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热血同行》的热播,一段不为大众熟知的晚晴轶事浮现在大众眼前。

在史海沉钩之下,一段激荡的热血史诗,于皇城内部的展开,大清的国运也在这片热闹声中,迅速走向了终结。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天朝内忧外患,外国的船坚炮利,一步步让满清朝廷丢了最后的颜面。曾以天朝上国自诩的封建王朝,在长枪大炮面前,节节败退,失落感可想而知。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英法联军直逼皇都,更一把火烧了后宫圆明园。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给清朝带来的打击是震撼性的。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比起西方人,现代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差距,在一次次羞辱中被扩大化。此时,清廷已经意识到了武器先进性所带来的震撼力,加上南方太平天国起义声势愈烈,一场武器革命在统治阶层内部蔓延。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一、神机营和东方工业革命

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便意识到火药的超级能量,更亲手建立神机营,以专门统辖火器调配和生产,可随着明朝的覆灭,神机营也随之消亡。

面对西方列强的轮番羞辱,火器战时成主力已不可避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支马背上的文明,效仿前朝,成立了改造兵器的神机营。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二次鸦片战争已让清廷惶惶不可终日。比起明代,清朝神机营则更兼火器营和禁卫军之长;负责维护最高权力的同时,亦成为了听命于皇权的武装力量。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让满清元气大伤,加上对地方军种的调配和控制,在满汉两班权臣的建议下,大清军工厂于1861年正式破土而出。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和神机营的筹备几乎于同一时间开展。神机营第一位都统,则由而光绪帝生父、和硕醇亲王亲自担任。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毕竟1840年以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一直影响着国人,这场由上而下的运动,神机营充当了装备革新清廷的开路人;而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钢铁厂等企业的兴起,喻示着满清军事革命之声势浩大。

很快,长枪长炮迅速取代大刀长矛,亚洲王牌北洋海军则在东西方合力下,妥善建成。军事革命的成功,似乎让大清重返亚洲强国,只剩下时间问题了。然而1894年的一场战争,彻底破坏了应有的节奏。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二、甲午战争后的新贵族

这只看似无坚不摧的北洋海军,则在1894年彻底露了陷。在日本军舰的狂轰之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这场军事革命所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在神机营上显露了出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军费浩大、编制臃肿。军费的扩张带来了神机营军官编制的猛增,而在军费的豢养下,吃空饷的八旗子弟时而有之、加上本身八旗子弟的战斗力退化,神机营反而成为了清廷贵族养老娱乐的部门。
  2. 体制落后,腐败丛生。神机营装备的提升只停留在于器具上的革新,而管理制度依然遵循了旧规章。显然此等运作模式,早已无法与现代军事体系相适应。加上当时腐败滋生,神机营更成为了权势官宦骗取银两的“肥差”。
  3. 职责不明, 物不尽其用。神机营原本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可是在1960年至1900年这40年间,西方列强并没有再度入侵紫禁城。而清廷装备到了神机营之后的武器,在无法物尽其用的同时,更成为了许多贝勒公子爷显摆的玩物,更谈不上保家卫国这一说法了。

神机营机制的紊乱,依然源于落后的管理制度。在错综复杂的利益面前,即便由爱新觉罗·奕譞勤政,左宗棠督军,也无济于事。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据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前,神机营奉命出兵,只见“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则十一二龄之童子也,余者皆衣不周体,蹲据道旁不愿前进。”

甲午战败、北洋新军的快速崛起,更让神机营难逃时代浪潮的洗刷。满族王公贵族已意识到单单提升装备的缺陷,思想的进步、制度的革新,才能让清廷再度复苏。

由此,清廷内部关于神机营的二次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在此背景下,

年轻的贝勒爷额尔吉·崇利明则成为了二次改革的幸运者,他被选派东渡日本留学、接受明治维新先进经验的全面造化。

在崇利明东渡的背后,代表的远不止他一人;当了中国几千年小弟的东方岛国,反过来成为天朝学习的榜样;这何尝不是从侧面证明,日本改革的成功。

从日本归来的崇利明,完成了性格上的蜕变同时,世界观被进化、被改造,也印证着他作为“天选之子”可堪大任。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三、崇利明的六大优势

在日本幻想小说《飞翔吧!大清帝国》中,大清帝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改造,重返亚洲第一强国。可事与愿违,最终清帝宣统于1912年被迫退位,大清国覆灭;而崇利明的闪光,正如暮年清帝国的最后一丝挣扎。

至于崇利明成为天选之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起艳势番的老骨头,崇利明变通开化、顺势而为。在与各派对手的较量中,崇利明的先天后天优势愈发明显。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1. 就身份上来说,作为皇亲国戚的后代,崇利明年轻、有地位,且受过高等教育。他可以凭贝勒爷身份,近距离接触皇权;相对于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大臣的把持一方水土,崇利明与皇族的血脉同源,实现大清帝国复兴的重任,对他来说义不容辞。
  2. 就官职来说,他担任艳势番的番主同时,更为神机营的副都统、乃至都统。禁卫军的调配皆经过他手。此等要职的一举一动,关系皇帝的安危之余,更代表着一个政权的脸面。
  3. 就装备来说,崇利明出行几乎不带任何冷兵器,因为他对枪械的热衷,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个人枪不离身,射击术则勇冠三军。在犒赏团体的工作中,对俄罗斯远东武器进行了大范围缴获,神机营的武器先进性,已不能于40年前同日而语。
  4. 就班底来说,在进入艳势番之初,崇利明便已经追随舒尔泰成为保皇派;对皇帝大哥的尽忠,对父亲的尽忠以体现在《热血同行》的细节中。加上自己在明在暗,打造了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年轻班底。
  5. 就性格来说,表面上崇利明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随后斗莲二、杀老番众一场场戏酣畅淋漓,他把有勇有谋、狡猾狠辣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肆意而不妄为,机智却懂大是大非,虚实之间已打败了所有对手。在玩世不恭的背后,根深蒂固的正义感和顾大局的稳重感,更让他成为了满洲八旗最后的颜面。
  6. 就立场来说,崇利明始终是支持改革和君主立宪的,这不仅源于早年留学日本的教育,更源于他把大清存亡与个人命运绑在一起。包括他追随舒尔泰、追查皇帝死因、与青帮纵横捭阖,皆是为了让大清活久一点。种种明智作为,已做到了一个艳势番番主,所能做到的尽致。

综合来看,不论辅佐贤良还是自立江山,崇利明都具备这个条件。甚至夸张一点说,崇利明的生死,直接决定了八旗子弟的存亡。可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归天,大清国运亦日薄西山。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结局正如大家所知,最后3年崇利明的百般努力,却无法为苟延残喘的王朝续命;多番纵横捭阖、内圣外王,依然无法阻挡时代车轮的进步。

纵有贤良,亦回天乏术。

其实我们甚至从崇利明身上看到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风骨,可父辈的旗帜没能撑起帝国的天空,热血情怀下的悲剧命运,让崇利明重振大清帝国的彻底梦碎。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热血同行。但一腔热血,随着清帝退位,付之东流。

四、崇利明的得与失

单以成败论英雄,对于崇利明评价未免太过苛责。而如此悲剧的上演,也不止于崇利明一人身上显现;1912年,在民主的浪潮席卷下,一夜之间,皇亲国戚纷纷隐匿于北平的夜色中。

他们意志消沉,生活无望。或舞文弄墨、或赏花遛鸟、或大手笔从商,或浑噩度日。

比起胸无大志的贝勒爷们,崇利明的艳势番,却没有因皇朝的灭亡而一同陨落。崇利明的优势和劣势皆在民国初年,被进一步放大。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1.得

重组后的艳势番,更如民国初年的弄潮儿,做无愧之事、行正义之举。即便没有王朝的依仗,艳势番逐渐演化成扬正气锄奸恶的社会组织。

不为朝廷办事,恢复自由身的崇利明,不受制于政治利益。全凭喜好而为,成为艳势番番号独立后的主基调。

《热血同行》后期,崇利明的真正强大已不再依附于固有的贝勒爷身份。而的智慧、胆略和真性情,也他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独树一帜。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同样,在褪去贝勒爷的光环后,内心的不忍与正义感,也让崇利明完成了最后的蜕变。之后自我牺牲感贯穿于崇利明和他的新艳势番众。

2.失

政权的快速更迭、共和国和帝国的交错,也为艳势番这股乱世中的清流,徒添许多悲剧的色彩。或许我们在感叹清帝国陨落的如此之快,而民国初期的社会,一年一个天下;护国军、辫子军、新军的接连粉墨登场。

艳势番承载着崇利明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夹杂着他天下大同的美梦;对梦想的纯粹坚持,他配得起爷这个称号。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空想无法救国,本应可以在太平年大展宏图,让帝国再度飞翔的崇利明;在北洋军阀时代,丧失话语权,崇利明的无助感,他身边人最能体会到。

经过几轮战争的洗礼,自由民主观念,已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前朝贝勒的身份,反而成为他逆袭的阻碍;崇利明的二度重组,心有余却力不足,艳势番依然被拍在了时代沙滩上。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毕竟:

  1. 艳势番管得了皇城,却管不住新军。
  2. 艳势番管得了北方,却管不住南方。
  3. 艳势番管得了权贵,却管不住北洋军阀。
  4. 艳势番管得了组织,却管不住人心向背。
只有他,才称得上大清最后的颜面

或许,在时间的魔力下,这个前朝的传奇跟随紫禁城的墙垣,一起隐匿在北平的夜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