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一說三國很多人最崇拜的一定還是那一個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即使沒有《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出現諸葛亮神化的腳步依然是阻擋不了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這些詞彷彿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試問不用一兵一卒拿著一把琴就可以嚇退百萬大軍的歷史除了他誰還能做到?但終究是人無完人,儘管是鞠躬盡瘁,但身為凡夫俗子的他怎能不犯錯誤?若提起諸葛亮一生中最失敗的下半生,應該都是從他第一次北伐戰爭開始。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諸葛亮的北伐雖然說是準備充分,但是究其根源他之所以願意用自己這已經年過半百的身子帶兵出征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那一點不甘,不甘自己英明一世居然攻破不了曹魏,不甘自己追隨的主公在去世之前都沒有看到統一天下的局面。他想延續自己前半生的輝煌,想為這個國家做點兒實事兒。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但是剛剛建立幾年的國家從財力物力上來講根本不可能,戰爭是一個急劇消耗財力物力的事情,這個新建立的國家還不足以他去攻打相對富庶的曹魏。從人心上來講,經歷了多年戰事的百姓都渴望平靜。諸葛亮的這一戰註定是失敗的。而他前後幾次的北伐戰爭都以失敗告終與第一次北伐戰爭中的失敗離不開關係,第一次的失敗造就了他內心中的慌恐,所以在以後每一次戰爭中他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決策失誤點。

對自己北伐戰爭的第一戰諸葛亮也是非常重視的,那他如此重視的第一戰究竟是哪個地方出現了錯誤,導致他日後一蹶不振次次失敗?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說到底錯就錯在了諸葛亮事必躬親這件事上,也錯在了他前半生的輝煌上,以至於他相信自己是一個神通廣大的人不會出現任何的錯誤,憑著自己以往的經驗選擇鎮守街亭的將領時犯了嚴重的錯誤,他選了一個最不合適的人——馬謖。戰場上風雲莫測,人也是一樣,他的敵人在他的手下失敗過一次之後怎麼還會失敗第二次呢?他用同樣的方法去對付同一個人結局肯定是可想而知。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因為建國初年各國都在努力搞好自己的經濟建設,曹魏和蜀漢之間也沒有什麼戰事,兩方相安無事但誰都在憋著一股勁兒,就看誰先對對方發動攻勢。諸葛亮抓準時機帶領軍隊親自出徵北上討曹。魏明帝雖然也憋著一股勁兒想要和蜀漢幹一場架,但是他當時最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東吳身上,當時正在與東吳打仗,還來不及把自己的眼光從東吳挪到蜀漢的身上。諸葛亮就是抓住了這個時機帶領大兵北上一舉拿下了曹魏的兩個郡。這可嚇壞了魏明帝立馬御駕親征到了長安指揮戰事,張郃作為主將。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當時諸葛亮看重的是隴右五郡,曹魏當然也看得出他的目的,張郃出征主要就是帶著援兵增援隴右五郡,這個時候諸葛亮只要以主要兵力攻打上邽,隴右五郡就唾手可得。而防止張郃帶兵援助隴右五郡一定要守住街亭,街亭是唯一一個關卡,這個時候選擇誰來鎮守街亭是諸葛亮最頭疼的事。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諸葛亮自認為與張郃交戰過多次,深知他的帶兵打仗的方法覺得只要選派一個合適的人就可以輕而易舉拖延住時間。此時的馬謖是一個從來沒有立過軍功的人,諸葛亮想讓他藉此機會立一個軍功,就把馬謖派到了街亭。其實從馬謖沒有立過軍功這一點來看他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什麼實戰經驗的人,諸葛亮把他派到此處簡直就是大錯特錯。結局可想而知,因為馬謖的失敗導致諸葛亮這一次北伐戰爭失敗,以草草收場結束。

馬謖、姜維做不了的他能做,諸葛亮手下唯有他能守住街亭

諸葛亮這麼一個聰明的人都會用錯人,那究竟誰更適合鎮守接聽這個任務呢?小編認為魏延是最適合的一個。首先魏延是蜀漢中除了諸葛亮的第二掌門人,他的資歷是夠的。第二,在蜀漢建立之後之所以能夠與曹魏分庭抗禮。也離不開他的功勞,他在邊疆擔任主將鎮守有功,自己獨創的一套鎮守方法更是讓曹魏在這麼多年裡都沒有攻破過蜀漢一次。而諸葛亮在北伐戰爭中僅僅是把這樣的一個大人物給馬謖當了一個陪襯,這才是最大的失誤之處。若諸葛亮在這個地方用對了人北伐戰爭,也許就不會失敗,諸葛亮的後半生也許就不會如此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