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黑白文章泽渊诗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你的邀请。你说的草书“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好像是一个书法口诀吧。

我是第一次看到你这样说。不过,对草书创作学习的要点的总结,还是值得肯定的。

草书“点”的笔画确实非常多。而且点法也非常丰富。

很多点是一些笔画的概括,而且,草书的起笔与楷书一样,也是从“点”开始,写的时候就要把点画放在首位。


看看如何从“起笔、行笔、收笔、接笔”分析草书。

“连”是笔画之间的转换、衔接,我们叫做“接笔”比较合理。

此外,你说的“交代”,也属于“接笔”的任务。

“接笔”是书法的重要笔法概念。接笔就是承接上一笔的笔画。

草书的接笔尤其连缀不止,所以,学习草书,就应该特别要注意“接笔”的表达。

接笔也是由“起笔、行笔、收笔”四个环节构成的。


所以那个“交代”,其实就是接笔的“收笔”部位。

而草书一个字的上一笔、最后一笔的“收笔”部位,又恰恰是下一个字第一笔的开始,所以,有一个“连接”的过渡。

这是草书特有的连环往复行云流水之美,一定要注意笔笔清楚。

尤其是狂草书法,更是飞扬回环不止。如果点画连接交代不清,书法就写不好。

后面的“墨”是枯润浓淡问题,“紧”是疏密、控制、安排问题,“飞白”也是一个用墨的问题。


所以,你的问题都是草书要注意的一些要点,但是,也有内容重复的地方。

写好草书的要点可以从很多方面去研究,以上问题,我的看法是,也不是很重要。

因为,我们谈草书,一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技法层面,一个是高层次的美学层面。


如果是基础层面,我们还是多谈一些基本技法,例如,草书一开始学小草还是狂草?两种草书,技法要求,美学要求都不太一样的。

学习书法,不管是楷书、草书,对笔法一定要研究透彻。“四法三笔”就是最好的书法学习方法。

原因很简单,因为“四法三笔”主要就讲一个问题,即书法的“起笔、行笔、收笔、接笔”,如果咬定青山不放松,把这些问题搞好了,学什么字,也会写好的。

如果基础问题搞扎实了,其他的墨法章法,也自然而然就好了。

所以,我一直不主张在墨法章法上多用功。

草书的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章法,而且对墨法要求也很高。

而这些问题,主要还是笔法问题。因为,除了笔法要注意“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法”,对于每一个笔法,还要求我们要注意三笔,即每一个笔画的“法、意、势”。这就是我们提倡学习书法要注意“四法三笔”的原因。


千千千里马


一、“一点二连三交待,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垂钓客认为是习研书法草书者对于草书学习心得体会的一个总结口诀,并不是名家关于草书学习书论的权威概括的一句话!该口诀对于草书学习的总结虽然并不完善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二、应该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待,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1、“一点”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一点”蕴含的深义?

垂钓客认为“一点”指的应该是草书的“笔画”即“点画”与线条,而不是单纯的指书法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中的“点”!

(1)如果把“一点”理解为书法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中的“点”

那就太狭隘了,既不完整、不合理也不完善!

(2)如果把“一点”理解为“点画”与线条,那不但对于草书的学习指导非常有意义,对于其他书体的学习指导亦同样非常有意义。这样既合书法学习之理,作为学习心得的总结也才完整与妥善!

(3) 孙过庭《书谱》云:“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草书把笔锋的运动都展现出来了,以此构成草字的字形,而且一弯一转都不能差。所以使转就成了草书的形质,而点画或顿挫、跳跃、或遒润、迟涩,就成了草书的情性。由此可见,点画及使转在草书中的重要作用。而草书的情性正是草书的灵魂与生命力!没有情性的草书就没有灵魂与生命!而没有使转的的草书则因不具备草书的形质而不能成草字!

2、“二连”中的“连”应该是指“点画的连带”或“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或萦带”。

(1)“连” ——“点画的连带”或“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或萦带”是草书的四大特征 “连”“省”“ 代” “变”第一大特征,也是“行书”的基本特征之一,“行楷”书中也常常出现。

(2)“连”有“虚连”“实连”之分, “笔断意连”常常是字与字之间末笔与首笔之间的一种笔势呼应,“笔画断而意相连”,是一种典型的“虚连”;字中点画的实际连写与字间的实际连写就是“实连”,如“一笔书”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连”, “一笔书”可以是“单字一笔书”、“两字一笔书”、“三字一笔书”,甚至可以是“多字一笔书”。

(3)“连”之灵活运用与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草书书写的节奏、气势、形质与神韵!

(4)有的答问者把“连”理解为“接笔”,这是非常错误的!“接笔”在“篆隶楷行草”都存在!任何字其上下笔的书写都是接笔关系但未必是连笔的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 3、“三交待”中的“交待”应该理解为“点画、偏旁部首、草书专用符号等结构部件要交待清楚”,“交待清楚”的表现为能区分、能正确书写、表达与体现,即要符合草书的四大特征“连、省、代、变”的规范书写、表达与体现,不能任意妄为!

(1)“交待”是否清楚是评品、鉴别草书作品水平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交待清楚”是一件草书作品成功的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交待”不清楚,则造成错字、难以辨识、含混不清等诸多毛病,甚至造成作品的致命伤,使作品降格甚至成为废品!

(2)要达到“交待清楚”的境界并非易事,必须狠下功夫!要在“多读帖、多临帖、多悟帖”,熟记草书符号及草字“连、省、代、变”的常规表现,在提高“表现力”的基础上,多观摩书法展以及众多关于草书学习、创作的视频影像资料,进一步提高“鉴赏力”。只有这样,才能意到笔到,心手双畅。

(3) “交待不清楚”是当今书坛草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不少中书协会员的草书作品也普遍存在“交待不清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草书功底未臻化境、是非不辩、错讹不察;二是自以为是、信手涂抹;三是忙中出错;四是意到笔不到。

4、“四墨”中的应该指的是“墨法”。这点在大家发表的答问中已达成共识。

(1)“墨法”位列 “书法四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中的第三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作品皆有对墨的浓、淡、枯、湿等的变化及作者如何运用等方面的考量。“墨法”对于行书、草书作品神韵、品位的影响尤其重要,好的“墨法”能使作品增光添彩。古人云:“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滞笔锋。”墨色温润、含蓄、变化多端、有五彩之妙,是书法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2)垂钓客注意到“墨法”的着意强调是当代书家的普遍表现,但“物极必反”,着意强调与运用“墨法”造成的“不自然墨法”、“不合理墨法”有时反而使作品失色!

5、“五紧”中的“紧”应该是指“中宫收紧、节奏明快、章法严谨”等几方面比较合理,否则将有失偏颇!好的书法作品,不管是哪一种书体,都必须“四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皆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6、“六飞白”中的“飞白”应该是指“墨法”中“飞白”。

(1)我们在书法中说的“飞白”,中,由于蘸墨不足,墨汁不能浸满笔画而出现局部“燥”和“枯”的效果,显得很苍劲,书法界称道的“屋漏痕”即是“飞白”的效果之一。早在汉代,书法家就已经努力追求这种艺术风格,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体。

(2) “涨墨”是与“飞白”相反的一种“墨法”。 “飞白易、涨墨难!”“涨墨”是因为笔中的水墨太多,水墨漫浸到笔画之外,就称为“湮墨”或是“涨墨”。涨墨是在晚明才被书法领域当做一种艺术风格来追求,比较典型的是王铎,一般的人不容易驾驭!



落月湾中垂钓客


如何理解草书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顾名思义,一点如何在草字里充分利用“点”画来简易笔画的运用,达到草书的疏密关系揖让空间,以“点”替代其它笔画。

二连,善草必有使转为形体,结体是以使转的线条为本,连线的丰富是否,关纽草书的缠绕笔连,书写意气的表达,以及上下承接,笔墨呼应的气脉,气势都是连线使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交代,主体是字,因此草书符号的交代清晰明白,才有籍以意性发挥,使转尽情跌宕起伏翻转腾飞,龙蛇涌动,骏驰兔跃。另外交代缠绕的脉络,不可乱来。要有符合度,适宜的笔舞字蹈才有符合欣赏习惯。

四墨,墨分五色,浓淡墨色各有千秋,如何使用好墨,是神采的必要条件,浓墨重彩,滚滚而韵感,流畅与涩劲,都是表现手法,流畅则有潺潺,涩劲则有逆风雄强。温润于浓淡适宜,渴墨尽留白之古意。

五紧。紧凑墨敛,因为草书往往尽使转之能,那么如何处理好敛收与放开的关系。即紧凑的把握,是不存在一味追求散漫之状。如何达及收放自如。又飞扬又炼达凝重。

六飞白,适当的飞白,会有出现气势恢宏,以白计黑的效果。达到书法笔墨的阴阳布白。从而达到作品的生机勃勃,强烈的艺术表现手法。富有意境深远。

如此理解,浅见



狂喜淡墨a


我的理解是:一点是指草书很多笔画都是以点为主,用点代替。

二连是草书需要注意上下笔画,上下字的联系与衔接,保持连贯性。

三交代是指笔画要交代清楚,尤其是转折,翻转等,草书有章可循,不能随意书写,该交代清楚的要交代清楚,可用符号代替的可用符号代替。

四墨是指注意墨色变化,一副好草书作品墨色变化很重要,直接影响着整幅作品的效果和艺术水平。其墨色应该有浓淡变化,虚实对比,轻重交错。

五紧是指草书虽然不像楷书结构严谨,紧凑,但也要注意收放,收得住才能放得开,放得开的同时也应该收得住,一个字有收放,几个字一组也有收放,整幅作品也是收放关系。这样一副作品才会有视觉冲击力。

六飞白是指在运笔过程中墨枯或笔疾而出现的笔画中留白的现象。多运用在书法的行草书中的主笔,也称“涩笔”笔画中黑白相间显得雄浑有力,苍劲。

下图是一些书友书家作品,可做参考,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探讨。








大雅书画工作室


草书创作的一点,二连,三交待,四墨,五紧,六飞白的说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说法,仅就个人创作时的一些感受谈一点看法:

一点是大草的灵魂,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点画的作用:A是点在画前;B是有些笔画可用点代替组字,如“上、下”等;C是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草书是用点画忬发出作者的至情至性为草书的神采!且要做到一幅大草作品“点点各异,笔笔不同”。

二是连。小草字字独立,大草是上字之末牵丝映带连接下字之首,偶有不连处,笔断意连而成为气韵生动的一笔书。

三是交待。既起笔运笔收笔的节点都要在疾速的书写中交待清楚,丝毫不能马虎,稍有不慎交待不清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里本人感受颇深的是写草书一定要有楷、行、隶、篆的基本功,特别是楷书的功底至关重要,正如孙过庭《书谱》云: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有了楷书的功底在草书的书写交待上就会提按分明,字与字之间运笔节点交待清楚。草书连绵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以断字,形态变化极为强烈,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问题不在是否连绵,在于连的过程中在转折等处是否有断的意思,贵在能似断似连,故明末清初大书家王铎的草书虽常十数字连绵不断,而因其笔笔有交代而仍为后世所重。

四是墨分五色。浓、淡、枯、湿、干。这里是要有以水破墨的功夫,有时也可用宿墨,最重要是运用娴熟,书写自然,以期行云流水,乃“草贵流而畅”矣!

五是紧。大草要大开大合,收放自如,轻重搭配,动静结合,行距亦可左右摇曳,字与字也有扶老携幼,但不偏中轴线还必须要紧凑,连贯,形成气势如虹……。

六是飞白,飞白即运笔过程中墨枯或笔疾而出现的“薄如蝉翼”的字或笔画,逆进涩行的运笔方法形成黑白相间,虚实交替的苍茫雄浑气象,表现一阴一阳的大千世界自然现象。








孙伯伦草書


这句草书中大白话“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其实一点也不”白“,请教了很多书友,第一印象就如”新闻“,草书名家孙过庭的大作《书谱》,也鲜有类似的系统提及。在讨论中,虽然大家还不知道她的出处,但感觉其分量不小,有画龙点睛之妙。

整体来讲,书法应包含笔法、结(结构)法、墨法、章法等几法。而草书之法,”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是一种很简练的归纳。

一点:“点如高峰坠石;横似千里阵云;竖像万岁枯藤”等。这里是以“点”为例,说明草书的基本笔法要到位,不可轻视,更不可忽视。

二连:草书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是要有“连”的体现,一则“实连”,看得见;一则是“实不连“,看不见,但趋势、气势可以明显读出来。

三交代:笔画的书写,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连接要有交代。刚才说”连“的时候,有提到要”读得出来“,那笔法,起行收(起笔,行笔,收笔)也得读出来,不能任笔而书。

四墨:这个比较明显,指墨法了,浓淡分明。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淡欲其华。”

五紧:草书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尤其讲究疏密有致,有疏的地方,也有密的地方。以示法道自然,可延伸为,有强有弱,有刚有柔等等。

六飞白: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前一句讲草书中需要注重的局部细则,后一句讲草书中需要注重的整体大观。言简意赅,值得收藏。








温故抱一


“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不知出处是何处,应该是草书者的经验及感悟,有一定道理,因此笔者愿与题主即各位同道朋友作一些探讨。

我们知道,笔法、字法、章法构成了书法的三要素,但自明末以来至今,章法之一的墨法也越来越受到书家的青睐,在书写中越来越被重视及运用。“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其实无外乎就是对上述书法要素的阐述,只是专就草书而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草书。

书法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从汉代简牍帛书来看,西汉就有草书,因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趋便省简”,省并笔画,结构极其简略,简到了汉字结构的极限。至东汉中晚期,草书逐步发展并成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草法。

汉代草书家的代表人物为张芝,世称“草圣”。他的草书《冠军贴》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汉代大家崔瑗的《草书势》,是第一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表明书法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脱离了作为文字的附庸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从书体上来讲,草书先后形成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体式。

汉朝的草体,“钩锁连环”的连绵笔势限于一字之内,收笔带有隶书的波角,字字独立,后世称为“章草”。

“今草”确立的显著标志是东晋王羲之的草书,草法比章草简易,笔势连绵纵引,字与字之间牵连映带,写来更为便捷。

“狂草”发挥了今草的纵引之势,运笔速度更为迅捷,笔势奔放不羁,甚至一笔一行,笔画纠结盘绕,姿态奇异,变化莫测。

因为笔画简略,而且联属,一些偏旁、字形非常相似,容易混淆讹误,所以写草书首先要学习草法。草法既是书写规则,也是草书的结构。所以,书写时的点画、连带、起笔、行笔、收笔等,都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法度。

草书独特的“形态美”、“动态美”等特点,“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的美学特征,将书法从单纯模拟再现形象的造型艺术提高到了能表现作者情感个性、意象结合的抒情艺术。故创作者在字形结体、墨法运用、章法布局等方面,也有着精心经营,以期表现传达自己的性情。

一点

此处的“点”,我们不能狭隘的理解为“点、横、竖、撇、捺”中的偏旁“点”,而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点画”,它包括书法中的所以笔画。如东汉蔡邕《九势》云:“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也说:“‘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所以说,此处的“点”,实际上是指书法中的笔法,包括每个点画在书写的起笔、行笔、收笔、提按、顿挫、缓急等等,都要讲究一定的笔法技巧。

二连

即连带,是草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草书的行笔迅疾,所以形成草书的动势,即草书的动态美。动势可以分为纸面动势及空中动势。

从形态上来讲,连带有单字的点画连带,使字形流美;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形成书法中的“行气”。

从技法上讲,连带又分为实连、虚连和意连。

单字的点画连带,主要以实连为主。实连即使转,在纸面上通过调峰,使笔锋改变运行轨迹,达到点画间的连带,形成一种纸面的动势。

虚连,顾名思义,是指笔锋在纸面运行轨迹的虚虚实实,游丝连带,介于“实连”与“意连”之间,营造一种草书的空灵之美。

意连,即笔断意连,是毛笔在空中的运行轨迹,虽然在纸面上并没有留下痕迹,但在笔意上使点画之间达到连带的效果,使气韵贯通,形成草书的空中动势。

通过三种连带笔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草书笔画品质,再结合点画之间的顾盼,才会营造出草书“形态美”、“动态美”的特美感。

以上三种连带技法,同样表现在草书的字与字之间,使行气更有韵致。

三交代

草书的“交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点画的笔法交代,二是指点画的行笔轨迹的交代。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云:“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这是指点画的笔法交代。一个点画自下笔、行笔至收笔,都要笔笔到位;尤其是收笔褚,更要把笔力送到,避免线条漂浮,软弱无力。

前面说过,草书的书写“趋便省简”,省并笔画,结构极其简略,简到了汉字结构的极限。草书有“草法”,每一个线条的具体走向,包括使转的方笔和圆转,都有其法度。如果稍有不慎或信手书写,则极有可能“指鹿为马”,此字非此字。所以,必须要把每一个线条的具体走向,每一个点画的具体位置,以及使转处的连带关系,都要交代清楚,才符合“草法”。

四墨

墨分五色,其实远不止无色,主要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无色具。”“无色”的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曰浓、淡、干、湿、黑,现在书家多指浓、淡、干、湿、枯。

孙过庭《书谱》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包世臣更是认为:“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艺舟双辑》)纵观历代书法名家,都是善用墨者,能在墨色的浓淡、燥润中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墨韵美,使作品能粲然如漆,光亮夺目,生出无穷的情趣来,能更好地表现书法作品中的意蕴,所以又称“墨趣”。如董其昌的淡墨运用,清新雅致;王铎的涨墨法,痛快淋漓;现当代众多书家对墨的运用,更是多彩纷呈。

五紧

紧,其实就是书法中的结字即章法的疏密关系的处理。

蔡邕说:“书者,散也。”(《笔论》)他认为书法创作的关键在于散。只有作者的性情散淡,神意舒缓,然后才能使作品风神萧散,不粘不脱。这是一种来自于庄子的艺术思想,是书法的一种艺术精神,而并不是说字形、章法可以“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收,或曰内敛,是其核心之一,就像道家文化中的太极图,必须浑圆内敛凝聚。

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是要使字形结体紧凑,中宫紧收,并通过点画的巧妙处理,达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二是在章法处理中,通过字形大小、正欹、疏密、墨色等等技法的处理,表现出“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空间效果。

所以,“紧”,不仅仅只是“收”,而是在结体、章法的处理上,要使单个字及整副作品有呼吸感,气韵生动。

六飞白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通过用墨及迅疾行笔,使点画中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

飞白书相传为汉代蔡邕所创,他曾与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写字而获得灵感,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飞白”书。这也符合他所倡导的“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九势》)的书法美学思想。

现在我们把书法作品中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表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也大大增加了书法作品中的空间感,丰富了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所谓“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其实就是书写者总结出的草书口诀,它包含于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要素之内。我们在学习草书时,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笔法基础、书写技巧,要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与文化素养,严格遵守“草法”,方才能创作出合乎法度的书法作品,充分体现书法中的“势”,表达创作者的性情与思想。否则,如果仅仅局限于“小技”之上,难免会落入“东施效颦”的窠臼。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王万平书法


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还是第一次听说,估计是因为我没有练习草书的缘故吧。但这句话其实也不仅仅是说的草书,对于其它书体也是如此,例如行书或者行草书等。下面我来分别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点

这里的“点”不是我们常说意义上的点,而是指的“点画”的意思。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其草书《书谱》中云:

“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草书的书写节奏比较快,更能凸显书家的情感表达,书写的时候笔画之间的连带很多,因此在笔法上以使转为主,所以孙过庭说“使转为形质”。而点画的顿挫、跳跃,遒润、迟涩等,就成了草书的情性,可以说“点画”就是草书的灵魂。

写草书时,很多笔画都是以点来代替,例如上图中的“上”就是三个点,“口”做为部首的时候,往往就是两个点。这样处理可以加快书写的速度,达到简易笔画的目的,同时增加了草书章法中的虚实、揖让的空间关系。

二连

我们一般俗话说行书是连笔字,那么草书就更是连笔字了,我们看看唐代狂草大师张旭和怀素的字,一行下来几乎都是从上连到下面。

草书为了保证运笔的连贯性,因此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大多数都是连接的。有笔画上的实连,也是中间断开的意连,总之保持笔势的连贯,行气的贯通。行与行之间讲究穿插避让,整篇章法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说,草书的章法布局体现在一个“连”字上。


三交代

草书不是潦草的书写,草书的法度丝毫不比楷书弱,草书的很多字的写法,字根的写法都是约定成俗的,是有规矩可言的,不是自己随便创造的或者一时兴起瞎写出来的。

草书中很多字的写法极其相像,一点点的变化可能就成了另外一个字,因此要求我们在写草书的 时候每一笔必须交代清楚,否则很容易让别人看了产生误解。

另外就是,草书虽然是在快速中完成书写的,但是对于每一笔的处理要求很高,起笔收笔必须交代清楚,每一笔有来处、有去处,不然就容易形成滑俗的毛病。

四墨

墨法在草书中要熟练应用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没有非常熟练的用笔技巧,也很难掌握好墨法的应用。草书行笔快速,作书之时,笔落墨染,运笔开来,轻重缓急、提按顿挫,使得笔尖上流淌下来的墨与纸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或浓、或淡、或润、或燥,这就是“墨法源于笔法”。

我们去看那些名家的法帖,例如颜真卿、王铎等,往往惊叹于他们墨色的考究,特别是那些浓不滞、枯不瘠、润含雨的精彩之处,让人佩服不已。但这些不能勉强去学,只能通过观察、欣赏来获得心灵上的启发。

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谢晋在《春雨杂述》里边讲的:

“枯燥重湿,浓淡相间,盖不经意肆笔为之,适存天巧,奇妙为焉。此不可以强为,亦不可以强学……工夫精熟,久乃自然。”

草书中的墨法在意与不意之间,这样的草书才有其妙之处,若处处皆刻意安排,则失去了草书的韵味。

五紧

草书因为过于疏狂,功力不到家的人往往容易写的疏散有余,紧凑不足,草书写的时候要或紧、或松、收放自如,过于狂放则容易造成形散,而形散则神散。


六飞白

飞白用笔可以增加草书的老辣、苍劲之美,古代草书大家都很重视枯笔飞白的运用。枯笔飞白也需要适当才好,飞白太多则显得过于褴褛,不干净,但没有飞白又显得变化不足,缺少苍劲。

我们在写草书的时候,可以参考孙过庭的墨法:“带燥方润,将浓随枯”,一幅草书作品中一定要适当使用飞白的用笔,我们可以根据章法布局,在整幅作品中使用几处飞白的,可以让画面起到变化,恰到好处。

书写的时候一次蘸墨要尽量写完,一个锋面的墨用尽了,再用另一侧的墨,一般可以写七八个字到十几个字,每一次蘸墨后都如此,这样墨色自然就变化丰富了,而且让画面也增加了节奏上的变化。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理解,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哦。


翰墨今香


草书我对它没有什么研究,也不感兴趣,我认为,要大家都能认识的书法才叫好书法,过度狂写就是一种卖弄,别说别人认不出来,有些字过几天恐怕连他自己都会认不出来了,有时候直接是一种笑话,甚至会造成一些悲局。三十年前好多地方都还没有通电话,与外界的连系主要是靠写信,写信也要把字写规范才行,潦潦草草的写些来人家认不清也脑火得很。那时我们地方出了个名牌大学生,写的一手好字,听说以写草书最佳,毕业后分在北京工作,与家里的连系也都靠写信,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到,不过有一次信是收到了,可是糟糕得很,除了信封上的地址好认外,信上的字全是草写的,写的弯弯转转全是线条,家里人一个也认不出来,全都一脸懵逼,找团转人也认不出来,只隐隐略略的看见有三个字的字样,像是北京市三个字的样子,其它都认不倒了,后来他老婆拿去县城请人翻译,不过有些字还是被弄错了,与写信的人写的内容完全不乎,甚至与信的内容完全相反了,导至家里人与一邻居家起冲突,结果两家人打架造成一死三伤,搞得又是坐牢又是赔尝,。两个家庭家破人亡。后来大学生回来将信念通,但也说不服人了,成了世代冤仇,如今两家老人都去世了,大学生都不敢回家见面,怕又打起来。


手机用户59601201350


这种说法是对草书学习的概括总结。草书“点”的笔画非常多,也各不一样。许多点是一些笔画的概括,而且起笔与楷书一样,也是从“点”开始,写的时候就要把点画放在首要的地位。

“交代”,就是笔画和笔画,字和字之间的联系和脉络。草书中笔画间连缀不止,所以,学习草书,就应该特别要注意“笔画”的写法。“墨”是枯润浓淡;“紧”是字和笔画家疏密、控制、安排问,“飞白”同样也是用墨的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