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十四部作品中,为什么有一半的作品知名度不高?

珍惜内女人


金庸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其中六部是长篇巨著,无一例外都是精品,拍摄影视剧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分别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还有六部虽然也属于长篇,但是整体水平无法跟前面六部相提并论,不过由于是金庸作品,也比较受人推崇,翻拍影视剧的次数虽然没有那么多,但起码都有几次,影响力比前面六部就要小了许多。分别是《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侠客行》《连城诀》。还有三部只能算是中短篇小说,只是写了片段化的故事,分别是《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由于篇幅短,情节单一,虽然有拍影视剧,但几乎没有再翻拍,所以知名度不高。



可以说,整个金庸武侠的质量和影响力都是按照篇幅来分类的,六部最长的也是质量最高的。如果有人对金庸原著感兴趣但是时间又不是很多,可以先看那六部最长的,其余作品看不看无所谓。抛开质量和影响力,如果单说知名度,有一部作品不能绕过,那就是《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先生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是他老人家的处女作,当时他是在报纸上连载,大获成功。这也奠定了金庸先生的创作模式和发表风格,那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相比于直接出版,依托发行量大的报纸连载作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后来金庸先生又连续创作了《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都是报纸连载的形式。特别是《射雕英雄传》,奠定了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可以这么说,就算没有其他作品,单凭一部《射雕英雄传》,金庸先生都可以位列武侠小说三大家之一。

这个时候,金庸先生开始自己创办报纸,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报》,并开始在上面连载《神雕侠侣》,从此以后,金庸武侠开始在《明报》连载,而一开始《明报》销量全部倚靠金庸武侠,后来则是互相成全,《明报》一方面发表有立场的政论,一方面发表武侠小说,在充斥花边新闻的香港报业可以算是一股清流,逐渐成长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当时很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专门购买《明报》。

有意思的是,除了《射雕英雄传》写的时候还没有明报之外,其他五部大部头的金庸作品都是在《明报》上连载的,有了这五部作品镇报,其他作品的光芒自然就被掩盖了。看书读报的人都不是傻子,哪个作品写的好,哪一部一看作者就用心了,基本上都看得出来,所以优中选精。尽管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一贯优秀,但总归也是有特别出色的,六部大部头作品脱颖而出。

到了后面,就开始了金庸剧的时代,今天的很多大牌明星早年都演过金庸剧,比如郑少秋、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等等,而且金庸剧不是只拍一部就算了,而是一拍再拍,翻拍最多的也是这六部大部头作品。比如《倚天屠龙记》,单单电视剧就有八部之多。至于83版《射雕英雄传》,作为第一部传入大陆的香港武侠剧,更是风靡大江南北,从此金庸武侠开始被大家所熟知。随后像马景涛版本的《倚天屠龙记》,吕颂贤版本的《笑傲江湖》,古天乐版本的《神雕侠侣》,黄日华版本的《天龙八部》,陈小春版本的《鹿鼎记》逐渐在内陆开播,都是风靡一时。相比于这些,其他金庸作品的武侠剧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再有就是拿电影来说,像李连杰版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李连杰林青霞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还有周星驰的《鹿鼎记》,那都是武侠电影的经典代表。相比于这些,其他金庸作品并没有什么改编成特别著名的电影作品。



要知道,看影视作品的人要远远多余看书本原著的人,影视作品的影响普及范围也远远大于文学作品。正是因为那六部作品质量高,篇幅长,可塑性好,不仅受到原著读者的推荐,也受到影视剧改编的追捧,自然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了。相比之下,其他几部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特别是那三篇中短篇,说起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它们也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呢。


一览众河小


金庸写了14部小说,热度很高、翻拍不断的无非《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射雕》三部曲等,《连城诀》的热度可就要低很多了。并不是《连城诀》写得不好,单独看《连城诀》反而是一部奇书,为什么知名度却不高呢?

前面的几部热度高,无非是拍成影视剧回报率高,即使是多次翻拍还有人看,已经转化为经典IP,热度自然居高不下。而《连城诀》拍的影视作品较少,收视率上比不了其他热门金庸剧,自然也就热度低了。《连城诀》勉强算是一部中篇小说,不足以拍成长篇电视剧!

其次《连城诀》的剧情较弱,《射雕》三部曲有宏大的历史背景,金兵侵宋、蒙古攻宋、郭靖守襄阳、张无忌抗元等,提升了这些小说的主题。而《连城诀》围绕江湖人士寻找连城诀里的宝藏,在主题上完败于其他热门金庸剧。

观众最难接受的还是尺度较大,看其他金庸剧可以看到家国情怀、泡妞撩妹等,适合下班后放松一下心情。而《连城诀》如果忠于原著的话,会看到徒弟杀师父、父亲活埋女儿、同门火并、砌墙埋人及粮尽烤尸等,不仅小孩子不宜观看,连成年人都未必能接受。

此外,《连城诀》完美游离于金庸武侠剧之外,金庸武侠剧里的设定都差不多,最强的门派是武当少林,《射雕》三部曲更是相通的。而《连城诀》里的武功、江湖门派等,与其他作品没有任何联系,没有看完其他作品接着看《连城诀》的想法。

虽然《连城诀》知名度不高,但并不妨碍这是一部奇书,其对人性的贪婪做了大量的描述。花铁干的贪生怕死,师徒三人为了《连城诀》杀师父,最后反目火并,以及最后大量江湖人士涌入寺庙夺宝,最后死于宝藏上的毒,不知道金庸在何种心境下写出这么真实的作品。


冬日过后即暖阳


金庸老爷子的十四部作品,有一半的作品知名度不高,我个人倒觉得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即使像金庸老爷子这种大佬,也不可能所有的作品都是精品,有些作品受题材,受故事篇幅,受影视化呈现来说,并不好,故部分作品知名度不高,实属正常。即使有些作品,在某个时代某一段时期,知名度很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渐渐淹没无闻,这也是很正常的发展规律。

先说一下,金庸老爷子的十四部作品,有哪些?"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个字,是网友对金庸先生笔下的14部著作的简称。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是,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几部作品在经历无数次的翻拍和经典改编、影视化呈现后,几乎成为我们50、60、70、80、90这几代人共同的经典和回忆。虽说现在可能00一代后,关注金庸、古龙的作品越来越少了,但不可否认,两位武侠大师在我们那个时代,特别是精神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匮乏的年代,人手一本金庸古龙的小说司空见惯。

在这几部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品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这几部作品,至今影视化翻拍热度还是很高的,而《鹿鼎记》由于小说中韦小宝是娶了七个老婆的,这明显和我们当前的价值观是相背的,以后的影视化呈现,如果不对这个设定进行改编,可能过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又因为涉及“反清复明”等社会制度题材,可能会被认为影响民族团结,我觉得,《鹿鼎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热度会越来越低。

前面这几部作品,大伙应该都看过,大致讲了个什么故事,我这里也不赘述了。其他几部小说或者影视化呈现,可能很多人真没看过。拿《白马啸西风》来举例。

《白马啸西风》有个很诗意的书名,是老爷子的一篇中篇小说,讲得是汉人同哈萨克人之间的情与欲的角逐。这篇小说以金银小剑三娘子上官虹和白马李三先后遇害拉开序幕,通过“吕梁三杰”追寻高昌迷宫的地图,展开了李文秀与苏普、马家骏、瓦耳拉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同时穿插了苏鲁克与盗贼汉人、瓦耳拉齐与车尔库之间的纠葛。

这部小说,名义上是武侠小说,但书中全篇其实更像一部复杂的恋情小说。由于题材上的不讨巧,可能与我们武侠迷来说,与下意识中那种: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江湖行的武侠概念不太一样。

综上所述,金庸老爷子的十四部作品,并非部部都是像“射雕三部曲”那种武侠精品佳作,作品品质、篇幅、题材以及影视化呈现上的难度和差异,也就决定了作品知名度上的高低了吧。


拯救不高兴


连城诀是一部很黑暗的小说,里面把人性描写的既真实又夸张,读起来很是压抑和悲愤,而且小说格局不大,来回来去就是梅念笙一门,血刀门,落花流水加上官府这四家的那点事,而且是金庸取材自年幼时家中的一位老仆人的真实经历,只不过那位老仆人没有男主那样练成绝世武功。

书剑恩仇录,处女座,金庸是香港第二个写武侠小说的人,他自己就说过,当时很犯难,首先要不同于旧武侠,其次还不能重复梁羽生这个第一人,但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书里书外都有浓重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子,譬如仿照水浒传的痕迹非常明显,而且该书读起来很让人气愤,因为男主用现在话说,算是一个渣男了,而且结局也不是很令读者满意。

碧血剑,早期真正的主角是从未正式出场过的夏雪宜,后来是袁崇焕,而袁承志最多是男二男三,并且袁承志的形象非常没有存在感,更没啥特色和性格,总体而言,这部小说的可看性并不高。

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都是平平无奇的小说,无论是剧情还是武功,都让人难以记忆深刻。


当兵吃粮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脍炙人口的当属《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了,翻拍次数多,流传度很广。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其实这知名度也算高的,《雪山飞狐》还把《阿Q正传》踢出了课本,胡斐也挺有名的。

《连城诀》:太黑暗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抄袭《基督山伯爵》。

《白马啸西风》:“偏不喜欢”也是名句了,不过女主把男朋友送人的情节太尴尬了。总体的武打水平太差,世界观太小,更像是个爱情寓言。

《书剑恩仇录》:早期作品真没写好,陈家洛把香香送人的情节真是气死我了。

《侠客行》:几乎是篇爽文,讲一个傻小子浑浑噩噩练成绝世神功的故事,有什么看头?

《碧血剑》:又是部早期作品,真没写好。袁承志好歹是忠烈之子,打不过清军就出国了?何铁手想当徒弟的情节也说不通。

《鸳鸯刀》:一部纯喜剧作品,闹了半天,就为了“仁者无敌”四个字?

《越女剑》:太短了,没啥看头。 总而言之,金庸的小说还是越长越好看。当然我不是黑他,他的其他小说只是相对较差而已,还是非常优秀的。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天龙八部》

《碧血剑》


《书剑恩仇录》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笑傲江湖》


《侠客行》

《鸳鸯刀》


《白马啸西风》

《连城诀》


《鹿鼎记》


职业小白谭先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给自己所著的十四部中长篇武侠小说写的一副对联,由各小说名字的首字组合而成,横批是短篇小说“越女剑”。金庸是在完成小说之后发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这样组合,遂顺口溜由此而来。金庸小说顺序顺口溜对应的作品是: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这个顺口溜并非是按照14部小说的创作顺序来排序猜得到的,不过能组合成这样一个工整对称的对联,也是十分神奇,也使得它在热爱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迷们中流传甚广。

这十四部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当属《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了,翻拍次数多,流传度很广。

前面的几部热度高,无非是拍成影视剧回报率高,即使是多次翻拍还有人看,已经转化为经典IP,热度自然居高不下。而《连城诀》拍的影视作品较少,收视率上比不了其他热门金庸剧,自然也就热度低了。《连城诀》勉强算是一部中篇小说,不足以拍成长篇电视剧!

其次《连城诀》的剧情较弱,《射雕》三部曲有宏大的历史背景,金兵侵宋、蒙古攻宋、郭靖守襄阳、张无忌抗元等,提升了这些小说的主题。而《连城诀》围绕江湖人士寻找连城诀里的宝藏,在主题上完败于其他热门金庸剧。

观众最难接受的还是尺度较大,看其他金庸剧可以看到家国情怀、泡妞撩妹等,适合下班后放松一下心情。而《连城诀》如果忠于原著的话,会看到徒弟杀师父、父亲活埋女儿、同门火并、砌墙埋人及粮尽烤尸等,不仅小孩子不宜观看,连成年人都未必能接受。

此外,《连城诀》完美游离于金庸武侠剧之外,金庸武侠剧里的设定都差不多,最强的门派是武当少林,《射雕》三部曲更是相通的。而《连城诀》里的武功、江湖门派等,与其他作品没有任何联系,没有看完其他作品接着看《连城诀》的想法。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其实这知名度也算高的,《雪山飞狐》还把《阿Q正传》踢出了课本,胡斐也挺有名的,这两部剧拍的还可以。

《白马啸西风》:“偏不喜欢”也是名句了,不过女主把男朋友送人的情节太尴尬了。总体的武打水平太差,世界观太小,更像是个爱情寓言。

《书剑恩仇录》:早期作品真没写好,陈家洛把香香送人的情节真是气死我了。

《侠客行》:几乎是篇爽文,讲一个傻小子浑浑噩噩练成绝世神功的故事,有什么看头?剧情不够。

《碧血剑》:又是部早期作品,真没写好。袁承志好歹是忠烈之子,打不过清军就出国了?何铁手想当徒弟的情节也说不通。

《鸳鸯刀》:一部纯喜剧作品,闹了半天,就为了“仁者无敌”四个字?

《越女剑》:太短了,没啥看头。






雨柠檬


对喜爱武侠小说的人来说,金庸的小说没有知名度不高这一论调!!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部部经典!!!

其实金庸一共15部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里没有收录《越女剑》,金庸自己也说过《越女剑》太短不成气候。

我记得一位研究金庸的作家总结过:

金庸小说长篇必短篇强,后期的必前期的强;

两部颠覆之作《天龙八部》&《鹿鼎记》

封神之作无疑是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两部飞狐《飞狐外传》、《雪山飞狐》次之

其他几部都算中端篇,不似长篇那么精彩和有名,但跟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比还是高出一大截!

我自己最喜欢《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喜欢到几乎能描述任何细节!

推荐一下《白马啸西风》,虽然很短但风格大不同,尤其是主角是女生,写法似抒情散文,“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这部是唯一一部很委婉以情为主的金庸武侠!


必火榜


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影视剧的传播作用。


“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应该是金庸先生十四部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几部,一共六部,这些相当于是天王巨星级别的,名字如雷贯耳。

如果再选一部凑够一半的话,比较难选,应该是在《书剑恩仇录》、《侠客行》、《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碧血剑》和《连城诀》中遴选吧。它们差不多,算是普通的一线明星,虽然也出名,但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而像《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则像是二线甚至三线明星,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不难发现一个规律,知名度最高的那些作品,无一例外都被拍摄成了影视剧,而且是被多次翻拍,像《鹿鼎记》翻拍次数最多,有八个版本。


每次翻拍,势必都会引起书迷和剧迷的讨论:哪个版本的郭靖最经典?谁的杨过最帅?怎么这个小龙女的脸像包子,那个赵敏的脸像锥子呢?

这些讨论和争议无形中又起到了再次宣传的作用,一而再,再而三。

而且,有很多人是先看了电影或者电视剧再来看原著小说的,比如我,就是先看83版电视剧射雕,后来才找小说来看的。

甚至也有人只看影视剧,不去读原著。比如那些非资深金迷,或者只爱追剧的剧迷。

这样就会造成那些没被拍成影视剧,或者翻拍次数少的作品肯定知名度就会低。

好酒也怕巷子深啊!你不拿出来吆喝,除了那些资深人士,普通的人怎么会知道呢?

更何况,知名度高的这些作品,恰恰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是最好的。世界观更大,结构更加复杂,严谨,经得起各种解读。

比如说“射雕三部曲”,从南宋末年一直写到了元末明初,时间跨度近三百年,主要人物的任务从抗金已经变成了抗元,甚至对于明朝的建立还在发挥影响。

比如说“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天龙八部,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瑰丽雄奇,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斥其中,每每读起都会深受感染。

这些恰恰是那些知名度低的作品所欠缺或力度不够的,比如说《白马啸西风》,即使其中的爱情也比较平淡,比如“仁者无敌”的《鸳鸯刀》,最后的结果让人有点儿泄气……

据说,今年又有一版《神雕侠侣》要播出,公孙止比杨过的扮相还帅……


田获三狐


公认的金庸武侠小说 ,一共是十五部,有“七上八下”之说。

十五部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联成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中不包括《越女剑》。

金庸本是报人,以写时政评论见长。当初《明报》订阅量低,生存困难。为了吸引读者,金庸开始撰写武侠小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说他每天写一段,次日发表,持续十多年。

每天写一段,次日就要发表,这样赶出来的作品,当然不可能字字珠玑。所以有“七上八下”之说。比较公认的,“射雕”三部、《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与《书剑恩仇录》是“七上”,另八部是“八下”。但是见仁见智,在下就觉得,《飞狐外传》更胜过《书剑》。


栖鸿看红楼


一半作品知名度不高,就是说有一半的知名度特别高是吧。道理很简单啊,一半的金庸小说来回的改编成电视剧。很长时间国人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视。 而《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几部作品被改编次数最多,只要智商正常,都会在电视上看过。 剩下的改编成电视剧的次数少,如《越女剑》《白马啸西风》《碧血剑》等,知名度就低一点。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头条上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老梁,马未都,高晓松是不是中国当下三大才子?恩,很简单这些人只看视频节目,以为这几个人就是中国最有文化的人了,不要说茅盾文学奖 ,他们连网络小说都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