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引言:

五代至北宋初期,因為一些漕路、水庫多次決口,河水彙集於梁山四周,並逐漸與南旺湖連成一片,才形成了所謂的“八百里水泊梁山”。若干年後,一位文人以梁山為基礎,譜寫了一段江湖交織廟堂、熱血浸染陰謀的英雄讚歌《水滸傳》。

  • 小富即安一一白衣秀士王倫

王倫本是一位書生,十年寒窗挑燈夜讀卻不及第,由此心生怨念,一氣之下拉著杜遷落草為寇,並將梁山選做根據地,安營紮寨,呼嘯山林,隨著宋萬、朱貴等人的相繼入夥,梁山也初具規模。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雖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這也不過是書生自謙之語,古代的讀書人文化素養還是挺高的,即便是落第秀才,也不全然是無用之輩,就譬如王倫,暫且不論他的文學水平如何,至少他的眼光是不差的,梁山的確是當時的一塊寶地。

王倫和杜遷等人武力稀鬆平常,人馬也不足,他們首先要面臨的是官府的圍剿,因此,若想站住腳,必須依靠地勢之利。而梁山地勢險峻,有天然的關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再加上外圍浩浩蕩蕩的湖泊,山路水路重重險阻可賴以拒敵,實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天然堡壘。

當然,組建一支勢力,錢財是必不可少的,王倫、杜遷均非富貴人家,最初是依靠柴進的資助,如果沒有經濟來源,終歸不是長久之際,打家劫舍風險太大,且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並非明智之舉。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地盤,而梁山正好符合這個條件:靠萬頃碧波,則水產豐富;有山高林深,故資源繁多;更何況山谷之中還有一塊廣闊肥沃的土地,完全可以開墾成良田。

無奈王倫有眼光無眼界,空守寶山而不知取,拉著三、四位能力平平的頭領、聚著七八百嘍囉便心滿意足,一種“小富即安”的心態顯露無疑,殊不知,當時民生凋敝,似他這樣的落草者只會越來越多,如果一直固守自封,梁山這塊寶地遲早會被更強大的勢力佔據。

不僅是“地利”,“人和”方面王倫亦是失敗之極,作為領導,他不思考如何壯大自己的團隊,只是擔心自己地位不保,從而排擠能人好漢,只招納平庸之輩,妄圖以這種方式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殊不知,一個優秀的頭領,靠的從來不是武力,而是以德服人。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就譬如林沖來投,王倫如果能夠以誠相待,那麼林沖必然會記住這份恩情,他也就有了一個強大的助力,無論是進取還是退守,都遊刃有餘。一方面,他沒能阻止林沖入夥,另一方面,又擺出副妒忌賢能的嘴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壞人做了,還沒達到目的”。

最終的結果,是王倫沒能守住自己的“小富”,反而丟了性命,梁山第一任主人,下場可謂自作自受。

  • ​江湖道義一一托塔天王晁蓋

晁蓋是一村保正,頗有財資,雖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有餘,平時也會賙濟一些英雄好漢,在江湖上也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在他上了梁山之後,這個組織的名聲才逐漸傳揚開。

並且晁蓋七人還帶著劫來的生辰綱,可謂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也正是這段時間的建設和發展,為今後梁山的盛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第二任梁山之主,晁蓋心中秉承的是一種“江湖道義”。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他對於來投的好漢,只要心胸坦蕩、能夠同甘共苦,都一律接納,大家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當然,對於那種打著梁山的名義招搖撞騙的奸邪之輩,也會被他拒之山門外,這從楊雄、石秀、時遷三人上山的經歷便能看出。

晁蓋的性格可以概括為“忠厚俠義,恩怨分明”,對於為他通風報信的宋江,晁蓋幾次相救,這樣的性格,具有江湖氣,也更適合做山寨大哥。但是隨著宋江上山,不善權謀的晁蓋被一步步架空。

最後攻打曾頭市,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頰,一命嗚呼。關於這支毒箭是誰射的,《水滸傳》的讀者一直頗有爭議,以後有機會再詳細討論。晁蓋的死是非常憋屈的,他重情重義,放棄財主的身份來和眾兄弟落草,只想大家在一起活的開心,不受朝廷官府的鳥氣,但是這種江湖道義,最終被宋江一系給破壞了。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 盛極一時一一及時雨宋江

在第三任大頭領宋江的帶領下,梁山迅速發展:

設忠義堂、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打祝家莊、攻大名府,排天罡地煞座次,退童貫、敗高俅……,可謂盛極一時。梁山的成功,給了宋江極大的信心,他相信憑藉著這個大籌碼,一定能夠換來朝廷的重視。

最終,宋江帶著全盛時期的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朝廷這筆帳是不虧的,只是一百來個虛名,卻換來了一支戰鬥力強悍,而且指哪打哪的軍隊。與方臘對戰,梁山損失慘重、十去七八,那些戰死沙場的好漢,固然有貪圖名利之輩,但那些只想逍遙於江湖的兄弟,誰又能為他們的死說一聲對不起。

宋江班師回朝,以為等待他的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他認為,梁山三易其主,他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但這短暫的浮華,終是黃粱美夢,當一罈毒酒送到他的面前時,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不過是一個高級“傀儡”。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 是非成敗轉頭空一一終極BOSS吳用

其實仔細分析,我們能夠發現,三任梁山之主的存亡,背後都有吳用的身影。

林沖火拼王倫,是因為吳用有意無意的挑撥離間,引出了林沖鬱積在心中的憤怒和不滿,一招借刀殺人,將晁蓋成功推上第一把交椅;之後,宋江上山,他又站到宋江這一派,來幫忙架空晁蓋,吳用在晁蓋攻打曾頭市之前的那一番勸告,意味深長,包含著很多用心。

所以,梁山幾番易主,看似是偶然,實則為吳用的因勢利導,他為何要這樣做呢?因為他比宋江更渴望名利,金榜題名、進士及第,這是古代大部分讀書人的理想,吳用亦不能免俗,但幾次落第,歲月蹉跎,他只能做一個教書先生。

書中描寫吳用是“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滿腹經綸”,對於教書匠這個結果,吳用當然是不滿意的,他常以諸葛亮自比,諸葛亮可是與管仲樂毅一般的名相,所以說,吳用之志向,比宋江更大。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北宋末年,奸臣當道,吳用或許也曾想過和張良、劉伯溫那樣,輔佐一個明主,最後建立新的王朝,自己也能留名青始,所以他一直在尋找契機,包括劫生辰綱、攛掇晁蓋落草都是為了自己實現目標而做的準備。

然而現實逐步讓吳用意識到了推翻朝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退而求其次,他便想轉寇為官。在發現晁蓋江湖氣太重時,他將目光投向了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身上,因此,他又借勢將宋江扶持上位。雖然招安是宋江提出的,但背後出謀劃策,一直是吳用,甚至當他們二人的路線產生了偏差時,梁山的軌道是按照吳用的方向前進的。

就以招安為例,聽聞朝廷第一次派人來招安時,宋江的態度是“大喜”,然後吩咐眾兄弟:

我們受了招安,得為國家臣子,不枉吃了許多時磨難,今日方成證果。

吳用則認為:

這番必然招安不成,縱使招安,也看得俺們如草芥。等這廝引將大軍來,到教他著些毒手,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裡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

梁山三次易主,宋江認為自己是贏家,實則是個高級“傀儡”


簡單來說,宋江主張“順杆往上爬”,吳用主張“待價而沽”

,結果這次招安,因為阮小七偷酒、李逵撕詔書,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並非是吳用神機妙算,而是他一直掌控著梁山的走向和局勢,宋江也不過是他利用的工具,只是眾好漢沒能發現吳用不動聲色的手段。

從吳用踏上梁山開始,他已經成為了梁山無形的老大最終,他完成了從白身到賊寇、再到士大夫的轉變,雖然這離他的理想差距很大,卻也算是個不錯的結局,有平方臘之功,或許能在青史中留一評傳,他最後在宋江墳前自縊,未嘗不是出自愧疚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