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潮汕古村:揭陽“西洋郭”村


揭陽“西洋郭”村


西洋俯拍全貌

探訪潮汕古村:揭陽“西洋郭”村


  揭陽榕城區仙橋美西西洋經濟聯合社,因全村皆為郭姓,外人俗稱之為“西洋郭”,以示區別於其他用“西洋”命名的村落。改革開放之後,西洋郭(下稱西洋)以敢闖敢幹、經濟發達而遠近聞名。而鮮為人知的是,在經濟光環的背後,西洋境內還隱藏著厚實的歷史文化遺存和相關值得探究的歷史迷結。西洋的歷史文化遺存,最主要的部分集中體現在其保存完整的古村建築,這片歷經元、明、清、民國等各個時期建成的古民居建築群,至今沒有一間被改建成新式樓房,仍然保留著傳統的風貌和韻味,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欣賞價值。
考究有序的村寨建築
西洋玉浦公廳

探訪潮汕古村:揭陽“西洋郭”村


  以潮汕傳統民居建築而言,西洋有老寨和新寨兩座建築群。老寨為西洋始祖玉浦公創居西洋後開始營建,後來他的後裔逐步擴建並在寨東側增建兩排從厝;新寨為新中國成立後郭氏族人共同規劃擴建。目前村中祠廳、古民居建築裝飾保存基本完整,傳統的石雕、金漆木雕等工藝精湛。
  老寨以玉浦公廳為中心,原佈局為三壁連三排兩火巷兼從厝加後包,後來在寨東側增建郭氏允祖祠等祠廳及兩排巷厝。玉浦公廳為潮汕傳統拋獅建築,五開間三進兩天井建築格局,外大門型制獨特,為四柱半月門額三山門仿歐式建築,正門匾書“汾陽世家”。玉浦公廳外大門原為傳統的凹肚門樓建築,古時有地師稱西洋地理為蟹地,而且此“蟹”為“隱塗蟹”,玉浦公廳被視為蟹嘴,廳門不宜對外開放,故而郭氏族人原來只從老寨左右火巷進出。1958年,玉浦公廳被開闢成公共食堂(俗稱公社化食堂)時,新時代的地師稱時局已變,廳門應該開放,而且要建得更加高大,遂將廳門改建成現在這一型制並對外開放。廳門改建後,西洋財丁更加興旺,百業俱興,因而其型制一直保留至今,成了西洋與眾不同的標誌性建築,同時應該也是潮汕傳統祠廳建築中的獨特個例。


  郭氏允祖祠位於玉浦公廳東側,是為紀念西洋郭氏八世祖郭允旭而營建的家祠,明代建築,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建築格局,左右開龍虎門,堂匾懸鼎新堂,梁載木雕精工巧制,人物走獸,花鳥蟲魚栩栩如生,保存至今十分完好。
  此外老寨中還保留有紀業祖廳、春福祖廳、文海祖廳、文榮祖廳、文生祖廳等祠廳建築,其他民居建築、巷道等物質遺產保存完好,歷史文化印記可親可近,韻味猶存。
  新寨連接在老寨後方,中間隔一大陽埕,左右開兩寨門,整體仿老寨佈局營建,但規模更加宏大。
玄而帶趣的自然環境
  西洋古村落坐北向南,後以黃岐山為屏,前以觀音座蓮山為案,左砂為龜山,右砂為紫陌山。而從地理方位來說,西洋屬仙橋安字片區(地名古稱為揭陽浮嶼)的中心地帶,同時處於周邊高美黃、槎橋楊、籃兜鄭、頂六吳四大氏族聚居地的軸心,古時有地師稱西洋為這一片區中的一粒大滾珠,滾珠正常滑動則周邊四輪齊驅,這或許正是西洋這個相對來說的小村自古至今能與周邊四大村和諧共處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洋古時四面環水,而且有內環水和外環水,有“雙重水神”之稱。改革開放之後,屬於外村地界的水系大多已被填埋建成廠房鋪屋或道路,而屬於西洋地界的水系則仍然保留著西面水渠,古寨南面的內溪(被建成西洋老寨的風水池)和外溪中屬於西洋部分的水面。外溪匯聚周邊鄉村水源,流經西洋寨前溪之後過槎橋由壇嘴水閘匯入榕江南河。對於自然界來說,溪河湖泊溝渠對於美化環境,潤澤土地,調節氣候,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處於寸土寸金的地帶,西洋至今還能守住難得的一片綠洲和彌足珍貴的內陸水系,這無疑也是該村一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走進西洋古村,除了領略古樸典雅的村寨建築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之外,還能夠聆聽一個個富於傳奇色彩和值得探究的史事傳說。
三山國王夫人的傳說
  西洋村與潮汕各地的村落一樣,村中建有多座宮廟供奉不同的神仙佛祖,其中以國王古廟規模最大。國王古廟位於村東側,坐北向南,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建築格局,中廳供奉三山國王神和三位國王夫人,左偏殿供奉大峰祖師,右偏殿供奉關聖帝君。關於國王古廟,當地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相傳在明末清初時期,西洋一鄰村到榕城觀音仔街為其村的三山國王塑制夫人像,像成迎請當天,當將近西洋三山國王廟地界時,突然間電閃雷鳴,大雨頃刻而至,迎神隊伍為了不讓雕刻裝扮一新的神像被淋溼,只好到西洋國王廟內避雨。奇怪的是,當雨過天晴,他們準備離開時,三尊國王夫人卻怎麼抬也抬不動,主事者從村裡增派幾十名村民前往幫忙,折騰了大半天還是抬不動。這時,本村的“箕童”出箕,告知村民說:“國王夫人已經決定留在西洋國王古廟,你們不能把她們抬回來了。”大家都覺得神異,請回國王夫人神像也只好就此作罷。
  時至今日,某鄰村的三山國王廟仍沒有國王夫人,而西洋三山國王夫人的傳說也成了民間的一則趣談。

尚待探究的雙伯公宮
西洋西伯公

探訪潮汕古村:揭陽“西洋郭”村


西洋東伯公

探訪潮汕古村:揭陽“西洋郭”村


  在潮汕地區,一般一個村寨只建一座伯公宮,而西洋村在老寨埕頭東西兩側卻各建有一座伯公宮,東伯公宮供奉福德老爺,西伯公宮供奉感天大帝。
  在中國的神仙故事中,黃飛虎被敕封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為五嶽之首,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潮汕人稱之為福德老爺;感天大帝許遜是晉代著名道士,為道教四大仙師之一,俗稱伯爺、伯公、老伯公等。一個村子建有兩座伯公宮,這在本地區尚屬罕見,那麼西洋村為什麼要建兩座伯公宮呢?據西洋族人介紹,他們村的雙伯公宮建築自古至今一直如是,至於古人建雙伯公的原因卻沒有流傳下來。筆者走訪中瞭解到,西洋地理稱蟹地,玉浦公廳外大門被視為蟹嘴,寨前風水池兩側的綠地仿似兩個天然的大蟹腳,而池邊連接陽埕一側還人為地築制兩小片稜形水泥墩,仿似兩柄蟹刺。俯觀西洋全貌,蟹之形狀雖儼然,但尚缺蟹眼,那麼寨中的雙伯公是否就是代表蟹的眼睛呢?如然,則屬“畫蟹點睛”,有雙伯公宮的建築,西洋蟹地方能真正成為一塊“活地”,也是西洋罕見而獨特的另一地理標誌。交流中筆者的這一疑問得到了郭氏族人的認可,也令他們倍感意外和高興,畢竟對寨中雙伯公的歷史含義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不知此論是否符合常理,有待賢者繼續探究。


玉浦公何時創居西洋
  據《汾陽郭氏西洋族譜》(2000年郭川培等重編)記載及西洋族人介紹,宋祥興二年(1279年),西洋始祖玉浦公由祖籍地福建省興化府(今莆田市)待九巷入潮為官,開始時暫居榕城東門,後擇地落籍西洋裡,但何年創居西洋則沒有明確的記載。走訪中,西洋受訪的族人都認為他們村是宋代開始創建,而且以“宋祥興二年”為創村時間計算相傳。但筆者認為,這一問題還有待考究。因為如果宋祥興二年(1279年)為玉浦公入潮的準確時間的話,那麼元世祖忽必烈正好在這一年統一全國,也是中國歷史紀年表中元代的開紀之年(元:1279—1368年);而西洋族人還稱玉浦公入潮之後先居“榕城東門”,後再擇地“落籍西洋裡”,如果此傳可信的話,那麼這個過程少則需要一二年,多則要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不管如何,這個時間段都屬於元代。同時《汾陽郭氏西洋族譜》還記載,玉浦公創居西洋後,其長房誠昌公留居西洋,二房誠然公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移居潮陽,創潮美、岐頭、仙坡、小西洋等四村;元至正八年(1348年),誠昌公長房和二房移居炮臺下潮。譜中記載的這兩個時間正處於元代的中期和中後期,據此可以初步確定玉浦公是在元初創居西洋而非宋代。

  另外西洋族人介紹,他們的始祖玉浦公創居西洋之前,已有槎橋楊氏族人在此居住,後來楊氏外遷另創東洋,玉浦公出資購買楊氏地產,為紀念曾為友鄰的一段因緣,玉浦公遂將創居地命名“西洋”。筆者查校《槎橋楊氏世系族譜》(民國十五年楊鶴齡續抄本),其中“合族分創”部分有這樣兩則記載:“宋始祖原創東洋:宋中順大夫公之子大流公於神宗熙寧七年甲寅年卜居於此。”“西洋:九世祖世奇公元孫嘉為公因變亂移居溝美。”據此可知,“神宗熙寧七年”即公元1074年,為北宋的中後期:“九世祖世奇公元孫嘉為公”中的“元孫”即“第五代孫”,也就是說“嘉為公”為槎橋楊氏第十三世祖。校閱楊氏族譜可知,槎橋第十三世祖“嘉”字輩處於元代中期,在此期間原居西洋的楊嘉為才因“變亂”移居“溝美”。
  綜上所述筆者推斷:“西洋”應為槎橋楊氏支系楊嘉為家族創居之後所命村名,因其始祖創居地命名“東洋”,支系外創之地正好位於其西面,一“東”一“西”遙相呼應以示世系相承自有其合理性;西洋郭氏玉浦公於元初創居西洋,期間與楊氏同處一地應有幾十年時間之久;元朝中後期楊氏外遷另創他地,而非創居東洋;玉浦公購得楊氏地產後自成一族,同時沿用“西洋”村名,而非創居之後才有“西洋”之稱,這與揭西錢坑錢氏外遷而林氏仍用“錢家寨”直至後來簡稱成“錢坑”道理相同。以上推斷僅僅停留在有限的史料基礎上,是否與史實相符也仍有待考究。

  走進西洋古村,探訪西洋古村,收穫並快樂著。因為西洋的村寨建築讓人感動著迷,西洋的傳奇故事令人神奇嚮往,西洋的待解之謎使人輾轉反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