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誇讚的向寵,為何始終都默默無聞呢?

諸葛亮用人失察的例子比較多,有名的就有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在亂世之中用人,已然擺脫不了當時已經深入人心的世家觀念。不知諸葛亮是因為明知北伐中原不可為而故意做的人事安排如此,還是他本人的人才觀的問題,在蜀漢,諸葛亮不用能人,不用猛人,不用狠人,翩翩君子,道德文章,如果再能面如冠玉,最是能讓他感到心曠神怡。

諸葛亮誇讚的向寵,為何始終都默默無聞呢?

這也是人之常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諸葛亮本身就是辯才無礙之士,當初在東吳舌戰群儒,成為一時佳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諸葛亮對人才的看法,與曹操截然不同,不是唯才是舉,看的更多的,是其忠誠本分。

蜀漢朝廷裡後期的猛人魏延是碩果僅存的猛將,此人也有心建功立業,但是諸葛亮不知何故,就是不肯重用。《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諸葛亮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第一次見魏延時,就有意施威,要殺魏延的頭。

諸葛亮誇讚的向寵,為何始終都默默無聞呢?

馬謖呢,劉備說此人不可大用。但是諸葛亮與他討論問題很入心,覺得此人能力很強,就只差個機會而已,就讓一個只有理論的人帶兵上陣了。不出意外,蜀漢軍隊打了敗仗,馬謖和諸葛丞相都沒撈著好。

說到向寵,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推薦道: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意思是,將軍向寵這個人,我看過了,品性良好,軍事業務能力強,先帝時就說他有能力,所以我們都推舉他當都督。

諸葛亮在這裡,把品性當做前提條件。其所聲稱的軍事業務能力強,只是在夷陵之戰中,向寵的部隊沒有受到損失,在其他的傳記裡並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戰例。

因此,雖然不能據此就說向寵此人是華而不實,繡花枕頭,但其事業不彰,尤其是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時,也未見有記載,說明其人更多是後勤人才。之所以能在夷陵之戰中沒有受到損失,大約也是因為排兵時靠後,火燒聯營時,事前已做準備了。

在240年,因為有蠻夷作亂,向將軍帶兵平亂,結果戰死陣前,軍士拼命搶回遺體,也可算是英年早逝。

諸葛亮誇讚的向寵,為何始終都默默無聞呢?

南宋章如愚說:

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淩統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於治國,費禕、董允之志慮忠純,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傑也。

曹魏和吳國的評價都有算無遺策,兵威之語,而蜀漢這邊是“志慮忠純”,“性行均淑”,守成尚可,開拓畢竟不足。不知是諸葛丞相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蜀漢後期開拓人才僅姜維堪任,其餘不過尸位素餐而已。

大約也是天亡其國,其勢然也,亦非人謀所能改。以伯約之才智,亦困守沓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