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馬謖,諸葛亮曾經深加器異,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很不幸,街亭一戰,馬謖對上魏國名將張邰,進退失據,壞了諸葛亮準備幾年的北伐大計。馬謖是諸葛亮看走眼的第一人。諸葛亮看走眼的不止馬謖,還有一個人,巧合的是這個人與《慶餘年》中的一個人物同名同姓。

這個人是誰呢?郭攸之。

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慶餘年》這部劇中的郭攸之是南慶的禮部尚書,位高權重,老謀深算。他有一個不爭氣的孩子郭寶坤。當他勾陷範閒之時,大家覺得這是一個標準的壞人。當他被抓下獄時,他對兒子郭寶坤說你要上書,上奏與我撇開關係,言辭一定要能有多毒就有多毒、能有多狠就有多很狠!唯有如此,你才能活下來!這一幕又震憾好多人,有人說這是一個偉岸的父親。

所以每一個人都很立體的,這或許是《慶餘年》魅力所在吧。

三國中的郭攸之又是怎麼樣子的呢?和《慶餘年》中的郭攸之像嗎?

郭攸之是南陽人,字演長,陳壽寫的《三國志》中沒有專門給他列傳,關於他的記載也很少,但並不代表他不重要,因為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高,是諸葛亮十分器重之人。

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北伐前,寫過著名的《出師表》給劉禪,裡面就提到郭攸之。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諸葛亮希望劉禪可以信任這些人。

費禕是江夏人,蔣琬接了諸葛亮的班,費禕接了蔣琬的班。

群僚於數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載,由是眾人莫不易觀。——《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

諸葛亮南征回來之時,大家都去迎接,結果諸葛亮讓費禕同坐,這顯然是一個隱性的提拔。南征之後不久就是北伐,從時間節點上看的確顯示諸葛亮早有計劃。諸葛亮對費禕如此,那麼對其他二位必然也不差。

董允為人很剛正,劉禪很怕董允,諸葛亮重視董允就是因為他的剛正。

慮後主富於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董允很負責,負責到什麼程度?

自祗之有寵,後主追怨允日深——《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後來的尚書令是陳祗,他是董允的繼任者,他專門拍劉禪馬屁,劉禪很受用。越受用,越覺得當年董允管自己太嚴格了,最後想想就只剩下恨了,有些類似明神宗朱翊鈞恨張居正一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禪想弄幾個美女來充實後宮,董允說不行,天子的后妃就十二個,你已經達標了,不能再超過。最後劉禪只能放棄。

既然郭攸之能和費禕、董允並列,才能就算弱一些,也不會弱到哪裡去。中國人歷來講究排名,郭攸之排在費禕、董允之前,在諸葛亮上《出師表》時,郭攸之或許更被諸葛亮重視,也或者當時的官位郭攸之要比費禕、董允還高。

為什麼諸葛亮看好的三個青年才俊,偏偏只有郭攸之連個列傳也沒有,好象從歷史中消失掉呢?

我們還找到一條信息,關於郭攸之的,記載在廖立傳中。廖立的評價就沒有像諸葛亮這麼高,甚至是直接貶低了。

廖立又是誰?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這句話是諸葛亮說的,諸葛亮將廖立與龐統並列,龐統的實力不用說,大家都清楚,和龐統並列的廖立的能力大家應該心中有個數了。

廖立也覺得自己除了不如諸葛亮,比其他人都強,這是一個有才有傲氣之人。

偏偏這傢伙很在意官位,諸葛亮主政之後,廖立覺得沒有得到自己心中想要的官位,就開始發牢騷,批評諸葛亮的用人。

這個時候,他點到了郭攸之。

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他既然拿郭攸之作為靶子,說明當時郭攸之的確很受諸葛亮的器重,不然的話也不會單獨拉他出來點名,作為諸葛亮用人失策的證據。

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不得不佩服廖立之識人,他沒有點董允,費禕二個,此二人有大用,郭攸之的確沒有大用,幹不成大事,從人者耳或許就是郭攸之最致命的問題。

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對郭攸之來了一次神補刀。這段記載在董允的傳記中。

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郭攸之性格和順,估計就像個老好人,所以只是一個充數的。陳壽和郭攸之時代相近,所以陳壽的觀點是相當有說服力的。當時郭攸之和董允二人一起負責宮中之事,很快宮中大小事務都由董允專制處理,他反而成旁觀者。有可能當時董允與郭攸之爭權,郭攸之落敗,因為董允的父親董和是一個連諸葛亮都佩服的不得了的人物,在巴蜀之地根基很深。

也有可能是他遇事無法決斷,慢慢權力就移到董允一人身上。

總之不管什麼原因,郭攸之在與董允的競爭中完全失敗了。

他是除馬謖外,諸葛亮第2個看走眼的,與《慶餘年》一人物同名同姓

從性格角度來說郭攸之的確沒有優勢。

費禕的長處是人際關係,他可以搞定所有人,出使東吳可以與孫權結成朋友,蜀漢內部能將楊儀與魏延兩個水火不融之人維持在諸葛亮帳下共同效力,與劉禪結成兒子親家,長女是太子妃。

董允勝在剛正,把劉禪管的想幹壞事的念頭都沒有。

郭攸之有什麼?除了溫順似乎找不出其他,但是在官場溫順似乎不太合適居高位。

所以諸葛亮看中郭攸之或許與他是南陽人有關係,因為諸葛亮曾經隱居南陽。這樣看來,郭攸之應該是除馬謖之外,諸葛亮第二個看走眼的人。

至於最後是被諸葛亮棄用,還是慢慢被劉禪冷落就不得而知了,似乎知常容只找到三條相關信息。

那麼郭攸之與《慶餘年》中的郭攸之是否有某種關聯,那隻能問作者貓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