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評《三國演義》:馬謖受諸葛亮賞識,爲何劉備偏偏不重用馬謖?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裡最聰明的人,沒有之一,竟然諸葛亮這麼厲害,他手底下的門生也不會太弱吧!馬謖就是諸葛亮最得意的門生之一了,馬謖是一個很博學的人,談起兵法時講的頭頭是道,除了諸葛亮外,也算是蜀國最厲害的謀臣了,按說馬謖又受諸葛亮的賞識,再加上自習的才華,應該會得到劉備的賞識和重用,可為何沒有呢?

趣評《三國演義》:馬謖受諸葛亮賞識,為何劉備偏偏不重用馬謖?

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臨終前對諸葛亮說:先生雖重視馬謖,但是萬萬不能重用他,就算要用也要仔細觀察,劉備說的很對,馬謖的確是一個紙上談兵之輩,後來馬謖失街亭也證實了這一點,劉備看出了馬謖的不可靠,但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呢?馬謖不受重用原因應該在他自己身上吧!

趣評《三國演義》:馬謖受諸葛亮賞識,為何劉備偏偏不重用馬謖?

首先,馬謖是有些才華,不過也都是紙上談兵,說的大多數都是無用的廢話和空話,劉備的天下是他一手打下來的,所以劉備是一個實幹家,他只會重視那些有真實才幹人而不是靠一張嘴的人才,馬謖的紙上談兵只會讓劉備感到反感,就想當初徐庶投靠劉備一樣,劉備開始也不相信,後來徐庶獻計幫助劉備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才得到了劉備的重視。馬謖你再有才華也應該拿點戰績給劉備看看啊!

趣評《三國演義》:馬謖受諸葛亮賞識,為何劉備偏偏不重用馬謖?

此外,馬謖仗著自己的才華是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被派去守蜀國的咽喉要到街亭,諸葛亮吩咐馬謖要沿河紮營,可是馬謖確認為山地險阻,敵軍無法攻上來是最好的營地,當王平勸阻他時,他還不聽,被司馬懿找到破綻封掉了下山的路,讓蜀軍無水可用,最終落了個全軍覆滅的下場。馬謖的目中無人,自高自大也是劉備生前就注意到的,就憑這點劉備也不敢任用馬謖。

趣評《三國演義》:馬謖受諸葛亮賞識,為何劉備偏偏不重用馬謖?

最後,這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馬謖是諸葛亮的門生,所以他跟諸葛亮走的很近很近,兩個有才華的人走到一起會讓劉備感到害怕,諸葛亮的智慧已經夠嚇人了,馬謖雖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傢伙,但是也算一個有才華的人。自古以來,大臣奪位的事情屢見不鮮,而劉備的天下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劉備怕重用馬謖再加上諸葛亮,萬一他們要犯上作亂,自己也沒有阻止,劉備是一個聰明人,他才不想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馬謖雖然有才,但始終得不到重用。雖然有劉備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還是在馬謖自己身上。在生活中,我們也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但是再有才華也要拿出行動來證明,這才是最實在的,不然下場就會和馬謖一樣,空有才華卻不受重用,這是最令人可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