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今天开始,您一直保持中庸的生活态度,您觉得您得未来会怎么样?

皮皮沉默笑笑


我个人认为学习中庸还是有好处的。首先为人处世,不偏不奇,不得罪人,就会有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活得轻松些,压力小些,烦劳也会少些。

假如从养生的角度,我认为最好。当然是从中医这个角度来说了,中医讲阴阳平衡,是不是中庸了?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因为打破了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假如阴阳平衡了,是不是就中庸了,那样人就不会生病了。

这只是人的理想,想实现是很难的。但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是可以的,对自己对他人还是有好处的。

假如你是科研工作者或是体育健儿,工作上是不能有中庸思想的,那样你永运不会出人头地。你有中庸思想,就是在慢性自杀!

当然了,任何时候对自己的身体,保持中庸,我认为是对的。

总之,用中庸对待自己的身体保健是对的;用中庸处理日常人事关系也是对的;用中庸对待自己的事业,就要慎重了。假如你雄心勃勃,最好抛弃中庸,事业有成的概率比较大。假如你想平平淡淡过一生,中庸应该是你最好的选择你。


不信邪尹思


中庸绝不是所谓的平庸,也不要把它理解为中等程度的状态,不要最好也不要最坏,差不多就得了。

这些都不是对中庸的正确理解,而认为中庸之道将中国人教育的很平庸的观点更是可笑。中庸之道不是没有原则,不是和稀泥,不是老好人。

那么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它不同于法家的“狂者进取”,主张斗争和矛盾,也不同于道家的“狷者有所不为”的无为而治。它最求的是一种“不过”也不能“不及”的合适。

《中庸》第一章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人的情感没有迸发出来的时候,内心无所谓过分或者不及,称之为中,当发泄出来而保持恰如其分时,也可以称作中。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将中和的道理推至圆满境界,那么天下万物将各安其所,各遂其生。

所以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一种特别高级的境界,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极致的合适。

儒家中庸之道博大精深,我也只是将之前听过大佬们讲过的一些分享在此,如果题主真的喜欢中庸,那么就去读书,去研读它,理解其真正的文化精髓。


爷依旧沉默1


我本人就一直信奉中庸之道,我认为对我的生活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身条件和生活背景不一样,即使都保持中庸的生活态度未来实际情况可能也不一样,但总起来这是好事,可以尝试一段时间。

首先,不要单纯地只了解“中庸”这个词,中国古代四书里边是有《中庸》这本书的,不知道你读过没有,里面所讲的道理更丰富。如果没读过的话建议一读。

其次,如果你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不偏激不冒进的意思,信守这个原则也是好事,做人做事既不落后又不激进,过着平凡和谐的生活也挺好。我虽然信守中庸,得过利也吃过亏,原因就是脾气太急,这是我的缺点,如果能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做到中庸就非常好了。

最后,你才刚毕业,年龄不大,人生经验还不多,要根据实际情况信守原则。年轻人太保守了也不是好事,该表态的时候勇于表态,该竞争的时候勇于竞争,该拼搏的时候勇于拼搏,人生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总之,信奉中庸是挺好的事,但要灵活变通,未来的生活肯定差不了。





金亮杂谈


贤者过之,不肖着不及。中庸乃守正持规,而非不奋发进取。只要是为了守正理,存大道,就应该勇往直前,就不会泯于众人,就可以卓然而立。这之间是不矛盾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173cf8e19004e25a15fd1f9d2920480\

小虾说2018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留给重要的人,守一瓣心香赞同这一观点。形色匆匆,忙忙碌碌,是人们在当今社会奔走谋生的写照。

有句歌词说的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们渴望提高生活质量,给家人创造优越的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寄希望于努力奋斗,想通过打拼来改变现状。

社会上竞争很激烈,大多数人需要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才能换回想要的少量东西,比如,微薄的薪水,少量的钱财,和艰辛的生活。如何生存,如何生活的更好一点,成了人们的首要任务。

人们受控于生活的摆布,奔波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从早到晚,来去匆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花光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搞得身心疲惫,焦虑不堪。

为了打拼,人们把兴趣丢了,把爱好扔了,一心一意扑在事业上。时间都哪儿去了?在抱怨没有个人时间和个人空间的同时,还要照顾重要的人的生活和情绪。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留给重要的人,我认为,家人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华灯初上,一方方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的灯光,召唤着晚归的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少聚一次会,少喝一场酒,回到家里,和重要的人团聚,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温馨。

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堆积如山的文件里抽身,假日里,带着家人来一场旅行,去看山花烂漫,去看河水清澈,让家人的欢声笑语,洗去内心的疲惫和焦虑。

为了给家人创造优越的条件,人们总是把自己搞的太忙太累,一味追求物质的数量,往往会失去生活的质量,与打拼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生活的经验教会人们,要在二者之间平衡,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才能留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给重要的人。



御风一路


中庸准确说应当是中为恪守正道,庸为谨小慎微。就是恪守正道,谨小慎微。

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要一起看的,叫大中论孟。当然,也要看尚书礼记等等。这是中华传统的人乘宗教文化。

中庸是一种修行方法。当然最初的是什么?是论语和孟子,论语一定要注重仁和义和礼,孟子一定要注重义和智。什么是仁人,为何儒家极为提倡仁,甚至宋仁大兴放生,形成理学。为何儒家里面很多的”好生之德”,”仁者爱人”等等。后来的明朝心学,仁者还要戒心,仁者不应该让不仁之心占领自己。

中,性善,正义,民本,尚智,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也就是说,仁义礼智信是最初的世界观。

其他的书本中,如厚德载物,博学明志,乃至中庸,择善固执。都是具体运用的。所以看多了,有了仁义礼智信价值观,才能更好理解这些。否则你说厚德载物,为何?因为天道行仁。不仁者天地祸之等等。

所以再在这个基础上,仁德生孝,礼德生谦,义德生廉,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儒家古代故事,修桥铺路,兴建大利,救济孤寡,理论原则就是这个


师长366


中庸之道,并不是说平庸。中庸是一种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古看今,古时候的精英,官员,商人,或者贩夫走卒,绝大部分都是秉承中庸。

中庸是让我们做事规矩,本分,守法。

不要被庸这个词束缚了你自己,刚进社会肯定还没从学校的那个氛围出来,你需要快速的来适应,找出自己所追求的,或者是自己热爱的。

个人观点,写的不好,谢谢


王大大卷


人各有命,中庸是最好的,也是最稳定的,也不招惹是非,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好不差,但生活不是理想化的,是现实的,有些事,不把你逼的不偏激了不罢休,很难做到中庸!



健康管理一点通


同志们大家好!我用视频的方式回答你的问题,谢谢朋友们,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26d220875b440ef9a6a6c7ea9d85fc7\

乡野耕耘人


如果一直保持中庸意味着没有原则性,只能湮灭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