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司马长史


在战争中,决定战役胜利的不仅仅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粮食以及装备,而且还有强大的医疗设施作为后盾。毕竟战争是残酷的,它不像是在游戏中一样,只要死亡了就能够立刻复活,士兵的死亡往往代表着军队中一个战斗力的终结,一个战斗力的毁灭。不论是资源优越的美军,还是当时资源较为匮乏的中国军队,他们对于伤员的处理都是非常人道,非常尽心的,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条人命,如果能够将他治好,在后来的局势上就能实现兵源的再利用,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加持,毕竟那个时候士兵还没有断气,还没有死亡,所以出于人道和人性,他们都会进行救治和抢救。

可是,在二战中的日本,却对自己的伤员做出了毫无下限的事情。

其实在最初二战刚刚爆发,日本还没有陷入双线作战、资源很是充足的时候,他们对待伤员是非常人道和尽心的。根据一个幸存二战日本老兵的口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时的时候日军的资源还是比较不错的,在军中有了伤员时,会将他们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医院中,然后进行专门的陪护和问诊,在休养期间,他们还能够吃到本地家乡较为正宗的食物,还能够喝到梦寐以求的清酒,甚至能够泡温泉,寻找军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日本还没有陷入双线作战的时候,他们的伤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随着日本野心的越来越膨胀,随着他们想要出其不备的,稳固住他们在太平洋海上的霸权,便冒然的发动了对美的战争,这样的做法不仅加大了本国军费的开支,还加大了国内民众生活的负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日本在对待伤员上有了不一样的对待。

他们称这样的安排为资源资源整合。如果是一个日本军官受伤,他们会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军官,如果受伤的人是士兵,他便没有那样的条件。

随着资源的缺乏,局势的紧张,日本对于已经伤病严重的士兵,采取了残忍的对待。

切腹

因为一些伤员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攻击能力,没有了所谓的战斗力,再加上医疗条件的不允许,这便加重了日军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情况,日军会让这些人进行切腹,从而以死明志,从而节省了一定资源的消耗。

因为在日本的时候,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在腹中,所以用切腹的方式自尽,其实是一种释放灵魂的做法,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归途。

人肉炸弹

除了切腹以外,对于已经身受重伤的人员,指挥官还会下令让这些人组成一支敢死队,然后在身体上携带炸药冲进地方的阵营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日本这样的做法,我们不必感到惊讶,因为日本在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中,正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将当时的劣势慢慢的逆转。

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方式对于当时的日军来说,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人道的方法,毕竟既没有让他们切腹,也没有让他们成为人肉炸弹,只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以及机动能力将他们遗弃,让他们自生自灭。

其实,日军在后期的资源紧缺,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医疗体系上,还体现在他们的军用罐头中。可能他家都听过“日本牛肉罐头”这个梗,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时候,日本的各方面资源已经不支持他们继续生产正宗的牛肉罐头,为了能够让士兵吃好,便利用牛血和面粉混合。

综上所述,日本在后期处理伤亡士兵的方式有:切腹、人肉炸弹和自生自灭。


木剑温不胜


二战后期,美国人发现日本军队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没有什么重伤员。难道日本士兵因为身体素质好,不会受到严重创伤吗?事实肯定并非如此。日本在二战时期对待自己伤员的方式,至今让不少日军老兵不寒而栗,想想就害怕。


在日军刚刚发起侵略那几年,由于在战场上有优势,自身物资比较充足,日军对待自己伤员基本上都会全力救援,一些重伤的士兵甚至会专门送回日本医治,这个时候的日本军队还是很人性化的,另一方面,日军担心对待伤员的态度会影响到士气。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由于日本物资的极度匮乏,日军对待伤员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日军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那就是大幅减少了战场上的医疗队伍,甚至很少在前线建立救护所,连后方的野战医院也没有。日本军队就是在这样没有医疗保障的条件下作战的,许多日军受的伤本来不严重,但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日本士兵受了轻伤,还可以走动,可以接受简单的治疗,之后继续参加战斗。而那些伤势比较严重,失去行动能力的日本兵,日军就不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治了,他们处理的方式很简单,又很残忍。

第一是将他们随意抛弃在战场上,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看上去毫无人性,但这其实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日军撤退后,赶来的美国军队或中国军队对受伤的日军基本都会给予救治,很多日本老兵竟然是美国或中国军队救活的。

第二就是直接弄死。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当年的日军会对自己的士兵这样做。对一些受伤严重,但还不致死的士兵,日军甚至会开枪结束他们的生命,或者往受伤士兵的身体内打空气针,导致士兵猝死。或者很简单就四个字:切腹自尽,美其名曰是为了武士道精神,很多日本士兵真的会拿起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三,就算受伤的日本兵幸运地来到了临时医院,等待他们的也不一定是好事。二战后期,由于日军节节败退,临时医院很可能会被占领。在占领之前,临时医院就会执行所谓的“撤退计划”,将医院内的伤员全部杀掉,或者留给伤员一些手榴弹,命令他们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许多日本老兵后来都出书来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而日军在后来的审判中还进行了辩解,称将伤员杀死是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机动性,不占用部队的资源,同时防止伤员们泄露情报。实际上,那些珍贵的医疗用品往往都用在了日军的重要军官的身上。


至始至終947


日军野战主力第11军的次任司令官是园部和一郎中将,这个家伙也是杀害张自忠将军的元凶,而他被解职的理由是:上高战役中让战死士兵曝尸荒野和遗弃重伤员,然后才来了阿南惟几。这番免职虽然有一定的其它因素,但日军在作战时比较重视战死和战伤者的作风是明显的,远不是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



(阿南惟几)

日军士兵在战场毙命后,如果拥有战场控制权,则一定将尸体集中火化;如果战事激烈胶着,则同伴会砍下战死者的一只手掌带回去;如果是战败后撤,也要切下一根手指带走。日军的野战师团都配备不止一个的野战医院,常备师团一般都有两到四个,同时还有一个“病院输送队”,类似于中国军队的担架连,专门用来抬运重伤员的。

上高惨败,后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率部突围,逃到南昌郊区时伤员队伍长达数公里,并且师团的行军序列居然是:师团司令部、辎重部队、步兵联队、山炮部队、病院输送队、野战医院和后卫部队,由此遭到专程赶来协调作战的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的痛斥,少将敢骂中将,其一是参谋系统独立,其二便是大贺茂做的太丢人了,这老鬼子没话说。



(园部和一郎)

当然,如果是在战场上大败而逃,穷途末路的鬼子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对待重伤员确实比较残忍,一方面是溃退中的部队无力携行,会成为逃跑时的累赘;一方面是不想让重伤员落到中国军队手里成为俘虏,否则对方拍照宣传起来(这事重庆政府很在行),影响“皇军”的形象。

此役收官阶段的3月28日,第74军58师追上了日军一个野战医院,负责护卫的是一个野炮兵第8中队100来人,大队长六角少佐急电师团部给与增援,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因情况紧急,放弃第8中队,大队主力立即向师团司令部靠拢”!这个意思就是连医院的200多轻重伤员一并放弃了,最终全部被张灵甫率部扑杀。

这是逃不掉了全体“玉碎”,如果是预做准备的跑路,日军通常是这样干的:台儿庄战役濑谷支队发现被汤恩伯反包围后,日军毁掉一切带不走的车辆辎重,濑谷启同时派遣一名中佐参谋带上十几名士兵前往野战医院,对重伤员们先鞠躬后发言“部队奉命转进,诸君为大日本帝国献身,自当铭记”,然后士兵给伤员们发放手榴弹,谁想不死都不行,日本这个民族有非常很冷血的一面。

然而更冷酷的事实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部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归日军所有,同时日军的战地医疗专业程度、医术水平和药品供应都远超国军,所以日军重伤员的死亡率并不高。反倒是国军经常在败退时丢弃伤员,虽然中国人没有杀死自己重伤员的习惯,可他们仍然会被搜索战场的日军残忍的用刺刀捅死,这也是八年抗战里国军伤亡远远大于日军的原因之一。



(日军转运伤员)

因此不要象某些网文那样过分渲染日军对本方伤员的毫无人性,能够救治过来的重伤员,那是他们继续杀人的工具,轻易不会放弃的。湘西会战最后时段,日军第116师团长菱田元四郎给泷寺联队发电,指示该部抓紧突围:“目前除杀出血路外,别无他策,为便于突破,将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并携带可能随行的伤病员,准备突破前进”。

言外之意,重伤员别带了,也当“不必要的物品”处理掉。也不是不想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是鬼子们末日的做法。


度度狼gg


二战期间,日军作为轴心国在亚洲战场的主力,开始了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入侵,其规模之大,战力之强堪称“倾国之力”。经统计,日军在二战作战期间伤亡人数达到185万。

二战初期,由于日军快速推进以及遭遇的国军抵抗非常微弱,日军的伤亡率很低,医疗资源很是充足的当时日军士兵受伤都能受到很好的照顾。

然而等到战争的深入,日军陷入了中国战场这个泥潭,日军的医疗措施也在急剧下降。即便是受伤日军能够安全地扯到野战医院,然而在医疗匮乏的时期,受伤的日军士兵也得不到精心治疗,有时甚至会被注射“空气针”致死。

到了二战后期,日军对待伤兵更加疯狂,简直就是视为累赘。

举个例子为例,1944年6月日军对衡阳发起进攻却遭遇惨败,当时进攻之前,日军曾夸下海口,扬言三天之内拿下衡阳,于是整个部队就此断了三天的粮食。

当进攻失败以后,日军粮食不继,衡阳会战历史47天,国军伤亡1万余人,日军死亡两万余人,6万余人受伤。当时日军的野战医院根本就治不了如此多的伤病。

日军133联队本部士兵田所满雄曾经回忆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当时所谓的野战医院床铺,仅仅是土房上的门板上铺一层干草,到处都挤满了士兵,随着伤员的大量增加,医院变得更加可怕”。

是阿维啊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不仅对敌人手段及其残忍,对自己人下手也是特别狠。没有一点同情心

当时的日本军队对于轻伤或者是伤势可以顺利恢复的日本士兵,都会好好治疗,带着他们和队伍一起走。但是对于严重级的伤员,日本军队对于自己人同样采取了人道毁灭的措施

不过虽然对于重病伤员采取了人道毁灭的措施,但是让日本士兵心寒这个说法,几乎不成立的。二战时期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都是有着非常坚定的

“军国主义”。

战争初期,日本军队还会带着自己的重伤士兵一起共进退。将他们送到战线的后方,有着专业的军医帮助他们治疗伤势。而且战争初期日本军队的医疗物资非常的充足,食物储备也是充沛的。这时候的重伤员不仅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偶尔还会有一些小福利给重伤员调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日本军队在我们中国八路军的进攻下,节节后退。这时候的日本军队医疗资源用的已经差不多了,而且吃的用的所剩无几。

本军队被打的有点顾头不顾尾。在慌忙的逃窜中,日本军队选择了对自己的重伤员进行人道毁灭。鼓励他们剖腹自杀。但是得日本军人认为即使是死了也是为当时的日本天皇效命了。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残忍的,反而以这个为荣。所以即使战争的后期日本对自己重伤员采用残忍手段。也不会有几个士兵觉得是寒心的。


古墓风云录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我们知道,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流血牺牲。在战场上,士兵作战不外乎受伤和死亡两种情况。所以,在战场上,大多数战友情胜似亲情,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尤其是对受伤的战友,互相扶持、帮忙,有些战斗中,甚至会出现为了抢救受伤的战友而牺牲的壮举等等。这一幕幕炮火纷飞、前赴后继的镜头在我国近代战争史上比比皆是。可以说,在战争中,大多数国家是积极抢救受伤士兵,并妥善安置的,但在二战时,针对重伤士兵,日本却出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做法,每一个日军老兵回想起来,就感到心寒。那么,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纳粹国家之一,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战争初期,由于日本的充分准备,再加上优良的武器装备和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在我们中国战场取得了较大的胜利。那些时候,他们的军队也会有伤兵,但不是很多,他们会组织积极的救援,对重伤的士兵甚至会送回国内抢救治疗。受伤的士兵回到本国内也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会很荣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为圣战受伤的。这也是我们很少看到日本军队有伤员的原因。

但等到战争后期,随着侵略战线的拉长,日本储备的物资越来越少,再加上偷袭珍珠港,把强大的美国拉入战争,由于美国的海上封锁,导致日本物资匮乏,不仅需要节省武器装备,还需要节约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重伤的士兵就是部队的累赘,于是他们就做出了丧心病狂之举,这也是在二战时,日军几乎是看不到重伤士兵的原因。日本军队处理重伤士兵,有哪些丧心病狂之举?

一是遗弃受重伤的士兵。让他们直接遗留在战场之上,自生自灭。这些被遗弃的重伤士兵,要么是自己引爆手榴弹自杀,要么是等待清扫战场的敌军,与之同归于尽,要么是选择投降,成为俘虏,等待敌军救治。

二是自己人直接射杀这些受伤的士兵,在战场上凡是负伤不能走路的,们大多都是会被自己人补上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战争初期是用枪来杀掉这些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节省资源,不浪费子弹,日本士兵就选择了用刀来杀死重伤员,一刀杀不死就多下几刀,非常残忍。

三是逼迫重伤员自杀。在战争后期,日本军队战况激烈,为了防止这些重伤员成为俘虏,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泄露出去,就由士兵用枪对着受伤的士兵,逼迫他们自杀,如果受伤的人不愿意自杀或者自杀后没有立即死亡,那么这些人就用刺刀进行第二次杀害,直到受伤的人死亡为止。

四是鼓励重伤士兵剖腹自杀。由于日本人自小受武士道精神和皇权思想的荼毒,他们认为剖腹自杀,是他们最为崇拜的一种自杀方式。他们会让受重伤的成员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进行剖腹礼,为天皇尽忠。若伤员不肯或者因伤势问题无法完成剖腹礼的话,他们会亲自动手杀死自己人。

五是他们会把伤兵当成军粮。例如在瓜岛战役中幸存下来的日军老兵回忆,但是的战场上,由于美军的封锁,他们的补给被美军切断后,躲在密林的日军陷入了极度的饥饿,为了活命,在岛上竟然吃“尸体”,也就是受重伤士兵。

六是军医以救治为名打空气针,结束重伤士兵的生命。受了重伤不能战斗或者行走时,这些人就会成为队伍的负担,回来之后军医也会采取措施,来尽快结束这些人的生命,日本军医处决受伤士兵时,最常见的方法是注射空气,受伤士兵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军医注入大量空气后,体内的血液和空气会混合在一起形成血液泡沫,肺动脉将被阻塞,心率将越来越低,很快发生猝死。这种方法见效极快,伤兵在短时间里就会猝死,真是一种残酷的手段。

比如1945年8月,当日本即将宣布投降时,在中国东北的第一陆军医院接到了撤军的命令。 在带着2000多名受伤士兵和医务人员逃到牡丹江后,院长拿出东方刀,强迫其他人跳进河里自杀。 日本陆军院长直接让人给受伤比较严重的士兵,注射空气针,让他们尽快死去。

日军之所以会如此灭绝人性,对待重伤士兵,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节约资源。兵占用军队资源,医疗和照顾伤员需要人力物力。二是伤兵行动不便,会影响整个部队的机动性额战斗;三是避免泄露情报,死人永远不会泄密,把伤兵处死,就不会被敌军俘虏,也不会泄密。四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和举国主义思想的荼毒,根深蒂固,认为杀掉重伤士兵或者自杀,他们是为天皇而战,是荣耀的。

但不管怎么样,日军如此“变态”对待重伤士兵,这种做法让人难以接受,更令人心寒。俗话说“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正是日本人的这种近乎灭绝人性的疯狂之举,才会让自己彻底失败,并自食苦果,尝到了两颗原子弹的味道。




葛大小姐


日本老兵会心寒?那肯定不会,日本兵中“军国思想”的毒太深,已失去了人性。不过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伤兵的下场是很悲惨的。


日军医疗体系里有军医、药剂师、牙医和医护兵四类,前三类是不上前线的。医护兵基本只会一些简单护理,只能救治一些轻伤员,重伤员则要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治疗。

日军一个中队181人,其中就有4个医护兵。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伤亡较少,医疗物资很充裕,运气好还能得到日本妇女的“慰问”,所以那个阶段的伤兵能得到很好的护理。

随着抗日战争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伤兵的待遇就开始极速下降。这个阶段,随着前方伤亡的加大,日军的医疗物资日趋紧张,日军高层开始不太关注重伤兵了。

所以在战场受了重伤的士兵,能不能获救只能靠战友情了,有关系好的救了你,那就是你好命。由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拒绝当俘虏,所以没人救的重伤员就只能选择自杀或寻求其他士兵帮助了。


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日军兵力不足,医疗物资开始匮乏。这个阶段没兵力护送、照顾伤员,也没药,所以就没有医治重伤兵一说了。而且大多都是新兵,战友情就无从讲了。

这个阶段对重伤员有几个处理办法。在战地医院,医生变成了屠夫,对伤势很重的伤员直接打空气针,死法虽然很痛苦,但不花一毛钱。

对于前线的来说,如果战事不紧张,一般会让重伤员剖腹自尽,下不了手的就让其他士兵帮助,不过这个时候,享受子弹的“待遇”是没有了,因为物资缺乏,所以基本靠刀解决,如果碰到刀法不利索的,伤兵就很痛苦了。


如果碰到战事紧张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日军都有魂归故里的习俗。所以日军死亡后,尸体都会被焚烧,然后将骨灰运回日本。这个时候为了省事,那些没勇气自杀的重伤员,就直接扔进去一起焚烧了。

其实这也不能说日军对自己战友残暴,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就是蝼蚁。我们反观我国军民,形势也不容乐观。

八路军虽然医疗条件最差,但群众基础好,比如在影视剧上看到的,八路军受了重伤,会去老乡家养养伤。除了实在缺药没办法,但反人性的事是不会出现的。

但国军这边就不容乐观了,国军一个连只有2个医护兵,正面现场伤亡又大,所以一些重伤员的结果也是很难想象的。



花木童说史


提前日本,中国人必定是咬牙切齿,一句“小日本”就能看出来!就这么个小国,挑起多少战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日本人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也是狠,尤其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比如重伤的士兵。二战,剖腹自尽,就地解决,空气针,寒了多少士兵的心!

二战,从1939.9.1到1945.9.2,这是爆发,之前还有准备工作。甲午战争是试探,侵华战争是准备,没想到中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骨头没啃到,还惹了一身的骚!而日本野心还不小,一个中国不够,还打起了美国的注意,没想到,大佬就是大佬,一颗原子弹就够日本人好好喝一壶了!

从1931年的侵华战争开始,日本士兵的人生就两种,受伤和痊愈,要是不幸运,就挂了,人生结束!在战争中,随着日本的处境,受伤的士兵的待遇也在变化。

日本嚣张(1939-1941)

二战是由日本,意大利,德国带头挑起的。作为挑事人,当然是理直气壮,有资本的。再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战争刚开始时物资最丰盛,一切都是最顶级的。这时候的士兵就是国宝级别的。一点小伤也要精心治疗,一点点的后遗症都不能有。这时候一人得道成仙,全家鸡犬升天!



大佬发怒(1942)

这年是决定反法西斯命运的一年,大佬美国不再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日本不自量力去偷袭了美国。大佬怒了,我不惹你,也不支持你,我有错吗?既然你要太岁头上动土,那别怪我,大佬的怒火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年,日本受伤士兵的待遇从国宝级变成了一般级别的,小伤就忍着,别矫情!


日本下坡路(1943-1945)

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带头的反法西斯开始大反攻,大佬发怒的后果很严重。日本开始节节败退。重伤士兵的悲惨人生开始了。日本长期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祸害了他们!战场重伤了,抢救不划算了,就地解决,毕竟死人不会泄露秘密,还不会连累行军速度。

不是用子弹,毕竟子弹珍贵着呢。武士刀或者刺刀就是他们的归宿,剖腹自尽或者战友解决。剖腹自尽不可能立刻死去,脏器会被切断,流出肚子,大出血,失血过多死亡!

这时候的医生也充当了刽子手,给重伤员注射空气针,让他空气栓塞死亡。临死前病人会剧烈的垂死挣扎,苦痛的死去!

还有回不去的士兵,会一把大火烧了,骨灰魂归故里。活人也可能被扔进火里,活活烧死。

这样做,就是个路人也会心寒,何况是为国家卖命的人!


斯幽说历史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在这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日本先后在中国投入的兵力多达200万人,这还不包括朝鲜战场和印缅战场上的日军。

然后,让人惊奇的是,在整个抗战期间,除去最后日军主动投降而被俘虏的,八路军仅俘虏日军六千多人,国军俘虏日军不足三千人,即便是在太平洋战场,美军俘虏的日本士兵相对于欧洲战场也是少之又少。比如在冲绳岛战役中,10万日军最后只有七千人被俘虏。

那么,问题就来了,日本被俘虏的士兵为什么这么少呢?要说这一场战争下来,至少应该出现很多重病伤员,而按理说这些伤员是最容易被俘虏的,但为何却很少见到他们被俘虏呢?

其实,这个主要是源于日本对待伤员的政策,让伤员们宁可选择战死沙场,也不愿意苟活。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正常情况下,军队里面都会有专门的医护兵随行到前线,专门负责现场救治受伤的士兵。

但是,日本的军队中,却没有救死扶伤的医护兵随行到前线,到前线的只有负责基础医疗救护工作的卫生兵,医护兵那都是呆在战地医院里面。

日本的这些卫生兵,通常只配有少量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当然,这还是争对物资充裕的部队,要是物资匮乏的部队,卫生兵手上仅有几条绷带和几卷药棉,连麻药都没有,所以他们只能提供简单的伤口清洗与包扎工作,轻伤员还凑合,重伤员就只能后送到野战医疗所。

但问题是,这些重伤员只能得等到战斗结束后才送,因为日本指挥官大都只注重战果,不在意个人生死,所以他们是不会考虑在作战时间分出宝贵兵力去送伤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重病伤员就只能坐等死亡。



当然,心狠手辣的日本通常不会让这些重伤员坐等死亡的,他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重伤士兵的最大价值,所以一直以来,日本高层都极力在军队中宣扬,重伤员要么与敌人同归于尽,要么自杀以解脱自己,避免拖累部队。

如果士兵选择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天皇献身,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反之,如果这名重伤员拒绝自杀或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话,那么他就会被看作是胆小的人,是一种耻辱,是对天皇的背叛,所以他的战友,是有必要将这样的叛徒给一枪杀掉的。

换句话说,因为日本的政策规定,医护兵不上前线,只有卫生兵上前线,于是导致很多重伤士兵无法得到救治,这个时候又因为日本鼓吹的为天皇献身,这些重伤士兵要么选择光荣的自杀或与敌人同归于尽,要么就是可耻的被自己的同伴给一枪杀死,没有其他活路。



对此,很多人肯定好奇,日本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日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约战争资源。

因为日本是个小国,资源有限,而美国后期又对日本进行封锁,日本的每一颗子弹都要节约用,更不要说粮食和医疗物资,所以不可能对每个士兵都照顾,他只能照顾那些还能发挥价值的士兵。

换句话说,对于很多重伤士兵来说,他们即便活下来,恐怕也不能再上战场杀敌,但却还需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和资本,所以对于日本高层来说,还不如让他们发挥余热,与敌人同归于尽,消耗掉敌人的有生力量;或者自杀,把物资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客观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日本想要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让自己的敌人遭受到大的损失,这个政策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被证明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但对于这些日本士兵来说,确实是非常的残忍。

但是,要说这会让日本老兵们寒心,那可就远远谈不上,因为日本的这些士兵,绝大部分都是被严重洗脑的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对于他们而言,为日本天皇献身,为战争而亡,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幸,又怎么会寒心呢?他们要是寒心,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日本士兵。


我是赵帅锅


二战中,各国对待本国伤兵都较为人道。

据日本士兵回忆,战争初期日本通常会将受重伤的士兵送到后方修养,在后方他们受到的待遇也好,不仅可以吃到日本本土的食物,还可以自由活动,国家还会对他们表示关心和慰问,战死的士兵则由其他人将骨灰带回国。

但是随着日本战线的拉长,战局的逆转,重伤士兵不断增多,为了节省资源,日本对待重伤员就不像战争初期那样了,重伤兵面临的只有死亡。识相的重伤兵为了不拖累部队,通常会选择剖腹自杀,而无法自杀或不想自杀的重伤兵只能让战友“代劳”。一开始,还“赏”这些重伤员一颗子弹,到后来子弹都懒得用,直接用刺刀将他们捅死。用这种方式处理重伤员,怪不得让日本兵心寒。

除此之外,有的重伤员被送到了糟糕的后勤医疗队,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救治,只能自生自灭,有的重伤员还被护士打了空气针,被活活折磨而死。日本在战争中后期对待本国重伤兵都是如此残忍,对待其他国家被俘的伤兵就跟不用说了。

二战中的日本兵受军国主义影响深,他们满脑子都是“为天皇效忠”、“以死为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重伤兵手握手榴弹,等盟军接近时和他们“玉碎”。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日军伤兵生不如死,一炸反而死得干干净净,而不是因为所谓的“武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