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中國房子“爛大街”還是“搶著買”? 馬雲、王石觀點一致

不少人認為,只要買房關注房價的就是炒房者。

乍一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不少房地產專家也對此給出了闡述,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剛需買房就不應該考慮房價問題”,因為不管接下來房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剛需都需要買房,所以關注房價沒有太大意義。

5年後,中國房子“爛大街”還是“搶著買”? 馬雲、王石觀點一致

在專家的眼中,只有炒房者才具備關注房價變動的資格,因為他們買房子是為了升值,房價下跌對炒房者影響很大,意味著財產貶值了。但是,筆者認為,房價漲跌,對剛需的影響其實比炒房者影響更大,2大因素導致。

第一、房子在普通剛需家庭的財產佔比很高。根據西南財大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城市普通家庭財產中,房產佔到了60%-70%的比重,更有的家庭房產價值佔比高達80%以上。並不是說剛需家庭買的房子有很多,而是家庭總資產往往就是一套房子而已。

例如,一個剛需家庭總資產300萬元,但是250萬元是通過銀行按揭貸款購置的一套房子,那麼粗略計算(不除掉貸款部分)的話,房產在家庭總資產的比重是83.3%,比例很高。但是在炒房者家庭,一套房子的佔比往往很低。所以,只要房子稍有貶值,對剛需影響比炒房者要大得多。

剛需購房者A購置了500萬元的房子,經過5年之後,貶值到了400萬元;

炒房者B也買了一套500萬元房子,在5年之後,也貶值到400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究竟對誰的影響大?專家認為是炒房者,筆者認為是剛需。因為剛需隨便貶值一點,家庭總財產就受到很大影響。但是炒房者房子太多,縱然是整套房子貶值為零,也沒太大影響。不僅僅是數據方面,在平時生活中也能體現出來。

5年後,中國房子“爛大街”還是“搶著買”? 馬雲、王石觀點一致

第二、剛需對房子依賴度更高。剛需買房一般都是通過按揭貸款的方式實現的,整套房子400萬元,可能按揭貸款就需要280萬元,每月需要償還幾千上萬元的按揭貸款,這是炒房者和剛需最明顯的另外一個差別,如果因為房價下跌導致房子價值下降之後,會讓很多人的房產變為負資產,進而負債加大。

所以說,剛需買房,更應該關注房價變動,而不是一股腦盲目買房。進入2020年,樓市經過一次事件影響之後,很多人不知道接下來該不該買房了,特別是在房子升值與否方面舉棋不定。房價如何,關鍵是看市場供需關係,房子供大於求則房價下跌,房子供小於求則房價上漲。5年後,中國房子“爛大街”還是“搶著買”?馬雲、王石觀點一致。

5年後,中國房子“爛大街”還是“搶著買”? 馬雲、王石觀點一致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王石在在採訪中表達出了自己對我國房地產的看法,王石表示,現在是一個流動性社會,每個人都會移動,買房子容易讓人固定住,所以不建議隨便購房。對於未來的房子多還是少的問題,王石認為,房子會過剩,因為未來即便是你沒有房子,但是你的父母應該有房子,你的岳父岳母也應該有房子的,所以不用擔心沒有房子居住。

與王石表達出了相似觀點的是馬雲,他最有名的是房價如蔥的斷言,雖然已經接近3年過去了,房價依然沒有絲毫下降的跡象,甚至很多城市的房價依然保持了繼續上漲的態勢,但是人們對馬雲的這些說法依然保持濃厚興趣。畢竟馬雲不是一個說假話的人,他曾說“沒有難做的生意”“改變銀行”都得到了一一兌現。

那麼,為啥會認為房價下跌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房子越建越多,而新增人口開始下降,在供需關係的這種變化中,未來房價可能下跌。數據發現,僅僅在2017年末城鎮住房存量就達到了2.74億套,對應存量面積超過261億平方米,根據這個計算數據,城鎮戶均有房1.13套。當下商品房住宅空置超過1億套,加上小產區房和宅基地房,空置超過4億套,足夠16億人居住了。

5年後,中國房子“爛大街”還是“搶著買”? 馬雲、王石觀點一致

在住房需求端,2019年出生人口只有1465萬,同比2018年進一步出現了下降趨勢,根據最近一些年的數據走向,新增人口數呈逐年下降趨勢了。除此之外,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0.33%、老齡化率現在基本達到了18%,在幾年之後或許會突破20%。這就直接導致家庭住房擁有量增加,新增的住房需求量減少。

所以說,在5-10年後,房子“無人問津”還是“一房難求”?答案已經很明白了:過剩。王石和馬雲都大致認為房子是供大於求的,房子會多的無人問津,當大家都有住房的時候,誰還會去買房呢?炒房者到時候真的會繼續購房?未必,在沒有眾多剛需作為市場基礎的情況下,炒房也無從談起。

在2020年裡,到底應該買房還是不該買房呢?你可以留言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