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有功,知縣賞了一千貫銀子,武松為何不要呢?這一千貫相當於如今人民幣多少?

春日之虎


1貫是1000文,1000枚銅錢,銅錢和白銀的匯兌是浮動的,700文到1800文之間上下浮動,1貫約等於1兩白銀,1000貫相當於白銀千兩。

北宋一年財政收入是8000萬貫,峰值1億,北宋人口1億左右。每個北宋老百姓均攤1貫錢稅務,1個家庭每年交稅3-5貫,1000貫就是200-300戶的1年稅務。北宋稅率約為5%,1個普通家庭年收入約60-100貫。

1000貫相當於10-15戶普通人家的年收入,如果摺合到現代,家庭平均年收入是2萬5,相當於25萬-37萬,30萬左右。

這筆錢分給幾十個獵戶,每家最多能分得半年收入,再加上7-8戶傷亡人家的醫院費,燒埋費,撫卹金。1000貫也就剛夠獵戶補貼生活,渡過難關,不至於敗家。

武松仗義,這筆錢,好漢子拿不下去。這筆錢給了,做的漂亮,皆大歡喜。


鷹傑長空


武松打虎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當時武松跟著哥哥生活,長得人高馬大,力氣也大,有一次喝醉酒,一拳把人打得不省人事,他還以為出人命了,怕連累哥哥,便離家避難,而後在小旋風柴進的莊上住了一年多。


後來打聽到那人沒死,這才告別柴大官人動身回家,走到景陽岡前的酒家,喝了十八碗烈酒,店主見天色已黑,武松要繼續趕路,過這景陽岡,便問他道:“客官,您進來時沒有看門外的旗子?我這酒很厲害的,喝到三碗就非醉不可,就過不去前面的山岡了,所以叫三碗不過岡”,但是他不聽,覺得是店家想要忽悠他住店,便繼續趕路。


結果在上岡後看到官府的公文告示,才知這岡上確實有老虎,天黑後酒勁就來了,這時候撤回去很沒有面子,心裡也存著僥倖,不會這麼巧合就被他遇到這老虎。天黑了,酒勁也上頭了,剛準備在青石上躺下,颳起了一陣狂風,一頭斑斕猛虎就這麼出現在武松面前,一場驚險刺激的搏鬥,打得武松是精疲力盡,在鉗制住老虎後,武松使出拳頭,打了四五十拳,這才把老虎打死。

繼續趕路的武松聽到路上有動靜,以為還有一頭老虎,心裡一驚,慶幸碰到的是兩個打獵的獵戶,也為這老虎而來,武松對獵戶說老虎已被他打死,獵戶紛紛表示不信,但在親眼見證了被打死的老虎後,這才一路迎著武松,扛著打死的老虎,見人便說武松是打虎英雄,越來越多的人到街上游行,抬著武松也抬著老虎,最後來到縣衙,知縣得知害人的老虎被除掉了,很高興,便把大戶們湊得賞錢一千貫發給武松,武松不肯領賞,而是說:“打虎只是碰巧,辛苦的是獵戶,為了老虎被官府責罰,就把賞錢分給他們”。



武松不收這錢,一是他不愛財,二是他覺得他不應該拿,而把錢分給獵戶,更加體現他的忠厚仁義,仗義疏財的品性,三是打虎也是保命之舉而已。


北宋時期的一貫銅錢便是一兩銀子,大約等於37.5克。一千貫,相當於白銀37500克的價值。現在白銀的價格,每克大致在4~12元人民幣之間。取中間值,以每克6元計算,一千貫就值225000元人民幣。是一筆不小的財產。


狂熱歷史


北宋的一千貫(是銅錢,並非白銀)價值多少呢?

1貫錢名義上是1000文銅錢,但從五代開始,1貫錢的實數就是750文銅錢。雖然歷朝有所變動,但差別不大。

因此1千貫,就是75萬文銅錢。在當時價值多少呢?

宋朝時宰相、樞密使的月俸祿的300貫,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三師、三公月俸祿是120貫,河南、洛陽縣令月俸祿30貫,萬戶以上縣令月俸祿20貫,縣主簿、縣尉月俸祿12貫。

根據《三朝北盟彙編》的記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兩黃金=20貫。1000貫銅錢等於50兩黃金。1兩黃金為1.76盎司,50兩黃金就是88盎司,黃金現價1553元每盎司,88盎司就是13.6664萬元。

西漢海昏侯陵墓出土的一貫五銖錢

以下是史料記載的北宋物價

1鬥米價格在40-100錢,1貫錢可以買200斤大米;

1匹絹(42尺長)價格在1貫到1.5貫之間;

1斤鹽20-160錢;

1斤茶15-900錢;

好酒70-80千一角(4升);

鐵80錢每斤;

戰馬25-30貫每匹。


《水滸傳》中的消費水平

15回:吳用讓阮小七用1兩銀子購買1甕酒,20斤生熟牛肉,2只大雞,1兩銀子是1.5貫;

44回:楊志賣刀,牛二曾說30文買一把菜刀;

魯智深在五臺山用5兩銀子(7.5貫)定製好鐵打造的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

智取生辰綱時,白勝在黃泥崗賣酒給楊志5貫——2.5貫一罈酒,賣天價了。

《乙編卷五 儉約》記錄了南宋紹興七年明州太守和下屬關於家用的對話。

明州太守問下屬每月家用多少錢?

下屬說自己全家10人,每月要消費1貫錢。

明州太守就吃驚:怎麼用這麼多錢?

下屬就說:每天早餐吃點肉,晚上吃素。

明州太守就說:我是太守,平時不敢吃肉,你一個小官,天天吃肉,肯定是個貪官。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首先糾正一下,一千貫是銅錢,不是銀子。一貫錢就是一千個銅錢,武大郎賣饅頭,一個饅頭五個銅錢,按照現在的物價,就是五毛錢,基本差不多。一貫就是五百塊,一千貫就是五十萬。這筆錢即使放到現在,也是一筆鉅款,雖然在帝都買不了一個衛生間,但是在陽穀縣這樣的小縣城,一套精裝小二樓肯定能拿下。武大郎在陽穀縣租了小二樓住,辛苦賣饅頭還得交房租,如果武松把這筆錢給哥哥買了房,估計老婆也不至於出軌,也吃不了砒霜。



說笑了,言歸正傳。武松為啥不要這五十萬?三條。

第一,武松是光棍,沒家沒口。俗話說得好,男兒無妻財無主,一條光棍要錢是沒啥用處的,除了吃喝嫖賭花掉。因為他不用養家餬口,沒有經濟負擔,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魯智深為啥給金蓮錢,就是因為沒家。如果他有老婆孩子,也不會這麼大方,畢竟老婆孩子得吃飯啊。宋江為啥是及時雨,也是因為沒老婆。盧俊義錢比宋江多了去了,但是因為有老婆,從來不給人。



第二,武松是江湖人物,生性慷慨,視金錢如糞土。當然了,不是所有的江湖人物都慷慨,李忠周通王英這種貨就非常吝嗇。但是武松恰恰是宋江魯智深一類人物,仗義疏財,對錢沒概念。

第三,武松有憐憫心。孟子說過,無憐憫心者,非人也。但是好多時候由於各種原因人們都埋沒了這種人之本心。武松久歷江湖,遍嘗人間冷暖,所以對辛苦可憐的獵戶們非常同情,就把錢都散掉了。這些獵戶都有家有口,冒著生命危險上山打虎,完不成任務還得受罰,收入卻非常少。其實五十萬散給十幾個獵戶每人手裡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這也是他們一年的收入,足夠老婆孩子過個好年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正因為武松這一壯舉,知縣才給了他一個都頭的職位,委以重任,後來還讓他押送給上司的賀禮。如果武松是李忠這種打虎將,知縣肯定不敢把錢交給他押送,半道跑了咋整。

有因才有果。


唐風宋月


查了一下資料,得出的結論是:宋代的一千貫相當於現在的25萬人民幣。

大概的換算關係如下: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1兩黃金=2500元人民幣 1兩銀子=1貫銅錢=25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 照這個換算公式來說,1000貫=25萬人民幣。

具體的換算過程很複雜,是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才能徹底搞清楚的,我就不裝蒜了,感興趣的可以找專門的文獻看一下。

下面具體談談第二個問題,武松為何不要這一千貫。


25萬人民幣啊!即使擱到現在,如果不是特別奢侈的話,這些錢也夠一個縣級市一家四口三年的生活費的。

那武松怎麼就沒打一點兒磕巴,談笑間就送出去了呢?

是武松不需要嗎?

肯定不是。

武松和哥哥武大郎從小相依為命,靠武大郎賣炊餅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窘迫。這還不考慮武松大了以後經常在外面惹是生非,需要三天兩頭給人家賠償。

他如果有了這筆錢,回到清河縣,也算是小小的衣錦還鄉了。對於哥哥武大郎,也算是一種補償和交待。家裡以後的經濟生活,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保障。

他需要這筆錢。

那是武松不愛財嗎?

應該也不是。

後來武松充軍發配去了孟州,在張都監的府中任職的時候,也收了很多別人送給他的金銀珠寶,並還還專門為盛放這些財寶買了個柳藤箱子。

這說明,武松也喜歡錢。

那他既需要,又愛錢,卻為何獨獨不收這一千貫錢呢?

我覺得,這是因為相對於錢財而言,武松更愛面子,說狠一點兒,他不收這一千貫錢,是虛榮心在作祟。

沒錯,武松在有高超的武藝的同時,也擁有強烈的虛榮心。

在十字坡,武松正要收拾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孃時,張青回來,對著武松一番吹捧,什麼打虎英雄啦,武都頭鼎鼎大名,如雷貫耳啦一頓招呼。武松很受用,立刻就放了孫二孃,也不再追究她開黑店,草菅人命的事了。因為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在孟州牢城營,金眼彪施恩像伺候大爺一樣伺候武松,也是極盡溢美之詞,武松也是感到非常舒服。聽了他的訴求後,立馬就要去快活林打蔣門神,根本不再考慮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黑吃黑。

以至於,每次他報名號的時候,都要把“打虎英雄”這四個字說出來。

這些都證明,武松有一顆虛榮心……

在陽穀縣的縣衙,這一千貫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賞賜給他的,如果他當場要了,雖然也不算不妥當,但勢必會減弱打虎給他帶來的聲譽。

與其這樣,不如好事做到底,大手一揮,把這些錢財賞給眾獵戶,雖然經濟上吃點虧,但是在名聲上的收穫上算是盡善盡美了。

武松應該就是基於這種考慮,沒有要這一千貫錢,把“窮大方”做到了極致。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武松也因為這種近乎完美的表現被知縣提拔為都頭,如果後來不是意外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那檔子事兒,武松最後的收穫肯定不止這一千貫。


田獲三狐


在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後,陽穀知縣賞他的是一千貫錢,而不是一千貫銀子,武松之所以不要,主要是因為他覺得獵戶辛苦,就分給了眾獵戶。

其實一千貫並不等於一千兩銀子,因為銀子的購買力更高,若問一千貫大概相當於今天多少錢,可以先看看書中的一些事物的價格:

金翠蓮典身錢三千貫

林沖買寶刀一千貫

楊志賣寶刀報價一千貫

白勝賣酒五貫一桶

通緝魯達懸賞一千貫

通緝林沖懸賞三千貫

通緝武松懸賞三千貫

宋江殺閻婆惜逃跑,通緝懸賞一千貫

大鬧江州後通緝宋江懸賞一萬貫

通緝戴宗懸賞五千貫

通緝李逵懸賞三千貫

潘金蓮請王婆吃酒花一貫錢,不過王婆為了吃的豐富又添了些錢

柴進贈普通配軍十貫錢,外加一斗白米

梁中書給蔡京送壽禮十萬貫

張橫做私渡報價五百文,到了江心提高到三貫

徐寧雁翎甲被報價三萬貫

呼延灼進攻梁山初勝,徽宗派官員帶十萬貫勞軍

李逵向李鬼老婆買飯吃,給錢一貫足

————

從以上記錄可以看出,在水滸世界中,一貫錢是足夠兩個人吃一頓飯的,而且還有酒,而現在兩個人去小館子吃喝,一百元也足夠吃飽了,並且也能喝兩瓶啤酒,所以以此來推測,一貫錢也就是相當於目前的一百元。

這樣我覺得是合理的,如果按1:100來算的話

金翠蓮的典身錢就相當於現在的三十萬

通緝魯智深的賞金就是十萬

通緝李逵的賞金就是三十萬

生辰綱價值一千萬

張橫私渡報價就是五十元,到江心後就地漲價到三百元

林沖買寶刀花了十萬

徐寧雁翎甲被報價三百萬

——

這樣一看其實還蠻合理的哦





月亮城


《水滸傳》裡的武松是一個酒量非常好的好漢,當初他路過景陽岡,看到酒家在賣“三碗不過崗”的烈酒,然而武松不信,一連喝了十幾碗就要上岡,別人攔都攔不住,事後他也因為在景陽岡上藉著酒勁打死了老虎而出名。武松打虎有功,縣令就要賞賜他1000貫錢,為什麼當時的武松沒有收下呢?而當時的1000貫錢換成現今的價格到底是多少?

且說景陽岡這條“大蟲”異常兇猛,早已經吃了不下幾十個人,因此衙門出重賞命令周邊獵戶組隊去擒殺猛虎,不料就連老練的獵手也死於虎口,正在眾獵人在山下苦苦哀愁的時候,就看見武松從景陽岡上大搖大擺的走了下來,詢問得知他用拳頭打死了老虎,眾人開始不信,於是提心吊膽的跟著武松去找到了老虎的屍體才相信。

於是武松打虎一事,轟然傳遍陽穀縣,那大老虎的遺體就被村民五花大綁的抬到縣上供人圍觀,縣令見武松單獨一人就能打死老虎,對其十分欣賞,開心的叫衙差給武松戴上大紅花,還叮囑宰一隻羊來招待這位打虎英雄,並且還當著村民們的面要把一千貫錢獎勵給武松,然而武松一生光明磊落,身為好漢路應當見不平拔刀相助,何況是一隻害人的老虎,因此武松認為這是自己的分內事,堅決不收這筆獎金。

那麼這1000貫錢到底是誰出的呢?據悉這是由當地的土豪富紳們眾籌的,由於猛虎吃人為患,嚇得陽穀縣人心惶惶,富商們不好做生意,財主更是擔心老虎咬到自己,於是破財消災懸賞重金希望有獵人能殺死老虎。

而武松不僅打死了老虎還不要賞錢,事後武松僅風輕雲淡的表示:小的靠得是縣令大人的福氣,湊巧地把老虎打死了,這些皆是運氣好而已不算什麼本事,所以又怎麼敢收下這筆獎金呢?小的聽說不少獵人因去抓老虎不成反受到大人的處罰,要不把這些錢發給這些人去吧。

一番善意慷慨之言,聽得旁邊村民連聲叫好,縣令也只能點頭欣賞,之後縣令覺得武松為人老實肯幹,做事不計較報酬,就把他招募入衙門當起了武都頭。而武松打死虎後又因為把1000貫賞金散給困難人們,因而更受百姓愛戴。不過,也有人為武松覺得可惜,要知道當時的1000貫錢可是一筆巨資,多少人想要都沒這個機會,因此不少人都覺得武松虧了。

論起宋代這1000貫錢的價值,當時的一貫錢或者1吊錢等於1000文銅錢左右,而一貫錢雖然不是白銀但價值跟一兩白銀相等,換句話說就是武松可以領到1000兩白銀。那麼當時的一兩白銀到底能買到些什麼東西呢?

有一章回裡說到,智多星吳用一天到石碣村莊找阮小五等兄弟喝酒,席間吳用拿出一兩白銀買到了一罈酒、兩隻肥雞、二十餘斤熟牛肉,結賬的時候還把以前欠下的酒賬給還清了。如此,原來當時的一兩到了今天可以請三五個朋友吃一頓豐盛的大餐,還能剩下不少錢,估計約合1000RMB。

武松不要的1000貫錢,換算成今日的白銀價格的話約達100萬RMB。可見這一筆獎金確實很“誘人”無論是放在古代還是現代,基本都能夠讓一個人下半生衣食無憂。可在施耐庵筆下的武松卻是一個大公無私視錢財為糞土的英雄好漢,這一點正很好的詮釋了該作品的主題,因為想成為一個好漢首先要通過金錢考驗這一關。


貓眼觀史


武松原本是想回家看兄長的,不料半路路過山崗,多喝了幾碗酒,居然想在山上睡覺。幸虧他還沒睡著,這老虎就忍不住撲出來了。

一番搏鬥後,他僥倖打死了老虎。下山的時候,碰見了很多獵人,原來都是本縣人氏。宋朝有個規矩,官府有權責令獵戶去打獵,限期不能結案的還要扣錢。這些獵戶為這頭猛虎大感頭疼,已經連續好久被扣錢了。

但是,扣錢也比送死好,所以大部分都在山下等待著。聽說他打死老虎之後,人們個個開心,連縣令也興奮地獎勵了武松一千貫銅錢。

但是武松一看眾人對他這麼熱情,又想到這些人被罰了不少錢,所以就很是慷慨地推辭:大人,把這些錢分發給他們吧,他們最近也很窮!縣令一聽立馬照辦。

所以,為何不要這些錢?因為他善良、慷慨,當然,他這時候忘了那個賣大餅的哥哥,有了這筆錢,大哥也許能把炊餅事業做大做強,以後回報社會也不晚,所以不得不說,武二有點傻氣。

那麼,這一千貫錢,放在今天算是個什麼水平呢?會不會因為這些錢太少了,武二看不起,所以索性送了人?

實際上,這一千貫可不是個小數目。我們經常聽“腰纏萬貫”,這是說家裡有萬貫銅錢,那就是地方小土豪了。我們現在的小土豪是什麼身價呢?百萬能叫土豪嗎?顯然不能,怎麼也是千萬了。當然,這樣描述這筆錢,大家還是很模糊,我們換個說法來看看。

宋江殺了小妾後,受到官府通緝,給出的賞錢是一千貫,現在通緝犯人的話,像他這種性質,一般是10萬,也就是說,1000貫相當於現在的100000元。

話說閻婆惜請王婆吃飯的時候,花了1貫錢,因為這頓飯還有西門慶要來,所以王婆感覺酒菜不夠豐盛,自己又添了一點。也就是說,如果只有倆人的話,那種席面相當於我們和老朋友隨便去小飯店吃個飯,而一旦多了貴客,就相當於去好點的飯店搓一頓。

我們平時和朋友出去吃飯飯要多少錢?兩個人一般也就50到100,所以這1貫裡面既有菜又有酒,約合100塊,和上面的估價一致,說明咱們這個估價很貼合實際。

那要放在今天,我們做了好事,相關部門要給我們10萬塊錢,我們會直接裝起來呢,還是像武松一樣送人?注意此時武松其實是個一窮二白的人。想必對於缺錢花的我們,這10萬肯定會直接拿走,也許家裡的大哥同樣也是在蒸饅頭,我們拿回去也許能租個門面,大賺一筆。

但是武松沒有這麼幹,不過人家送完了錢以後,可是有後文的。原來這縣令一看,這大漢既威猛,又慷慨,何不給他個差事?於是直接提拔他做了步兵都頭。雖說是個低級武官,可是手下額管著不少人,有刀手8人,槍兵16人,還有70多個弓箭手,也就是說這十萬塊居然換來了一個連長級別的官!

各位,你們說,這買賣值不值?別看武二威猛無比,那小心思也賊得很呢。


小小嬴政


主要是這一千貫錢太重了!景陽岡老虎前後共傷了四十幾條人命,其中還包含了搜捕這隻老虎的十幾名獵戶。這些獵戶大都是拖家帶口的,他們死於搜捕老虎他們應該可以算工傷,但是當時給的錢畢竟少,起不到作用,武松是自願把這些錢散發給獵戶家小作為安家撫卹金的。

至於說宋朝的一千貫錢值多少錢這個得從吳用請客那裡來計算,吳用請三阮吃飯,總共花了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錢,然後切了三十斤熟牛肉,兩甕酒(一罈帶走),一對大雞,這就是當時的物價水平。我們通過計算得知,現在一斤牛肉的價格大約是30~40元,宋代的牛肉會貴一點,我們取頂點按40元一斤計算,30斤牛肉大約要1200元;一對大雞的價格現在大約在300元左右;兩壇酒都是十斤裝,總共20斤,大致在每斤10元,共200元。所以呢,這一兩銀子在當時的購買力最少也達到了1700元,如果算上酒店的利潤加工費,那麼大約可以達到2500元左右。

1000貫錢折算下來大約是250萬到400萬之間,也能夠算得上是一筆大錢了。不過如果均分給10幾個獵戶自己那40多名過客樵夫等人,分到手也就幾萬塊而已。


優己


闡釋君為您回答,首先應該是一千貫錢而不是一千貫銀子,因為在宋朝的單位不是貫而是兩。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第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一.為何武松不要這些錢,因為武松生性灑脫,看見有更貧苦的獵戶們就將這些錢送給了他們

在武松藉著酒勁上了景陽岡,並且真的打死老虎後,他託著老虎前往官府,步入縣城後那是被老百姓圍的裡三層,外三層。還沒有走到縣衙知縣就已經知道了,武松打死了害人的老虎。十分高興,為何?因為此前他公佈的官榜,誰要是能如景陽岡將這個害人的老虎打死,就賞錢一千貫。可惜獵戶們知道老虎的厲害,不願意為了錢而送命,但是老虎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縣裡的發展,知縣也十分苦惱,正是山窮水盡之際,武松成了及時雨。知縣當場就要賞錢給武松,要是以往武松也就拿了畢竟他的哥哥也是靠,賣燒餅為生,並不富裕,但是他一路走來看到了因為老虎存在影響了獵戶們的生活,很是貧苦,於是將這些錢分給了獵戶們。武松此時孤家寡人一個,當然不需要這些錢。

二.一千貫換算成現在是多少錢。

有人將一貫錢等於一兩銀子,在按照如今的銀價進行計算,這是不對的,銀不是我們現在的貨幣沒有購買力所以不認為是等價的

前面說過,在北宋一貫錢相當於770文銅錢,這不是我信口胡說,其在《宋史.食貨志》 是有記載的。即“以七十七錢為百”,所以一貫錢其實只有770文銅錢。而一千貫自然就是77萬了。
宋朝不同於明清,其是銅本位制度,即銅錢才是通用貨幣,金銀相對於不是那麼流通,其價格浮動過大。北宋初年一兩銀子能換一貫銅錢,北宋後期則能換兩貫,南宋更是可以換三貫了。

眾所周知,《水滸傳》的歷史背景是北宋徽宗時期,那就是北宋後期了。所以咱們可以取一兩銀子換兩貫錢。那麼一千貫就是五百兩銀子。

當然宋朝的五百兩和咱們現在的五百兩可不一樣重哦那個,所以這裡要重量換算一下。按照嘉釣銅則的標準,宋朝的1斤大約為640克。而古代是十六兩制,所以宋代一兩就是40克。
“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
那麼五百兩銀子就是20千克銀子。這個如果按照如今市場銀價20塊一克的話,那就是40萬。(什麼純度、銀價波動,咱忽略掉,不然沒法算了)。
這是用銀價換算,如果用金價換算,則又有區別。
前面說過,北宋的金銀不是通用貨幣,其價值浮動較大,金銀的兌換比例也是經常浮動,最高時可以達到一兩黃金換十三兩白銀。當然了,大部分時候還是在十兩上下小範圍波動。

為了方便計算,咱取個整,即一兩黃金換十兩白銀。那麼五百兩銀子就是五十兩黃金。然後咱們再按照前面的標準做個重量換算,其就是兩千克的黃金。按照目前大概350元一克的金價,那就是70萬來了,差不多翻了一番。

所以,我們需要找找其他更加客觀的方式,比如購買力,即以當時的商品來計價。這種方式也是古今貨幣換算的一種常用方式,其中用得最多的參照商品就是米價。

但事實上,單純的用米價來換算其實也不客觀。因為米這種生活必需品在不同時期其佔據生活支出比例是不同的。比如說古代平民,基本上生活支出就是油米菜肉這些,而現在呢,這些之是我們生活中的小部分支出。

首先咱們看看北宋的米價是多少?按照《宋史.食貨志》的記載,一石米不到一貫錢。
“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宋史 食貨志》)
但這裡有個前提,即和平時期,生活物資較為富足。北宋後期已經是有了亂世前兆,所以米價應該相對較高。咱就取一貫吧,畢竟好算一點。然後是重量換算,宋朝一石,差不多相當於咱們現在120斤的重量,也就是說,一貫錢能買120斤的大米。一千貫就是12萬斤大米。
現在市場上普通米價也就3塊一斤,所以12萬斤大米,也就36萬塊。這是按照米價換算的一個大概價格。
那還有沒有更加客觀的換算方式?當然有。按收入水平來換算。
這個我們可以去參照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價研究》,裡面對於宋朝人的收入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介紹。
比如說汴京城裡那些在飯館酒肆裡面打雜上班的服務員,一天的工錢差不多是200文;市場上的擺攤兒賣貨的小商販一天也就一二百文錢。反正大致就是當時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在一天200文左右,一個月就是6000文。咱們這兒一個月6000塊的收入也差不多。
這樣一算,一文錢一塊,一千貫也就是77萬文錢,那就是77萬塊,這個和金價倒是挺接近的。
所以,我給估個價,水滸傳中的一千貫錢差不多相當於咱們現在70到80萬,足夠在二線城市買套房了。當然了,這種換算同樣不完全客觀,古今貨幣受時代背景影響太大,大家不用太過於的去計較。
而且這是明人施耐庵寫的宋朝小說,他可能根本都沒有去考慮這樣一個貨幣換算的問題。你比如說智取生辰綱裡面,其價值十萬貫、楊志賣寶刀報價一千貫、通緝武松三千貫、通緝林沖三千貫……這些看起來還算正常。可是武松六合寺出家,朝廷賞錢也是十萬貫;宋江回鄉探親,皇帝給的路費也是十萬貫,朝廷這麼闊的嗎,動不動就是五萬兩?
由此可見,《水滸傳》在物價上不是很嚴謹,當然畢竟是小說,可以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