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愷威:沉澱之後

入演員這一行,沒什麼曲折傳奇的故事,劉愷威形容只是“緣分”。他說:“每個人都會有不同面,有不同的東西在心裡,但不是總有時機去發現。”做演員製造了一些這樣的時機。

伍迪·艾倫說過一句極具個人風格的話:“心要它想要的東西。那些事情沒有邏輯可言。”這是一個鮮明的唯心主義論,表達的是人的精神、內心意識的強度。

能夠迴歸到一個簡單普通的生活裡,沉澱自己,淨化自己,這就是劉愷威內心現在想要去追求、去保持的狀態。


劉愷威:沉澱之後


銀幕形象

歌手身份出道,到後來拍戲、做演員,在塑造了許多角色之後,劉愷威給人留下的大多是溫和、有風度、不浮躁的銀幕形象。在公眾人物身份之外,你能明顯地感覺到他與外界保持著距離。

在熱播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外交風雲》裡,劉愷威飾演科學家錢學森,雖然之前演過一些歷史人物,但劉愷威坦言壓力比以前大。“錢老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近現代人物,大家對他的認識和了解自然多一些,而且錢老的成就和貢獻太偉大了。”也並不完全只有緊張,與拍戲得心應手的演員們一起,劉愷威依然抱著一種學習心態。為了做好充分的準備,開拍前,劉愷威抓緊時間找來了很多關於錢老的資料看,研究他的生平、訪談、傳記,試圖從中摸索到一些線索,從這些真實記錄裡面感受他當時的狀態、想法、態度,希望在拍攝時做到最真實地還原。因為出場的情節集中,拍攝時間不是很長,但每一場戲,對劉愷威都很重要:“當中跳過了一些需要交代的東西,自己必須去不停地設計”。他也要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和其他演員磨合。

劉愷威覺得,演過的每個人物多多少少都會有劉愷威自己的元素在裡面。但真正演時,即使沒有刻意去加,“無形中肯定會有自己身上某一面的東西”。他說起出演過的《繼承人》裡的鄭吳,是成長的環境造成這個^物的性格很有個性。“看著不拘小節,但在法庭打官司的時候會突然之間變成另外一個人,反差很大,”這種類型的角色讓劉愷威覺得挺好玩的。

他說:“不只是演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面,有不同的東西在心裡,但不是總有時機去發現。”做演員製造了一些這樣的時機。他覺得,演戲好玩的地方是可以重新瞭解自己,看到自己原來也可以有這樣一面。


劉愷威:沉澱之後


演員的價值感

不同階段有不同想法,選擇角色時亦如此。劉愷威屬於比較隨性的人。如果連續拍攝超過兩部需要情緒突破、挑戰比較大的戲,他可能接下來會選一些和之前角色有反差的作品,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工作,也是演員這個職業令他覺得有趣的地方之一。

他所理解的過一種沉澱、同時又不失多姿多彩的生活並不矛盾,那就是必須讓自己保持一個年輕的狀態、年輕的思想,必須讓自己保持一種新鮮感,“特別對於演員,還需要創造力”。

對他來說,演員的價值感並不會像醫生或者其他行業那樣明顯,而是要能在思想上給人帶去影響。就像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一定要有不同的信息帶出來呈現給觀眾。《這就是生活》是劉愷威前陣子殺青的一部新劇,講述的是大部分人生活中都會遇到的一些關於工作、家庭的問題,有直觀的現實啟發。劉愷威現在比較喜歡看或者接拍這種題材,所以當有一部這種類型的劇呈現時,他希望觀眾在娛樂之餘,也能通過一些事情去引發思考。

入演員這一行,沒什麼曲折傳奇的故事,劉愷威形容只是“緣分”。他回憶,大學讀書時,主修的是建築設計。一次偶然機會參加了歌唱比賽,也就因此入了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結果就走到了現在。”說到這裡,劉愷威的狀態也放鬆了起來。


劉愷威:沉澱之後


去感受和沉澱

拍完《這就是生活》,劉愷威就開始了休假,把重心放到自己的生活上,陪伴家人。他也在計劃著如何分配好自己的生活。像那句老話,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劉愷威有了這樣的體會:沒有真正感受到生活,沒有沉澱,就很難有啟發。“要不然一直拍下去,自己卻沒有經歷,很難有新的想法。”

劉愷威的心態算好知道如何在生活裡讓自己放鬆,但放鬆也並不是指什麼都不做。

說到心態,伍迪艾倫六十歲生日時有一句著名的自嘲:“我最近過了六十歲。我人生的三分之一就這樣結束了。”他自如地調侃:“變老沒有什麼壞處。你不會變得更聰明,只是你的背部會更經常疼痛,視力變得模糊不清。如果你能夠避免的話,我建議你不要變老。”這是典型的伍迪艾倫式的幽默自嘲,那種幽默感和勇氣沒有隨變老而消失。

“沉澱和多姿多彩都應該要有”,劉愷威補充了一句,他所理解的過一種沉澱、同時又不失多姿多彩的生活並不矛盾,那就是必須讓自己保持一個年輕的狀態、年輕的思想,必須讓自己保持一種新鮮感,“特別對於演員,還需要創造力”。


劉愷威:沉澱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