姐姐問妹妹是何時到的,女英回答說來宮中已經多日。娥皇聞言轉過臉去,背對女英,再也不看她一眼,也不和她說一句話。娥皇是性情中人,或許在妹妹回答之前,就已經聽過李煜的這首《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從女英的回答中,娥皇更確信其事,怎能不傷心欲絕。

  娥皇臨終之前,將燒槽琵琶和玉環交付李煜,是歸還定情信物,還是作為訣別留念,不得而知。對於李煜,她恐怕是愛恨交織吧。愛他一往情深,恨他三心二意。在李煜的心中,最愛的或許始終是娥皇。但他畢竟是風流才子,一國之主,邂逅窈窕佳人,難免意蕩神馳。初次遇見女英,大概是如此情景: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這是多麼春光旖旎的畫面,動人心魄的情景。李煜的沉淪,從這一刻開始。

  娥皇逝後,女英整整等了四年,才正式嫁給李煜。那年她也是十九歲,與娥皇當年出嫁的年齡一樣。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個巧合。四年的等待之後,她不僅獲得了一個夢寐以求名分,也迎來了一生最風光的日子。極盡奢華的大婚,讓本已國力衰微的南唐,更加積弱不堪。朝臣或明或暗的勸諫,李煜當然都未採納。在他的眼中,只有詩詞歌賦、美酒佳人而已。這種醉生夢死的日子,一直到南唐滅亡才結束。但不管怎麼說,亡國後陪伴在他身邊的,還是小周後。李煜死後,她也追隨而去。或許他們的婚姻是不被祝福的,也未曾走到白頭偕老。但最後的相依為命,不離不棄,還是令人同情的。

  4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壺毒酒,在又一個七夕之夜,奪去了李煜的生命。他充滿傳奇的一生就此結束,但他的傳奇卻並未因此結束。千年如夢,無論是南唐,還是北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已經成為過去。而唯有唐詩宋詞中的一行行文字,讓我們更真切的去感受那些過往歲月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南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並不引人注目的小國。但卻自有其獨特之處。這是一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國度,而作為“江南國主”的李煜,無疑是這個詩畫夢幻之國的君。當大宋攻破南唐都城之日,李煜失去的不僅是祖宗的基業,還有難以割捨的記憶。江南是他的故國,也是他的家鄉,又是他的詩歌,他的愛情。離別之日,亦是傷心之時,怎能叫他不斷腸?且看這首《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巨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圖片李煜一生的愛恨情愁,無非與四個人糾葛最深,他所愛的大小周後,他所恨的趙氏兄弟。到底是前者給予他的更多,還是後者奪取他的更多,我們無法說清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愛恨予奪,他們都成就了他的詩歌。正因為他失去了太多人所不曾擁有的,因此他對這種失去的感觸也最深。他的江山,他的美人,他的愛恨,他的情仇,最後都融入了他的詞句之中: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