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細思極恐的諸葛亮謀略

空城計作為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橋段在這部電視劇中也有所體現,雖然相關材料在史書上並沒有任何印證。但是大家還是寧願相信有這一段的存在,而且對於雙方主帥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心理狀態都有所把握。當然電視劇中為了突出司馬懿的不可動搖性對其他武將的能力都有所打壓。而真實的歷史中卻是司馬懿憑藉著掌握兵權一步步擴大士族和自己的影響力,再加上曹氏國主均不長壽,才導致司馬懿的一家獨大。其實司馬懿沒什麼可吹的,電視劇中也說天下九州魏佔六,蜀只有一,雙方的力量原本就不對比,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科技加成,蜀伐魏明顯就是天荒夜譚。

大熱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細思極恐的諸葛亮謀略

其實筆者對於諸葛亮還是很佩服的,可能是上學時熟讀出師表的緣故,也可能是對中國”智聖“的尊敬,但同時也有很多困惑,比方說諸葛亮能算出自己生命結束的時刻,竟然算不出關羽會大意失掉荊州,也算不出馬謖會大意失街亭。這真的是諸葛亮的智謀不夠嗎?還是說人算不如天算,天要亡蜀!這次看電視劇突然有了新的感悟,或許是電視劇想要表達的,也或許只是一點靈光閃現。對與不對留給大家討論!

大熱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細思極恐的諸葛亮謀略

先從空城計這一段說起,空城計中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有愛民的”弱點“,所以篤定諸葛亮一定會掩護三郡百姓撤退。這一點他的確看透了諸葛亮,賭對了位置。諸葛亮在知道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兵行險招使出了此招”空城計“。說句題外話,此計被收錄在三十六計敗戰計中,有很多軍事發燒友很喜歡這個計謀,但是這個計謀相信任何一個軍事統領都不喜歡,如果運作局勢到了要用空城計的時候,基本上也大勢已去。迴歸話題,諸葛亮用此計的原因是看透了司馬懿在魏國的尷尬境地。導演大概怕觀眾看不懂,特意加了一段心理對話的內容,諸葛亮上來就和司馬懿討論魏國的形式,也看透了司馬懿作為一個父親,對家庭的看重。電視劇中還特意表現了諸葛亮溼透後背的鏡頭,表示智聖也很虛,很慌張。

大熱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細思極恐的諸葛亮謀略

至於哪一段讓筆者細思極恐呢?現在就為各位解開謎底。空城計發生的背景是因為馬謖大意失了街亭,斷了糧道。而馬謖失街亭的原因是諸葛亮讓他去守街亭。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馬謖其實和諸葛亮關係很近,司馬懿也說馬謖是諸葛亮的乾兒子似得角色。記得諸葛亮問誰願意守街亭時,魏延是毛遂自薦的,諸葛亮沒同意,然後轉身看馬謖,馬謖這才站出來表示自己去。如果說諸葛亮”舉賢不避親“覺得守街亭比較容易,而且諸葛亮自己也說守住街亭記一等功,讓馬謖撈點政治資本,似乎也說得通。但是諸葛亮又通過語言誘導馬謖簽了軍令狀,而且再三囑託馬謖當道紮營。等馬謖那邊都已經打起來了,諸葛亮又說我再三囑託恐怕讓他”逆反“心理發作,難道馬謖一直在諸葛亮身邊諸葛亮就不清楚馬謖的性格嗎?如果不是這樣,難道諸葛亮故意坑隊友,送馬謖人頭對他有什麼好處?想想還真是有可能這樣,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大熱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細思極恐的諸葛亮謀略

看電視劇中表現,馬謖對自己頗為自信,很有指點江山的意思。諸葛亮似乎也只能稍稍壓制住他,對於別人恐怕他不會信服,用一個詞可以概括他”自大“。看歷史記錄,馬謖是劉備入蜀之前就跟著劉備了,算是老資格。對於這種人諸葛亮肯定不能無故棄之不用,但是又太清楚他的本事難堪大任。恰在此時另一個人走入諸葛亮視線,那就是姜維。電視劇中演的也很有趣,馬謖剛走,姜維就獲得了更多的鏡頭。朱元璋建國之初殺功臣,兒子朱標很反對,朱元璋就給他一個帶刺的木棍讓他拿起來,朱元璋說我是為你除掉刺啊!諸葛亮是不是也是為姜維鋪一下道路呢?

大熱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細思極恐的諸葛亮謀略

如果上面的觀點您能認同,那我們再看另一個似曾相識的一幕。關羽大意失荊州,電視劇中沒演,但是筆者在以前看三國演藝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惋惜劉關張三兄弟死的太快,創業三兄弟一去,諸葛亮自然成了老大。三國演藝中詳細的內容筆者已經記不清了,也沒有因為寫這篇文章而特意回查書籍。不過記得特別清楚的是,諸葛亮也是力薦關羽守荊州,而且對於他也是百般囑託。事實證明諸葛亮看人很準,囑託的事情全部得到印證,如果只是證明了諸葛亮智商之高,那為什麼明明知道他性格的弱點,反而期待他不犯,而不是找個更合適的人?就像討厭吸菸反而找個煙鬼,期待他戒菸;討厭花花公子,反而找個花心人期待他浪子回頭。

當然這麼想來確實”細思極恐“但也確實很陰暗,而且資料來源也不過是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的片面,不能作數。大家當作戲話姑且一聽,且不要放在心上。電視劇本身還是相當經常,既沒有在劇中突然加入什麼各種廣告,讓觀眾跳戲,也沒有比較尬的演員。大家認真完成的一部好作品本身就應該值得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