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價“羅生門”背後的2020高速收費改革

春運將至,高速收費系統勿再蹈12306當年覆轍;改革初期暫時有分歧不怕,但勿忘減稅減費初心。

本文是為今日《新京報》撰寫的社論,標題、原文有改動。

根據交通運輸部規定,2020年1月1日0時起,中國高速公路全網系統從既有收費模式切換為分段計(收)費模式,同時新費率生效,所有ETC車道、門架系統、客服系統併網運行,省界收費站正式取消。

計價“羅生門”背後的2020高速收費改革

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調整高速公路收費標準,這本來是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目標是減少擁堵、便利群眾、推動降低過路過橋費用。但剛實施沒幾天,卻已在車主群體中引發巨大爭議,甚至出現通行費“羅生門”事件。有的車主反映,同樣的路程通行費大漲,甚至遭遇天價過路費,而另外一些車主則反映通行費確實降低了。為此,交通部甚至在1月3日緊急召開會議予以回應,稱絕不允許各地藉機提高收費標準,增加貨車負擔。

收費公路制度改革,攸關民眾切身利益,民眾因痛感而有所呼喊並不令人意外,但這種呼喊到底是因為改革而引發的暫時不適,還是確確實實被傷及利益的反彈,其間差別卻非常關鍵,如果是後者,當引發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及時調整現有政策,以免有悖於改革初衷。

計價“羅生門”背後的2020高速收費改革

目前看,因高速公路收費模式切換而引發的陣痛確實存在。這既包括近日來全國高速路多地入口發生ETC識別系統故障而引發的擁堵之痛,也包括因扣費系統故障引發的天價過路費之痛。這顯示,高速公路收費模式切換不僅是一個政策變化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問題。要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就要在技術上實現對海量運行車輛的精準識別,以及對巨量收費數據的實時結算,考慮到中國之大、車輛之多,這在技術上對收費系統是一個嚴峻考驗。

事實上,當年12306運營之初,既曾有不堪海量用戶湧入而導致系統崩潰的前車之鑑,最後引入外援阿里雲技術才得以徹底解決。此次高速公路收費模式切換當認真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尤其春運客流高峰在即,一旦出現系統問題,後果巨大。

技術問題雖然會引發混亂,但終歸是陣痛。車主尤其是貨車車主真正關心的其實是新的高速通行收費標準下,他們的支出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如果新政策導致貨車車主普遍過路費用大增,那就是真正的刺痛。這其中爭議最大的是按軸收費改革。在此之前,貨車過路都是計重收費,而改革之後則變為按車型大小收費,各地收費標準以按里程加權平均的車貨總質量為重要依據制定,原則是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貨車通行費總體負擔不增加;確保同一收費車型在標準狀態下的應交通行費不大於計重收費時的費額。但一些車主在實際拿到收費單據後卻認為費用比以前增加了。

貨車車主對過路費不減反漲的抱怨反映出一種可能,即交通運輸部之前對費率調整方案的測算與實際有所出入,從而導致“兩個確保”原則沒有全部落實。這雖然僅是一種可能,但亦應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它事關減稅降費的改革初衷。從技術上而言,中國高速公路全網系統投入使用之後,有關部門已經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車主的實際通行費負擔,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對收費方案進行再調整和優化也是合理的和必須的。

綜觀本次高速收費制度改革,其實際是在減稅降費和便民利民的前提下,以高科技為特色的一次雙贏式改革,目標是全社會效率上的總體提高,這不是什麼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更不是以創收為目標。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交通運輸部門還是廣大車主之間,在利益上實際是一致的,面對分歧,交通運輸部門當積極展開深入調查研究,以真實數據為基礎,切實落實改革初衷,拿出一個確保公平合理的收費標準;而千萬車主也請保持一定寬容態度,留一些空間,不妨先讓系統“跑”起來,給真實數據一些積累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