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理解特朗普的焦虑了

我更理解特朗普的焦虑了

我更理解特朗普的焦虑了

James Hamilton,Ship


近来,不少读者问要不要维权?都是有关工作的。


居家隔离要不要维权?


岗位调整要不要维权?


工资减少要不要维权?


五花八门。


最近大家都比较难过,雇员收入减少,雇主公司停顿,都在苦熬,有利于理解共克时艰这个词,那就是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好的雇主,知道没有好雇员公司一事无成。好的雇员,知道只有好雇主更能欣赏自己价值。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非常时期,疫情全球蔓延,股市全球暴跌,中国的不少企业,已经多月没有经营活动,能撑住不倒,已经很了不起,在这个时候,他们恳求员工减点薪水,我觉得,可以理解,不违背天理人情。


减薪了,没人舒服。你当然可以维权,事实上,几乎每一件事,你都可以维权,将争端交给政府相关部门裁决。但我不建议这么做,动辄维权,已经极大束缚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候,企业靠一口气硬撑着,相关部门一介入,翻出劳动合同法,这个工资得给,那个福利不能少,企业拿不出钱,索性倒闭了事。雇员得好处了吗?收入直接挂零。社会得好处了吗?多了失业,少了税收。当然,雇主可能是最惨的,身家性命没了。政府的聪明人很多,他们早想清楚这个问题,这时候你去维权,只会得到“善意疏忽”。至少我当地方主官,一定这么做,安慰几句了事。要让我逼死企业,门都没有。


这让我想起纪录片《美国工厂》,纪录了曹德旺先生在美国投资建厂的过程。是否成立工会是叙述的主线。美国的工会权力很大,企业的经营活动,雇主与雇员的合约,都必须得到他们认可,某种程度上,工会控制了企业产权。曹德旺先生的态度很明确,如果多数员工赞同成立工会,那宁愿关闭工厂,扔掉5亿美元的投资,一时的损失好过永远被宰。


片中浓墨重彩记录了一位美国中年女工人,她因为失业一无所有,寄居在姐姐家的地下室里,曹德旺先生的美国工厂雇佣她以后,她终于有能力租公寓,开心拥有自己的空间。她是怎么对待这工作的?抱怨收入低,只要她觉得危险,就拒绝服从工作指令,然后狂热地支持成立工会。这样的美国工人不是少数,他们认为,无论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我都得爽,而工会能让我爽。


可以感觉得到,《美国工厂》的导演对曹德旺先生,对中国的制度与企业,对中国工人,带着某种偏见,有白左味。但有意思的是,看完了却会觉得中国的竞争力很强大,产业工人的水准,中国工人已胜过美国工人。片中中国工人对美国工人干活不认真,只想多拿钱,完全无法理解。而美国工人代表参观福清的福耀工厂时,对中国工人的高效、敬业、遵守纪律,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产业工人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它代表着最基本的价值观。片中一位中国工人对美国工人说:你们一天拿100美元工资,要对得起这钱,拿了钱就要做事。什么是普世价值,这就是。那些指望工会为他们拿福利的美国工人,已经理解不了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我更理解特朗普焦虑美国制造了,一旦被中国取代和超越,中国就会长期保持优势。


不过别忘了,这些美国工人的祖先,是最勇敢、最勤奋、最有尊严的拓荒者和冒险者,实践着自立与敬业,他们一点也不输现在的中国工人。而现在的美国工人,他们也以绝对多数否决了成立工会,曹德旺先生的美国工厂得以继续运行。没那么容易赢美国工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得起自己的祖先。中国工人的精神如果退化了,堕落了,也只想福利,不想干活,那么,不仅无法和美国工人竞争,还会迅速被其他国家更敬业的工人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