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将一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美国曾将一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今年是庚子鼠年,开端略微魔幻。

天干地支六十年一个轮回。1840年庚子鼠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900年又一个庚子鼠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大爆发。美英法俄德意日等11个国家以强兵攻占北京,逼迫当时的大清朝廷签订《辛丑条约》,按4%的年息分39年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即是被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Boxer Indemnity)的“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中,俄德两国占比都超过五分之一,法国约占六分之一,英国占十分之一,日本和美国占比约十四分之一,其余各国都依次递减。

实际上这个赔款太过荒谬,以至于没几年,个别国家开始归还中国的庚子赔款。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清政府参战并且是战胜国之一。因此从一战开始,中国就终止了对德和奥的赔款支付。

1924年,苏联宣布放弃庚款的赔付,来换取中国对其政权的承认。  

美国曾将一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虽说各国将庚子赔款退回,可却并非我们理解上的转账那么简单。比如荷兰就要求,他们退还的庚款必须有65%用于水利,其余35%用于教育事业。尤其日本表面上说归还赔付款项给中国用于留学生及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可实际上非常有限,反倒是1936年后用于抗战了。

美国的文化侵略政策

当年,美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处充满着朝气和自由的气息。可以说美国是主动归还庚子赔款的,美国的这一行为,使得其余几个国家不好意思不退回庚子赔款给当时的清政府。

那么美国退还庚款当然不是因为出于仁慈。美国这一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本来是想跟美国人讨论赔款应该用黄金还是白银。但他在谈判过程中抓住美国人言语中的漏洞,利用美国人的游说传统,直接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宣扬美国应该归还中国虚高的赔款部分。

再加上当时的美国大学界要求美国政府吸引中国留学生,美国的传教士明恩溥也在总统面前宣扬可以使用庚子赔款退还的部分专门在中国开办学校,或资助留美学生

1908年,美国国会收到并通过了总统罗斯福提交的议案,确认归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并用于教育中国学生和资助留美学生。

美国曾将一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文化侵略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宗教,一个是文化。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提及要教育中国的一代年轻人,那么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会从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收到巨大的收获。他还提出“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还有比这更赤裸裸的文化侵略思想么?

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其国民十分崇尚美国,甚至在日剧中经常会出现主角的梦想是去美国,去纽约工作和生活。亚洲经济强国韩国也是如此。

甚至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日本首相对美国总统的卑躬屈膝,溜须拍马,惹人嘲笑。

作为曾经亚洲经济和文化输出最强劲的两个国家,日韩流行文化其实是某种程度上,对美国文化侵略策略的模仿。尤其是韩国,从上到下可说是举全国之力支持流行文化,造星运动,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娱乐圈来宣传整个国家。

我们当代的国家机器所推崇的一系列文化推广活动,绝对不是以控制为目的的“文化侵略”了,而是国家通过文娱活动、文化推广活动来扩大国家的影响力,提升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当然如果还能进一步达到发展国家旅游业,制造业等商业目的就更好了。

还有其他原因促使美国退回庚子赔款吗

庚子赔款的四亿五千万两是按照当时估算中国人口总共有4.5亿,每人赔一两的数额来确认的。但实际上《辛丑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才八千多万两。庚子赔款直接摧毁了清政府的财政,加速其灭亡进程。

美国曾将一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英法德意这些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目的就是侵略和剥削殖民地。而美国整个国家当年处在上升期,新兴的美国统治阶级思维活跃,目光长远。

在签订《辛丑条约》的过程中,美国便强烈要求,必须将赔偿总额限定在清政府能够偿付的范围内。其他国家只管狮子大开口,只有美国的政客们知道,如果清政府被推翻,他们就别想再拿到更多的钱!

再加上1905年,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的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这一法案直接导致中国国内的抵制美货运动,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直线下降。中国资本家群体抓住机会,奋力发展中国自己的商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气。有在华的美国资本家甚至哀叹:如果中国抵制美货持续下去,美国各个厂家可以关闭六个月了。

因此为了修复美国当时在中国的形象,恢复经济贸易,结合文化上的扩张策略,美国便自1909年起,开始退还庚子赔款。退款条件是,

前四年每年至少派遣留美学生一百人,后逐年递减,直至退款用完为止。当时为了挑选合适的留美学生,在北京的清华园设立了留美预科学校。这就是现在清华大学的前身。

美国曾将一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行为值得赞赏,却不必感恩戴德

虽然说美国退款给中国,但实际上,并不是直接退还钱物。要求中国按照《辛丑条约》规定先行赔付给美国规定的款项,然后由美国人控制这笔款项的用途。甚至到后来明文规定清华学堂的经费每月是多少,超出部分需要申领后再计利息归还。没有用完的退款,则设立清华基金,由美国外交部掌管。

有这样还钱的么!?

当年的清华园作为留美预备学校,里面的美国教员有一半以上,拿着高额薪水待遇,却会因为水平不怎么样,被学生称为“老饭桶”。学校里主要教育学生爱美国,学习背诵的都是美国历史和地理,课本上印着美国星条旗。

不得不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根基深厚。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再后来的几十年间出现了陈寅恪、王国维、钱钟书、杨振宁等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尤其是梅贻琦先生,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晚年仍为清华基金四处奔走。当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后,是梅贻琦先生赴美奔走,顶住各方压力保住了这笔基金。

由于种种原因,梅先生没能继续令清华基金能够直接资助大陆清华大学,便在台湾用这笔基金筹办了“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即为今天台湾新竹清华大学。

时至今日,每年此基金仍将盈利拨付给台湾新竹清华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