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小学取消班主任制改为每位老师带几名学生的类似研究生的导师制如何?

一路走过千山万水


这个问题很有趣!

作为一线老师,就来聊聊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一线老师,如果采取导师制,自然是特别好的!

一来呢,老师的工作量降低了。试想,一个班五六十人,和一个小班五六人,这能一样吗?自然不一样了!四五人的小班,就能做到专项问题专项解决。

比如说,张三语文阅读薄弱,这个时候,就可以针对张三的情况,制订具体的措施,后续也会及时跟进,根据孩子情况,是作调整,是解析方法,是心态问题……

很多时候,大班制,不是老师不想一一辅导,而是心有余力不足。试想,一个班五六十人,想都照顾到,说实话,一节课也才四十分钟,现实吗?

这到不是说一线老师找借口,而是现实情况!

如果能够变成导师制,那不仅是孩子们的福音,也是老师的幸事!

然尔,这种情况,就算到了下个世纪也实行不了!

就以目前情况来说,基本上各校都缺老师,一个班五六十人,还缺老师,还师生比例不平衡,列位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呢?

我看学校老师多得很,闲得很嘛?

这……也许您看到了,但只能说,那是极少数!您应该关注下更多学校的真实情况,老师太缺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看下孩子的课程表,看看是否全部课程都上全了,是否每一门课程都有专门的老师?

如果没上全,如果没有专门老师,那还用我再多说嘛?

就目前这种情况,都无法保证师资力量足够,谈何导师制!

不过,毕竟题主也是假设,我们就乐乐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较真!

话说,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了,估计你和我,甚至我们的孩子,已经离开了,永远地离开!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现在实行的班级授课制,还是未来会发生变化,真如题主所说的导师制,我想说,作为父母都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培养!

否则,就算是一个老师对接一个学生,只怕都无法让孩子一直优秀下去!

请看清,我说的是一直优秀下去,而不是无法优秀。

列位呢,对于这个有意思的话题,怎么看呢?


说文写作


这个想法如果能实施起来的话,对中小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

中小学班主任制和只带几个研究生的导师制,最大的区别在于,班主任一定要带很多学生。不同地区的班容量有所不同,少的只有30几个,多的竟然达到70多个。导师带的研究生相对而言,数量较少。

问题一:研究生和中小学生,谁更需要小班化管理?

导师带的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自身有一定科研能力。自己也明确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班主任带的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上学。

严格来说,根据两类人群不同特点,中小学生更需要一个老师只带几个学生。这样,老师能深度关怀到每个孩子。


问题二:师资的分配!

如果真的能这样实施,对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有一个矛盾会无法调和。因为主科老师少,中小学以语数外为主,给你家孩子分配的导师,是主课老师,还是副科老师,家长会有意见吗?

我们学校有一年,缺语数外老师做班主任。学校就请一位政治老师担任班主任。结果家长吵闹得厉害,都认为副科老师做班主任对孩子不利(其实政治也是主课)。这位新上任的班主任,压力很大。


问题三,中小学校的老师和中小学生的比例对大学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

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数据: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08亿。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有918万。假如每个老师都带学生,大概是1:23。而事实上,只有1/3不到的老师在做班主任,也就是说,班主任和学生的比例,大概是1:60左右。

导师一般少的带6、7个研究生,多的带30来个研究生博士生。

综上所述,如果需要一个老师只带几个学生,中小学生的老师数目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

所以,中小学生实施导师制,想法是很好的,实施起来是困难重重的。

您作为家长,如果中小学实施导师制,你有什么要求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绿衣黄裳99,一线老师,请关注我,您的点赞是对我的肯定;同时欢迎留言探讨。

绿衣黄裳99


如果中小学校取消班主任制度,改为由每位教师带几名学生,类似研究生博士生的导师制,这种做法现实吗,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施教,肯定要比现在的大众化、平均值、散养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的多。前提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化,和师资力量的充足。一个班30个学生,是目前的标准班额,超过这个数,则算是“大班额”。可实际上,除了乡村小学一个班十几个、二十几个人,其他包括乡镇中心校、县区及以上的城镇、城市学校,每个班的学生数,往往都是四十个以上。尤其是所谓的“名校”、私立学校、民办学校,大班额更是非常常见。

师资力量的不足,师资资源的不均衡,尤其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的缺乏,使择校成为一种共识。孟母三迁,只要家庭条件稍稍允许,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接受优质教育。村里面的孩子往乡镇中心学校奔,乡镇的学生往县城跑,县区的学生往市重点学校考,市县的学生往一二线城市奔,这种单向通道上,一直不缺乏奔跑的人。同一地区,所有的学生都挤破脑袋往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考,所谓的“几大名校”,在各个城市都是地位最高的单位和群体。西安最这两天公开的“摇号”择校,6万多学生竞争30多所学校不足1万个名额,有的学校录取率甚至达到10%以下,有的家长为了提高中签率和面试机率,短短几节课的培训费用高达三、五千,额外加重了多少负担,实际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择校的结果,使越往乡村基层,越是偏远的地区,教学力量越薄弱,教学质量越弱,学校里面的学生也越来越少,流失率逐年提升,形成了恶性循环。而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学生逐年增加,教师数量的提升,和学校硬件建设的步伐,跟不上学生的增长步伐,使得“大班额”居高不下。班主任要管理四五十名学生,而每科老师都要面对一百多个学生,如果将教师平均下来,实行小班额,一个教师带几个学生,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教师的力量远远达不到要求,一线教师每个带二十几个学生,才能将学生分配完。

现在中小学校师生比最高的是19:1,如果每名教师所带的学生超过十个以上,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教师也很难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人,这样的结果,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师生比能控制在10比1以内,再加上学校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的协助,就能很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也能有精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应该是最理想化的状态,希望随着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强,早日能够实现这种管理模式。


职言管语


1.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因为可以把所有老师都调动起来。

2.但不一定实用,因为看着都是老师,但老师和老师的能力、水平不一样,班主任需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还得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而有的老师是缺乏的,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能力管好分给他的学生。再加上近年来山村学校工资底,招到好老师难,招到能做优秀班主任的更难。

3.更好的办法是:班主任继续做班主任,但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给科任老师,每个老师负责几个问题学生,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落月筱筱


"如果中小学取消班主任制改为每位老师带几名学生的类似研究生的导师制如何"?这个设想是"高铁轨道"式的"构思巧妙"之计,但是,要修建通行"高效省力"的捷径线路,必须要有条件制约与科学合理的预算设定。假如"把所有的中小学改为每位老师带几名学生的类似研究生的导师制"。首先是人力与财力的极端妄为,因为现有的教师中达不到现实性的中小学数量分解需求,换句话说,老师的数量远远"限购于"学生的数量。而且,这种类似于"研究生的模式"是一种极其违背"教育理念"的极端行为,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层面与所谓的"研究生级别"完全是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研究生可以"断奶喂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