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酥鍋篇

博山酥鍋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故菜名定為“蘇鍋”。又因此菜用醋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蘇”“酥”諧音,遂改名為“酥鍋菜”。由於酥鍋菜用料廣泛,食用方便,香酥可口,再加易學好做,以至廣為流傳,酥鍋的原料主要有白菜、藕、海帶、凍豆腐、雞、鴨、肉、魚、排骨、豬蹄等,須依次分層擺放,調料有醋(使原料酥爛)、糖(中和諸料之味)、黃酒(除腥臊)以及香油、醬油、鹽、蔥、姜、八角、花椒等。製做時先用急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燒至肉魚骨刺酥爛為止。離火涼透後,隨吃隨取。

鄉味-酥鍋篇


作為山東淄博土著,酥鍋是小時候過年必備佳餚,有的家庭過年時候會去超市買來正宗的博山酥鍋待客,而像我母親則偏愛自己做。雖是博山區特產,但是在故鄉周村區,很多家庭亦會在過年時候親自做一鍋酥鍋,此時的酥鍋已略帶周村風味,自家用大鍋煮半宿,甜味較少,也不如超市賣的酥爛,但也是小孩子百吃不厭的鄉味。剛煮出來的酥鍋香味撲鼻,一端出來瀰漫整個房間。母親喜歡放置豆腐頁(滷豆腐切成8mm厚度左右的片狀,放置油鍋炸至金黃)於其中,剛充滿醬香味的豆腐頁又浸滿肉香,唇齒留香,我一個人一次能吃一盤。大部分用來待客的酥鍋是放涼後切好裝盤的,海帶、藕、豆腐頁被切成5mm-1cm的絲狀,不及江浙一帶菜餚的精緻,卻充滿魯菜的味道。作為山東出生的孩子,每每看到這種醬色就充滿食慾。要問魯菜精華是什麼,自認為醬油是魯菜的真愛。


鄉味-酥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