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指標終於被落下神壇,教育部、科技部:提出規範使用

對於我國的教育和科研領域,一直把SCI論文指標作為一個考評標準,這中間存在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高福院士發表SCI論文450篇的各類消息充斥著網絡,也充滿了質疑,這成了此次文件發表的一個導火索,長期以來學術圈的各種造假論文抄襲現象都有所瞭解,但是對於此次因為疫情原因,大家對於學術圈的更為關注。

SCI論文指標終於被落下神壇,教育部、科技部:提出規範使用

《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對於高校以及一些科研單位對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這種現象是存在的,因此對於這種現象是需要加以矯正的,有些學校對於學生畢業拿學位都有相關的考核,也是不正確的一種引導。其實現在有一個信息現象,在國內的高校中長期存在的,許多高校的教授在應聘,求職者的時候,因為自己對於專業領域的不夠專注,只能根據論文來對應聘者的能力科研成果作出判斷。所以說對於SCI的使用,是因為簡單高效,內外行都能看得懂。

SCI論文指標終於被落下神壇,教育部、科技部:提出規範使用

教育部和科技部發布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其相關指標,深刻認識SCI至上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探索科學的評價體系,所以對於新評價體系,現在還屬於探索階段,這也導致了很多青年學者對於這項意見發佈之後,晉升途徑的一個擔憂,這樣的話會不會變相助長其他不良風氣?會不會讓很多同學去放棄學術研究,搞裙帶關係,這些問題都是要在廢除之後重點考慮的。

SCI論文指標終於被落下神壇,教育部、科技部:提出規範使用

對於這些意見首先實施的單位是雙一流高校,作為我國重點的這些高校,肯定要對普通類高校做出示範,那麼我們期待改革之後的成果,希望儘快的出具更為合理有效的評價體制,也希望所有的青年學者們能夠正確對待此次意見,以學術研究作為自己的方向目標。

對吧我是“臨沂袁老師”,專注高考,用心幫孩子規劃未來。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